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其他許多富裕國家,新加坡面臨人口老齡化以及出生率低迷的挑戰。新加坡政府鼓年輕人早點成家生娃,但在許多年輕人看來,該國的房産政策對年輕人並沒優勢。
今年四月初,新加坡宣布從明年起,陪産假將被強制性延長至兩周。發布這個消息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很是支持。因爲低生育率一直是新加坡政府頭疼的問題之一。
從長遠來看,該政策對與年輕爸爸而言的確是一個福音,工作家庭兩不誤,在孩子剛出生時,爸爸們可以擁有足有長的時間陪伴剛生産的妻子和孩子。
不過,在被問到是否新加坡的年輕人沒有足夠的房屋來生小孩這一問題時,
新加坡國家人口和人才署高級官員楊莉明則犀利回答:
造人這點事不用了多大地方!
生孩子和房子之間關系本來就是先有母雞還是先有雞蛋的問題。新加坡建屋局特別推出了優先父母計劃( Parenthood Priority Scheme),該計劃對首次申請組屋或者是對住房有緊急需求的人特別開放,申請的夫婦的子女必須爲16歲以下的新加坡公民。
但仍有部分新加坡人強調要生娃得先有房子啊!
她指出,新加坡人的感情觀,或與西方國家有所不同。“我們的順序是,男遇上女、男愛上女、男向女求婚、雙方計劃結婚和准備房子,而在法國和英國等國家,可以是男遇上女,然後當晚他們就能`造人’了。”
楊莉明說,社交媒體對她在訪問中的講話斷章取義,“不過我們的社會確實需要進行坦誠的對話,以准備好迎接千禧世代組織的家庭。”
她還表示,許多2000年之後出生的千禧世代勇于打破既定的觀念,做出非凡成就,給了她很多啓示。她有信心千禧世代能像建國一代一樣,創造一個非凡的新加坡,特別是在平衡事業與家庭方面。
一些網友表示,在低出生率這件事上,其實新加坡政府不用太“Kaypoh”(雞婆)。
新加坡不同于西方社會,在我們的文化裏,通常是男女相愛後,先買房再結婚。不過在法國,英國等西方國家,男女相愛後通常先生個孩子,在考慮住在哪。房子于亞洲文化中的夫婦而言,就是婚姻信任的基石,只要房子還在,一切都有可能繼續下去,包括婚姻,孩子。
數據顯示,新加坡2010年出生率、即平均每名婦女一生中所生育子女數量僅爲1.16,創曆史最低紀錄,雖然在去年略微上升至1.24,但還是相當低。抛開不孕不育症的影響,民衆不願意生被認爲是新加坡出生率低的主因。
不過說句良心話新加坡政府爲了提高出生率,還真的沒少操心,一系列政策爲提高出生率火力全開:
住房:縮短按需建房的等待時間
兒童健康:增加育兒空間;建設安全兒童活動空間;提供幼師師資力量
家庭:幫助家庭尋找合適保姆;提供專業的保姆課程培訓
職場:爲職員提供平衡的工作-家庭生活方式,靈活的工作時間可以促進家庭和職場的平衡。
Facebook上一些網友是這樣回應的:
“無法想象一個PAP部長居然公開談論性…她的邏輯太奇怪,不太能理解。PAP的確在低出生率這件事上很爲新加坡未來的經濟考慮,不過他們難道沒想到孩子也需要足夠空間才能健康成長嗎?”
“我認爲她完全沒get到點,這並不是在哪生孩子的問題。先有房子再要房子是正確的選擇,難道她在是想鼓勵年輕人先要孩子,然後當依靠自己的父母做啃老族嗎,先擁有房子才意味著年輕人真正步入到下一階段,比如結婚生子,爲人父母,難不成她期待看到年輕夫婦都睡大街誰公園嗎?”
一位媽媽留言,“沒錯,生孩子的確不需要太大的地方,但必須要有足夠的空間去撫養孩子成長,這個建議真實太幼稚了,我希望以後PAP在做任何建議或者安排時能考慮到實際情況,別瞎BB”
先買房子 還是先造人,各位怎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