沈家慶透露,他原本打算在2020年出國念書,但因疫情而延後一年,去年又因爲工作關系再次延後。
今年共有57人 獲頒“導燈獎學金”
交通部長易華仁星期三(7月20日)在獎學金頒獎禮上致辭時說,疫情影響了本地交通領域,但現在已看到明確的複蘇迹象。公共交通和點對點的行程已恢複到疫前約80%的水平,樟宜機場在6月學校假期的乘客量也恢複到疫前的約一半。
“過去這些年,我努力精進隧道工程的技術和知識,也很感謝同事的幫助與指導。有了這個基礎,我覺得是時候擴大視角,學習從更宏觀的角度管理項目,才能爲我們的鐵路發展做更多貢獻。”
易華仁提到,氣候變化將是這個時代的長期挑戰。可持續交通是新加坡綠色發展藍圖的重要支柱之一,我國將在海陸空三方面采取措施,降低排放。
“我當時超興奮,因爲大學讀了一門隧道工程選修課後,就對這個很感興趣,很想從事相關的工作。既然有機會,就馬上接受了。”
大學最後一年的一門選修課讓沈家慶對隧道工程産生了興趣,後來還在這方面闖出了一番事業。如今,他將遠赴英國深造,希望將來能爲新加坡的鐵路發展做出更多貢獻。
梁志豪(22歲)也獲得了獎學金,他目前在南洋理工大學主修宇航工程和商科,畢業後將加入新加坡民航局。
陸路交通管理局主要項目經理沈家慶(38歲)是今年交通部“導燈獎學金”(Beacon Scholarship)的得主之一,9月將到英國倫敦大學學院修讀系統工程管理碩士。
他指出,在逐漸走出疫情之際,絕不能忽略對交通領域有深遠影響的趨勢。其中,工作和出行習慣的改變將重塑城市通勤的發展;冠病疫情和烏克蘭危機等全球沖擊也強調了建立供應鏈韌性的重要;數碼化和新科技也在改變著各行各業的發展。
易華仁也提醒獎學金得主,他們有義務和責任將所學知識與所得經驗,用于改善新加坡人的生活。
沈家慶憶述,2009年求職時,原本面試的是與地鐵站建築工程相關的工作,但機緣巧合,最後獲邀加入了隧道工程的團隊。
他受訪時說,父親很多年前負責紅山到裕廊一帶高架橋的防水工程,至今每當父親經過這些路段時還是很驕傲。“我想我繼承了他的工程師基因,發現了問題就會很興奮,也喜歡尋找答案的過程。”
過去13年來,沈家慶參與了濱海市區地鐵線和湯申-東海岸地鐵線的項目,下來也會負責跨島線的工程。
今年共有57人獲頒“導燈獎學金”,包括即將進入大學的學生、在籍學生和繼續進修的交通部和屬下機構的公務員。
他說:“之前有人問我爲什麽不選那些經濟回報更大的課程,如計算或數據分析等,但我認爲應選擇我感興趣的課程,而且我相信日後在民航局的工作能發揮更實質的影響,這對我來說比較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