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當代的年輕人,你如果要問他們在生活中面臨的最大的壓力是什麽?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都是住房問題,北上廣深等城市,一套房動辄幾百上千萬,在這樣的城市安家,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生活在二線省會城市怎樣呢?用父母辛辛苦苦掙了一輩子的血汗錢,花個幾十萬付個首付還勉強能夠湊得出來,但是,每個月初,早晨一醒來就要面臨要還幾千塊錢的貸款壓力,而這些二線城市的工資水平,很顯然沒有跟上房價的上漲速度,每個月工資可能百分之七八十都還了貸款,更別提什麽生活質量了,這也是現如今爲什麽結婚的越來越少,我國的出生率越來越低的原因之一了;
這幾天翻看新聞,有一個內容就引起了我的興趣,沒想到有一個國家就把這個住房問題解決得很好,這個地方,就是,新加坡,在那裏可以說是,畢業之後踏踏實實奮鬥五年,買房不成問題,有這樣一個數據,2020年,根據統計,在新加坡,人均月收入爲4534新幣,而他們那裏的新加坡組屋多少錢一套呢,三室一廳的95平左右的房子,只需要18萬新幣;我們簡單算一下,每個月掙4500,省著點一個月攢下3000塊錢,一年,就能攢下三萬六,五年,正好能夠攢夠18萬,一套房錢就出來了;是不是很羨慕,不過我們在羨慕的同時,也要了解一下,新加坡到底是怎麽做到的呢?要知道,在192幾年,新加坡可是被稱作世界上最爲擁擠的貧民區之一,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新加坡的組屋政策,到底是怎麽回事!
要想了解這個事情,我們需要簡單的對新加坡有一個基礎的了解,新加坡,是一個典型的熱帶海島城市國家,面積僅爲724.4平方公裏,還沒有我們一個縣城大,人口呢,在2019年的統計中,總人口有570萬人,其中華人占74%,他的人口密度達到了恐怖的8357.6人每平方公裏,這要比我國的北上廣深的很多地區都要高得多,就是人口這麽密集的一個地方,卻因爲一個政策,把住房問題,解決的很好,這個政策就是,新加坡組屋政策;
這個組屋,就是由建屋發展局爲大多數新加坡人,專門承建的房屋,目的就是爲了解決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問題,你可以把他簡單的理解爲公租房,廉租房,不過在新加坡大概有80%的人都住在這裏面,這個政策,爲了保障住房用地,政府有權征收私人的土地,在任何地方建設公共組屋,這些被政府征用的土地,只有國家才能夠調整價格,任何人不能隨意擡價,而且,他也不受市場左右;不光如此,建屋發展局爲了讓人們都能買得起房,還給購房者遠遠低于市場利率水平的優惠貸款利率,不僅僅提供購房貸款,還提供裝修貸款;除去這些,還有其他一些有利的政策,比如,如果申請者申請的新組屋同父母家的直線距離在 1 公裏之內, 還可額外再享受1萬新元的購房津貼,同時在住房分配中有優先權,如果你的首套房不買這些新組屋而購買市場房的話,政府同樣也會給予3萬元的購房津貼等等
條件如此好,那麽新加坡到底爲何又如何實施這項政策的呢?
這就要從新加坡的曆史說起來了,新加坡人多地少的特點,導致他在曆史中就一直有住房困難的這個問題在二戰結束之後,新加坡這塊地方人口出生率處在較高的4%以上,而且隨著馬來西亞內亂,導致越來越多的人口移民到這裏,住房問題也越來越嚴峻,新加坡一開始是在馬來西亞聯邦的統治之下的,不過在新加坡,華人占比太高,當地華人實在無法忍受馬來西亞那種唯馬來人至上的種族歧視觀念,而馬來西亞同時也懼怕光耀過于耀眼的政治才能;兩邊一拍即合,新加坡就獨立出去了;新加坡獨立出去之後,住房問題就成了李光耀最先面對的棘手問題,1962年,據自治政府社會福利部的調查結果表明,73 % 的家庭居住條件在貧困線以下,李光耀要想獲取人民的信任,就要解決人民最關心的兩個問題“住房和就業”,人們不再顛沛流離之後,新加坡的政權也才能穩固;
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首先解決私人土地權的問題,1966年,新加坡國會通過了《土地征用法》,政府有權在必要的時候,強制征用私有土地,用于公共用途;李光耀在那個時候就認爲,私人業主們沒有做出任何有價值的貢獻,但是他們卻能夠享受因爲公共設施,比如修建地鐵等,相應帶來的土地價格增值,私人業主在這些增值中獲取了更多的財富,李光耀認爲這是不合理的;就像現在很多開發商,聽說城市裏哪裏要修建地鐵線路,就會在周圍買地建房,隨後就等房子升值賺錢就可以了;新加坡的這一系列政策,杜絕了哄炒房價的行爲;
看到這裏很多人應該就會有另外一個問題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條件如此優越,就必然有對應的條件;首先,只有新加坡公民才有資格購買新組屋,即使新加坡的永久居民都不行,永久居民只能從組屋的轉售市場中購買二手組屋,而在新加坡的外國人,更沒有資格享受組屋政策;
而且即使新加坡公民也有一定的購買限制,月收入2000以下,有資格購買兩室的房子,月收入3000以下,有資格購買三室的房子,月收入8000以下才有資格購買四室及以上的房子;在組屋出租或者轉售方面也有很大的限制,不過這些條件,在我看來,也算不上什麽條件,畢竟這已經能夠很好的解決年輕人對于住房的剛需要求;
而且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新加坡也在加速改造之前陳舊的組屋,新建的組屋大多都是3-6居室,且大都分布在地鐵站等交通便利的地方周圍,組屋大多都在13層以上,在一樓不做住宅以及商鋪使用,而是作爲活動場所,辦理喜事喪事,招待賓客,健身娛樂設施供老人和孩子娛樂,並且因爲當地屬于熱帶雨林氣候,一樓不做商鋪住宅,可以更好的供人納涼以及避雨;如今的新加坡,即使在周圍島上生活的馬來族漁民也大多都住進了政府提供的組屋裏面,在新加坡的住房民意調查中,更是有93%的居民對于國家的組屋政策很滿意;新加坡的組屋政策很好的解決了人民的安居問題,安居之後,人民也能夠更好的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