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5日,中新廣州知識城九龍湖畔,6座零碳建築小品從圖紙走進了現實。
它們全部采用可回收的木板、竹材、PP中空板、發泡陶瓷板等環保材料建成,每座小品都各具特色,但整體上又呈現出一種輕盈、通透、朝氣蓬勃的共同氣質,與藍天、碧水、綠地呼應,爲漫步在九龍湖畔的人們提供了一個個可以停靠、休憩、放松的小小驿站。
6座建築小品的作者並非功成名就的建築師,而是一個個尚在學校孜孜求學的建築學子。幫助他們的建築作品提前和城市相遇的是凱德集團。
這是凱德集團投身公益的一個案例,如果我們把視野拉寬、鏡頭拉長,會看到凱德緊隨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脈搏,描繪出了一張公益進階路線圖:從最初的扶助貧弱到現在更強調借助自身特點爲人才成長和城市發展助力;豐富多彩的公益活動也愈加清晰地展現出凱德公益的特點:人本、綠色、專業。這背後,離不開凱德長期穩定的公益基金投入,以及集團員工共同參與的高漲熱情。
夢想照進現實
讓建築作品在城市落地,讓人們駐足使用,是每一位建築設計師的心願,對這6座建築小品的設計團隊來說,職業的成就感來得早了很多,他們尚沒有走出校門,是華南理工大學、深圳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州大學等高校的在讀建築學子。和成熟的建築師作品相比,他們的作品稍顯稚嫩,不過,稚嫩的另一面,也分明有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創意、熱情和努力。
例如,深圳大學ZC·TeamX隊的作品“磬音之樂”,在空間處理上運用了“偏心圓”來滿足環境、功能以及人群的使用需求,並利用了竹材的材料特性,結合麻繩等環保材料設計了與音樂、零碳主題相關的發聲裝置和雨水收集系統。
與“磬音之樂”一樣,其他5個作品各具匠心,整個建築小品群共占地約100平方米,總可利用容積約200立方米,凝聚了6個團隊超過20,000小時的心血。
爲建築學子提供創意落地機會的是“2021凱德青少年建築師暨中新廣州知識城零碳公共空間營造大賽”。大賽以“城市共生,社區共建”爲主題,由凱德集團(中國)、科學城(廣州)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中新廣州知識城開發建設辦公室和共青團黃埔區委員會協辦,得到了凱德旗下公益分支——凱德希望基金支持。
自9月26日啓動以來,大賽共吸引了大灣區7所頂尖學府建築學、城鄉規劃、風景園林、環境藝術、土木工程等相關專業的140名大學生組隊參與,曆時一個多月,參賽團隊完成了14組作品設計方案,6支隊伍在10月31日舉行的終期評審中勝出。
雖然是學生建築作品,凱德組織的評審團絲毫不打折扣。由中新廣州知識城開發建設辦公室、凱德集團(中國)、科學城(廣州)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廣州市設計院、DPArchitects、廣州怡境景觀設計有限公司、廣州普邦園林股份有限公司等專家組成評審團,就建築的設計概念體現、作品完成度、最終外觀形態、使用功能、零碳設計體現、施工質量及使用安全、材料使用、造價把控等多個維度進行評分。
12月5日,6支參賽隊伍先後帶領評審團參觀已建成的作品並作詳盡介紹及答辯,6座零碳建築小品正式矗立九龍湖畔,成爲大賽圓滿的句號,也成爲這些未來建築師職業生涯的起點。
凱德地産(中國)首席執行官、雅詩閣中國董事總經理陳志商表示:“近年來,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爲社會、國家乃至全球一切行動的重要原則。新加坡和中國都正在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道路。凱德一直將可持續發展作爲業務核心,致力于爲環境和社會創造更大的積極影響。青年人、特別是大學生們,承載著我們對更美好世界的期許。通過舉辦此次零碳公共空間營造大賽,我們希望鼓勵青年大學生更關注社會、關注城市建設和可持續發展,也讓大灣區建築設計相關專業的莘莘學子們發揮所長,用創新思維和靈巧雙手,爲可持續發展貢獻青年智慧。”
提取這段話的關鍵詞,我們會發現有三個核心要點:一是鼓勵大學生樹立服務社會的意識;二是聚焦“雙碳”與城市可持續發展;三是助力社區功能及社群生活方式提升。從中,我們不難窺見凱德集團舉辦這項公益活動的發心和特點,那就是結合自身優勢,爲人、爲城市、爲社區提供新的可能性。
書包裝下希望
凱德公益的起點可能要從一個書包說起。
十多年前,很多企業和個人做公益的起點之一是希望小學,凱德也不例外,至今,凱德陸續捐建的希望小學合計25個。初期,凱德對孩子們的捐助也主要集中在物質層面——捐建希望小學、爲學生們捐贈書包等學習用品、爲部分貧困學生提供助學金支持等等。
不過,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特別是中國全面脫貧之後,凱德針對教育領域的公益安排也在發生相應的轉變,“我的一個書包”由實物已經延伸發展爲一個IP,書包只是形式,它承載的更多是情感關愛。
從物質到情感,從助學金到獎學金的轉換背後,是凱德的公益事業跟隨中國經濟發展的腳步不斷進階的過程。而凱德和沐川凱德綠色希望小學長達12年的愛心互動,正是這一進階過程最好的注腳。
沐川凱德綠色希望小學位于四川省樂山市沐川縣富新鎮,由凱德集團捐資援建,學校投入建設之前,凱德通過舉辦“爲明天·共築綠色”設計比賽,從面向全國高校建築系大學生征集的40份作品中,由知名建築師、工程師以及可持續發展綠色領域專家評審,最終選中了天津大學學生的設計方案,該方案凸顯了“綠色環保”、“人文”、“和諧”的建築理念,結合當地起伏的地貌特征,將現代的建築方式、本地的自然環境、源自本土的材料與傳統的中國建築風格融合在一起,並加入了一系列綠色元素,如在遮蔽強光的同時,巧妙地將自然光引入教室,最大化利用可再生能源等,憑借這些綠色特征,學校建成之後成爲全國第一所“綠色希望小學”。
自2009年學校正式落成以來,凱德與師生們多年來保持著良好的互動,積累了深厚的情誼。
今年9月15日,恰逢中國傳統中秋佳節前夕,近40名來自凱德集團的志願者前往沐川凱德綠色希望小學進行了爲期3天的探訪活動,以“爲明天·團圓有你”爲主題,跨越時間和空間的物理距離,實現了真情相伴。
除了來自成都、重慶、綿陽的凱德志願者們走進了校園,還有遍布在天南海北與學校有著過往交集的人們,也以多種多樣的形式傳遞著問候和思念。
他們有的是2009年參與該校落成支教的志願者,因當年的愛心善舉結識了人生伴侶並在今年7月有了公益二代;有當年爲學校重建提供設計方案的天津大學學生,現躬身耕耘于三尺講台,醉心建築設計並成爲專業領域的佼佼者;有從該校鋪墊下良好基礎並邁出人生踏實步履的優秀畢業生代表,在今年6月剛被中國農業大學錄取爲研一新生;有曾在此教書育人見證孩子們一步步成長的老師……
來自凱德集團海內外的員工們,也沖破了疫情的阻隔,采用寄語的方式,把遙遠的祝福帶到了現場,來自新加坡的Cynthia這樣寄望:“祝願孩子們在未來取得成功和幸福。願你們始終堅定地攀登人生中遇到的每一座山,穿越人生中遇到的每一條小溪,因爲挑戰越艱巨,它就越能建立起通往成功路上必不可少的堅強意志。”
而就在探訪活動前不久,沐川縣的新凡小學校舍被鑒定爲D級危房,無法繼續開展教學活動,150多名師生被合並安排到沐川凱德綠色希望小學就讀,這也是新加入的學生們新學期第一次參與大型集體活動,“團圓”也因此有了更現實的意義。
三天的團聚時間裏,活動安排豐富多彩,有垃圾分類教學實踐任務,讓孩子們從小建立起關愛環境保護地球的意識;“凱德小小建築師”課堂上凱德建築模型拼搭在孩子們心中播下建築師職業理想的火種;嶄新的書包、校服和桌椅爲孩子們的新學期帶來全新開端;趣味乒乓球運動會將學校特色體育項目成果展示……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團圓活動不僅僅局限于“給予”,也注重培養學生們的積極性和成就感,在菜園,“教”“學”關系對調,由生活在農村的小朋友介紹田園植物,給來自城市的大朋友上了精彩一課,學習成果——新鮮采摘的蔬菜,也成爲了大家隨後一起做飯的食材。
在隨後幾天的精彩晚會表演和實地家訪過程中,志願者和孩子們的關系也在一步一步加深。正如沐川縣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費玉芳所說,“‘用愛心點燃希望的火種’是推動鄉村學校向好發展的重要手段和重要途徑”。
專業助力公益
不論是組織大學生進行城市綠色低碳建築設計大賽,還是捐建綠色希望小學並保持長期的情感投入,都只是凱德結合業務特長進行公益事件的一小部分。
每年,凱德集團各地項目都會進行各種各樣的公益活動。
比如在扛過疫情沖擊的武漢,凱德從健康層面助力武漢市硚口區古田街道提升社區養老服務水平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韌性,並增強凱德廣場與周邊社區的互動,聯動各方資源共建“韌性社區”。在該計劃中,凱德除了向古田街道和社區居民捐贈500份老人健康體檢、500份老人家庭急救包以及1,000小時老人陪診服務,還將聯合武漢第四醫院,深入街道開展多場義診活動,以及聯合商戶、凱德員工開展多場生活服務方面的志願服務活動。
在華北,“可持續 築未來”凱德公益生活節深入多元業務場景,倡導環保、低碳、綠色生活方式,鼓勵公衆從衣食住行入手,助力小社區、大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活動期間,凱德華北區24個項目聯動,舉辦了超過30場公益體驗活動,各項目內設置的“垃圾投餵站”,共收集空置的香水/護膚品瓶、過期藥品、閑置的電子數碼産品1,277件,凱德將聯系專業機構進行統一回收和環保處理。
凱德的公益活動,幾乎都具有人本、綠色、專業的特點,同時與凱德在房地産領域的多元化能力很好地結合了起來,借助專業勢能,達到事半功倍效果。
不論在哪座城市,凱德的公益活動總是能得到全體員工的積極響應。凱德集團員工每年擁有3天的志願服務假期,2020年,全集團2,400多名員工參與志願服務超過23,100小時,其中中國超過18場公益活動,1,456人次員工志願者參與,直接受益者6,285名;發起的 “愛善行”線上捐步活動,面向全國公衆,累計總捐步超過13億,向17個省市的凱德希望小學和其他鄉村學校捐贈10,000個愛心健康包及爲359名凱德希望小學的學生提供了40萬元的獎學金。
甚至可以說,公益已經成爲凱德的烙印之一,員工們以能夠參與到公益活動中爲榮,每年凱德的上下遊合作夥伴也願意自覺加入其中。
有的放矢、一呼百應的公益氛圍,離不來健全的機制保障,這其中,最重要的當屬資金來源。早在2005年,凱德便成立了“凱德希望基金”,每年凱德將高達千分之五的淨利潤注入該基金,其主要公益方向是培養和激勵青少年,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爲後代保護環境。除資金和物資捐贈外,凱德希望基金也積極倡導志願服務,以構建一個充滿關愛及包容性的社區。
對凱德來說,公益不是百米賽跑,你很難看到這家公司一擲千金,它更多表現爲細水長流地付出,每年保持著持續穩定的投入。正因爲這是一項長期事業,初心、方向以及路徑才顯得更加重要,聚焦于人,與時俱進,借力集團的專業特長,用專業的方式,帶動所有能帶動的力量,這大概就是一場公益馬拉松該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