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供應鏈噩夢”,對于全球受半導體等關鍵零部件短缺、港口堵塞、勞動力短缺、物價上漲等問題沖擊,一些西方主流媒體近來這樣形容。歐美國家面臨的困境尤其受關注。在美國,有媒體驚呼“一切都不正常了”,在荷蘭鹿特丹港,一些船只需要等待200個小時才能卸貨,在英國費利克斯托港,一批裝滿聖誕節禮物的貨船因無法卸貨而不得不開往其他地方。當地時間12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對一些發達經濟體今年的經濟增速預期進行下調,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它們陷入供應鏈紊亂泥潭。其中,對美國的經濟增速預期從7月預估的7%下調一個百分點,在七國集團(G7)中,這一增長預期降幅最大。美國總統拜登很著急,他計劃在當地時間13日會見一批高級官員和企業高管,希望跟他們共同“大幹90天”以緩解供應瓶頸問題。有外媒提到,中國也受到此輪全球供應鏈危機的影響。不過13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中國學者表示,供應鏈紊亂對一個國家經濟的影響主要取決于其對外依賴程度,以及産業、行業體系是否完整。中國自身産業體系比較完整,並且較早控制住疫情,所以相較于其他國家,中國受到的影響並不算太大。
美媒:一切都不正常了
IMF發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正值該組織和世界銀行召開秋季年會之際。據法新社13日報道,在這份報告中,IMF將2021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從7月預估的6%下調至5.9%。“但整體數據掩蓋了對一些國家增長預期的大幅下調,它們正處于持續的困境中,比如美國、德國和日本。”IMF首席經濟學家吉塔·戈皮納特說。
IMF將2021年美國經濟增長預期從7月預估的7%下調至6%。加拿大、德國和日本的增長預期分別被下調0.6%、0.5%和0.4%。據《華爾街日報》報道,IMF將發達經濟體今年的整體增長預期從5.6%下調至5.2%。戈皮納特對法新社說,這些國家正在經受供應瓶頸帶來的影響。她形容,這次全球經濟複蘇的過程“非常獨特”,盡管需求強勁,但供應鏈未能迅速恢複。
“電腦芯片短缺,史詩級的港口擁堵,卡車司機嚴重缺乏,脆弱的供應鏈正承受著極大的壓力。”CNN13日這樣描述如今的“全球供應鏈噩夢”。英國《泰晤士報》稱,爲控制疫情而實施的邊境管控措施以及勞動力短缺、進口激增形成一個“完美風暴”。“由于交貨不及時,全球生産都將受阻,成本和價格因此上升,全球經濟增長因此變得不那麽強勁”,穆迪分析公司本周的一份報告這樣稱。
歐美國家港口集裝箱“堆積成山”的場景成爲近來西方主流媒體關注的一大焦點。《泰晤士報》網站13日的頭條文章寫道,由于該國最大集裝箱港口費利克斯托港容量已經飽和,一批裝滿玩具和電子産品的貨船12日被調轉至其他地方。“我不想自己看上去是個‘聖誕怪傑’,但今年的聖誕節貨架將出現空缺。”一名貨運公司負責人說。《泰晤士報》稱,類似問題在世界多地都發生了,美國尤其嚴重,出現了“集裝箱災難”,上個月,一度有60艘集裝箱船在西海岸的洛杉矶和長灘等待一個空位卸貨。美國東海岸港口的情況也不樂觀。“‘一切都不正常了’:供應鏈大混亂下的美國港口”,《紐約時報》12日以此爲題刊文稱,美國第三大集裝箱港口佐治亞州薩凡納“已經沒有地方可以放東西了”:近8萬個集裝箱堆疊在一起,比平時多了50%,其中大約700個集裝箱已留在這裏至少一個多月了。報道說,這些集裝箱正等待船只將它們運送到最終目的地,或者等待卡車將它們運到倉庫。佐治亞州港務局負責人格裏夫·林奇抱怨道:“壓力從未如此之大。”
消費者也能切身感受到供應鏈出現了問題。據德國《商報》12日報道,歐洲國家許多超市、日用品商店和建築材料店鋪的貨架空空蕩蕩,各種商品的價格急劇上漲。比如,2019年購買汽車輪胎的均價是62歐元,目前已升至102歐元。
“在美國,可以在雜貨店或零售商店一下子找到你想要的東西的時候已經一去不複返。”美國雅虎新聞網站說。一名康涅狄格大學商學院學者稱,無論是家居用品、電子産品,還是服裝、玩具,如今都在人們的搶購清單上。路透社引述一名白宮官員的話稱,尚不適應貨架空空如也的美國消費者,可能需要保持一些靈活度和耐心。“有些東西,人們是買不到的。”當被問及聖誕節購物時,這名官員這樣說。
供應鏈問題也對美國食品供應和農民收割莊稼的能力構成威脅。路透社稱,由于鋼鐵、橡膠等原材料的短缺,許多農民發現,自己的農業機械設備壞了找不到配件維修。另外,不少農業機械制造商也找不到工人,一些工廠的工人缺口高達40%。
白宮要“大幹90天”
西方國家政府正在采取行動應對供應鏈混亂問題。英國財政大臣蘇納克12日呼籲,G7應該更緊密地合作,以解決阻礙經濟從新冠疫情中恢複的供應鏈中斷問題。
美國總統拜登則計劃在13日與高級官員和利益相關方舉行會談。據CNN報道,參加協商的人員來自港口運營方、卡車司機協會、工會,還有沃爾瑪、聯邦快遞、UPS等公司的高管。白宮希望與他們合作“大幹90天”直至年底,以緩解供應鏈瓶頸問題。洛杉矶等港口將全天候運轉。13日,拜登還將就全球供應鏈問題發表講話。
路透社稱,白宮近期一直在努力解決從肉類到半導體等各種産品的供應短缺問題。美國政府在6月成立了一個特別工作組,在8月底任命了負責美國港口事務的“特使”。
對于供應鏈混亂的緩解前景,外界看法不一。CNN引述穆迪公司的分析稱,供應鏈問題“在好轉之前會變得更糟”,“前方烏雲密布”,原因在于各國的抗疫方式存在差異,以及全球缺乏“協調一致的努力”以確保全球物流和運輸網絡的平穩運行。而一些美國大型銀行的高管們則樂觀認爲,供應鏈應該能在數月之內恢複正常。英國《金融時報》13日引述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的話說,“現在是最糟糕的時候,龐大的市場體系會自行調整”。不過,美國銀行和富國銀行的高管坦言,他們最初低估了勞動力和原材料短缺帶給全球供應鏈影響的程度。
中國WTO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1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全球供應鏈波動狀態可能會持續較長時間,如果疫情未完全遏制,供應鏈很難完全恢複正常。疫情結束後,調整、穩定供應鏈至少需要半年時間。
中國也受到影響?
一些外媒提到,此輪全球供應鏈危機波及中國。《紐約時報》12日報道說,有數百艘船只停靠在中國港口,德國電視一台則稱,由于芯片短缺和電力問題,中國9月的汽車銷量相較一年前下降近20%。
“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受到的影響並不算太大。”霍建國說,在全球範圍內,中國率先控制了疫情,較早進入複工複産階段,後來中國對全球短缺物品的應急供應發揮了積極作用。中國經濟的循環和自身擁有的産業鏈、供應鏈基本上是穩定的,只是在某些尤其依賴進口的原材料或者其他産品上,中國會受到全球供應鏈混亂的一些影響。另外,其他國家供應緊張或者價格上漲可能導致中國的生産線需要調整供貨體系來應對。
在12日發布的報告中,IMF對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爲8%,相較于7月時的估算僅下調0.1%。法新社稱,有分析認爲,中國正面臨房地産市場疲軟、煤炭價格上漲、供應短缺等問題,但8%仍然是中國自2011年以來最強勁的增長率。
總體來看,IMF的最新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經濟有望持續複蘇但勢頭趨緩。路透社報道稱,發達國家經濟增長前景變得更爲艱難,低收入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狀況因爲疫情而惡化,這些因素抵消了部分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近期增長前景的強勁勢頭。IMF將對尼日利亞和沙特阿拉伯等大宗商品出口國的增長預期上調,另外印度的增長預期保持不變,仍然是9.5%。
報告還說,“疫苗鴻溝”加劇經濟前景的“危險分化”,因爲低收入國家的96%人口尚未接種疫苗,這些國家將面臨更長期的低增長和愈發嚴重的貧困問題。
另外,IMF稱,全球經濟正進入一個通貨膨脹風險階段。盡管該組織認爲,通貨膨脹將在2022年中期恢複到疫情暴發前的水平,但它警告稱,如果供應鏈危機的持續時間和破壞性超出預期,通脹的負面影響或進一步加劇,這可能導致各國央行提前收緊貨幣政策,從而抑制經濟複蘇。
【環球時報駐美國、德國、新加坡特約記者 林日 青木 辛斌 環球時報記者 吳志偉】
閱讀更多內容請參見今日出版的《環球時報》或下載登錄新版“環球TIME”客戶端。
本文來自【環球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