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發,許多行業哀嚎一片,唯獨一個行業卻熱火朝天。
2020年富豪榜發布,醫療行業以10.9%占比,首次成爲上榜企業家最多的第二大行業。
排名第三的鍾睒睒,身家3650億,他做的正是醫療保健的活兒。
但與李西廷、徐航相比,鍾睒睒賺錢的速度還不算太快。
(李西廷)
那一年,李西廷的公司市值飙升至5000億。
而前一年,公司市值還只有2000億,僅一年的時間,市值就增加了3000億。
而他本人,也以230億美元身家,潇灑登頂新加坡首富。
排名24的徐航,兩個月內,資産增長196億。
也就是說,那段時間,徐航差不多日賺3億。
如此厲害的兩人,到底有什麽來頭?
安徽窮小子逆襲成辦公室主任
1951年,李西廷出生在安徽省砀山縣,徐航還沒到奈何橋投胎。
家裏窮得叮當響,但父母鉚足勁兒,砸鍋賣鐵也要供他上學。
幸好,父母的血汗錢花得不冤枉,李西廷學習不錯,是顆難得的好苗子。
農民人家,扛鋤頭扛了一輩子,竟然出了個握得住筆杆子的,這簡直是祖墳冒青煙。
正當他們准備給祖先燒兩柱香,感謝祖先賜福,意外發生了。
1966年,高考喊停,李西廷從一名即將高考的考生,瞬間淪落爲無業遊民。
通往大學的路斷了,李西廷頓時像只無頭蒼蠅,在家裏蹲了三年。
等到黃花菜都涼了,高考的大門依然緊閉。
他心灰意冷,最後決定去參軍,成爲一名湖北神農架山區道路建設的工程兵。
沒成想,無心插柳柳成陰,李西廷反倒意外獲得了高考的機會。
1973年,李西廷退伍回家,正好趕上了唯一一次高考。
而且,這次高考只針對擁有兩年以上實踐經驗的“工農兵”,其他人不可參加。
這不分明就是爲他准備的機會嗎?抱著去試一試的心態,李西廷參加了高考。
學霸的底子終究是藏不住了,李西廷以全縣第二名的成績,成功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含金量有多高,大家早已心知肚明。
有高等學府的名氣傍身,李西廷畢業後自然一路亨通,勢不可擋。
他被分配到中科院武漢物理研究所,從事物理研究工作。
沒過兩年,改革春風吹滿地,吹得大家一身燥熱,撸起袖子決定大幹一場。
但幹什麽,要往哪裏幹,大家還是一頭霧水,于是各國之間互相串門兒,派一批科研人員去別國學習。
當時,中科院與法國科學院架起了友誼橋,每年可以交換70個學生。
經過層層選拔,李西廷榮幸成爲那七十分之一。
李西廷在法國待了兩年半,1984年才回到武漢物理研究所。
1986年,中科院與美國一家技術公司合作成立深圳安科公司,主要從事大型醫療影像設備研産銷。
新公司,自然需要一批人去開疆拓土。
這時,到國外見過世面,才華出衆的李西廷邁著大步子,走入領導們的射程範圍內。
況且,在法國科學院,李西廷就是研究超導磁體,正好專業對口。
于是,李西廷離開武漢,南下深圳。
當時,李西廷揣著一股勁,決定施展拳腳,爲公司好好效力,爭取早日在深圳安家。
然而,工資沒有給他任何幻想的空間。
當時,李西廷一上任,就是辦公室主任,官大工資卻少得可憐,一個月280元。
但其實,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當時,工人一個月工資最多40元,李西廷月入280元,算是很可以了。
但他擡頭看了看,深圳的房價,1990年深圳羅湖東翠花園,一平1800元。
李西廷掰了掰手指頭,按他這工資,他得不吃不喝二十幾年,才可以實現買房自由。
這麽一盤算,一個辦公室主任也迷不住他的眼了,更加堅定了他辭職創業的決心。
可一個人跑去創業,力量太小,恐怕過不了幾天,就成炮灰了。
這時,公司來了個新人,一下子擊中李西廷的心。
清華碩士成副總經理
這個新人特別古怪,其他人奮鬥幾年,好不容易端上鐵飯碗,自然會趁機放松一下。
可他倒好,天天閑不下來,三天兩頭就往領導辦公室鑽。
三番幾次拿著方案找領導,沒過多久,又拿著方案,灰溜溜走出來。
如此場景,幾乎每天都在重複上演,大家已經見怪不怪了,可李西廷卻若有所思。
他知道,這新人並非凡夫俗子,甚至與他不相上下。
新人就是徐航,論資排輩,他還得喊李西廷一聲大哥。
與李西廷相比,徐航的家境算是不錯的了。
(徐航)
他出生在廣東廣州,父親是華南師範大學的老教授,一輩子幹教書育人的功德事。
母親也是大家閨秀,出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
但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徐航的日子也不太好過。
從小,老徐就對他嚴加管教,甚至在初中階段,就爲他立下人生目標。
大學必須得上,沒得商量,但上什麽大學,還是有得選擇的:
要麽清華,要麽北大,要麽中科大。
“如果全都考不上,那你就別去上大學了,浪費時間,更浪費我的錢!”
這哪是選擇,這分明就沒有選擇,老徐死命令一下,小徐只有執行的道理。
畢竟父親是名校老教授,有他天天給兒子開小竈,徐航成績杠杠的。
1979年,李西廷早已從中科大順利畢業,在武漢物理研究所待了三年。
這一年,17歲的徐航火力全開,一舉考上清華,北大、中科大含淚錯失一才子。
進入清華,徐航備受濃厚學風的鼓舞,修雙專業,學習計算機專業與生物科學。
1984年,徐航本科畢業,本可以一走了之。
可他轉念一想,來都來了,要不再讀個碩士學位吧。
三年後,徐航走出校門,此時的他,不同往日,已經是生物醫學工程碩士。
沾了一身清華碩士的光,徐航根本不用找工作,反倒是工作找他。
1987年,徐航緊隨李西廷,進入安科。
公司剛開張兩年,就招來了清華高材生,簡直是蓬荜生輝。
于是,徐航椅子還沒坐熱,就被派去美國學習。
一年後,徐航學成歸國,肚子有了新墨水,自然待遇也不一樣了。
他直接空降超聲部,成爲副總經理。
26歲的年紀,就已經坐上副總經理的位置,真是年少有爲。
然而這位置,徐航卻是如坐針氈,怎麽坐都不舒服。
上任後,徐航帶著團隊,研發出中國第一台彩色B超機,並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此時的徐航,渾身都是勁,可一旦這股勁打在棉花上,再大的勁也是白費。
那時,深圳安科業績漂亮,一年4000多萬利潤。
亂世造英雄,盛世英雄只能靠邊站。
雖說是清華碩士,可在這裏,徐航的才華毫無用武之地。
徐航特別有想法,他想要研發更高端的國産設備,需要500萬項目款。
可到領導辦公室轉悠了幾圈,愣是一毛錢都沒批下來。
他們認爲,只要一直走老路子,以後吃香喝辣不成問題,沒必要整太多新玩意,吃力不討好。
冷水潑一次,身子涼快,潑多幾次,心涼。
就在這時,李大哥朝他送去了溫暖的懷抱……
七君子創業年入百萬
當時,安科與其說是國內最大型的醫療器械公司,還不如說是“國外的搬運工”。
安科基本都是跟醫院打交道,當時國內醫院參差不齊。
小縣城醫院買不起高檔設備,北上廣深醫院設備基本上來自進口。
進口,就意味著價格貴,醫療設備一貴,勢必要由老百姓平攤成本。
一台監護儀,可以賣出13萬的高價,貴得離譜,老百姓看病哪用得起?
這樣一來,奇怪的現象出現了。
醫療設備成了擺設品,病人沒錢用不起,得了重病只能認栽。
作爲醫療行業的一員,李西廷深感責任重大。
他絕不能眼睜睜看著,老百姓被人當韭菜割。
李西廷找到徐航,聊了一宿,兩人很快就達成共識,一起辭職創業。
除此之外,他們兩人還物色了四個同事,說服他們一塊走。
這四個人,個個實力抗打,完全不輸于李西廷、徐航。
成明和是上海交通大學碩士,主攻生物醫學工程,跟徐航同專業。
(成明和)
張巨平、嚴萍宜、聶彤,那都是公司技術部的扛把子。
七人聚在一起,小菜一吃,小酒一喝,當即決定抱團取暖,一起創業,組成邁瑞七君子。
領導要是知道,當初不批500萬給徐航,竟然會讓自己損失七員大將,估計腸子都悔青了。
不過,當時七個人徒有一腔熱血,有一身技術,其他什麽也沒有。
手頭裏的錢,租了個辦公場地,又一分不剩了。
眼下,別說賺大錢了,恐怕連熬過現階段,都是問題。
對此,他們商量決定,先代理進口醫療設備,充實一下錢袋子,再談理想。
沒過多久,深圳開辦第一次展會,他們也想去湊湊熱鬧。
可苦于沒錢,他們只租得起半個展位,但好在並不是一無所獲,拿到了36萬元的合同。
雖與隔壁的800萬元相比,36萬只夠塞牙縫,但總好過沒有。
靠著代理,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們就賺到了100萬元。
年底清點完收入,他們終于敢敞開肚皮,好好吃一頓有油水的大餐。
兜裏有了錢,心裏也就有了底氣。
1993年,由徐航牽頭研發,中國第一台多參數監護儀MEC-509誕生。
當時,市面上的監護儀,大多來自國外,其實制作成本不高。
但一旦標上了國際的標簽,價格比發際線還高,一台監護儀最少也要10萬元。
爲了打開市場,李西廷幾人決定,盡量擴大制作規模,將定價壓到最低,一台監護儀賣4萬元。
這是初創企業一般都會采取的手段,通過規模效應降低成本,從而在定價上壓人一枝頭。
但畢竟是新産品,價格便宜還不頂用。
像北上廣深的醫院,都不差錢,他們大多只認准國際品牌,恐怕不會輕易爲新産品買單。
因此,成明和提議,暫時不與國外廠商硬碰硬,不碰一線城市,先去二三線城市探探底。
對此,他們成立了800人銷售團隊,360度無死角滲透入二三線城市。
不得不說,高手做生意,玩的都是套路。
有些銷售人員口才一流,會幾地方言,講起方言,把當地人嚇得一愣一愣的,以爲是老鄉。
在方言的溫柔攻勢下,他們紛紛掏錢買單。
爲了推廣産品,他們也下足了血本。
只要産品有問題,他們二話不說,立馬派人送同型號産品上門替換。
就這樣,他們成功打開銷路,公司營業額達到幾千萬。
當然,其中大部分都來自于代理收入,自主研發産品的銷售額只占小頭。
然而,錢來得太快,去得也快,如同夢一場。
不同的是,有人選擇繼續做夢,有人卻如夢初醒,甩手不幹了。
兄弟雙雙身家過億
代理醫療器械的人,賺得一肚子油水,其他人聞著味兒就湊過來了。
到了1998年,代理醫療器械行業已經人滿爲患,蛋糕都分幹淨了。
運氣好一點的,尚能吃到蛋糕邊角料,不走運的人,只能落得被糊了一臉奶油的下場。
李西廷他們正是後者。
眼睛一睜一閉,賺到手的錢就沒了,錢沒了,很多人也不幹了。
成明和、張巨平和嚴萍宜先後離職,邁瑞七君子原地解散。
對李西廷、徐航來說,他們離開本就是重大的打擊,可更大的打擊還在後頭。
張巨平、嚴萍宜自立門戶,成立了深圳市雷杜科技有限公司,與他們成了競爭對手。
當時,公司高層人心惶惶,一群人建議,放棄自主研發項目,主攻代理,尚有一線生機。
可當初創業,爲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夠自主研發産品,做代理只是緩兵之計。
如果走代理的老路子,豈不是本末倒置了嗎,而且這樣,他們的優勢也沒了。
李西廷、徐航堅決反對,堅定自主研發的初心。
當時,大家都在唱衰他們,等著他們關門大吉。
可萬萬沒想到的是,李西廷去了一趟國外,順道帶回了一筆投資。
有了這筆投資,公司立即活了過來。
1998年,中國第一台全自動血液分析儀BC-2000面世。
此後,自主研發産品陸續出爐,成爲公司新的搖錢樹。
第二年,公司營業額高達1.2億元,其中80%收入來自自主研發産品。
在同行們還在走代理的路子,他們已經靠著自主研發,在醫療行業殺出一條血路。
當賺到了一億,便開始追求10億,10億到手了,又奢求100億,這是人之常情。
2000年,李西廷和徐航定下小目標:賺10億元。
上哪兒找這10億元?他們劍指美國市場。
美國是醫療器械最大的市場,別說能夠咬下這塊肥肉,就連嘗一嘗他們的油水,都很難。
任他們敲了多少次門,人家就是閉門謝客。
李西廷和徐航不死心,既然硬攻攻不下,那就找大佬帶帶路。
對此,他們心生一計,一下子就撬開了美國市場的大門。
2005年,他們兜裏錢多多,可還是找高盛投錢。
高盛特別大方,劃了兩筆,給他們投了4000萬美元。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表面上他們拿的是高盛的錢,其實他們沾的是人家的光。
有了高盛的名譽背書,他們成功闖入美國地盤,與各位國際巨頭搶飯吃。
這一年,公司營業額達到10億元,圓了他們的美夢。
2006年,公司登陸紐交所上市,股價暴漲,一度漲至每股44.99美元,市值突破200億。
作爲幕後的創始人,李西廷、徐航早已身家過億,徐航身家甚至暴漲至29億元。
2007年,我還在跟父母哀求,零花錢能不能多給一毛錢。
而此時的徐航,全款買下一座豪宅,風風光光迎娶美人進門。
世界的參差就是這麽大。
不過,有時候錢太多了,也是一種煩惱,不知道該往哪裏花。
徐航看著這大得心慌的豪宅,突然來了興致,想玩點刺激的。
身家千億的誕生
那時,徐航覺得,國內的豪宅只是徒有外表,裏面差勁得很,包括他自己的豪宅也是如此。
是時候,由他來給大家做個榜樣,讓大家開開眼界,什麽才是真正的豪宅。
原本,徐航只是想買點地,建幾棟豪宅,結果用力過猛,拿下了深圳灣內湖一線海景的地。
徐航傻眼了,這麽大的地,自己一個門外漢,怎麽消化得了?
華僑城董事長陳劍給他指點迷津,跟他打包票說:
“這是塊風水寶地,你就好好做,如果做不下去了,我會幫你的,怕什麽?”
有了陳大哥的承諾,徐航信心大增,開始打開錢包,認認真真建豪宅。
樓盤規劃方案不滿意,就退回去改到滿意爲止,來來回回,在設計方面,徐航就砸了4億。
爲了買一個浴缸,徐航特意跑了趟德國,從廚衛展上,扛了個浴缸回國。
這下,配置到位,豪宅是真的“豪”,全身上下散發著“窮人勿擾,富人裏邊請”的氣息。
爲了吸引富人入住,徐航更是搬出殺手锏。
凡是買他家房子的人,都享有機會進入“深灣會”,目睹商界大佬的風姿,跟大佬們喝茶聊天。
如此巨大的福利,富豪們自當不可能放過。
當時,深圳灣1號開盤,價格炒至17萬元一平米,最普通的戶型也要6萬元一平米。
不過,這對富人們來說,這點錢都不是問題。
在各位金主的幫襯下,徐航大賺了一筆。
一年的時間,單是賣房,就讓他賺了38億元,這不比醫療更賺錢嗎?
2010年,徐航退出公司決策層,只擔任董事長,將公司交給李西廷,自己專心幹起了地産。
沒有了徐航,李西廷仍然不減當年的風範,幹勁十足,四處瘋狂並購。
6年內,李西廷先後並購13家公司,吞下大象後,公司越來越壯大。
此時,監護儀成爲全球第三,其他産品均位列國內第三。
2016年,公司市值還只有33億美元,經曆了一次退市,三年後市值已突破2000億元。
這一年,同喜同賀,地産公司成立10年,徐航特意舉辦了周年慶。
到場的嘉賓,非富即貴,身家過億,簡直就是一場上億富豪聚會。
然而,這些成就還算不上什麽,2020年全球疫情爆發,李西廷與徐航也迎來了資産大爆發。
各種醫療設備成爲香饽饽,先是一罩難求,後是呼吸機緊缺。
面對這種情況,國外醫療巨頭也束手無策。
英國首相約翰感染新冠,別人打電話去慰問,他也顧不上與他們寒暄幾句,直接開門見山問:
“你們有呼吸機嗎?我要,多少錢都可以!”
別人也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哪還顧得上他?
那時,誰手頭上有呼吸機,就等于栓住了別人的錢包。
好巧不巧,邁瑞手頭上就有呼吸機。
爲了博得李徐一笑,得到呼吸機,各國使出看家本領,不停叫價。
錢如流水,嘩啦啦流進他們的錢包。
那年,公司市值飙升至5000億,可前年市值還是以2開頭。
也就是說,一年的時間,公司市值增加了3000億,平均每天增加8億。
而那年,李西廷和徐航,估計做夢都會笑醒。
僅兩個月,徐航財富增長26%,身家高達950億,增加了196億元。
兩個月增加196億元是什麽概念?粗略計算,徐航每天日賺3億。
普通人窮盡一生,都賺不到3億,而徐航一天就賺到了3億。
有福同享,好兄弟就要一起成爲千億富豪。
到2020年底,李西廷身家1150億元,而徐航身家已經達1200億元。
如今,李西廷已經坐上新加坡首富寶座,徐航踩著醫療、地産兩個風火輪,身家直逼1291億元。
寫在最後
李西廷和徐航的成功,或許我們無法複制,但還是能與他們討教一下經驗。
在他們身上,我總結出以下三點成功真相:
一、單幹幹不久,獨行行不遠
以前,市場遍地開花,有紅利的驅使下,獨行俠大多都能闖出一番事業。
可如今,紅利消失,運氣拼不了,大家都在拼實力,更拼認知。
之前,有句話人人傳誦:
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範圍之外的錢。
傅盛也深有同感:認知,是人與人之間唯一本質的區別。
當我們一個人埋頭苦幹,除非自己多讀書,主動去接觸新觀點,否則我們很難提升自己的認知。
久而久之,我們會形成路徑依賴,認知早早就形成閉環,環裏全是過時的信息。
而如果我們湊到一起,個體的不同,勢必會引起思維的碰撞。
有時候,他的觀點恰巧就是你不知道的,你的想法正好是他從未觸及的。
彼此之間,不停進行頭腦風暴,個人的認知也會不斷更新。
這樣,我們才能跟上社會發展的腳步,否則只能被遺棄。
二、與聰明的人幹活,不用給他們面子
喬布斯曾說過:
“我特別喜歡和聰明人交往、工作,因爲不用考慮他們的尊嚴。”
他認爲,聰明的人更關注自己的成長,而不是時時刻刻捍衛自己的面子,證明“我沒錯”。
李西廷與徐航之所以能夠一起走到現在,就是因爲他們有事說事,一切只爲事情負責。
他們從不用爲了顧及對方的面子,繞著彎兒說話,也不用在意對方的情緒。
只有格局小的人,才會對自己的尊嚴小心呵護,生怕它磕著碰著,把自己的面子當成寶。
電影《一代宗師》有句台詞特別經典:
“人活在世上,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活成了裏子,而只有裏子,才能贏得真正的面子。”
越到最後,我們就越發現,與其他東西相比,面子往往不值得一提。
三、別把平台當資本,別高估自己
打工人很容易陷入一種誤區:用現在的職業、成就當作是自己的本事。
結果,疫情之下,公司倒閉的倒閉,裁員的裁員,離開了公司,回歸自由身。
很多人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什麽都不是。
公司平台所賦予我們的資源,會讓我們産生錯覺,以爲那就是自己的資本。
于是,我們便會安于現狀,得過且過混日子。
殊不知,那是我們帶不走的東西。
只有我們在崗位上獲得的能力、經驗、知識,才是我們帶得走的。
李西廷在創業之前,已經是辦公室主任,徐航辭職前,也早已是部門副總經理。
可他們離開公司,摘掉頭銜,白手起家創業,卻還能幹得好。
那是因爲,在公司時,他們已經趁機練就一身本領,技術在手,走到哪裏都餓不著。
作爲普通人,我們打工的時候,不能只爲那份工資打工,更要趁機增加自己的經驗值。
磨練自己的技能,爭取産出作品,豐富自己的履曆,豐富自我。
我們帶得走的,別人搶不走的,那才是我們的真本事。
願你我共勉!
作者:朱小暢&羅小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