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快讀
  • 旅遊
  • 生活
    • 美食
    • 寵物
    • 養生
    • 親子
  • 娛樂
    • 動漫
  • 時尚
  • 社會
  • 探索
  • 故事
  • 科技
  • 軍事
  • 国际
快讀

新加坡大增10230+4;衛生部長:病毒不會消失,無法實現群體免疫

2022 年 8 月 3 日 创业并不难T

bige_1209154106_9566.png

8月2日,新加坡衛生部通報,新增1萬230起確診病例,含本土9876起、境外輸入354起,累計172萬8995起;新增4起死亡,累計1524起。

今天是星期二。通常星期二新增確診病例數據較高。

新加坡大增10230+4;衛生部長:病毒不會消失,無法實現群體免疫

默認標題_自定義px_2022-04-2717_10_40.png

新加坡大增10230+4;衛生部長:病毒不會消失,無法實現群體免疫

本期報道主要內容:

一、即便接種率達到100%也無法達致群體免疫

二、衛生部追加2021年18起冠病死亡病例

三、5歲至11歲兒童兩個月後或可接種第三針mRNA疫苗

四、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淺談新加坡防疫帶來的思路

五、昨天通報2起死亡病例,奧密克戎病死率維持在0.047%

新加坡衛生部長:

即便疫苗接種率達到100%

也無法達致群體免疫

8月1日,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在國會表示,即便冠病疫苗接種率達到人口100%,也無法達致群體免疫,冠病仍然會傳播。

新加坡大增10230+4;衛生部長:病毒不會消失,無法實現群體免疫

他說,全球各地科學家普遍認爲,由于冠病病毒不斷變異,具備疫苗免疫逃逸能力,疫苗無法做到100%免感染,病毒不會消失,群體免疫是不可能實現的。

 

一方面,疫苗無法提供100%免感染保護,另一方面,康複病患體內的抗體也會隨時間的流逝而作用減低,因此,二度感染的情況會增多。

王乙康說,雖然無法通過疫苗接種取得群體免疫,但是,仍可以通過疫苗接種來提高重症和死亡保護力。

新加坡大增10230+4;衛生部長:病毒不會消失,無法實現群體免疫

他舉例說,新加坡本波疫情,住院率是1.9%,如果考慮到很多人沒有呈報陽性,住院率實際上更低;相比之下,在今年初的第四波疫情,住院率是2.4%,因爲疫苗接種率提高了。

在2021年的德爾塔波當中,二度感染率是20%;在今年的奧密克戎波當中,二度感染率是3%。

新加坡大增10230+4;衛生部長:病毒不會消失,無法實現群體免疫

兩個月後

5歲至11歲兒童可接種

第三針mRNA疫苗

衛生部指出,爲了提高疫苗保護力,衛生部准備爲5歲至11歲兒童接種第三針mRNA疫苗,預計在兩個月後可以開展接種工作。另一方面,衛生部計劃在今年第四季度爲不足五歲兒童接種mRNA疫苗。 不管成人還是兒童,任何有關疫苗接種的問題,歡迎大家掃碼進群。

新加坡大增10230+4;衛生部長:病毒不會消失,無法實現群體免疫

衛生部爲2021年追加18起冠病死亡病例

8月1日,衛生部通報,爲2021年追加18起冠病死亡病例。

這是從生死注冊局彙總過來的新數據。

在出現死亡時,醫生必須向衛生部和生死注冊局報告。

衛生部每天根據醫生的報告統計出每日冠病死亡人數。生死注冊局則根據醫生提供的數據統計出每年死亡人數,于每年六月公布。

在2021年,有8起冠病死亡醫生只通知了生死注冊局,沒有通知衛生部。

有11起死亡由于當時醫療信息不足,在2021年並未列爲冠病死亡;後來經醫學評估之後,確認是冠病死亡,予以追加。

有1起死亡發生在2021年12月31日,原本統計在2021年數據,但是,根據衛生部統計方法,現在歸入2022年數據。

新加坡大增10230+4;衛生部長:病毒不會消失,無法實現群體免疫

綜上,一共爲2021年追加18起冠病死亡病例。

在2021年生死注冊局的統計中,還有另外5名冠病死亡病例是在境外確診,確診之後才入境新加坡,並在新加坡死亡,按世衛組織的統計方法,不納入新加坡數據。

 

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

淺談新加坡防疫政策帶來的思路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的社會包容項目 (Social Inclusion Project, SIP) 對東亞各國的新冠防疫政策進行了一系列跟蹤調查。該項目提出,在新冠疫情爆發的早期階段,中國這種“清零政策”以及對待病毒零容忍的態度,受到公衆的一致認可。然而,現在一些觀察人士開始質疑這種方法是否仍適用于當下的情形。也許,新加坡的抗疫經驗能給中國提供可借鑒的思路。

全文如下:

“消除”和 “抑制”策略,形成治理優勢

Michael Baker及其同事撰寫了一篇文章,並發表在了《英國醫學雜志》(BMJ) 上。在這篇文章中,他們簡要地總結了新加坡政府在應對新冠疫情時采取的主要管理策略,即 “消除策略 ”或 “抑制策略”。“消除策略 ”指的是采用快速升級的嚴格措施來阻止病毒在社區內的傳播,而“抑制策略”則是通過靈活、有針對性的幹預措施來控制病毒的大範圍爆發。

新加坡根據不同時期的情況實施這兩種不同策略,並取得了不錯的成就,形成了獨特的治理優勢。

合理切換戰略,循序漸進治理疫情

2020年1月23日,新加坡報告了首例新冠確診病例,從一開始,政府就采取了循序漸進的做法。

例如,新加坡政府著眼于全球疫情的發展情況,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在幾個月內逐步采用必要的強制措施或放寬限制。盡管新冠病毒背後的科學理論尚不清晰,但新加坡政府依然沒有強制實施全國性的封鎖或隔離政策。

只有在2020年4月,新加坡客工宿舍感染的病例開始激增,新加坡政府才下令實施全國性的封鎖政策。

新加坡大增10230+4;衛生部長:病毒不會消失,無法實現群體免疫

和中國這樣擁有龐大國內市場的國家不一樣,新加坡作爲一個開放的小型經濟體,並不願意實施全面的旅行禁令和封鎖政策。因此,該國只實施了一次“消除策略”——即長達兩個月的全面封鎖 (當地稱之爲“新冠隔離”政策),與此同時,在缺乏針對新冠病毒傳播和致死的信息的情況下,新加坡也嚴格執行了非藥物幹預措施 (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NPIs)。

從2020年4月起,新加坡規定居民必須在公共場所佩戴口罩,並在整個疫情期間都明確了社交距離和團體聚會的人數限制,並定期進行新冠檢測。除此之外,政府也采取了一些幹預措施,如根據疫情不同的發展階段,來靈活調整團體聚會人數的限制。

2020年6月以後,病毒在新加坡的傳播速度放緩,每日新增病例也逐漸下降,因此政府切換成了“抑制策略”。例如,從2020年7月起,新加坡不再關閉所有學校,只有出現確診或疑似病例的學校才會在短期內被封鎖起來。新加坡還與其他國家合作,推出了“航空泡泡”計劃 (Air Travel Bubble),逐漸放寬旅行限制。

 

新加坡大增10230+4;衛生部長:病毒不會消失,無法實現群體免疫

2021年,隨著國際上疫苗的成功研發和接種率的提高,新加坡進一步放寬了出行限制。最初,新加坡爲商務和公務旅行人士提供了互惠綠色通道(reciprocal green lanes) 和航空旅行通行證 (air travel passes)。後來,新加坡又新增了疫苗接種者旅行通道(Vaccinated Travel Lane, VTL),讓旅客盡量接受最少的檢測,從而實現無縫旅行。在國內,新加坡仍會定期進行嚴格的病毒檢測,追蹤病源,但隔離和封鎖措施則變得更有針對性。除此之外,新加坡還密切監控疫苗供應和接種情況,並基于此對新冠疫情管理政策的導向進行適時的調整。

避免單一策略,靈活應對各種狀況

新加坡避免采取單一的策略,而是根據需要在兩種策略之間不斷進行切換。同時,強大的公共醫療部門和勤勉的政治領導層也爲社會提供了有效的幹預措施。

新加坡還嚴格監測感染死亡的數據,將每百萬人的累計死亡控制在了155人,而丹麥和瑞典的每百萬人死亡人數分別爲611人和1538人。新加坡的病死率 (確診死亡數) 爲0.29,是亞洲地區中最低的,而韓國、中國香港、中國台灣的病死率則分別爲0.9、1.6、4.7。但各地區對新冠病死率的定義各不相同。例如,中國台灣將所有在新冠疫情中感染新冠病毒死亡的人數定義爲“新冠病死率”,而對于新加坡來說,“新冠病死率”僅僅指由新冠病毒導致死亡的病例。

新加坡大增10230+4;衛生部長:病毒不會消失,無法實現群體免疫

此外,財政政策對經濟衰退也起到了一定的緩沖作用。2020年,新加坡的GDP收縮了5.4%,但2021年又增長了7.2%。2019年至2020年期間,新加坡的消費者價格指數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增長了3%,但通貨膨脹率在2020年至2021年期間放緩至0.9%。2019年,新加坡的出口額總量爲5330億新元,2020年下降至5160億新元,而2021年又提升至6140億新元。2020年9月,新加坡居民失業率升至4.8%,達到曆史新高,但2021年9月又回落至3.4%。2021年,新加坡的整體失業率維持在了3%以下。然而,一旦臨時雇傭補貼計劃失效,失業問題很可能會再次成爲一個棘手的難題。

新加坡給我們帶來的啓示是:新冠疫情的應對政策需根據不同的環境進行靈活調整。政策制定者在采取措施時必須考慮到本國自身的特殊情況,如本地市場的規模和醫療系統的應對能力,及疫情在全球的發展趨勢,例如新的變異毒株和疫苗供應情況等。新加坡的治理優勢在于應對疫情等危機的敏捷性,同時,這種模式也證明了專家們長期以來堅持的觀點:采取‘一刀切’的戰略無法徹底解決問題。

新加坡大增10230+4;衛生部長:病毒不會消失,無法實現群體免疫

文章來源:Global-Is-Asian,2022年6月1日,星期三

作者:Mohnish Kedia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內容來自于作者,不代表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官方機構觀點

新加坡大增10230+4;衛生部長:病毒不會消失,無法實現群體免疫

感謝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微信 ID:LKYSchool-NUS)授權新加坡眼轉載。

 

 

新加坡大增10230+4;衛生部長:病毒不會消失,無法實現群體免疫

新加坡昨日疫情回顧連續10天病例增長率維持在1.0以下新加坡大增10230+4;衛生部長:病毒不會消失,無法實現群體免疫

新加坡昨增4709起確診病例,含本土病例4548起,境外輸入病例161起,累計171萬8765起。

新加坡大增10230+4;衛生部長:病毒不會消失,無法實現群體免疫

另,共有7816人出院/解除隔離。

本土病例過去七天移動平均從7537起降至7421起,比前一周期少116起。

《新加坡眼》預測,明天至周六(8月3日至6日)平均新增6500起左右。

新加坡衛生部8月1日稱,新加坡人口大概有六成曾經感染冠病。

同日,本土病例七天移動增長率維持在0.87,與前一天同,意味著前一階段七天出現100起,本階段七天則出現87起;病例增長率連續10天維持在1.0以下,本土病例傳播開始收縮。

新加坡大增10230+4;衛生部長:病毒不會消失,無法實現群體免疫

新加坡本波疫情已經進入峰值的平頂階段,未來幾天,病例增長率大概率會維持在1.0以下;在持續一段時間之後,會再向1.0上升。

我們曾多次提出,增長率會在1.0上下波動,直至達到群體免疫。所謂“群體免疫”,並非病毒不再傳染,而是傳染的速度放緩,重症率和死亡率維持在低水平,不會擠兌醫療資源,民衆並不驚慌,心態平和,維持正常的生産、生活、學習秩序。

當局制定政策考慮的不是感染人數,而是重症和死亡,並在醫療資源無擠兌風險的前提下,盡快盡可能大範圍的開放。 

昨增2起七旬或以上年長者死亡

奧密克戎病死率維持在0.047%

衛生部昨晚通報2起新增死亡病例,加上追加2021年18起,累計1520起,總體病死率維持在0.088%,與前一天同。

昨天通報新增的2起死亡病例皆爲七旬或以上年長者,分別病逝于7月30日、31日。近期死亡病例的年齡和人數分布如下:

新加坡大增10230+4;衛生部長:病毒不會消失,無法實現群體免疫

按病毒株的種類劃分,新加坡經曆了原始病毒波,去年進入德爾塔波,現在是奧密克戎波。本波疫情病死率維持在0.047%,與前一天同,爲流感病死率的一半。

新加坡大增10230+4;衛生部長:病毒不會消失,無法實現群體免疫

上述奧密克戎波只是《新加坡眼》的粗略劃分,其中有一些死亡病例是感染德爾塔株,但死亡時間出現在奧密克戎波期間,所以我們仍劃入奧密克戎波統計。

新加坡原始病毒波感染的絕大多數是宿舍客工,年富力強,病逝2人;德爾塔波和奧密克戎波則主要感染社區,病逝者大多是年長者,年邁體弱。

ICU重症維持在15人

ICU重症病房有15人,與前一天同;ICU病房占用率爲4.3%。

新加坡大增10230+4;衛生部長:病毒不會消失,無法實現群體免疫

按年齡分,七旬或以上有10人(=),六旬有2人(=),40歲至59歲中年人有3人(=);括號內數字爲今昨日比較。

按病情分,ICU輸氧觀察有6人(+2),病危插管有9人(-2)。

新加坡大增10230+4;衛生部長:病毒不會消失,無法實現群體免疫

在ICU輸氧觀察的6人當中,3人未接種/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種,3人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種,並已接種加強針。

在病危插管的9人當中,4人未接種/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種,5人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種,並已接種加強針。

99.7%爲輕症/無症狀

過去28天,新加坡累計出現23萬4932起確診病例,其中99.7%爲無症狀/輕症,0.2%曾需要/正需要普通輸氧,0.03%曾是/仍是ICU重症,0.03%死亡。

在國家疫苗接種計劃下,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種人口比例爲93%,已接種加強針人口比例爲79%。五旬以上人口已開放免費接種第二劑mRNA加強針。

昨天各級住院病患的疫苗接種情況如下:

新加坡大增10230+4;衛生部長:病毒不會消失,無法實現群體免疫

核酸陽性占新增病例之13%

昨天的新增確診病例當中,PCR核酸檢測陽性454人(10%),ART抗原檢測陽性4255人(90%)。

新加坡大增10230+4;衛生部長:病毒不會消失,無法實現群體免疫

新加坡不做全員核酸檢測,而是讓民衆自行做抗原ART自測。抗原檢測雖然靈敏度不如核酸,但是速度快,成本低,而且避開集體檢測的風險,在已經爆發疫情的城市特別合適使用。

除了新加坡,還有很多國家也是采用這種模式。有些國家既不做全員PCR核酸檢測,也不做ART抗原自測,如俄羅斯、朝鮮。中國的香港特區本來也認定ART陽性爲確診,但後來認爲“假陽性”比例高,造成確診數據虛高現象,因此不再以ART陽性爲確診,而必須經過PCR核實才算確診。

普通輸氧病患降至65人

普通住院病患降至596人

普通輸氧病患有65人,比前一天少11人。

在普通輸氧的76人當中,24人未接種/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種,52人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種,其中44人已接種加強針。

普通輸氧病人使用的是普通隔離病房和面罩式呼吸機,無創,無須建立人工氣道,不插管。

新加坡大增10230+4;衛生部長:病毒不會消失,無法實現群體免疫

隔離病房的普通型病患596人,比前一天少11人。

在普通型住院病患的607人當中,131人未接種/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種,476人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種,其中434人已接種加強針。

境外輸入昨增161起

 

新加坡大增10230+4;衛生部長:病毒不會消失,無法實現群體免疫

 

新加坡境外輸入病例昨增161起,累計5萬8235起。

— END —

相關文章:

  • 新加坡放寬入境限制!衛生部長:每個與冠病共存的國家,都必須經曆“傳播潮”
  • 奧密克戎正逐漸成爲新加坡主流病毒,衛生部長:疫情相對穩定但仍要警惕
  • 在新加坡打科興和輝瑞“待遇”不同!衛生部長:這個條件滿足後,會取消區別
  • 衛生部長:急診和普通病房開始感到壓力
  • 新加坡出現4個奧密克戎變種!會反複感染!衛生部長:統一互認疫苗護照,包括中國
  • 衛生部長:新加坡疫情若像紐約或倫敦,人們會選擇離棄
時尚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2022 快讀 | 服務協議 | DMCA | 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