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惠大高速駛出,沿著葉挺大道進入將軍路,不久便來到惠陽區秋長鎮周田村。這裏人傑地靈、人才輩出,不僅走出了聞名國內外的民族英雄葉挺,還有奔赴南洋打拼、成就“吉隆坡王”美稱的葉亞來。
以葉亞來故居爲載體打造的葉亞來主題文化展示館,于國慶假期前正式對外開放,通過文物陳列、模型雕塑、場景複原等形式,展現葉亞來從放牛娃到“吉隆坡王”的傳奇人生,以及十九世紀中葉中馬兩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史。
“海內一個惠州,海外一個惠州。”早在明代鄭和下西洋時,惠州人就開始下南洋謀生,目前旅居海外的惠州(府署)僑胞超過300萬人。以“葉亞來文化”爲代表的惠州華僑文化,成爲聯系海內外惠州人的精神紐帶。
葉亞來主題文化展示館揭幕現場。
改建葉亞來故居
展現“吉隆坡王”傳奇人生
葉亞來和葉挺將軍同屬一宗,兩家同在惠陽秋長周田村,相距1公裏。從葉挺將軍紀念園開車去葉亞來故居,僅5分鍾左右的路程。
位于周田村老圍村的葉亞來故居,占地面積1493平方米,爲“三進兩橫”祠堂式客家圍屋,由禾坪、堂屋、橫屋、下馬廊組成。當地葉氏村民告訴記者,這裏是葉亞來的祖屋,他在這裏出生並度過青少年時期。
據了解,1837年出生的葉亞來,自小聰敏、體格強壯,14歲就開始放牛,插秧、割禾、耙田等各種農活都幹過,由此練就了不畏艱難的堅強性格。17歲那年,葉亞來跟隨同鄉遠渡南洋謀生,開始了在南洋的奮鬥史。
從做礦工開始,葉亞來逐步展現出卓越的管理才能,1861年成爲芙蓉地區甲必丹(管轄華人社區的華人僑領)。1868年,年僅31歲的葉亞來臨危受命繼任吉隆坡華人甲必丹,大刀闊斧加強治安管理,嚴懲盜竊,使得吉隆坡成了夜不閉戶之太平市鎮,遠近聞名。
葉亞來主題文化展示館中軸祠堂立著葉亞來的銅像。
1870年至1873年,葉亞來介入了土地爭奪的雪蘭莪內戰。作爲主戰場,吉隆坡遭到極大破壞。財産耗光、負債累累的葉亞來並未離開,而是堅持留下來重建吉隆坡。他團結當地馬來人和華人重建家園,大量招募勞工,恢複和發展礦業生産,開荒墾殖,創辦華文義學,建立難民收容所,資助醫療衛生事業,把廢墟之中的吉隆坡逐漸發展成爲馬來西亞最大的都會。
惠陽區僑聯主席陳文佳介紹,葉亞來是從惠陽秋長周田村走出去的拓荒者,是“一帶一路”早期的探索者和踐行者,被譽爲吉隆坡的開埠功臣,有“吉隆坡王”的美稱。至今,吉隆坡仍保留“葉亞來街”及他的塑像。
爲加強對葉亞來故居的保護和利用,打造華僑文化品牌,2017年開始,惠陽區以葉亞來故居爲載體籌備建設葉亞來主題文化展示館。2019年完成布展工作,2020年繼續完善相關配套項目,9月29日,葉亞來主題文化展示館正式對外開放。
17歲那年,葉亞來跟隨同鄉遠渡南洋謀生,開始了在南洋的奮鬥史。
開館當天,門樓上新挂著的“葉亞來主題文化展示館”牌匾和對聯“南陽世澤 西楚家聲”格外搶眼,讓舊圍屋煥發出新生機。走進館內,中軸祠堂立著葉亞來的銅像,牆上陳列著葉亞來的生平事迹。
兩側的居室則被劃分成14個展室,分爲“童年磨砺、終生受益,勇闖南洋、頭角嶄露,巴生河畔、雲起霞晖,風雲突變、守土保家,當仁不讓、絕地重建,縱橫捭阖、因勢利導,發展民生、關注實業,打拼南洋、心系桑梓,鞠躬盡瘁、功業永存”九大部分,通過圖文版面、文物陳列、模型雕塑、場景複原等形式,全方位多維度地展現葉亞來從放牛娃到“吉隆坡王”的傳奇人生,以及他作爲近代海上絲綢之路傑出踐行者的輝煌生涯和惠及中外的突出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葉亞來的曾侄孫葉軍是一名雕塑藝術家,全過程參與了展覽大綱的撰寫和雕塑藝術品的創作,館內的十多座雕像是出自他手。其間他曾多次往返馬來西亞拜訪《葉亞來傳》的作者之一陳道中。開館當天,葉軍特地攜家人一道回到家鄉,共同見證開館儀式。
“海外僑胞獲知葉亞來主題文化展示館開放的消息後,喜形于色、奔走相告,並且表示要組團回鄉道賀。無奈新冠肺炎疫情還沒結束,海外僑胞未能如願來到現場參與見證,留下遺憾。”陳文佳說,待到疫情過去,不少海外僑胞表示一定回來“補上”熱鬧,讓葉亞來之光代代相傳。
碧滟樓。梁維春 攝
碧滟樓入選省級文保單位
葉亞來出資所建,仍在閑置中
在葉亞來故居的旁邊,有一座依山而建的大型客家圍屋——碧滟樓,由葉亞來發家致富之後出資修建,至今已有130多年,現爲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可惜的是目前仍在閑置中,亟待活化利用。
國慶假期,不少遊客慕名而來,參觀完葉亞來主題文化展示館後,繞過一灣半月形的荷花塘,走進碧滟樓感受客家圍屋的建築魅力和人文沉澱。“遠遠望去,碧滟樓不僅外觀氣勢恢宏,在青山綠水的環繞下,宛如一幅山水田園畫卷。”遊客鄭溪岚說。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門樓石匾上“碧滟樓”3個大字,據傳出自晚清時期惠州著名才子江逢辰手筆。贊頌葉亞來當年功績的對聯“漂洋過海打州府 業立南洋振乾坤”已無迹可尋。
在碧滟樓建築兩側,各立有5個功名碑(旗杆石),因年代久遠,風雨剝蝕,字迹難以辨認。唯“例授中憲大夫葉茂蘭”清晰可見。這是葉亞來逝世前兩年,清政府封賞給他的。
碧滟樓屋頂層層疊疊,外檐裝飾華麗,引梁、瓦唇、擋板都飾以精美的雕刻,屋內牆上裝飾有精美的壁畫。木雕在歲月的洗禮之下損毀嚴重,但細細品味,仍可感覺到其中濃郁的西洋油畫風味。梁柱上镌刻的圖案是海底大千世界裏的魚龍交疊,很有立體感。
碧滟樓有4個角樓,既是防禦的制高點和觀察哨,又是當時四兄弟各自管理的塔樓。客家人推崇聚族而居,圍屋最熱鬧時,住有葉姓子孫20多戶100多人,直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他們才陸續搬出。
當年,碧滟樓雖由葉亞來出資建設,但具體的建設由家鄉堂兄弟幫忙負責。1884年,葉亞來曾想衣錦還鄉,一起參與指揮建設,看看自己一手促成的建築,無奈身體抱恙一直未能成行。隨後一病不起,次年4月辭世。
葉亞來辭世4年後,碧滟樓方才落成。葉氏緊密的宗親關系因此一直延續下來,每年八月初一,海內外的葉氏後人有時間都會趕回周田村祭祖,並出資修建宗祠,碧滟樓的牆上還張貼著葉氏子孫的捐款表。
如今的碧滟樓人去樓空,那些布滿了歲月痕迹的牆壁門廊和雕梁畫棟,仍在訴說著他的輝煌曆史,綻放著他作爲惠州客家人物代表的開拓進取精神。
傳承弘揚葉亞來文化
打造惠州海外聯誼交流新標杆
作爲廣東省著名僑鄉,惠州擁有豐富的海外資源優勢,全市常住人口488萬人,旅居海外的惠州(府署)僑胞超過300萬人,遍布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尼、美國、加拿大、英國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可謂“海內一個惠州,海外一個惠州”。以葉亞來爲代表的華僑發家致富、功成名就之後不忘桑梓,紛紛出錢出力爲建設家鄉貢獻力量。
除了出資修建碧滟樓外,到了清光緒九年(1883),葉亞來又募捐了一筆錢,對挺秀書院開展了一次大修,並新建了圍牆和操場。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周田村大多數人都在挺秀書院讀過書。
葉亞來的功績惠及海內外,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的華人圈中,如今仍流傳著“吉隆坡王”葉亞來的傳奇故事。這名從惠陽秋長周田村走出去的放牛娃,已成爲團結凝聚海外僑胞的精神文化力量,激勵僑胞爲家鄉的建設和發展不斷作出自己的貢獻。
今年年初,國內疫情肆虐,惠州市僑界及來自14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僑胞心系祖國,累計捐款700多萬元,捐贈物資折合人民幣144多萬元。
“眼見著周田村兩棟帶著葉亞來氣息的建築物日益破舊,部分僑胞時常向僑務部門表露心迹,願爲修繕葉亞來故居出錢出力。”陳文佳說,特別是馬來西亞雪隆惠州會館,發動會員籌集到100萬元作爲支持葉亞來故居的修繕資金,以實際行動支持葉亞來精神在家鄉傳承和發揚。
陳文佳還提到,葉亞來的事迹在南陽僑胞中家喻戶曉、廣爲流傳,特別是在馬來西亞,他被當地華人深深敬仰。一百多年來,其事迹被寫進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教科書,被收藏進馬來西亞華人曆史博物館,讓馬來西亞華人代代相傳。每當他們來到中國,定不忘到周田村瞻仰葉亞來故居和碧滟樓。
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下,惠州與海外交流輻射面更廣。爲發揮僑智、彙聚僑力,惠州將把“葉亞來文化”打造成爲聯系海內外惠州人的精神紐帶。今年8月,在惠州市第十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上,惠州市僑聯主席曾志謙提出,惠州將加強“葉亞來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工作,著力將“葉亞來文化”打造爲惠州海外聯誼的標杆,升華爲惠州代表性曆史印記和文化符號,吸引海外華人到惠州參觀了解。
觀察眼
盤活碧滟樓,搶救客家圍屋
近年來,將百年碧滟樓改建成惠陽華僑博物館多次被提上議程,還有建議提出,把它和葉挺故居等旅遊資源進行整合,連片打造旅遊景區。
日前,葉亞來主題文化展示館正式對外迎客,與之僅相隔三四十米的碧滟樓仍在閑置之中。部分廊道的牆面剝落破損,木門老朽,破敗感撲面而來。慕名而來的遊客到訪之初表示驚豔,入門後只剩一聲歎息。
以碧滟樓爲代表、曾經繁盛一時的惠州客家圍屋被“遺忘”了嗎?
因爲無法再滿足民衆的生活所需,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住戶陸續遷出圍屋。由于長期無人居住和管理,其加速走向衰落,牆體倒塌,土牆裂縫,瓦礫滿地,荒草叢生,甚至有房屋成片倒塌,頗爲荒涼。
盡管社會各界呼籲搶救和保護,但古圍屋體量大,維護成本高,文物産權人無力承擔修繕費用,政府部門的專項經費短缺,不足以支撐古圍屋的整體修繕,難以改變圍屋荒廢的命運。
筆者建議,惠州政府部門對現有的客家圍屋進行調查登記、分類造冊,篩選知名度較高的古圍屋作爲樣板進行保護和盤活,以點帶面,進而活化更多圍屋資源。在盤活的過程中,可引入資本的力量,並與周邊的旅遊景區串聯起來,連片打造。只有形成文旅合力,方能留住遊客,讓客家圍屋煥發新活力。
【記者】糜朝霞
【攝影】梁維春
【作者】 糜朝霞;梁維春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