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世界政治風雲變幻,其中一些關鍵人物對各國內政或對外關系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些人物有著怎樣的履曆?又將對其所在國的政治,以及對華關系産生各種影響?海圖新媒體中心在此前已推出美國政要及重點政界智囊特別策劃系列的基礎上,正式推出常態化的“全球政治人物”系列策劃,帶領讀者走進處于國際輿論焦點的各國政治人物。
黃循財 Lawrence Wong
黃循財被推舉成爲新加坡第四代領導班子領軍人物 圖源:澎湃新聞
現任職務與個人背景
現任職務
黃循財(Lawrence Wong Shyun Tsai),1972年出生于新加坡,祖籍中國海南,現任新加坡副總理、財政部長
政治黨派
新加坡人民行動黨
家庭背景
20世紀40年代,其父親于少年時期離開海南島,來到南洋打拼。黃循財稱他的父親是“吃苦耐勞的建國一代”。從商的父親喜歡學習英語、看書、音樂並熱心社區事務,在黃循財兒時就教他玩吉他。受到父親影響,黃循財他決定投身公共服務和政治。
教育背景
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經濟學專業畢業,後取得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經濟學碩士、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公共管理碩士學位。
政治背景
政治履曆
- 2005-2008年,擔任李顯龍總理的私人秘書
- 2011年,首次參加國會選舉並在西海岸集選區當選。同年,他被任命爲國防部和教育部長,以及金融管理局董事會成員
- 2012年8月,任信息、通信和藝術部和教育部高級政務部長;同年11月,被任命爲文化、社會和青年部代理部長兼通信和信息部高級政務部長
- 2014年5月1日起,任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長兼通訊及新聞部第二部長
- 2015年,在國會選舉中轉戰馬西嶺-油池集選區並成功當選,同年轉任國家發展部長
- 2016年,任第二財政部長
- 2020年7月,在國會選舉中順利連任,選後轉任教育部長
- 2021年4月,任財政部長
- 2022年4月,李顯龍發布聲明表示黃循財獲得壓倒性支持,被正式推選爲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第四代領導團隊新領導人
- 2022年4月16日,李顯龍在總統府召開發布會宣布,財政部長黃循財已確定將出任新加坡下一任總理
- 2022年6月,任新加坡副總理
黃循財于2011年正式踏入政壇 圖源:聯合早報
政治成就
- 黃循財先後在貿工部、財政部、衛生部、國防部、教育部、國家發展部等至少八個政府部門擔任職務,積累了豐富多元的從政經驗。
- 新冠疫情期間,作爲國際海空的重要樞紐,新加坡受到不小的沖擊,時任衛生部長顔金勇想組建一支工作組來領導抗疫行動,黃循財就是該工作組聯合負責人之一,該工作組就是後來新加坡抗疫跨部門組工作組的前身。在公衆眼中,以當時他的職務(國家發展部長兼第二財政部長)而言,他或許不是最理想的人選。但是,在後來一場場新聞發布會上,黃循財憑借其冷靜清晰的政策解釋、對細節的把握以及穩健的風格,不斷刷新外界的印象。另外,他還被譽爲“政策專家”,以深究政策細節著稱,他認爲深入基層解釋政策很有意義。在2021年12月出席新加坡第14屆中國新聞工作者采訪團活動時,他將新加坡的抗疫方針總結爲同時保證新加坡人的“生命和生計”。這是一個很難平衡的問題,但是他通過積極與各部門負責人的溝通與合作,穩定了新加坡的局面,使得新加坡成爲抗疫表現最佳的國家之一。輿論普遍認爲,疫情期間,黃循財作爲跨部門抗疫工作小組聯合領導人發表多項重要公告具有很高的曝光率,同時他還被認爲是新加坡平穩應對疫情危機的關鍵人物,成爲了政壇“黑馬”。
- 2021年5月,60歲的時任第四代領導團隊領導人,副總理王瑞傑以年齡和身體原因請辭,並表示新加坡需要一位更年輕的領導人。黃循財臨危受命,離開了任職不到9個月的教育部,從王瑞傑手中接任財政部長。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加坡政府體制中,財政部可以說是頭號重要的部門,前任總理吳作棟曾擔任財政部高級政務部長、現任總理李顯龍曾兼任財政部長,副總理王瑞傑也在財政部長位置上工作數年。當時,一些觀察人士將這一任命視作領導班子交接的某種信號。此外,現年49歲的黃循財是新加坡內閣僅有的“70後”部長之一。2022年2月,他發表了就任財長以來的首次預算聲明演講,新加坡媒體稱,這是一份意義重大的預算案,其中包含稅收改革措施,不僅旨在創造收入以資助未來幾年的國家項目,也爲了解決社會不平等問題。黃循財還在演講中概述了政府願景:建立一個更公平、更可持續和更具包容性的社會。
黃循財(右)與一同聯合領導政府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的衛生部長王乙康(左) 圖源:聯合早報
外交立場
- 黃循財曾擔任過中新政府間項目——天津生態城的主管部長,新加坡-四川貿易與投資委員會聯合主席,目前還擔任新加坡-上海市全面合作理事會聯合會長一職。自從2017年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後,黃循財就一直是東盟和新加坡內“一帶一路”倡議的堅定支持者。他認可新加坡與中國特殊的政治經濟聯系,表示未來“有更大的合作空間”。
- 在李顯龍宣布黃循財將會是下一任總理人選後,黃循財以財政部長的身份開啓了對美國的訪問。他不但出席了二十國集團(G20)第二次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也參加了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春季會議。期間,他還與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和商務部長雷蒙多等人分別會面,討論了美新關系、俄烏沖突、緬甸局勢等議題,也回顧了李顯龍3月底至4月初的訪美成果。在結束對美國的訪問後,他在臉書上表示:我們是一個開放的小國,仍嚴重依賴貿易和投資。不過,針對美方近年大肆推廣的所謂“印太戰略”,黃循財與新加坡其他官員觀點相近,仍更傾向于使用“亞太”一詞來描繪新加坡與區域周邊國家的合作,以表示新加坡在中美競爭中的中立立場。
- 對于今天的新加坡而言,美國是其最大的外資來源國,而中國則是新加坡最大的貿易合作夥伴,而新加坡外交五大原則之一是“不能成爲任何一個國家的附庸”。黃循財今年2月于國會就預算案發表演說時,表示中美競爭可能會成爲破壞“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的一個因素,這種國家、集團間的競爭可能會侵蝕對新加坡而言至關重要的多邊體系。4月18日,黃循財在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出席對話會時,就中美關系發表了看法。他強調,美國與中國通過合作可“爲世界帶來更好結果”,這遠比試圖遏制中國崛起更好,遏制中國崛起最終會破壞包括美國在內所有國家的穩定;中國崛起趨勢不可阻擋,嘗試圍堵中國崛起不僅十分困難也不會有效,試圖遏制中國的崛起只會讓中國更加堅定決心自力更生,將中國排除在現有國際體系之外,只會導致中國發展出以自身規則爲基礎的一套平行體系。
- 黃循財就中美關系的上述表態與李顯龍類似,都強調了新加坡不願在大國競爭中選邊站,也不認可美方遏制中國發展的圖謀。
文案:程珑
編輯:黃睿
責編:雲琪布日
獲取更多內容,歡迎關注海國圖智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