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全球持續存在不確定性的大環境下,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可持續發展將繼續成爲未來一年甚至更長遠未來的首要議程。
直到幾年前,可持續發展還被認爲僅是企業高管的責任。但今天,它被視爲一種共同的社會責任。各行各業的企業都逐漸意識到,良好的ESG表現可以降低融資成本,而這一表現的度量標准正從務虛的層面向務實的方向遞進。在此基礎上,企業必須開展真正的行動,展現更大的透明度。
與此同時,可持續性不再僅僅是環境或健康和安全部門的責任,可持續發展亦不僅僅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格局。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緣何與此?因爲這一場全球性的綠色轉型,所有人都在全力以赴。
共築綠色亞洲需要所有經濟主體共同努力
全球變暖早已對全球氣候系統和人類生計産生了深遠影響,亞洲作爲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在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和經濟日益繁榮的同時也産生了大量溫室氣體(GHG)排放。因此,政策制定者和企業管理者有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必要動機,畢竟,亞洲國家采取的氣候行動將決定整個地球的未來命運。
星展集團企業機構銀行董事總經理兼主管陳淑珊
星展集團企業機構銀行董事總經理兼主管陳淑珊觀察到,在全球範圍內,許多世界領導人和領先企業都致力于實現碳減排的目標,按照《巴黎協定》的規定,需要將全球氣溫升幅限制在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1.5攝氏度以內,這將要求到2030年全球碳排放量減少一半,並到2050年達到淨零。
由于亞洲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占世界的近50%,實現淨零排放的挑戰是重大的,需要在可再生能源、更清潔的交通方式和更綠色的建築等各方面進行大量投資。雖然經濟脫碳是一項複雜的挑戰,但也是必須采取的措施。“爲了促進實現淨零排放的長期目標,我們需要包括政府、企業、金融界和消費者在內所有經濟主體的共同努力。”
陳淑珊表示,在未來,綠色金融需要成爲主流。爲了實現這一點,我們需要更加包容地考慮是什麽構成了綠色和可持續的經濟活動以及良好的ESG表現。她認爲,亞洲企業正在從包括生産、消費和循環再利用等多個方面著手降低對自然資源的需求,經曆著一系列大大小小的轉型,是一場漸進式的變革。在這其中,綠色金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事實上,社會關注亞洲環境影響和社會風險的呼籲加速了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工具的增長和創新,包括可持續性相關的貸款和債券在內的新型工具也正不斷增加發行人和投資者實現可持續性目標的可能性。
“星展銀行將這些用于綠色、可持續發展相關轉型的投資,視爲對企業和金融機構重大且必要的投資。”陳淑珊表示,在可持續發展轉型面前,企業不分大小,銀行應該重視每一家尋求綠色轉型的企業。“在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下,任何公司都不應該被排除在外。”
過去一年中,星展銀行完成了50筆可持續性貸款,總額共計約96億新元,較前一年的53億新元增長了約81%,其中包括42億新元的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貸款。“這一變化顯示出可持續發展相關融資有著巨大的增長潛力。今年,星展銀行決定將2024年在包括綠色貸款、過渡貸款、與可持續發展相關貸款和可再生融資方面的融資目標,從最初的200億新元增加一倍以上至2024年的500億新元,致力于確保到2022年運營淨零碳排放。”
2020年,星展銀行成爲全球首家發布《可持續發展和轉型融資框架與分類法》的商業銀行,該框架和分類可作爲指導銀行客戶適應和建立應對氣候變化、資源稀缺和解決收入不平等等關鍵全球問題的強有力的參考。星展銀行也是新加坡首家向希望逐步減少碳足迹的企業提供過渡融資的銀行。
2021年,星展銀行與新加坡交易所、淡馬錫和渣打銀行宣布建立氣候影響X (Climate Impact X, CIX)的計劃,突顯了星展銀行希望與志趣相投的夥伴合作,建立一個更美好世界的生態系統的目標。CIX的目標是成爲一個世界級的全球高質量碳信用額交易市場。
同年,星展成爲新加坡首家承諾到2039年實現熱煤零風險敞口的銀行。它已經停止獲取那些從動力煤中獲得25%以上收入的新客戶,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門檻將會進而收緊。星展銀行還將從2026年1月起,停止爲動力煤收入占比超過50%的客戶提供融資。
可持續發展並非價值取舍
近年來,ESG因素成爲投資者評估風險和成長機會的流行指標,ESG主題投資在2020年見證了創紀錄的資金流入。與信用等級的關系也正在建立中,且初步分析顯示爲正相關。更多以可持續發展爲主題的債券成功地實現了更嚴格的定價或“綠色”。
陳淑珊觀察到,在過去的幾年裏,對企業透明度和ESG(環境、社會和治理)報告的需求急劇增加,企業也在嘗試采納更多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並且披露相關的報告來保持競爭力。曆史證明,擁有良好ESG評級的公司能夠提供更高的回報和更低的特殊尾部風險。企業ESG績效與股權估值之間的正相關關系已在多個同行評議的研究中得到證實。
這意味著,ESG也逐漸不再是務虛的衡量標准。企業開始仔細審查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議程,因爲這將直接影響他們的購買決定。新冠疫情帶來的各種變數,也讓企業ESG中的“S”(社會責任)變得更加突出。
“不僅越來越多的公司主動將ESG 納入其業務,他們還認爲ESG 是他們未來業務轉型的一種方式。”爲了保持相關性,公司需要在保證利潤與滿足社會需求之間取得平衡,既需要向社會展示他們爲支持改善環境所作的努力,也需要展示他們具體是如何通過實踐建設更可持續的未來。
這一改變是自上而下的,除上述之外,還有企業內部參與者的變化。陳淑珊注意到,在近期的客戶會議上不僅僅需要和可持續發展人員會面,還要和一系列利益相關者詳談,從首席財務官和財務主管到一線經理無一遺漏。
然而通過不斷交流,陳淑珊發現許多中小企業仍然認爲可持續性只適用于大公司。爲了改變這一點,星展集團與中小企業合作,幫助他們意識到可持續發展是鞏固企業底線、建立競爭優勢和提高社會聲譽的防火牆。“這些都是吸引投資和吸引更具可持續性意識的客戶群的關鍵因素,因此哪怕是中小企業,也必須將可持續性作爲其業務戰略的核心支柱。”
在企業通過轉型以適應氣候變化,同時轉向更可持續的發展道路中,金融機構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金融機構必須研究公司在其可持續發展過程中所處的經營動態。畢竟,要求企業在一夜之間具備可持續性標准是不切實際的。
陳淑珊舉例稱,亞洲的許多企業,尤其是需要依靠能源和自然資源的企業,由于對達到綠色清潔標准的擔憂,仍然對采用可持續融資猶豫不決。這些企業所需要的,是更量身定制的解決方案。這正是星展銀行在2020 年推出《可持續發展和轉型融資框架與分類法》的原因。“依托上述框架,我們爲化石燃料行業的公司確定了既保證業績增長,同時有效轉型的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爲達成可持續發展,社會和企業轉型將不可避免因新增成本而陣痛,但可持續發展這枚硬幣的另一面是因此而創造的大量經濟機會。誠然,企業因轉型可能造成業務風險,但陳淑珊更多的看到了機遇。
“企業在促進可持續發展和爲股東創造價值之間不是一種取舍,因爲企業變得可持續發展後,業務反而會具有巨大的潛力。”她進一步表示,歸根結底,作爲一家以目標爲導向的銀行,星展希望將自身的價值觀與做正確的事情保持一致。“做好事就是做生意!(Doing good is doing business)”
銀行的角色決定發展的成色
不可否認的是,企業向著可持續發展轉型是必行的,但隨著時間推移,企業的整體ESG框架將如何發展?銀行在可持續發展轉型中又承擔著怎樣的角色?對此,星展中國企業及機構銀行業務主管,董事總經理鄭思祯有著自己的觀察與理解。
星展中國企業及機構銀行業務主管,董事總經理鄭思祯
在鄭思祯看來,每個國家的銀行在實現可持續發展方面都將起到巨大的作用。“銀行在金融系統中扮演很重要的融資角色,這其中就包括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融資信貸。在中國,上述融資信貸的占比實際上非常大。”
這一點,從曆史數據上可窺見一二。
2016年以來,得益于政府的支持,中國綠色債券市場迅速擴張。目前,中國已成爲全球第二大債券發行國,累計發行量達到1600億美元。除了監管和證券交易所,地方政府也發揮了關鍵作用。2015年以來,省級和省級以下政府發布了500多項綠色金融相關的政策,其中包括300多項具體行政措施,以促進轄區綠色金融的發展。綠色債券一直是這些地方計劃的主要重點。
據中國人民銀行數據,要實現中國的氣候目標以及到2030 年碳排放達到峰值的國際承諾,每年需要3萬億至4萬億元人民幣的綠色投資。而近年來財政收入增速放緩,表明財政支出只能覆蓋10-15%左右的投資。隨著綠色建築的規模不斷擴大,綠色投資的缺口迫切需要私營部門來填補。中國政府已將發展綠色金融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在國際方面,綠色債券作爲可持續融資的最大組成部分也蓬勃發展。鄭思祯表示,全球的企業都發行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相關的債券、貸款和證券,市場對它們的需求也在飙升。“從多邊機構到主權財富基金,再到全球最大的資産管理公司,需求越來越大,綠色債券市場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增量。”
數據顯示,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共計發行了1207億美元綠色債券,幾乎是2020年第四季度募集金額的兩倍。雖然成熟市場的發行量依舊占據主導地位,但新興市場發行量在2021年第一季度也大幅躍升(165 億美元),占2020年總發行量的60%。正是因爲投資者和企業越來越多地關注ESG資質,才推動了這種勢頭。
如果說企業和投資者對可持續發展的認識自下而上地推動著事情的發展,那麽銀行則是自上而下地加速著這種發展。
鄭思祯表示,不只是在中國,所有的國家和地區的銀行都有一個圍繞可持續發展的框架。以星展銀行爲例,框架下有三大支柱用于開拓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分別是負責任的業務、負責任的運營和創造社會影響力以回報社會。“這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制度框架,星展銀行和星展中國所有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內容都在這三個大的支柱下面得以實現。”
用彈性的標准,助必行的轉型
2020年,星展銀行推出的《可持續發展和轉型融資框架與分類法》爲與那些正在推進其可持續發展議程的企業開展合作奠定了基礎。目前轉型融資主要通過可持續發展貸款和可持續發展債券來實現。
據鄭思祯介紹,星展銀行將可持續融資分爲幾大類型。第一類是最常見的綠色貸款和綠色債券,這類融資對于資金用途有著明確和詳細的規定,比如資金必須用于某一個指定的綠色項目,且該項目是否綠色並非企業說了算,必須由第三方進行相關的認證。
第二類被稱爲可持續融資,雖然已然規定了資金用于綠色發展項目或對可持續發展有貢獻的項目上,但具體項目的審核標准和適用範圍較前一類型稍微寬松。
第三種類型是可持續發展挂鈎融資,可以挂鈎貸款,也可以挂鈎債券。何爲挂鈎?指的是該項融資在資金用途方面並沒有明確的詳細規定,企業可以按照自身發展進行分配。但是,債券發行公司或企業借款人必須給銀行和投資者一個清楚而明確的指標。
“企業自己設定在未來的多少年內完成某種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這個目標可以是某個具體項目的進度,也可以是某個經營數字中的綠色含量,由銀行做貸後追蹤。”鄭思祯表示,企業達不到標准就要付出成本,比如發債時減得到了5個bp的優惠,沒達到指標可能會因此反加20個bp的成本,得不償失。“這一機制既表現出銀行對企業的信任,也給企業以約束,這是一種互信。”
第四類則較爲特殊,稱作轉型融資。獲得這類融資的企業通常有可持續發展轉型的想法,但還未能有明確實施方向。“銀行在其中既要提供融資,也要進行引導。”鄭思祯稱,這類融資要求雖然更爲寬松,但數額會減少,時長也會更緊湊。
鄭思祯認爲,所有行業都可以發行可持續發展相關的債券,銀行的任務正是按照企業的所在的行業和所處的實際情況,予以匹配適合融資類型。“不同的企業應該適合做不同債券,這是爲什麽要做分類的原因。有一些身處高耗能領域的企業沒有辦法短時間內實現完全的綠色轉型,但依舊可以花幾年時間做到減碳,這類企業就適合做轉型融資。”
2021年,星展銀行基于《可持續發展和轉型融資框架與分類法》已幫助多家企業完成可持續融資。7月,星展銀行作爲聯席全球協調人、聯席主承銷商在境外協助中國船舶(香港)航運租賃有限公司成功發行五年期5億美元的綠色、藍色雙標簽債券。同時星展銀行擔任本次發行的聯席綠色顧問,這也是星展銀行首次爲中資企業落地含藍色主題的債券。此次發行印證了星展銀行持續響應國家“碳達峰、碳中和” 號召的決心,爲綠色生態、海洋保護項目提供層次豐富的金融支持。
同月,星展中國與中國建投的控股子公司中建投租賃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合作簽署美元6360萬綠色貸款,用于綠色低碳循環領域的融資及再融資。該筆融資除了遵循《可持續發展和轉型融資框架與分類法》,還遵循亞太區貸款市場同業公會(APLMA)發布的《綠色貸款原則》。
今年8月,星展中國成功與華能天成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簽約並完成國內保理融資5億元人民幣,資金專項用于該公司開展可再生能源項目的融資租賃服務,以支持國家清潔能源行業的發展。該筆業務是星展中國發放的首筆綠色保理融資業務。
以人爲本、方可持續
鄭思祯說,對我們星展銀行來講,首先有一個purpose driven即目標驅動。我們銀行是一家目標驅動的企業,所以我們要做的事情是要對我們自己,對社區,對環境都有意義。我們作爲一個銀行要恪守本業,我們的存在要有目標。另一方面,如果整個社會都在提高這方面的意識,而我們作爲一個金融服務的提供者,不去做這個事情,就會不進則退。所以對于星展來說,可持續發展不是做不做的問題,是怎麽做得更好的問題。
長期以來,星展銀行堅定“以人爲本”的經營理念,不僅視關心愛護員工爲己任,關注員工長期發展,也考慮銀行的業務運營對環境和安全的影響。在星展銀行的大樓裏,四處可見貼有企業文化標語的海報,時刻提醒著自身做到提供包容性的工作環境、積極管理碳足迹、並力求優化供應鏈實現可持續發展。在爲員工提供可持續職業發展和生態方面,星展銀行也做了多樣創新。比如疫情之後,星展中國推出”未來星常態”計劃,員工可根據實際情況申請一周有幾天居家辦公,與此同時,銀行爲同事提供新的職能再培訓,協助擁抱適用未來銀行業發展的新崗位,如數字化,可持續發展等,爲未來可持續的工作模式提供有益的實踐。
“對星展銀行來說,爲所有人構建可持續的未來意味著不僅要以身作則,而且要幫助和扶持利益相關者采取積極行動。對于星展銀行而言,利益相關者包括員工、客戶、政府、機構及協會、以及我們所在的社區。”鄭思祯表示,只要所有利益相關者之間共同努力,分享資源、專業知識和經驗,就能在可持續體系解決方案的開發中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