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經開區綜合考評中實現“五連冠”,國家高新區排名第四,地區生産總值近3000億元……在江蘇省蘇州市,面積僅278平方公裏的蘇州工業園區能量驚人。
27年前,作爲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間具有標志意義的重要合作項目的蘇州工業園區啓動建設,由一片蘇州城東的低窪水蕩,快速成長爲一座國際化、現代化、引領性的新城。近來,該區增強前瞻眼光,加大創新力度,大力發展新興産業,贏得發展新生機;同時借力長三角一體化、滬蘇同城化,實現共建共享共贏,進入發展新階段。
充滿活力的蘇州工業園區。海南日報特派記者 蘇慶明 攝
以前瞻眼光發展新興産業,強化産業支撐
走進位于蘇州工業園區的蘇州bioX生命智能産業研究院,在一台平板電腦上點一下按鈕,借助人臉識別等技術,就可對自身是否患有100種遺傳疾病進行篩查。研究院運營負責人郁培基介紹,該機構于2018年被蘇州市引進,目前已與8家國家級醫學中心合作,推動該項技術實現臨床應用。
這是蘇州工業園區大力強化産業支撐、占領新興産業高地的一個生動例證。蘇州工業園區有關負責人說,園區加快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就是要進一步聚焦創新,對標國內外先進地區,打造開放合作的科技創新高地、自主可控的産業創新高地、接軌國際的制度創新高地”。
向創新要發展活力。近年來,蘇州工業園區瞄准前沿領域,著力發展生物醫藥、納米技術、人工智能三大新興産業,持續引進創新型企業,結出豐碩成果。2020年,三大新興産業實現總産值達2494億元。
其中,生物醫藥作爲蘇州工業園區“一號産業”,目前已集聚企業1800多家,産值突破千億元。中國半導體MEMS十強企業中,有一半落戶在蘇州工業園區;園區的納米新材料集群還入選了首批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被譽爲全球八大微納制造領域最具代表性區域之一。
強化産業支撐,蘇州工業園區靠的是以企業需求爲導向,持續推進制度創新和營商環境優化。2015年,蘇州工業園區成爲全國首批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地區,並成立了江蘇省內首家國家級開發區行政審批局。
目前,該園區加速探索人工智能審批、互聯網+監管等模式,劍指“1220”目標(企業1個工作日內完成企業開辦,2個工作日內完成不動産登記,20個工作日內取得工業建設項目施工許可證),審批效率達到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排名前列水平。
2020年,該區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907億元,在國家經開區綜合考評中實現了“五連冠”,國家高新區排名中躍居第四位,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4.5%,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超過5000億元。
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大局,當好上海“金相鄰”
蘇州工業園區往東,乘坐動車20多分鍾就可到上海。過去蘇州工業園區發展得益于上海輻射帶動;如今,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蘇州市委進一步提出, “更加積極主動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推動‘滬蘇同城化’取得重大進展”。
近年來,蘇州與上海互動頻頻。園區舉辦了第四屆進博會“進博進園區”、“上海時裝周”園區首發首秀、“滬蘇同城”基金合夥人沙龍等活動。在“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重點任務三年行動計劃”中,有近40項是由蘇州工業園區負責或參與推進。同時,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經過蘇州工業園區、連接滬蘇兩市的軌道交通S1號線,正在建設中。未來,園區和上海之間將形成高鐵、城際、軌交等多層次的連接。
推動“滬蘇同城化”,使園區企業實實在在受益。以蘇州國際博覽中心管理有限公司爲例,其正積極參與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國際會展之都的重要承載區構建,有效利用上海的外溢效應,積極引入區域産業匹配、市場化程度高的展覽,今年以來已成功引入全球自有品牌展、SME 機床展等11個來自上海的會展項目。
“在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下,我們創新業務模式,物流直接對接上海浦東機場,相當于構建了異地的航站樓,幫助企業客戶加快通關速度,並且把物流費用降下來了。”蘇州工業園區航港物流有限公司商務拓展部經理于文婷對滬蘇協同發展點贊道。
園區有關負責人表示,園區不僅要與上海“緊相鄰”,更要與上海“金相鄰”, 積極承接上海的溢出效應,實現與上海的錯位互補發展。
“金相鄰”有切實的實現路徑。據介紹,下一步,園區將以項目合作爲抓手,推進與上海“四個協同”。一是開放協同,加快從資源要素型開放向規則制度型開放轉變。二是産業協同,通過共建平台、共設基金、共同探索産業標准,聯手打造若幹世界級産業集群。三是治理協同,與上海的“一網通辦”“一網通管”等平台對接,共同探索政務協同新路徑。四是服務協同,開展教育、衛生、文化等資源對接及服務協同探索。
一張藍圖繪到底,打造産城整合新範例
蘇州工業園區雖名爲“工業區”,但自誕生之日起就秉承“産城融合”的理念,先規劃後建設,一張藍圖繪到底。
園林景觀美麗精致,生活配套豐富多彩,走向園區,既宜業又宜居的感受撲面而來。
在蘇州工業園區展示中心,一張1994年編制園區總體規劃時由設計師手繪的金雞湖遠景圖,和現在建成的蘇州工業園區實景圖相比,相似度高達90%,體現了蘇州工業園區長遠考慮、系統規劃、分布實施、絕不偏離的建設思路。
這一思路,完全摒棄了遭人诟病的“邊開發邊規劃”“先開發後補規劃”以及“領導一換就調規劃”的做法。同時,蘇州工業園區按照“需求未到,基礎設施先行”的思路,適度超前建設重要的基礎設施,比如大規模集中建設“九通一平”,即對園區的市政道路、供電線路架、供水管網、燃氣管網、供熱管網、排水管網、排汙管網、電信管網、有線電視光纜鋪設同步建設。
當年,蘇州工業園區榮獲了“李光耀世界城市獎”。正是有了蘇州工業園區等新城區的崛起,蘇州成功塑造了古今交融的“雙面繡”風格:一面是精致秀美、粉牆黛瓦、深厚積澱的國家曆史文化名城,而另一面,則是繁華時尚、多元融合的現代都市。
“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一流自貿試驗區,成爲面向未來的蘇州城市新中心。”這是蘇州市委賦予蘇州工業園區的新定位。如今的園區,正加強城市建設和管理,完善科創策源、現代服務、品質消費、文化交流等核心功能,使産業更有“厚度”、民生更有“溫度”、城市更有“品位”、生活更有“品質”。
(海南日報特派記者 蘇慶明 袁宇 實習生 徐士存 孫绮睿 海南日報蘇州10月20日電)
來源:海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