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事件截然已成曆史,但溯源曆史背後,越來越多的資本開始涉足芯片産業,就拿“鐵娘子”董明珠來說,不久前也豪情萬丈表示將以500億殺進芯片領域,爲祖國作貢獻。而乘著熱度,一家半導體産業公司即將登陸港股市場。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的光控精技有限公司于7月10日結束招股,股份預計7月18日上市交易,光大證券、國元融資爲聯席保薦人。
背有靠山?
說到上市,這可不是光控精技的第一次。早在2007年2月15日,該公司便在新交所凱利板上市,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上市之後,光控精技的的整體交投量偏低,股東難以尋找機會退出。
約六年後的2012年12月14日,持有光控精技71.76%的Kintras提出了以每股0.25新加坡元無條件現金收購要約,此時的Kintras及其一致行動人持有已發行股份的84.34%,而公衆持股15.66%,因此私有化很順暢,2013年3月22日便從新交所除牌,除牌時市值爲3260萬新加坡元。
圖:從新交所退市前的股權架構
雖然在新交所過的不開心,但退市之後的光控精技反而“柳暗花明”。2016年9月5日,光控精技與鑽裕訂立認購協議,標志著鑽裕資本正式戰略投資光控精技。截止本次上市前,光大控股(00165)通過鑽裕間接持有光控精技41.64%的股份,且與杜先生爲一致行動人。
圖:光控精技上市前股權架構
而光大控股是中國光大集團的附屬公司,這說明光控精技目前的背景還是不錯的。雖然原股東尋找的是退出機會,但光大集團是否會扶持該公司發展國內半導體産業,還是僅做財務投資,這其中的區別可就大了。
第一市占率中的貓膩
光大控股作爲跨香港和中國內地的多元化金融控股企業,爲什麽會投資光控精技?這就需要來扒一扒光控精技的基本面了。
光控精技于1988年在新加坡成立,專門生産半導體行業的設備、機械、子系統、精密工具及零部件。要了解光控精技的業務産品,需要對半導體産業有個大概的認識。
半導體制造包括設計、制造、封裝和測試四大工序,而後三道工序需要相應的加工設備輔助才能完成工藝制作,加工設備則來自于原始設計制造商,光控精技的産品,就是出售給原始設計制造商,用于制作加工設備。
而光控精技的産品主要是面向封裝、測試設備中的線焊機處理系統,此産品2017年收入占公司業績的77.9%,在全球線焊機處理系統制造中,光控精技是最大的合約制造商,市占率爲49.6%。
圖:半導體加工設備細分
雖然市占率第一,但這個排名是有一定混淆的,排名是按照以線焊機處理系統爲主的合約制造商市場規模進行比較,所有合約制造商企業2017年的收益僅爲1.5億美元,而去年的全球線焊機處理系統的市場規模爲1496億美元。
圖:以線焊機處理系統爲主的合約制造商排名及市場
也就是說,像光控精技這類以線焊機處理系統爲主要業務的合約制造商,是受到其他非合約制造線焊機處理系統企業的嚴重擠壓的。目前的市場競爭充分,雖然從2017-2022年仍有7.2%的年複合增長率,但對于光控精技來說,如何以合約制造商的身份打入更廣闊的市場,這將是個巨大的挑戰。
圖:全球線焊機處理系統市場規模
業績不溫不火
從光控精技的業績上,也能論證上述“巨大挑戰”這一結論。雖然招股書中顯示該公司的産品在新加坡的收入占比最多,但由于客戶向中國拓展業務,所以光控精技出售于中國的産品也不少。比如2017年的客戶甲和客戶乙,二者的市場主要在中國,光控精技去年在甲乙兩客戶的收益占比爲84.1%。
即使依托2017年國內快速增長的市場,但光控精技的表現並不如人意。2015-2017年,該公司的業績穩中有增,從1.07億新加坡元增至1.29億元,收入的增長,正是因爲半導體加工設備後段(即線焊機處理系統)的收入由2015年的48.9%提升至2017年的77.9%。
表:光控精技近三年業績情況(單位:新加坡元)
但由于銷售成本中的直接材料成本從2015年70.9%的占比一直提升至2017年的79.5%,且産品組合有所變化,導致毛利先減後增,整體仍呈下滑,毛利率逐年下滑,由2015年的23.9%下滑至2017年的19.2%。淨利潤也表現出先減後增的走勢,經調整淨利率由10.5%逐年下滑至6.8%。
除了業績的不溫不火,對最大客戶的依賴也是光控精技的風險之一。2015-2017年,由客戶甲貢獻的收益分別爲48.5%、72.6%及77.9%,客戶甲便是光控精技線焊機處理系統的最大采購商,對客戶甲的依賴逐年增大。
由此看來,光控精技的基本面並不算好,雖然以合約制造商的身份取得了線焊機處理系統全球最大的市場份額,但仍將與其他制造線焊機處理系統的企業劇烈競爭,且對單一客戶依賴過大,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
光大控股對光控精技的投資,或許更偏向于財務投資,畢竟光大集團旗下還有光大證券(光控精技聯席保薦人之一),能更有效的助力原股東登陸港股市場,並在其中分一杯羹。鑒于光控精技的基本面及新股市場的低迷情緒,謹慎爲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