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庭法官吳必理早前駁回上訴時指出,民主黨的貼文是刻意刊登虛假陳述,而並非如它所辯稱的只是在發表觀點。
兩位上訴庭法官鄭永光和莊泓翔在星期一(7月25日)發出的書面判詞中指出,法庭針對POFMA更正指示的裁決是否獲准上訴,應與其他法庭案件遵循的三大原則一致。這三個原則是:有表面證據顯示判決有誤、從沒裁決過的法律一般原則課題,以及與公共利益相關且須進一步探討和交由更高審判庭裁定的重要法律課題。
由鄭永光撰寫的判詞指出,民主黨未曾對裁決是否有誤提出異議,而民主黨提出的四個問題,包括撤銷POFMA更正指示的申請是否應公開審理和如何判斷一句話爲“意見陳述”,並不屬于未曾裁決過的一般原則課題或重要法律課題,因此不批准民主黨的進一步上訴申請。
民主黨向POFMA申請撤銷更正指示不果後,向高庭提出上訴。上訴被駁回後,民主黨于是向最高法院上訴庭申請允許它再上訴。
最高法院上訴庭裁定,新加坡民主黨不能就防止網絡假信息和網絡操縱法令辦事處(POFMA)兩年前發出的一項更正指示進一步提出上訴,民主黨也得向總檢察署支付6000元的訟費。
但根據政府打假網頁Factually在2020年7月的澄清,蔡君炫說的是新加坡的居住密度(living density)到2030年會達到每平方公裏1萬3700人。由于居住密度只考慮城市地區的可用土地,而不包括用于港口、機場、國防和公用事業等的土地,因此不能據此推算我國人口總數。
民主黨在2020年7月3日全國大選期間于社交媒體貼文,稱時任建屋發展局局長蔡君炫博士2018年4月在一場講座上的發言意味著我國人口將增加到近1000萬,因而在隔天接到當局的更正指示。
吳必理在判詞中也指出,如果用蔡君炫提到的當時居住密度計算,即以每平方公裏1萬1000人,乘以新加坡約720平方公裏的總土地面積,會得出792萬人口,而新加坡當時的人口不到690萬,因此民主黨肯定知道,發言中所提的居住密度不能簡單乘以新加坡總土地面積。
民主黨貼文稱,蔡君炫說從當時(2018年)至2030年,新加坡的人口密度將從每平方公裏1萬1000人增至1萬3700人,意味著人口總數將增加到近10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