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有老的一天。當工作成爲一件勉強的事情之後,老人們的生活就不得不依仗于政府的保障。
出于這樣一個養老的目的,我們每天工作都有一筆錢劃進了五險一金之中。那麽,在我們退休之後,能夠拿到多少錢呢?
而養老這個國際性民生問題,在與我們擁有相似制度的香港地區和新加坡,又是如何執行的?他們退休後能拿到多少錢呢?
1
上海青年一輩子繳近200萬五險一金,拿多少?
央視財經最近就五險一金算了算退休後的我們能拿到多少錢(各地的稅率和工資水平不盡相同,它選取上海平均工資6504元爲例):
假設你從22歲開始工作,到65歲退休,43年的時間內,且不考慮你工資增長與否。
【個人】
社保與公積金繳費總額=6504元X10.5%(社保)+6504元X7%(公積金)=1138.2元
需繳納個稅:81.58元
【單位】
社保與公積金繳費總=6504元X31.5%(社保)+6504元X7%(公積金)=2504元
綜上,每個月需要繳納的五險一金+個稅是1219.78元,1年就需要繳納14637.36 元 ;43年需要繳納62.9萬元 。再加上公司繳納的129.2萬元 ,我們工作大半輩子,需要繳納192多萬。
在退休後,公積金可以用來買房或者全部取出來,那麽第一筆錢可以拿6504 × 14% × 12 × 43 = 約47萬元 。
養老金每月發放,根據退休年齡的不同,“計發月數”也不一樣,到65歲退休按照101個計發月數來算:每個月可以到手養老金約爲5455元 。
2
香港的養老金還能錢生錢?
與我們隔海相望香港,在退休養老上卻不盡相同。
相似的部分是,香港強積金也是工作時存錢,退休時存多少拿多少。雇主和員工必須將月薪的5%交出來供款,下限爲月入6500港元,上限爲月入25000港元。
最大的不同是,內地的養老金,個人是無法決定其使用方式的。而香港的強積金,雇員和雇主每個月是將錢放在信托受托人的專門獨立賬戶,給第三方基金公司打理,並向其交納2%的管理費。退休時(男65歲女60歲)可以一次性支取退休金及其收益。
曾就有一位工作40年的大學教師,退休後一次性拿到的金額高達600萬港元。
簡而言之,在這個過程,錢還能生錢。香港人可以將現有賬戶中自己繳納並産生收益的部分,轉移給自行挑選的“理財者”,享受到“理財”後的收益。
當然,這之中的盈虧,就得你自己負責了。
相比而言,香港政府在其中幹預少,政府保底之後,其余的還是仰仗居民個人的再投資。
3
在新加坡,50歲還沒退休,就能先領著養老金了
這種強制收取部分工資作爲養老費用的方式,其實源自新加坡。新加坡與大陸制度類似,政府在其中扮演了主要的角色。
在新加坡,員工要繳納約20%的薪水到他個人的公積金賬戶裏,雇主則要繳納約16%到員工的賬戶內。
繳納比率在員工年齡超過50歲後會逐漸下降,並可以領取部分養老金。剩余部分留給65歲以後失去工作能力後才按月領取。
同時這些養老金從存入那天開始就有4%的年利(房貸目前2%左右)。
那麽說到底新加坡人能領取多少養老金呢?這和每個人職業生涯的總收入有關,養老金大約是總收入的10%(醫療公積金達到頂線後會滾入養老金)。
以今天新加坡的人均收入來算(約30萬人民幣每年),一個人從22歲工作到55歲,就算30年好了,年輕時低于人均,年老時高于人均,大概能賺900萬人民幣,其中90萬人民幣滾入養老金。90萬養老金30年4%利滾利大約150萬人民幣。55歲時可以提取出的最高額超過100萬人民幣。
3
衆說紛纭,公積金制度已現疲態?
公積金說白了,就是一個強制儲蓄計劃。以上提到的這些地區和國家,均一脈相承。
這三種公積金制度各有優劣,關于到底哪裏的公積金最劃算,也是衆說紛纭。
有人偏好香港這種又能額外收益又能一下子全取出的制度,但較高的管理費和較低的回報率低,讓人望而生畏。
而在新加坡,公積金放在中央銀行裏,用于購買政府債券,收益太低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養老、住房等需求,早就招致民衆不滿抗議。
似乎無論在哪,都沒有一個完美的制度能夠保證大家一個無憂的晚年。
就目前三地的公積金制度,您覺得哪家最劃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