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陽】
今年以來,東南亞多國通脹率攀至曆史高點。其中,老撾通脹率4月達9.9%;新加坡3月通脹率創近10年新高,達5.4%;印度尼西亞4月通脹率漲至近5年來高點;泰國3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創下14年來最高,同比上漲5.73%;菲律賓遭遇2018年12月以來最嚴重通脹,4月CPI同比上漲4.9%;馬來西亞、柬埔寨、越南通脹雖然相對溫和,但也創下近期新高。信息服務公司Focus Economics數據顯示,東南亞通脹率已從2月份的3%上升到3月份的3.5%。
東南亞國家多爲發展中國家,食品消費在國民總體消費中占比較高。多數東南亞國家通脹高企不僅會增加普通民衆生活成本,還可能引發社會動蕩。美國銀行旗下企業與投行業務部門美銀證券(Bank of America Securities)東盟經濟學家那古塔(Mohamed Faiz Nagutha)日前表示,如食品價格持續大幅上漲,東南亞將面臨社會動蕩的“巨大風險”。
今年以來,肇始于美國的惡性通脹潮,在烏克蘭危機引發全球能源、糧食、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的推波助瀾下,持續在6%以上高位運行,歸根結底是由于美國不合理、不負責任的內外政策使然,如前期大肆印鈔、對華貿易戰、擾亂全球供應鏈、拱火烏克蘭危機、實施大規模國內疫情財政補貼等。
但美國並未從源頭上嘗試解決問題,而是采取了一系列激進的緊縮行動。美聯儲今年已兩次加息,創下自2000年以來首次加息50個基點的最高紀錄,同時宣布將于6月開始縮表。上述激進舉措並未明顯抑制國內通脹,美國物價漲幅仍處于曆史高位。
美國高通脹如洶湧的潮水一般迅速地向外擴散,東南亞國家深受其害,這不禁勾起人們對過去的不愉快回憶。在美國提高利率、美元升值背景下爆發的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東南亞國家經濟增長普遍受挫,彙市、股市輪番暴跌,印尼、泰國遭受損失最爲慘重,GDP在兩年內分別縮水83.4%和40%。在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中,東南亞國家金融系統乃至整個社會經濟受到重創,新加坡海峽指數跌幅超過45%,印尼股市持續暴跌後無限期休市,菲律賓800多萬海外勞工面臨失業、降薪威脅,泰國約100萬工人面臨失業風險。
泰國CPI
印尼CPI
菲律賓CPI
新加坡CPI
美聯儲激進的加息步伐將導致發展中國家經濟在多個方面承壓。
首先,加息將進一步增加發展中國家的融資成本,同時引發資本外逃,這將嚴重沖擊發展中國家經濟基本面,增加疫後經濟複蘇難度。
其次,加息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還可能由債務鏈條傳導。不發達經濟體的外債率通常較高,美國加息推升了美元融資成本,給不發達經濟體帶來較大償債壓力。
第三,在外彙市場上,美元加息將推高美元指數,導致其他貨幣將承受貶值壓力,引發其他國家的進一步通脹。美國高通脹正嚴重沖擊著蹒跚不前的世界經濟,發展中國家需要做好應對美聯儲升息和縮表長期影響的准備。
當前,包括東南亞國家在內的諸多發展中國家本已飽受疫情延宕、大宗商品價格飙升等負面因素影響,美國加息和縮表之舉無異于雪上加霜。美國作爲全球最大經濟體,必須承擔起應該承擔的責任,多做有利于全球經濟發展的事情,而不是讓更多發展中國家“漲聲響起來”。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