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爲天天說錢團隊原創作品
3月11日一大早,就從香港傳來一個大消息:
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已經與美國明晟公司(MSCI)簽訂授權協議,擬在獲得監管批准後擇機推出MSCI中國A股指數的期貨合約!
如果“MSCI中國A股指數期貨合約”順利推出,則意味著A股兩大交易所——上交所、深交所的股票定價權,某種程度上將被港交所掌握。
港交所的公告還說:
MSCI中國A股指數涵蓋可透過滬深港通買賣交易的大型及中型A股。當MSCI于2019年11月完成整個納入A股程序後,MSCI 中國A股指數預計將會包括421只A股。MSCI中國A股指數將會代表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A股部分。
現擬推出的MSCI中國A股指數期貨,可更進一步爲透過滬深港通參與中國內地股票市場提供有效的配套風險管理工具。
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說:「隨著國際投資者不斷增加對A股的投資,他們對于風險管理的要求越來越迫切,我們未來將推出的MSCI中國A股指數期貨可以幫助他們管理風險,讓他們更加放心地投資內地股票,相信也將有利于進一步推動內地股票市場的對外開放和提升香港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明晟公司,又被稱爲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是美國一家綜合金融信息提供商。MSCI(明晟)指數是該公司主要産品之一,是全球投資組合經理采用最多的基准指數。全球約有10萬億美元資産以MSCI指數爲基准。
實現國際化,一直是A股的一個夢想。但要國際化,首先要被納入“明晟指數”,也就是所謂的“入摩”。經過多年努力,2018年A股正式“入摩”,隨後權重不斷擴大。2019年3月1日,明晟公司又宣布:將大幅提升A股在其全球指數中的權重,分三階段將“納入因子”由5%增加至20%。
A股“入摩”、並擴大權重之後,全球主要的投資組合都要按照比例被動配置A股的資産,這相當于給A股引入了國際資金,也幫助A股實現了國際化。
正是在這個背景下,香港宣布推出“MSCI中國A股指數期貨合約”,出手搶奪A股定價權,這是鞏固香港全球金融中心地位的重要舉動。
事實上,最近兩年港交所一直雄心勃勃,希望在全球金融版圖中有更大的作爲。此前,港交所改革了交易制度,宣布對未盈利公司、特殊股權公司給予更大空間,以提高新經濟企業在上市公司裏的比重。
上圖:港交所的戰略願景。
2019年2月,香港交易所公布了《戰略規劃2019—2021》,宣布了三大新戰略:
立足中國
連接全球
擁抱科技
其目標是:把香港交易所從一個區域性的、單一資産類別的傳統交易所升級爲一個現代化的、多資産類別的國際領先交易所,連接中國與世界。
下面這段表述,可以看出“港交所”清晰的思路:
簡單來說,我們的戰略規劃總是圍繞錢(資金)、貨(産品)、場(功能)這三個核心元素來制定的。
在“錢”的方面,我們現在不僅有直達香港的錢,也有借道香港北上的錢;不僅有來自國際的錢,也有來自中國的錢;不僅有國際機構的錢,也有中國散戶的錢;不僅有主動投資的錢,也迎來了很多被動投資的錢;不僅有傳統資産管理機構的錢,也有量化投資機構的錢。
在“貨”的方面,不僅要爲國際投資者提供中國貨,將來也要爲中國投資者提供國際貨;我們爲國際投資者提供的中國貨不僅包括在港上市的中國貨,也包括他們可以借道北上投資的內地市場上市的中國貨;我們爲中國投資者提供的國際貨不僅包括直接在港上市的國際貨,也包括其他國際市場上市的國際貨(借助ETF或債券通南向);不僅要有股票産品,也要有定息及貨幣産品和大宗商品産品(包括黃金白銀);不僅要爲傳統公司提供融資渠道,也要爲新經濟公司提供融資渠道。
“錢”與“貨”這兩大客戶全面擴容了,當然意味著我們必須全面提升“場”的功能:我們的“場”不僅要爲公司提供傳統的上市及交易服務,更要大力發展風險管理、交易後托管清算和質押品管理服務;我們的“場”不僅是一個目的地市場,也因互聯互通提供了中轉市場的功能;我們的“場”不僅有專賣店(上市公司),也會有越來越多的百貨商店(ETF産品);我們不僅要在香港設“場”,還要在倫敦和全球其他地區探索擴建“場”的功能。
上圖:港交所“立足中國”的主要舉措。
港交所的戰略非常清晰明確,也是切合實際的。香港本身就是中國經濟和世界的連接器。目前全球對華投資的超過65%,是通過香港進行的;而中國內地對海外的投資,超過55%是通過香港進行的。這就是香港最大的價值,也是香港安身立命的根本。
港交所抓住了“國外投資中國的錢”和“中國內地投資海外的錢”,就抓住了最有價值的客戶。然後,就是通過港交所等平台,提供豐富的、有價值的“貨”。
“MSCI中國A股指數期貨合約”,就是一個好“貨”。不僅海外投資機構需要,內地投資者也需要。
或許有人會問:如果中國金融證券監管當局不批准香港,而是把這個指數留給上海或者深圳呢?有沒有這種可能?
我的答案是:上海的“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將來或許也會推出類似産品,但無法替代香港(深圳沒有金融期貨交易所,所以不可能在深圳)。香港畢竟是自由港,資金來去非常自由寬松。而上海再寬松,也是內地市場,管制不可能全部取消。
能跟香港競爭的只有新加坡。事實上,新加坡一直試圖跟香港爭奪金融話語權,包括爭奪“影響內地的話語權”。
比如新加坡的“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就一直在影響A股的定價。每當歐美市場出現劇烈波動的時候,A股開盤之前,“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就會成爲重要參考指標。
港交所計劃推出的“MSCI中國A股指數期貨合約”,就有覆蓋“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影響力的可能。
所以,香港這次出手“搶奪A股定價權”,不僅是拿走了上海、深圳的“金飯碗”,更是跟新加坡爭奪“金飯碗”。當然,目前上海、深圳有想法也暫時沒有用,因爲香港和新加坡都是自由港,資金來去方便,更受國際資金的青睐。
從港交所新一輪戰略規劃,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給予香港、深圳的金融定位來看,深圳在金融中心上已經難以追趕上海和香港。上海未來有跟香港競爭的能力,但目前這個階段仍然是合作大于競爭。
展望未來,以中國經濟體量之大,維持香港、上海兩個面向全球的金融中心,是完全可能的。至于北京,將維持金融決策中心、最大資金中心的地位(北京彙聚資金,是香港或者上海的1.3倍左右),很難改變。
而深圳,只能在香港、上海、北京之後,力保中國第四金融中心的地位,想彎道超車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爲金融中心是頂層設計的結果。科技創新爲主,金融爲輔,是深圳未來的路徑。
中國未來會在香港、上海、北京和深圳之外,冒出新的足以影響全國的金融中心嗎?難度非常大,看看雄安新區有沒有機會吧。至于廣州、台北、杭州、成都、天津、重慶等,都暫時看不到逆襲的機會。
中國未來的金融戰略是:
把金融資源集中在香港和上海,力推這兩個城市成爲全球第三、第四大金融中心,爭奪全球金融話語權,而不是讓金融資源分散,讓交易所遍地開花——那樣做不符合國家利益。
據證券時報報道:今天(3月11日)下午2點多,針對港交所擬推出MSCI中國A股指數期貨,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回應說,這對大陸市場,對港股市場都是好事情。由此可見,港交所推出“MSCI中國A股指數期貨合約”的可能性非常大。來源:天天說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