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包酒
福建南平浦城縣釀酒技藝精湛,包酒是浦城民間釀制的養生酒,是浦城著名的特産之一。2017年,“浦城包酒釀造技藝”被列入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文化遺産在福建
酒是漫長人類文明中的一個重要符號,自古以來,無論疏狂散淡,還是意氣風發、揮斥方遒,都少不了酒的身影。
“印象小密”中國包酒文化博覽園內種植水稻,讓遊客直觀了解釀造包酒的原料
南平浦城縣位于福建最北部,自古以來被稱爲福建糧倉,素有“浦城收一收,有米下福州”的美稱。這裏自古盛産優質水稻,過去是朝廷貢米生産地,現在是國家糧食生産基地。
浦城釀酒技藝精湛,包酒是浦城民間釀制的養生酒,是浦城著名的特産之一。
浦城包酒曆史悠久,明萬曆《浦城縣志》有明確記載:“色似琥珀,其味醇濃。”
清朝著名學者梁章钜的評價尤爲突出,他贊道:“色香味兼之,若貯至十年,恐海內之佳醞無能出其右者矣。”
浦城包酒屬釀造發酵黃酒,也稱酒包酒。
宋代“靖康之亂”後,宋氏被迫南遷,酌酒的三重釀造工藝也隨之進入閩浙一帶,逐漸簡化爲二重釀造工藝,並在浦城發展傳承,演變成今日之包酒。
浦城包酒釀造技藝
早先,浦城人釀酒都以釀造糯米發酵的米酒和稻谷蒸餾的谷燒酒爲主,後來人們發現,用谷燒酒兌入米酒,酒不容易變質,于是形成一種特定的包酒釀制技藝代代相傳。
2017年,“浦城包酒釀造技藝”被列入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余槐龍介紹,如今包酒釀造工序有所改變。他說:
“我們先把糯米釀成酒釀,然後再添加谷燒酒。谷燒酒不用買的,必須是自己釀造的,裏面成分含量更豐富。”
谷燒酒釀造過程
01
蒸谷子
02
出鍋
03
攤涼拌曲
04
下池發酵
05
谷燒蒸餾
06
過濾催陳
“印象小密”中國包酒文化博覽園
小密酒業憑借浦城小密村得天獨厚的土壤和氣候自然條件,采用傳承千年的傳統釀酒工藝,使小密包酒成爲黃酒産品的佼佼者。
作爲福建省首批觀光工廠之一,“印象小密”中國包酒文化博覽園坐落于浦城縣仙陽鎮榮華山食品園內,以文化展廳、文化長廊、傳統釀酒生産線和大型酒窖等傳播浦城包酒文化。
大冬糯 李虹攝
包酒釀造工藝複雜,用料相當講究。釀酒原料首選本地單季大冬糯(米),澱粉含量足,出酒率高。
攤飯 李虹攝
余槐龍介紹,糯米首選浦城小密村、九牧鎮、忠信鎮等地出産。他說:
“因爲它們都是高山氣候,白天和夜晚溫差大,水稻生育期時間長,米質更好,釀出來的酒更香。”
山泉水浸泡後洗米
選用浦城優質糯米後還要用山泉水進行浸泡,浸泡的時長因季節、氣溫等不同靈活掌握。
“
“釀酒不能教條,教條釀不了好酒。”
”
釀酒所用泉水,均取自特定的泉眼,不得有任何雜質。
余槐龍說:
“通過泉眼冒出來的水,細菌比較少,裏面的營養成分更高,微生物更多。酒的發酵必須要有微生物,酒曲也是微生物。”
浦城包酒部分工藝流程
拌曲下缸
挖酒井
第一次發酵
一次發酵成米酒酒釀
米酒酒釀並入大陶缸
兌入谷燒
窯藏陳化
制作包酒時,在按照比例在水酒中兌入谷燒後,還要進行窯藏陳化,窯藏時間越長,陳化得越充分,酒的品質越好。
小密酒業共有6個酒窖,包酒的基酒窖存18個月,窖內溫度不能超過30度。
小密包酒
包酒釀造的最佳時間爲每年農曆十月至次年清明。
爲了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口味和健康需求,小密包酒的釀造也跟著這個時代在變化,釀制過程中添加了紅棗、桂圓、枸杞等配料,富含氨基酸。
包酒不加糖而甘甜、不著色而琥珀、不調香而芬芳,口感風味獨特,既有白酒的剛烈,又有甜酒的軟嫩,可謂細膩醇厚,剛柔並濟。
灌裝
目前小密包酒已經銷往全世界76個國家和地區,如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泰國、韓國和港澳台等地區,並且連續多年被世界黃氏宗親大會作爲宴席指定用酒。
浦城包酒家庭作坊 李虹攝
浦城人喜歡在家中釀造和儲藏包酒,以便逢年過節時拿出來招待客人。
從士大夫、貴族才能品嘗的玉液瓊漿,到出現在尋常百姓的餐桌之上,包酒在浦城走過近千年,如今,這種獨一無二的釀酒技藝已經被作爲非物質文化遺産保存了下來,這一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已成爲浦城一張頗具內涵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