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病病毒是利用病毒刺突蛋白的受體結合域侵入人體。早前研究發現,奧密克戎毒株在受體結合域中有10多個突變,比起德爾塔毒株的兩個,多了好幾倍。
研究團隊在去年4月至6月間對兩組參與者進行研究:一組是接種兩劑輝瑞冠病疫苗至少兩周後,仍感染德爾塔變種毒株的55名確診病患;另一組是與這群確診病患有過密切接觸、已接種疫苗但沒有染疫的86名密切接觸者。研究使用的血清樣本,由國家傳染病中心提供。
至于記憶B細胞的保護作用可持續多久,以及是否能對奧密克戎毒株發揮相同的保護作用,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與這項研究的專家還包括國家傳染病中心主任梁玉心教授、全國流行病防範與應對科研計劃(簡稱PREPARE)的王林發教授,以及新科研傳染病實驗室院長伍芳葆教授。
研究團隊也提醒,公衆在必要的情況下應接種冠病疫苗和追加劑,以提高抗體水平,並産生更有效的記憶B細胞。
結果顯示,兩組參與者的血清抗體水平相近,但確診病患體內針對冠病病毒受體結合域(receptor-binding domain)的記憶B細胞水平較低。
人體在感染冠病或接種疫苗後,都會産生血清抗體和記憶B細胞(memory B cells)。這群免疫細胞可識別病毒,並在病原體侵入時迅速制造新的抗體抵禦。
血清抗體是“前線部隊” 記憶B細胞是“儲備”
研究團隊把血清抗體比喻爲“前線部隊”,可隨時保護人體免受病原體攻擊;記憶B細胞作爲“儲備”,在接觸病原體後,需要時間來激活和繁殖。被激活的記憶B細胞能産生更多抗體,形成更強的抗體反應。
本地研究發現,接種冠病疫苗後還會染疫,可能與人體的記憶B細胞水平較低有關。B細胞含量較低,産生的抗體就有限。
血清抗體水平會在接種疫苗的六個月後減弱,但記憶B細胞具有更持久的免疫記憶。
研究結果今年1月已發表于科學期刊《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分子醫學》(EMBO Molecular Medicine)。
伍芳葆說,雖然無法預測新毒株何時會再出現,但這項研究開辟了新的研究方向,有助研發保護力更持久的下一代疫苗來對抗各種毒株。
研究也發現,比起血清內的循環抗體,記憶B細胞制造的抗體對德爾塔毒株有更強的中和效力。
共同撰寫這一研究報告的新科研傳染病實驗室研究員戴孜睿指出,記憶B細胞能夠識別同一病毒的不同毒株,因此即使德爾塔與現有疫苗針對的原始毒株不同,記憶B細胞仍能發揮保護作用。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傳染病實驗室領導的研究顯示,記憶B細胞水平較低的人在接種疫苗後仍會感染冠病的風險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