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聲明:本文爲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台“新華號”賬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
華夏時報記者 王曉慧 北京報道
距離2020年底全面實現基本養老保險的省級統籌已進入倒計時,如今,被再次重申。
5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明確表示,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統籌城鄉、可持續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穩步提高保障水平。盡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促進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長期平衡。全面推開中央和地方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工作。大力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
短短一段話,涉及養老體系的三支柱,道盡養老保險發展的大動向。
“這其中有兩個點非常重要,一是要盡快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這和十九大報告的口徑相同,如今,再次重申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要快、要好。二是要大力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這四個養老産品都屬于私人養老金部分,如今放到一起重點強調實屬首次,這是個非常重要的信號。”5月19日,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核心成員、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20年底是一道分水嶺,之後,基本養老保險可以切換到全國統籌。
根據人社部的部署,2020年年底前要完成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的這個目標。
年底實現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幾無懸念
衆所周知,我國現行養老保險是雙軌制,它由兩個制度構成:一是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主要覆蓋對象爲機關、事業單位、企業職工,以及部分靈活就業人員;二是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其覆蓋對象是沒有資格或沒有能力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年滿16周歲、不在校的全部適齡勞動力人口。這兩個制度相互補充,並形成了我國養老保險的全覆蓋。
從終極目標來看,無論是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抑或是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最終都必須實現全國統籌,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大方向。但就目前而言,實現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更急迫,而且更有可行性。
據記者了解,長期以來,我國養老保險統籌層次較低,大部分地區的基礎養老金統籌層次依然還在“縣級統籌”和“市級統籌”,管理也比較分散,加之區域間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各地養老保險撫養比相差懸殊,養老保險政策、待遇水平仍存在差異,這種現狀制約了養老保險基金的健康運行,使之難以發揮余缺調劑、互助共濟的作用。
爲此,首要任務就是要先實現基本養老保險的省級統籌,只有省級統籌實現了,才能進一步實現基金的全國統收統支,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是最終目標。
“就目前來看,全國已有2/3的省份實現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全省統收統支,剩下的省份年底前必須實現。”董登新認爲,尚未進行省級統籌的地區,主要原因應是地方財力不夠,支付壓力較大。不過,無論如何,按照人社部的規定,基本養老保險實現省級統籌是今年年底前必須要完成的任務。
其實,爲了這個目標,早在2019年,全國就曾嘗試統一繳費基數的上下限。
2019年4月1日,國務院發布《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方案》,首次提出要在全國範圍內統一社保繳費基數計算口徑:各省應以本省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和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加權計算的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核定社保個人繳費基數上下限。然而,各個省份具體執行的繳費基數仍是不統一的,甚至還出現同一個省內劃出三套繳費基數標准的情況,很顯然,這與“省級統籌”的距離還比較遠。
同時,有的省份自稱“省級統籌已經實現”,但實際上只是一種調劑金式的省級統籌,即在省級政府層面建立了一個調劑金專用賬戶,並未實現真正的養老保險省級統收統支。
“不過,此次《意見》同樣強調,要全面推開中央和地方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工作,而這個工作同樣需要在2020年年底前完成。”董登新表示,在這樣的前提下,2020年全面實現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幾無懸念。
目前,多地已明確了加速推進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的時間表。
將大力推進補充養老保險的發展
除了對養老體系的第一支柱進行了重申,此次《意見》同樣強調了第二和第三支柱的發展,明確要大力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而這幾部分也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補充養老金。
衆所周知,我國正值人口老齡化的加速期、高原期,養老金制度將面臨一系列挑戰,世界各國的經驗告訴我們,養老金制度的現收現付模式或完全積累模式都不足以應對老齡化挑戰,所以需要加快推進補充養老以應對挑戰。
不過,我國的企業年金從2014年以後發展有所停滯,到2018年底共有2300多萬人參加,看上去人數不少,但只占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9%,這也就意味著90%的企業職工是沒有企業年金的,所以我國要加快發展第二支柱,特別是企業年金。
此外,就目前來看,我國城鎮中個體經濟數量快速增長,已經超過1億人。這部分人是無法建立企業年金的,因爲他們沒有企業雇主,只能參加個人養老金享受稅收優惠。因此,同樣需要加快推動第三支柱的落地。而我國的個人儲蓄養老保險雖然整體市場規模已超過萬億,但其中屬于養老年金保險原保費的部分不及一半規模,體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值得關注的是,“第三支柱”的推動涉及保險、銀行、證券、基金等多個行業,需要不斷完善跨行業的信息整合和資源共享,監管部門也要增強政策協同,強化動態監管,減少因市場波動造成養老資金價值波動,讓居民養老的“錢袋子”安全、穩健運行。
“說到補充養老部分,《意見》裏還有一個亮點,就是要‘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公積金制度’,這一句完整的表述也是第一次。它同樣釋放出了幾個重要的信號,一方面,提出了住房保障的重要性。另外一方面,提出了解決住房保障的對策和辦法,那就是要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這個方向是非常明確的。最後一方面,要改革住房公積金制度,就此,我曾經主張過將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和住房公積金進行‘三金合一’,建立一個強制性的公積金。”董登新表示,“三金合一”不光可以提供住房保障又能提供養老保障,這樣的制度更加簡化和完善。
在董登新看來,我國的住房公積金制度是1990年代初從新加坡學來的,現在我國房地産早已市場化,商業銀行已成爲提供房貸的主體,住房公積金存在的意義已經不大,“三金合一”有利于消除兩極分化的多重疊加,同時,有利于社會公平,並能有效做實、做大、做強第二支柱的補充養老部分。
見習編輯:方鳳嬌 主編:陳岩鵬
來源:新華號 華夏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