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和 “抑制”策略,形成治理優勢
在新冠疫情爆發的早期階段,中國這種“清零政策”以及對待病毒零容忍的態度,受到公衆的一致認可。然而,現在一些觀察人士開始質疑這種方法是否仍適用于當下的情形。也許,新加坡的抗疫經驗能給中國提供可借鑒的思路。
Michael Baker及其同事撰寫了一篇文章,並發表在了《英國醫學雜志》(BMJ) 上。在這篇文章中,他們簡要地總結了新加坡政府在應對新冠疫情時采取的主要管理策略,即 “消除策略 ”或 “抑制策略”。“消除策略 ”指的是采用快速升級的嚴格措施來阻止病毒在社區內的傳播,而“抑制策略”則是通過靈活、有針對性的幹預措施來控制病毒的大範圍爆發。
新加坡根據不同時期的情況實施這兩種不同策略,並取得了不錯的成就,形成了獨特的治理優勢。
合理切換戰略,循序漸進治理疫情
2020年1月23日,新加坡報告了首例新冠確診病例,從一開始,政府就采取了循序漸進的做法。
例如,新加坡政府著眼于全球疫情的發展情況,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在幾個月內逐步采用必要的強制措施或放寬限制。盡管新冠病毒背後的科學理論尚不清晰,但新加坡政府依然沒有強制實施全國性的封鎖或隔離政策。
只有在2020年4月,新加坡外籍員工宿舍感染的病例開始激增,新加坡政府才下令實施全國性的封鎖政策。
和中國這樣擁有龐大國內市場的國家不一樣,新加坡作爲一個開放的小型經濟體,並不願意實施全面的旅行禁令和封鎖政策。因此,該國只實施了一次“消除策略”——即長達兩個月的全面封鎖 (當地稱之爲“新冠隔離”政策),與此同時,在缺乏針對新冠病毒傳播和致死的信息的情況下,新加坡也嚴格執行了非藥物幹預措施 (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NPIs)。
從2020年4月起,新加坡規定居民必須在公共場所佩戴口罩,並在整個疫情期間都明確了社交距離和團體聚會的人數限制,並定期進行新冠檢測。除此之外,政府也采取了一些幹預措施,如根據疫情不同的發展階段,來靈活調整團體聚會人數的限制。
2020年6月以後,病毒在新加坡的傳播速度放緩,每日新增病例也逐漸下降,因此政府切換成了“抑制策略”。例如,從2020年7月起,新加坡不再關閉所有學校,只有出現確診或疑似病例的學校才會在短期內被封鎖起來。新加坡還與其他國家合作,推出了“航空泡泡”計劃 (Air Travel Bubble),逐漸放寬旅行限制。
2021年,隨著國際上疫苗的成功研發和接種率的提高,新加坡進一步放寬了出行限制。最初,新加坡爲商務和公務旅行人士提供了互惠綠色通道(reciprocal green lanes) 和航空旅行通行證 (air travel passes)。後來,新加坡又新增了疫苗接種者旅行通道(Vaccinated Travel Lane, VTL),讓旅客盡量接受最少的檢測,從而實現無縫旅行。在國內,新加坡仍會定期進行嚴格的病毒檢測,追蹤病源,但隔離和封鎖措施則變得更有針對性。除此之外,新加坡還密切監控疫苗供應和接種情況,並基于此對新冠疫情管理政策的導向進行適時的調整。
避免單一策略,靈活應對各種狀況
新加坡避免采取單一的策略,而是根據需要在兩種策略之間不斷進行切換。同時,強大的公共醫療部門和勤勉的政治領導層也爲社會提供了有效的幹預措施。
新加坡還嚴格監測感染死亡的數據,將每百萬人的累計死亡控制在了155人,而丹麥和瑞典的每百萬人死亡人數分別爲611人和1538人。新加坡的病死率 (確診死亡數) 爲0.29,是亞洲地區中最低的,而韓國、中國香港、中國台灣的病死率則分別爲0.9、1.6、4.7。但各地區對新冠病死率的定義各不相同。例如,中國台灣將所有在新冠疫情中感染新冠病毒死亡的人數定義爲“新冠病死率”,而對于新加坡來說,“新冠病死率”僅僅指由新冠病毒導致死亡的病例。
此外,財政政策對經濟衰退也起到了一定的緩沖作用。2020年,新加坡的GDP收縮了5.4%,但2021年又增長了7.2%。2019年至2020年期間,新加坡的消費者價格指數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增長了3%,但通貨膨脹率在2020年至2021年期間放緩至0.9%。2019年,新加坡的出口額總量爲5330億新元,2020年下降至5160億新元,而2021年又提升至6140億新元。2020年9月,新加坡居民失業率升至4.8%,達到曆史新高,但2021年9月又回落至3.4%。2021年,新加坡的整體失業率維持在了3%以下。然而,一旦臨時雇傭補貼計劃失效,失業問題很可能會再次成爲一個棘手的難題。
新加坡給我們帶來的啓示是:新冠疫情的應對政策需根據不同的環境進行靈活調整。政策制定者在采取措施時必須考慮到本國自身的特殊情況,如本地市場的規模和醫療系統的應對能力,及疫情在全球的發展趨勢,例如新的變異毒株和疫苗供應情況等。新加坡的治理優勢在于應對疫情等危機的敏捷性,同時,這種模式也證明了專家們長期以來堅持的觀點:采取‘一刀切’的戰略無法徹底解決問題。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的社會包容項目 (Social Inclusion Project, SIP) 對東亞各國的新冠防疫政策進行了一系列跟蹤調查,Global-is-Asian平台將根據這些內容爲您帶來一系列全新的文章。
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的SIP項目旨在分析公共政策在打造開放、多元和包容性社會中的作用,讓公衆也能參與到政策的制定過程中來。SIP的活動主要是爲了影響政策的發展趨勢,提高人們對政策的認識並鼓勵更多人參與進來。
文章來源:Global-Is-Asian,2022年6月1日,星期三
作者:Mohnish Kedia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內容來自于作者,不代表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官方機構觀點
感謝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微信 ID:LKYSchool-NUS)授權新加坡眼轉載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