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而今聽雨僧廬下
對于逾期一年以上的信用卡逾期(含5萬元以上涉訴,卻無任何資産可執行的情況),這種情況下,算是銀行的不良資産。
這時候的處置方式有幾種:
(1)自主清收:把錢從欠款人那裏催收回來,這是最爲直接有效的方法,但往往受制于借款人的經營狀況、信用狀況、司法機關執行力度等多重因素;
(2)批量轉讓:把信用卡不良資産打包轉給資産管理公司(這個是違規的,按照國家的規定個人貸款是不得批量轉讓的,企業的才行),不過現實中很多銀行私下都是這麽做的;只要銀行把不良貸款批量轉讓給資産管理公司,銀行就實現了這部分“有毒”資産的出表,資産管理公司則通過專業化的運作,可以使這部分資産的價值得到提升。
(3)資産證券化:信用卡不良資産是資産證券化中一種重要的基礎資産,主要具有純信用、筆數多、余額相對較低的特點。通過模型對信用卡不良資産進行評估後,轉化成有價證券在特殊市場上進行交易,目前銀行的普遍價格就是一成左右,較大的銀行價格往往要高一些,主要是基于客戶的審查機制。
通俗的講,就是銀行把信用卡不良資産按照某種方式分類打包,包裝成一種有價證券,然後放到特殊的市場上互相交換,一般是銀行和銀行之間進行交換,我要價一塊錢,你覺得它值兩塊錢你就買走,然後你的不良資産我要是看上了我就出價買走。通過這種方式盤活,讓死水變活水。
國內信用卡資産證券化最早出現在2014年初,招商銀行(港股03968)在銀行間市場發行了招商2014第一期信貸資産證券化項目,之後,交通銀行(港股03328)、中信銀行(港股00998)等先後發行了信用卡資産證券化産品,截至2018年,銀行間市場以及發行了公募性質的信用卡資産證券化産品25單,合計規模2021.08億元。
(4)呆賬核銷:也就是把這筆壞賬核銷掉,由于需要用利潤來核銷,對銀行來講優缺點很分明,缺點是對銀行的當期利潤影響較大,優點是能夠快速降低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釋放信貸空間。
通俗的講就是,銀行不良貸款率是個硬性的考核指標,一家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高了,允許往外放的貸款就相應的減少,這是國家對銀行業風險的管控。
但如果不讓銀行往外放貸款了,那銀行的盈利能力就降低了,銀行是商業機構,同樣也追求利潤,爲了繼續往外放貸,就要想辦法把不良貸款率降低,那怎麽辦呢,拿賺得錢來充抵壞賬好了,于是呆賬核銷産生了,這算是銀行斷腕求生的一種不得已的方法。
需要說明的是核銷只是會計上的做賬,並非說你跟銀行的債務關系就結清了,銀行仍然保留著追索的權利,後續如果得知你有資産,銀行仍然會向你繼續追償。而且不解決征信呆賬,那麽基本就跟貸款信用卡等銀行金融絕緣了,個人征信報告一輩子都有這個記錄。
中國銀保監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商業銀行累計核銷不良貸款9880億元,較上年多核銷259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