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的時間確實已經足夠漫長,但55年的時間也沒有漫長到讓人忘卻記憶的地步。如果印度軍方真的忘記了過去,還打算考驗一下中國戰略定力的話,那儘管放馬過來,只是到頭來,印度會輸得很難看。
自大本來就可怕,更可怕的是盲目自大,結果就是自欺欺人,淪為笑柄。近期的印度顯然就在上演一場現實版的自欺欺人鬧劇,並且這場鬧劇還大有愈演愈烈之勢。據《印度時報》網站9日消息,儘管中國外交及輿論就洞朗對峙問題持續向印方施壓,但印度軍方並沒有退卻跡象。相反,印軍已在洞朗爭議地區支起帳篷,而且印方一條相對穩定的物資補給線也已在該地區建立,準備長期拖延,「不屈從於中國的壓力」。
中印邊境糾紛
問題在於,印度的可惡還不僅如此。印度近日又拉來了一個「幫手」,直接刺痛中國的敏感神經,企圖用下三濫的手段逼迫中國讓步。據印度「火線」網站9日報道,「西藏流亡政府」頭目洛桑孫根5日「訪問」中印邊境拉達克地區,第一次將具有「藏@獨」標誌意義的「雪山獅子旗」插在了班公湖湖畔。文章分析稱,在中印邊境問題緊張之際,洛桑孫根的舉動無疑具有「政治意味」,而且得到了印度政府的默許。對此,有分析認為,印度政府對於中印實力不對稱心知肚明,在中印邊境緊張之際再次打出「西藏牌」,說明印度手中可打的牌也就這麼多了!
關於近期的邊境對峙事件,孰是孰非不言自明。在7日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針對印度方面表示中國、印度、不丹三國,在三國交界點問題上存在分歧的說法,發言人耿爽指出,此次印軍非法越界的地點位於中印邊界錫金段的邊界線上,與三國交界點問題沒有關係。印度在此次事件中引入「三國交界點」概念,是在混淆視聽。耿爽強調,所謂三國交界點,顧名思義是一個點,而不是一條線或一個區域。1890年《中英會議藏印條約》中有明確規定,中印邊界錫金段的東起點是吉姆馬珍雪山。此次印軍非法越界的地點位於中印邊界錫金段的邊界線上,距離吉姆馬珍雪山約有2000多米之遠,與三國交界點問題沒有關係。
海上聯合演習
顯然,中國外交部的回應,直接指出了印度無理侵犯我主權的問題本質,然而,印方至今不僅不肯收斂,還試圖利用所謂西藏問題搞事。心中的陰暗由此可見。事實上,多少年來,印度已經可憐到了黔驢技窮的地步,只要中印關係發生衝突,印度一定會打出「西藏牌」。
當然,印度當局恐怕也已經意識到這一招並不好使。所以,在這之前,印度已經拉攏美日,將共同舉行規模空前的海上聯合演習,目標直指中國。不過,印度也同樣清楚請神容易送神難,請美日來為自己壯膽出頭,無異於與虎謀皮。所以,有消息說,在中印雙方就邊界問題的多層次溝通機制均未奏效之際,印度已派出特使前往北京。顯然,印度對於中國可能爆發的怒火,還是有所顧忌的。
事實上,中國對於印度的確足夠包容,對於印方連續不斷的反華小動作,我們都儘量克制,很少公開批評。然而,印度不但給臉不要,還執意蹬鼻子上臉,甚至試圖在關乎中國主權的領土問題上挑事,我們當然不會讓步,更不會輕饒了它。如果印度還要繼續犯錯,對中印關係大局毫無底線、毫無原則的進行侵犯,中國增強反擊力度勢在必行。中國脾氣足夠好,但逼急了,也肯定會讓印度吃不了兜著走。儘管印度方面大言不慚地宣稱今天的印度已經不是1962年的印度,但有一點印度人恐怕心中明白,2017年的印度軍隊同樣不是中國軍隊的對手。難道,像印度這樣的一個大國,會可憐到尋求其它大國來保護的地步?
55年的時間確實已經足夠漫長,但55年的時間也沒有漫長到讓人忘卻記憶的地步。如果印度軍方真的忘記了過去,還打算考驗一下中國戰略定力的話,那就儘管放馬過來,只是到頭來,印度會輸得很難看。在此,我們不妨重溫一下當年中印戰爭後美國駐印大使的一段話:「新德里出現了極度的驚慌,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一個民族士氣的瓦解。印度阿薩姆邦已經開始組織居民撤退,銀行已經燒毀了30萬磅的印度紙幣,邦政府正準備對電廠、自來水廠等重要設施進行毀壞性爆破。第二天全印廣播電台反覆播放印度國歌,印度好像即將亡國。」
印度於1947年獨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49年成立,兩國人口規模又是同一級別,兩國的經濟發展長期處於相似水平,1980年兩國的人均GDP僅一美元之差。
20世紀80年代,中國戰略界人士曾擔心,如果印度經濟發展速度大於中國,將對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合法性構成衝擊。
中國外交部公開展示印軍越境照片
這種擔心於90年代中期消失了,如今,國際社會不僅已無人認為印度有可能在未來十年趕上中國,而且普遍認為中印兩國的實力差距將進一步拉大。
兩國實力差距的拉大不僅是程度上的,而且將是性質上的。到2023年,中印的實力差別將是一個超級大國與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差別。這種差別不僅體現在經濟方面,還體現在軍事、科技、教育、文化、社會等多種領域。
中國外交部公開展示印軍越境照片
中印之間的經濟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目前,印度經濟的總體水平落後於中國8年。按照匯率計算,2012年印度經濟總量為1.8萬億美元,不到中國的1/4。根據購買力平價計算,2012年印度人均GDP為3 620美元,每千人擁有12輛小汽車,相當於中國2004年的水平。印度仍是世界上貧困人口最多的國家,有4.45億,占印度人口總數的1/3。
雖然印度的民主程度高於美國,但它的對外開放程度很低。印度嚴格控制外國企業進入印度。最有代表性的是許可制度。這種制度規定企業家開設工廠、建設生產線和引進技術都必須得到政府的批准。
由於每個環節都需要政府審批,於是形成了一個發放許可的官僚社會網絡。對於外國企業來講,要打通這樣的網絡是極其困難的。無論是進入印度市場還是進入之後擴大生產規模,想獲得許可都非常困難。
例如,麥當勞在印度就不能自主決定在什麼地區開設分店和開設多少家分店。印度的大學很少給外籍教師終身教職。
1991年時任總理的納拉辛哈·拉奧對許可制度進行了一些改革,給外資進入印度提供了一些便利,這是印度1991~2011年GDP年均增長6.5%的主要原因。
然而,印度許可制度的改革並不徹底,仍然保留了許多控制,外資在印度遇到的行政管制遠遠多於中國。如果以印度的外資管理政策為標準,中國的外資管理政策簡直可以說是毫無限制。
近期曝光的中印邊境地區衝突視頻截圖
目前,印度在稅收和購買土地方面仍然採取十分嚴格和複雜的政策,外企在這兩方面需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否則就別想擴大生產規模。
在印度,一個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時間大約是中國的兩倍。例如,中國建一個發電站需要5~6年的時間,印度則需要10~12年。中印兩國不同的外資開放政策的結果是,2011年中國引入的外資為1 240億美元,印度只引進320億美元,約為中國的1/4。
印度政府知道,進一步改革現有外資管理政策是保持印度經濟長期高增長的必要措施,但是政府卻在進一步改革的問題上遇到了強大的政治阻力,而這種阻力正是來源於印度特有的民主體制。
近期曝光的中印邊境地區衝突視頻截圖
印度是以地主分權制為基礎的社會,宗教信仰、種姓制度、部落與非部落的區別、內部許可制度、查謨–克什米爾邦的特殊地位、封建長老會制度等造成了數以千計的獨立政治力量。
各個社會群體之間的差異帶來的是激烈的利益爭奪,印度的政黨數量眾多,各政黨的意見難以在國會達成一致。2010年,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試圖推行新的改革,向外資開放零售業務,這個改革措施遭到了議員們和小商販們的強烈反對。
成千上萬的小商販們認為,讓沃爾瑪和家樂福這樣的外國超市進入印度將會奪走他們的飯碗。在國會議員與民眾的強烈反對下,政府只好退讓,放棄改革計劃。
印度2012年經濟增長率低於5%,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印度以往經濟開放政策所能釋放出來的能量已經達到最大限度了。如果不進一步開放市場,印度經濟將難有持續的高增長。
雖然辛格政府並沒有放棄進一步開放的努力,但實現計劃的可能性卻不大。印度政府在2012年下半年重新啟動對外開放政策的改革方案,嘗試對外資開放零售業、航空業和保險業。然而,政府的這一系列設想卻難以得到國會的批准。
2014年是印度的大選年,2013年自然成為政黨鬥爭最為激烈的年份。這一年,政治選舉的重要性將超過經濟改革,議員們只會從政治選舉角度決定政策取向,而不會從經濟理性的角度來決定。
近期曝光的中印邊境地區衝突照片
印度政府在這樣的環境下推進改革,其成功的可能性是較小的。
提高社會福利的政治需要也會成為印度進一步開放的障礙。在前總理拉奧的支持下,現總理辛格走了一條所謂「先增長後分配」的道路,即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
這個政策取得的經濟高增長是建立在兩極分化的基礎上的,沒有廣大的貧困勞動力作為被剝削的對象,印度難以迅速積累財富。
未來十年,印度政府的改革政策將需要靠印度國大黨主席索尼婭·甘地的支持才能推行下去。然而,索尼婭·甘地重新開始注重平民主義了,她希望在印度現有經濟成就的基礎上建立福利國家。
近期曝光的中印邊境地區衝突照片
在印度這樣一個充分民主的社會,一個貧困人口巨大的社會,注重社會福利的政策必然會得到多數選民的支持,但這必然會影響經濟的增長。辛格今年已經82歲了,其身體和精神狀況都已經無法支撐他進行困難重重的體制改革。
皮尤公司進行的世界民情調查顯示,2012年對於國家管理感到滿意的印度人從2011年的51%下降至38%。
廣大下層民眾對政府的不滿、民主體制下政黨政策的對立、索尼婭·甘地對福利社會的嚮往以及辛格的高齡,這四者加在一起,意味著印度進一步大幅改革經濟政策的可能性比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