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數年,金融科技蓬勃發展,且涉及範圍十分廣泛——將人工智能、區塊鏈、雲端運算和大數據等應用在支付、結算交收、存款、借貸集資、保險以及投資管理等領域。
這些技術爲金融和銀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並且這股顛覆性浪潮預計還會持續多年。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新冠疫情加快了全球的數字化步伐,也令金融科技産品越來越廣爲社會接受。
金融服務生態系統的運作方式也因此改變,轉而提供更便宜、安全和普及的銀行服務,容許消費者在網上開立銀行賬戶、申請貸款及支付款項等。這些變化在疫情過後仍會持續下去,而金融科技也會在金融服務生態系統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2020年,在新冠疫情導致的限制措施下,許多交易活動陷入停頓。全球金融科技投資雖然因此有所下降,但在2021年已恢複增長勢頭。
根據畢馬威(KPMG)的數字,2021年全球發生5,684宗金融科技交易,總金額爲2,100億美元,比2020年的3,764宗和1,250億美元顯著增加。2021年,金融科技公司吸納的創業投資創下新紀錄,共有4,720宗交易,集資總額達1,150億美元。
隨著數字交易興起和元宇宙出現,加上社會對便捷的金融服務需求激增,預料金融科技初創企業將繼續吸納大量創業投資,短期內全球對金融科技的投資依然強勁。
資料來源:畢馬威(KPMG)《2021年下半年金融科技動向》(Pulse of Fintech H2’21),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
具體而言,美洲的金融科技投資活動最爲活躍,2021年占全球總額的50%,達到1,050億美元。
在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英國、丹麥、瑞典的金融科技投資較爲暢旺。2021年十大金融科技交易中,有4宗是來自這些國家。
在亞太地區,2021年金融科技公司通過1,165宗交易共獲得275億美元投資,幾乎是2020年(147億美元)的兩倍。其中,東南亞等新興市場的金融科技投資大幅上升,反映投資者開始認識到亞太金融科技市場的巨大增長潛力,並希望在區內分一杯羹。這個積極的勢頭預料會持續下去,尤其是數字銀行及保險領域。
資料來源:畢馬威(KPMG)《2021年下半年金融科技動向》(Pulse of Fintech H2’21),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
目前,世界許多地方都積極推動金融科技領域的發展,發揮自身的策略優勢。除了香港,英國、新加坡、中國內地這三地政府參與金融科技建設的情況,同樣值得留意。
香港
香港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第二大首次公開招股(IPO)市場,以及《2021年全球金融科技生態系統排名》中亞洲排名最高的金融科技城市。
近年來,香港政府積極推動金融科技的發展,期望把香港打造成業界首選的基地。
香港金融管理局于2016年成立金融科技促進辦公室,並于1年後公布多項舉措,爲香港邁進「智慧銀行」新紀元作好准備。這些措施包括:推出快速支付系統(FPS),推出開放應用程序界面(開放API)框架,引入虛擬銀行。
截至2022年3月,已有8家虛擬銀行、4家虛擬保險公司和1個虛擬資産交易平台獲授權于香港營運。
2021年10月,金管局與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建立一站式沙盒平台,讓符合資格的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在香港、內地的大灣區城市同步測試其跨境金融科技項目。此舉將可帶動跨境投資,加強大灣區內的資金流動,並促進區內創新。
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吸引了許多從事虛擬資産業務的初創企業。爲確保業界有序發展和運作,政府計劃推出一系列措施,包括:爲虛擬資産服務提供者設立發牌制度,考慮監管用作支付用途的穩定幣,以及向傳統金融機構提供有關向客戶提供虛擬資産相關服務的指引。
此外,金管局最近又公布了「金融科技2025」策略。主要舉措包括:研究本地零售港元數字貨幣(e‑HKD),探討其用例、優點及相關風險,也會繼續與中國人民銀行合作,就數字人民幣(e‑CNY)在香港進行技術測試,以提供便捷的跨境支付服務。凡此種種表明,將來香港會采取更積極主動的態度,推動虛擬資産行業的發展。
中國內地
就交易量和宗數而言,中國內地一直是全球最大的金融科技市場之一。
其中,內地的移動支付發展領先全球,交易量保持穩定增長。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2021年內地移動支付總金額達到527萬億元人民幣,比前一年增長22%。
早在2015年,中國人民銀行已發布《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是內地政府就金融科技領域發布的首項全面監管法規。《指導意見》對互聯網支付、互聯網保險、網上借貸、衆籌、網上基金銷售等事項訂出若幹基本規則。
早前,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列出未來幾年的金融科技發展方向,並提出8個方面的重點任務,包括:(1)加強金融科技治理;(2)全面加強數據能力建設;(3)建設綠色高可用數據中心;(4)深化數字技術金融應用;(5)健全安全高效的金融科技創新體系;(6)深化金融服務智慧再造;(7)加快監管科技的全方位應用;(8)紮實做好金融科技人才培養。
在虛擬資産方面,中國人民銀行規定嚴禁在內地爲虛擬貨幣提供交易、買賣配對、代幣發行及衍生品等所有服務,包括禁止境外虛擬貨幣交易所通過互聯網向境內居民提供服務。
盡管如此,中國內地是最早探討發行數字貨幣的主要經濟體之一。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于2016年開始運作,開發出法定數字貨幣的第一代原型,也稱爲數字人民幣。數字人民幣的定位爲流通中的現金,意味著中國人民銀行負有直接責任令數字人民幣完全沒有風險。
用戶使用數字人民幣進行支付,可以選擇數字人民幣錢包應用程序、支付寶、微信支付(財付通)等電子錢包,或支持接觸式交易的電子卡。
這種類似現金、易于使用且可靠的數字支付方式,將促進現有支付服務提供者之間的競爭,令金融服務更普及,並重塑中國內地的數字支付生態系統。自2019年以來,數字人民幣已在多個城市試行,數字人民幣(試點版)已于2022年初在iOS和Android商店上架。
美國
美國金融科技市場的成熟程度在世界數一數二。在《2021年全球金融科技生態系統排名》中,舊金山灣區獲評爲全球最大的金融科技中心。
與許多發達經濟體不同,美國的金融科技業發展主要由私營部門推動,如:培育計劃、對沖基金、創業投資者等,政府沒有提供明顯的支持。
除傳統的集資方式,衆籌在美國的初創企業和小型企業中日趨普遍,不少項目或創業計劃的資金都是通過互聯網向公衆籌集得來。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是另一種迅速興起的集資方式,由投資者設立空殼公司,唯一目的是通過首次公開招股(IPO)上市集資,最終用作收購另一家公司。
目前,美國法律未規定由聯邦政府直接監管加密貨幣。因此,當地對加密貨幣采取多重監管方式,由多個機關發布指引和采取執法行動,包括:美國國稅局(IRS)、財政部金融犯罪執法局(FinCEN)、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FinCEN和IRS均已表示目前加密貨幣在美國不被視爲法定貨幣。
在監管加密貨幣交易方面,美國采取兩級監管架構,由各州和聯邦政府同時監管加密貨幣活動。各州政府可以自行制定或執行額外的法例,前提是這些法例不會對適用的聯邦法規構成沖突或幹擾。
在聯邦層面,《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訂明加密貨幣交易所被視爲經紀商,因此必須履行相關的責任,包括擬備反洗錢報告、打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報告和保存紀錄等。2022年3月,美國總統拜登簽署《關于確保數字資産負責任地發展的行政命令》,采取「政府一體」方針監管數字資産,此舉被視爲朝著制定全面的聯邦數字資産政策邁出重要一步。
英國
英國一直是世界領先的金融科技中心。目前,倫敦是全球第二大金融科技中心,僅次于舊金山灣區。畢馬威估計,英國金融科技業占全球市場的10%,2019年收入約110億英鎊。
早在2014年,英國金融行爲監管局(FCA)已推出「創新計劃」,協助金融科技公司適應監管要求。該計劃通過向創新者提供直接支援,包括建議、非正式指導和與相關部門會面,協助他們進行顛覆性創新,從而向客戶提供新服務並挑戰現有商業模式。
2016年,FCA推出全球第一個監管沙盒,爲金融科技公司提供安全的空間,在監管環境下試驗新的商業模式。截至2021年3月,已有137家公司利用沙盒,在創新理念進入市場之前完成安全測試。
這種富有開創性的做法隨後獲其它國家的監管機構仿效。FCA又在2021年宣布有意推出Scalebox,作爲其首創的監管沙盒的加強版,讓初創企業可以進一步測試新構思,並爲成長階段的公司提供一站式服務,方便他們獲取FCA提供的各項支援。
圖片來源:畢馬威(KPMG HK)
目前,英國會根據虛擬貨幣的結構和實質特性,決定其是否受監管範圍涵蓋。根據《加密資産指引》,FCA把虛擬貨幣劃分爲三大類:證券型代幣、數碼貨幣代幣和不受監管代幣。該指引闡明這些虛擬貨幣的監管細節,雖然對法庭沒有約束力,但在處理各類案件時或許具有一定的說服力,例如有關強制執行合同的案件。
新加坡
新加坡是亞洲排名第二的金融科技城市,僅次于香港。在2015年到2019年期間,東南亞大約65%的金融科技融資流向在新加坡的企業。
與香港類似,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及國立研究基金會于2016年成立金融科技辦公室,作爲處理所有金融科技事宜的一站式虛擬實體,促進新加坡發展成爲金融科技中心。同年,新加坡成爲第一個提供監管沙盒的亞洲國家,業者可以在明確界定的空間內爲客戶測試其金融科技産品。
這些年來,新加坡還推出了其它計劃,以鼓勵創新並測試新金融服務項目,其中包括:SG Startup、金融業科技和創新計劃(FSTI),以及FSTI 2.0等計劃,由公共部門爲早期初創公司提供融資。
2020年,新加坡的《支付服務法》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第PSN02號通知》生效,將加密貨幣交易或兌換服務納入金管局監管範圍內。根據該法例,任何實體如要提供任何類型的支付服務,包括數字支付代幣服務,都必須取得牌照,除非另有豁免。
《通知》還實施強而有力的管制措施,以打擊洗錢、爲恐怖分子籌集資金等罪行,防範非法資金通過數字代幣活動進出新加坡。此外,新加坡金管局還發布指引,嚴格限制業者向民衆宣傳推廣加密貨幣交易。
2021年11月,新加坡金管局發布初步評估報告,分析在新加坡推出零售央行數字貨幣的經濟理據,以及此舉對金融穩定和貨幣政策的潛在影響。該文件還提及支付領域的動態性質、公衆喜好的轉變,以及新興技術解決方案的潛力等。
區塊鏈等相關的基礎技術爲交易、投資和存儲資金提供了高效的新方式,並爲金融創新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然而,和其它不斷改變的技術環境一樣,這個領域也帶來了新的挑戰,例如流動性錯配、交易平台的集中風險和洗錢風險等。因此,世界各地政府和監管機構的當務之急就是建立一個全面的監管體系,爲業界開辟可持續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