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下午,國際海員服務及産業發展論壇在舟山舉行,來自全國海員各地方協會代表、新加坡海員工會、國內各行業企業及航海類院校代表等80余人參加論壇。
作爲第五屆中國海員大比武的配套活動之一,論壇緊扣國際海員培養、發展、管理、服務和海員權益的主題。論壇上,上海海事大學教授施欣作了《航運新趨勢下的海員教育走向》的報告。“未來20年內,約有1000艘自動駕駛船舶和2000艘半自動駕駛船舶,海員需求量減少3萬以上。”施欣認爲,智能化的船舶對未來海員的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航運新形勢下包括舟山在內的海員教育應該更注重新技術,人文關懷,安全教育等方面。
針對船舶自動化迅速發展後船員何去何從的問題,中遠海運對外勞務合作有限公司總經理闫曉波認爲,船舶智能化發展並不會一蹴而就,除了需要有配套法律措施及相關政策的保障,船舶運行過程中,也離不開精准的海上風險評估和及時的動態維護,這些目前都需要海員的參與。
大連海事大學教授王軍也對海員服務和産業發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他認爲除了持證海員培訓外,還要充分利用當地海洋大學等機構加強英語、海商法等的培訓,並充分發揮當地勞務外派公司的力量,與船公司共同開展公司、船上各項管理規定的培訓。同時,可建立專門機構與包括國際海員工會、世界勞工組織等機構聯系,協助海員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此外,香港FLEET船舶管理公司中國區總經理顧劍文、京衡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律師李良鴻、浙江海洋大學教授王捷也分別做了報告。專家學者們就新形勢下中國船員發展的挑戰和機會,自貿區船員管理創新探討,國際海員權利保護在中國的司法實踐等發表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