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三生
出品 / 節點財經
疫情三年,改變了很多行業的生態,也改變了富豪榜上的財富版圖。比如海底撈的老板張勇夫婦在去年跌落下新加坡首富之位,而頂替他們的,正是紀今天的主角“醫械茅”邁瑞醫療(300670.SZ)的創始人李西廷。
不僅如此,隨著5月過半,A股絕大多數上市公司的年報均已披露,在上市公司董事長酬薪榜上,排名第一位也是李西廷,年薪爲2533.49萬元。
其實,以邁瑞醫療的業績和接近4000億元的市值,李西廷的這個薪酬水平不值得大驚小怪。財報數據顯示,邁瑞醫療2021年總營收爲252.7億元,同比增長20.18%;歸母淨利潤爲80.02億元,同比增長20.19%。
但是,2021年李西廷初登新加坡首富之位時,福布斯富豪榜上的身家爲230億美元,2022年卻滑落爲176億美元。邁瑞醫療老板身家蒸發54億美元(約360億人民幣)的背後,是公司市值蒸發2300億元的現實。
“醫械茅”發生了什麽?業績一片向好的背後,邁瑞醫療低迷的股價,是否已然觸底?本文將一探究竟。
/ 01 /
“藥械茅”的崛起靠什麽?
一家企業當下的經營風格,往往與其創始人的成功經驗密不可分,邁瑞醫療也是如此。
上世紀90年代初,彼時已40歲的李西廷帶著徐航、成明和等人離開有著國內醫療器械“黃埔軍校”之稱的深圳安科,創立了邁瑞醫療。
起初,沒什麽根基的邁瑞只能從事國外醫械的代理,但在有了一部分資金積累後,技術出身的李西廷還是決心走自主研發之路。但是,醫療器械的研發對資金投入有著極大的要求,公司一度陷入資金困境,依靠深圳市政府出面才度過難關。
此後,爲了解決研發資金短缺的問題,1994年,在國內風投行業方興未艾時,李西廷遠赴華爾街融資,並成功拿到200萬美元風投。這對開拓邁瑞的國際視野與發展思路,均有所提升。
邁瑞醫療研發出的第一款産品爲“單參數的血氧飽和度監護儀”。當時,這款産品與國外産品相比並不算出衆,邁瑞還是一個新品牌,競爭力有限。于是,邁瑞醫療選擇從低線級城市開始,以高性價比爲競爭優勢,“農村包圍城市”,逐漸站穩了腳跟。
此後,邁瑞醫療的發展雖有波折,但公司經營發展的核心理念已經確定,一直堅持到現在。
其一,堅持自我研發,舍得投錢。最近幾年,邁瑞的研發費用占到總營收的10%左右,且增速都在兩位數以上,2020年、2021年增速則分別達27.54%和35.03%,超過了營收增速。
其二,善于利用資本運作幫助公司發展。這一點,從邁瑞醫療早在2006年就在美國上市便可見一斑。此後,邁瑞醫療操作了一系列並購,據此實現了廣泛的産品布局和技術突破。
比如,2008年,邁瑞收購美國Datascope生命信息與支持業務、瑞典呼吸氣體監測領域知名品牌ARTEMA;2014年,邁瑞收購ZONARE與ULCO,繼續開拓歐美及大洋洲市場;2021年5月,邁瑞再以5.4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40.35億元)現金收購海肽生物100%股權。
當然,並購帶來的負作用也很明顯,體現在財報上就是管理費用不斷攀升,過去兩年的增速分別爲17.3%和23.21%。
其三,持續推進“農村包圍城市”戰略,從中國走向世界。目前,邁瑞醫療已經坐穩國內老大的位子,正在從國內走向國際,這一趨勢在疫情爆發初期,因爲國外需求激增曾得到快速推進。
對此,李西廷曾說:“原來我們進不去的一些西歐、北美的頂級醫院,通過這次疫情都進去了。”
但從2021年報來看,邁瑞醫療的國內業務占比達到60%,這一占比在2020年同期爲52.84%。相比之下,2021年邁瑞的國際業務增長似乎不太理想,占比從47.16%下降至39.61%。
所以,邁瑞醫療能否借由疫情在國際市場站穩腳跟,目前也受到市場的質疑。
其實,不僅在國際市場,對國內疫情機會的把握以及集采這把“達摩克裏斯之劍”,也都爲邁瑞醫療的未來的平添了許多不確定性。具體是什麽情況,這要先從邁瑞醫療的三大主營業務說起。
/ 02 /
高端仍需突破,集采陰影仍在
邁瑞醫療的主營業務分爲三個部分,即生命信息與支持、體外診斷(IVD)和醫學影像三大類。
簡單來說,生命信息與支持領域的産品主要有監護儀、麻醉機、呼吸機等;體外診斷領域的産品主要有血細胞檢測、生化分析檢測、化學發光免疫檢測等;醫學影像領域的主要産品有彩超、核磁、超聲等。
2021年報顯示,生命信息與支持營收達到111.53億元,同比增長10.92%,在營收中占比爲44.14%;體外診斷業務實現營收84.49億元,同比增長27.13%,占比33.43%;醫學影像實現營收54.26億元,同比增長29.31%,占比21.47%。
從主要産品的增長可知,生命信息與支持板塊之所以增長偏低,是受到了監護儀增長低迷的影響。
當年在李西廷主導下,邁瑞醫療自研的第一款産品就是監護儀。此後,得益于2008年對美國老牌公司 Datascope的收購,邁瑞在監護儀領域已經做到了國內市占率第一,國際第三的水平,是邁瑞在高端産品領域的代表。
但是,目前監護儀增長卻陷入停滯,而之所以如此,是因爲市場增長空間有限。2009年至2019年,國內普及率僅從20%增長至30%,天花板觸手可及。
最高端的産品,增長卻最差,不得不說是邁瑞醫療的一件頭疼事。
其實,在三大業務中,體外診斷領域的市場規模最爲可觀,天花板也最高。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體外診斷市場規模爲714 億美元(約爲5000億人民幣),2014-2019年保持 4.87%的複合增長率。其中又以化學發光試劑最爲可觀。
不過,邁瑞醫療在這一領域起步較晚,2013年才推出第一台化學發光免疫分析系統,失去了先發優勢。目前,國內化學發光市場八成的市場份額被外資四巨頭(羅氏、雅培、西門子、貝克曼)占據,其余市場由邁瑞醫療、新産業、安圖生物等國産企業瓜分。
當然,雖然邁瑞醫療入局較晚,但憑借渠道優勢,發展速度很快。而爲了控制成本,提升毛利率,邁瑞醫療去年還以40億元現金收購了全球體外診斷頭部的上遊原材料供應商海肽生物。
可見,邁瑞醫療在體外診斷領域雄心勃勃,試圖複制當年監護儀的發展路徑。
但是,時移世易,李西廷雖然人已移民新加坡,公司仍躲不開國內市場的風雨侵襲。
2021年7月30日,安徽傳出醫療設備集采的風聲,邁瑞當天大跌8.44%。緊接著,8月19日,安徽發布《安徽省公立醫療機構臨床檢驗試劑集中帶量采購談判議價公告》,率先開啓省級臨床檢驗試劑帶量采購。第二天,體外診斷企業恐慌性大跌,邁瑞醫療暴跌17.05%,創下其A股單日最大跌幅。
被寄予厚望的體外診斷業務被潑了一瓢冷水,市場的恐慌情緒可以理解。其實,長期來看,雖然“集采”會攤薄利潤,但對于處在市場弱勢地位的邁瑞來說,或許也是其實現進口替代的機會。
總體來看,邁瑞醫療的個別産品或板塊遇到了一定的麻煩,但在國內醫療新基建的大背景下,醫療器械的總體需求仍在,邁瑞作爲國內行業老大,其總體的業績增長仍有望持續。而從投資者的角度觀察,在大幅調整之後,這只醫療器械大白馬股觸底了嗎?
/ 03 /
蒸發2300億市值,機構仍在猶豫
在目前低迷的資本市場環境下,如果與醫藥股龍頭恒瑞醫藥相比,“藥械茅”邁瑞醫療的表現還算勉強可以接受。
截至5月17日收盤,邁瑞醫療的股價定格在302.8元/股,總市值約爲3650億元。相比去年7月最高點502元/股時,跌幅達39%,總市值蒸發超過2300億元。而恒瑞醫藥這一口氣從97.23元/股跌至目前的29.93元/股,跌幅接近70%。
其實,邁瑞醫療與恒瑞醫藥分別作爲醫械龍頭和創新藥龍頭,能有這樣的表現,與各自所在的行業特點有關。
醫療器械行業與藥品行業不同,後者如果研制出某種新藥,帶來的業績增長往往立竿見影,呈現脈沖式的效果。而邁瑞所在的醫療器械行業不同,醫療器械産品往往擁有較長的使用壽命,設備的更新換代需要一個過程,增速緩慢但相對穩定。
放在邁瑞醫療身上,其近年來的業績增長穩定,且增速並不算慢。在最近一年多的大背景下,表現比恒瑞醫藥、愛爾眼科、藥明康德及長春高新等傳統的醫藥明星股都要好看一些。
畢竟,長期穩定在20%以上的業績增長,對應40多倍的動態PE,已經不算貴了。
另一方面,最近幾年邁瑞醫療都是機構調研的重點對象,特別是連續兩年接待機構數超過3000家,位居A股第一。數據顯示,近期有超過550家機構對邁瑞進行調研,關注度不減。當然,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機構依舊關注,邁瑞的股價目前仍處于下行通道。
調研歸調研,要拿出真金白銀的時候,很多機構似乎仍在猶豫。畢竟,衆所周知,當前的大趨勢仍充滿不確定性。
伴隨著邁瑞股價的下跌,一年時間,李西廷的身家蒸發了超過350億元。但對于股市的漲漲跌跌,他似乎比較看得開。
“上市是爲了融資發展,不是個別人的發財工具。”李西廷說。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李西廷對邁瑞的資金狀況比較樂觀,“沒有銀行貸款,賬上有近200億現金,公司各基地建設全是自有資金”。
這可能也是邁瑞持續投入研發的底氣所在。但從財報數據來看,今年一季度末,公司的貨幣資金總額爲148.98億元,同比下滑10.51%。而2021年末爲153.61億元,同比下滑3.17%,爲登陸A股以來的首次下滑。
這個趨勢,似乎也沒有李西廷表現的那麽樂觀。
當然,總體來看,邁瑞醫療的業績增長仍相對穩定,其在國內市場幾無對手,“邁瑞學羅氏,全國學邁瑞”並非空談。不過這也從側面說明,通過“農村包圍城市”壯大起來的邁瑞醫療,想要真正立足國際市場,特別是研發出更多的高端産品,仍需繼續努力。
手握百億現金,一切皆有可能。
節點財經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節點財經不對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