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出版的《光明日報》,整版刊登了第八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表彰名單。溫縣招賢鄉安樂寨村兄弟書屋喜獲“第八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農家書屋和基層圖書發行單位先進集體”稱號。
農家書屋和基層圖書發行單位先進集體,這一殊榮,授予全國的48家書屋,我省僅溫縣兄弟書屋上榜。兄弟書屋有哪些“硬核”實力,憑什麽能被中央宣傳部辦公廳、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列入獲獎榜單?昨天,記者深入采訪了兄弟書屋背後那些感人的故事。
兄弟書屋,悅讀家園
最是書香能致遠。
兄弟書屋,冬天也不冷清,來此參觀、看書的人絡繹不絕。
兄弟書屋位于溫縣招賢鄉安樂寨村。安樂寨從名字上就給人一種安靜舒適的感覺。這裏人傑地靈,是三國時期軍事家司馬懿的家鄉,曆朝曆代不乏棟梁之才。我國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王夢奎教授與其胞兄、焦作大學教授王夢周及堂弟、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就生于斯、長于斯。
兄弟書屋就是這兄弟三個人捐建的。
青磚藍瓦、紅柱格扇、紫紅門窗……三進院落組成的兄弟書屋,外表古樸、雅致,氣質很像它“前生”的名字——雲軒書屋。
院內栽有枇杷、女貞、垂槐等,葳蕤茁壯枝繁葉茂,爲小院平添了不少活力。
每進院均有一間堂屋、一間側房和一處空院組成,院與院間由窄窄的胡同連接,院中栽植綠樹,且書屋緊靠古城牆、護城河,整體布局樸實、雅致、幽靜。
“豐收須從勤勞得,眼界常自讀書開”,王夢奎所撰的一副楹聯,由書法家邵華澤書寫,懸挂在書屋穿堂大廳前的柱子上,爲書屋增色不少。
有人講,培養一名紳士需要3代,而兄弟書屋的故事就體現了這一點。
兄弟書屋的前身雲軒書屋,創建人是王夢奎三兄弟的先祖王儒舉,該院落始建于清道光年間。後因兵燹災荒、無人居住而年久失修,大部分損毀。書屋的門楹上挂著一塊木匾,用金漆寫著“德芘桑梓”四個大字,向後人傳遞著“以德做人”的道理。書屋牆壁上又書“將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的訓誡。
正是有了這樣好學、向善的先人和家風家訓,這個家族才走出有“國務院智庫”和“中國經濟‘首席提琴手’”之稱的王夢奎,院士王夢恕。2007年,王夢奎三兄弟重新修建雲軒書屋,贈書1萬余冊,命名爲兄弟書屋,于2008年4月開館。
王夢醒是王夢奎的堂弟,也是該書屋的管理者、講解員。他還記得,當初揭牌儀式時,街上擠滿了男女老少,鑼鼓喧天。現場還有很多孩子,從他們的眼神中,大家讀出了對書籍的渴望。兄弟書屋的成立,讓王夢奎兄弟實現了在家鄉建一個公共圖書室的願望。
據王夢醒介紹,王夢奎在兄弟書屋揭牌儀式上這樣深情致辭:“在村裏創辦一個圖書館,增加一個讀書和活動的地方,是我多年的願望。這一文化設施我們叫兄弟書屋。古人雲‘四海之內皆兄弟’,就是說兄弟書屋是大家的書屋,是大家的共同財富,是我們共同的活動場所,所有支持和參與書屋的人,所有來這裏活動的人,都是書屋的主人。”
書香盈室。書屋內排著幾十架嶄新書櫃,擺放滿了圖書及各類報刊,除了王夢奎的部分著作和手稿、信劄外,還有各種文學、曆史、哲學名著和深受農民歡迎的農業科技、實用技術、法律法規、醫療衛生等書籍,目前該書屋藏書2萬余冊,全部免費對讀者開放。
小小院落,書香襲人
最是書香能致遠。
上自七旬老翁,下到五六歲的孩童,人人捧書在手,或小聲閱讀,或默默品味,無不沉醉在閱讀的美好世界裏。在兄弟書屋,這是一年四季不變的風景。每逢學校放學或節假日,這裏更是人來人往、絡繹不絕。偌大的院子裏,有的人埋頭閱讀,有的人伏案摘抄,有的人持卡借還書籍,還有的人坐在台階上促膝交談讀書心得。整個院落營造了濃厚的求知進取氛圍,飄蕩著沁人心脾的縷縷書香。
招賢一中學生楊佳蕊就是其中一名小讀者。
她告訴記者,推開朱紅色的大門,淡雅的書香撲面而來,三三兩兩的人在閱讀書報,他們認真的神態和周圍甯靜的環境仿佛融爲一體。與喧鬧的街道相比,這裏仿佛就是愛書人的世外桃源。
楊佳蕊告訴記者,兄弟書屋見證了她的成長。
由最初讀淺顯易懂的兒童啓蒙讀物到現在的世界名著,一本本累積下來的知識都深藏在腦海裏,讓她在這裏懂得了許多爲人處世的道理。
在這裏,她結識了聖·埃克蘇佩裏的《小王子》,了解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裏的保爾·柯察金。在這裏,她還讀了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
王夢醒給記者講述了這樣幾個故事。
溫縣一中學生王校權經常利用節假日光顧兄弟書屋,潛心閱讀,獲益匪淺。他曾給王夢恕寫信,感謝王夢恕爲青少年提供了一個絕好的讀書平台。他在信中寫道:“通過書屋,我了解了黨史國史,閱讀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淨化了心靈,明確了青年人的責任和使命。我一定以王爺爺爲榜樣,好好學習,立志成才,永遠聽黨話,永遠跟黨走。”
護莊村村民王靈敏自2010年起,每周雙休日都帶著3個孩子來書屋借閱圖書,每天晚飯後母子4人坐在燈下讀書學習,9年來從未間斷。她家年借閱圖書500余冊,人均100冊以上。閱讀使她的3個孩子的學習成績在學校裏名列前茅。
招賢村的王文傑同學從2011年起,就帶著弟弟、妹妹走進書屋,刻苦攻讀,持之以恒。他下決心以王夢恕爺爺爲榜樣,並愛上鐵道專業,于2013年如願考上石家莊鐵道學院。
來自西辛村小學的王熙妍用她稚嫩的筆頭寫道:“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像鳥兒沒有翅膀,我愛兄弟書屋,我愛閱讀,多閱讀,爲美好的未來積蓄力量。”
十幾年來,兄弟書屋惠及鄉裏,澤被後人。僅安樂寨村升入大中專的學生就有200余人,考上碩士研究生、博士生的有50余人。
四方贈書,延續愛心
據王夢醒介紹,兄弟書屋剛開放時,只有約1萬冊圖書。12年來,不斷有前來參觀、學習的人以個人名義捐贈圖書,讓這裏的藏書量不斷增加。
據了解,兄弟書屋開放12年來,還有2萬余人慕名前來參觀、學習,其中不乏有來自美國、法國、日本、新加坡、韓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愛書人。許多人從書屋受益,兄弟書屋收到感謝信200余封。兄弟書屋文化活動,已影響到3個縣市的6個鄉鎮、32個村莊。
近年來,安樂寨村以兄弟書屋爲平台,多次開展“我與書屋”征文啓事,讓書屋建設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結合起來,通過各種渠道幫扶貧困學生、困難群衆。
爲弘揚愛家、愛國精神,安樂寨村還先後評選了100多名“好媳婦”“好兒子”“好婆婆”,以正家風、村風、民風。多年來,安樂寨村年年被縣、鄉評爲“文明村”。2018年,安樂寨村還在全市黨建觀摩評比中獲得第一名。
贈一片淨土,傳一脈家風,育一方人心。兄弟書屋,一個無數孩子夢想起飛的心靈家園,一個矗立于無數鄉民心中的精神高地,未來仍將給古溫大地帶來無限精神亮光,照亮這片土地上鄉村振興的文化繁榮之旅。
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改玲 報道
實習生:胡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