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經獲得話說世界公號授權發布
本內容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話說世界》20卷叢書
一座漂浮在南太平洋上的島國,
以“實用主義”實現國家經濟的繁榮。
新加坡作爲東南亞一個地理面積狹小而富庶的島國,它今天的發展成就是世人有目共睹的,也是另其國民爲之驕傲而自豪的。而究其發展繁榮的開端,曆史不能不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自治伊始,以李光耀爲首的人民行動黨領導人對新加坡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的不斷探索與實踐。
“開國總理”:國父李光耀
1959年,新加坡掙脫了英國殖民統治的枷鎖,實現了自治,人民行動黨上台執政,李光耀出任自治邦政府總理。1963年新加坡加入獨立的馬來西亞聯邦,但是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兩年後新加坡退出聯邦,成爲獨立的共和國。在李光耀執政的31年裏,新加坡施行開放的經濟政策,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經濟奇迹。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
李光耀出生于1923年,是漢族客家人的後裔,祖籍廣東梅州。他自幼接受英式教育。1935年,12歲的李光耀考入當地頂尖的英國學校萊佛士書院。1942年,日軍突然占領新加坡,趕走了英國人,李光耀的學業被迫中斷。
戰爭結束後,李光耀榮獲大英帝國女王獎學金,開始赴英留學。在留學英國初期,李光耀就讀于倫敦經濟學院,並在學習時受到導師拉斯基的社會主義理論影響,逐漸展現反殖民統治的傾向。之後他轉到劍橋大學攻讀法律專業。1950年6月,他在倫敦獲得執業律師資格。
1952年,李光耀因代表“新加坡罷工的郵差”與政府談判而名聲大噪,在工會中建立和深厚的群衆基礎,這爲他步入政壇打下了基礎。次年,李光耀作爲人民行動黨的一員參加選舉,順利當選爲立法議院議員,正式走上了爲新加坡爭取自治地位的道路。
李光耀故居
1959年6月,新加坡自治邦成立,人民行動黨成爲立法議院第一大黨,李光耀出任自治邦政府總理。李光耀是一個舉世聞名的“實用主義者”。他說:“我未接受柏拉圖、亞裏士多德、蘇格拉底等人的指導,我只對在現實中行得通的事情感興趣”。
新加坡的“經濟實用主義”
獨立之初,新加坡只是一個不足兩百萬人口而且種族多元的小島,沒有資源,沒有腹地,也沒有共同的語言文化和價值觀。世界對這樣一個蕞爾小國是否能繼續存在表示疑問。李光耀也認爲,新加坡根本不具備成爲一個穩定和繁榮的國家的基本要素。這樣的一個“原點”導致了李光耀觀念中以及新加坡的文化中與生俱來的危機感,這也是李光耀和新加坡奉行經濟實用主義的重要淵源。
獨立之後的新加坡何以“絕處逢生”?李光耀給出的答案是:將新加坡打造成一塊吸引國際投資者的樂土。之後,政府采取了一連串的措施來發展工業及經濟。1961年,新加坡經濟發展局成立,它致力于實行國家經濟發展方針,尤其重視制造業。之後,裕廊工業區正式成立,同時加冷、大巴窯等地相繼建立輕工業基地。爲了吸引外資,政府決定給予外國企業優惠。新加坡經濟開始騰飛。
濱海灣金沙是新加坡標志性的建築。這個酒店的三座塔樓和懸臂式空中花園在城市的天際線上非常醒目,它有世界上最大的屋頂無邊泳池。
李光耀的經濟實用主義在這段話中體現的淋漓盡致:“事實上,我們逐漸推翻了把外資視爲剝削的發展經濟學牌子理論,我們沒有立場去煩惱那些理想高遠的理論,我們要生活,這就是謀生的一種方法”。
工業化的迅速發展使得新加坡在十年之內成爲世界主要電子産品出口國和東南亞重要的金融及轉口貿易中心。同一時期,與新加坡同樣依靠出口導向型戰略在短時間內實現經濟騰飛的還有中國香港、中國台灣及韓國,它們一躍成爲全亞洲發達富裕的地區,人們稱之爲“亞洲四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