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7月3日電 題:宣稱中國是“系統性挑戰”,北約心中的矛盾與糾結
作者:張銘心
爲期3天的北約峰會在西班牙首都馬德裏結束了。
峰會最大的成果,就是出爐了一份概述北約未來10年優先事項的“戰略概念文件”。
俄羅斯和中國雖未到場,卻無處不在。在這份10多頁的文件中,一個成了“威脅”,一個成了“挑戰”。
不得不感歎一句真是時過境遷。要知道,2010年發布的上一個版本中沒有提及中國,而當時俄羅斯也還被稱爲“合作夥伴”。
12年後,俄羅斯再次回到了北約的對立面,成爲了對北約成員國安全“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威脅”。而中國也成爲出現在北約所謂的“戰略概念文件”裏,第一個在地理位置上遠離北約成員國的國家。
自稱防禦性組織的北約一面構陷中國形成“系統性挑戰”,一面又稱仍願與中國進行“建設性接觸”。
一份報告中呈現兩種態度,北約意欲何在?
面孔一:霸權焦慮
據悉,2022戰略概念爲北約設定了未來十年的三大核心任務:威懾和防禦、危機預防與管理、合作安全。
除了毫無新意的核心任務外,“中國”在文件中頻頻出現。新加坡《聯合早報》對此評論稱,對北約而言,在戰略構想納入“對中陳述”,無疑已是一大突破。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則在接受德國《明鏡周刊》訪問時強調,“中國不是北約的對手,但中國崛起對北約的利益、安全和價值是挑戰。”
可笑的是,從地理位置上來看,中國和北約盟國離得十萬八千裏,並無國土接壤,最近的兩點在直線距離上,也需要跨越亞歐大陸才能到達。
自稱“防禦性組織”的北約,爲何會將一個主權國家的和平崛起視爲挑戰?
“盡管中國和北約在地理上是分割的,但在北約的認知中,中國在一些領域仍構成挑戰。”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對中新網表示。
“北約對于安全的認識主要有兩個維度,一個是地理維度,另一個是領域維度,而且後者的擴張速度遠高于前者。”崔洪建說,“北約認爲在網絡空間、技術競爭、軍備控制和氣候變化等領域的安全問題突破了地理界限。”
崔洪建指出,中國一貫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和防禦性國防政策,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公共産品的提供者。這些中方在安全方面表達的意願,恰恰證明中國不對任何國家或組織構成“系統性挑戰”。
目前,北約對中國的定位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國對華競爭的影響。崔洪建認爲,中國的迅速發展引發美國所謂的“霸權焦慮”,使其自然而然地將中國視爲競爭對手,從而進一步推動北約配合美國的對華策略。
面孔二:親仁善鄰?
在這份更新的戰略概念文件中,共有49段文字,其中第13和14段集中描繪中國。
北約前腳將中國形容爲“系統性挑戰”,後腳又緊接著稱仍願意與中國進行“建設性接觸”。
一邊害怕、防備,一邊又想親近,北約的兩副面孔赫然顯現。
“北約實際上想沿用它之前處理對俄關系的老套路,在對華的認知分裂中尋找一個平衡點,一面加強其安全防範和遏制,另一面則是采取接觸策略,向中國提出對話。”崔洪建分析認爲,北約擺出“兩副面孔”,實際上是其慣用手段。
崔洪建說,在北約的想象中,來自中國的“系統性挑戰”需要加以長期和全面應對,以“增進軍事透明度”爲借口的“對話”也可以成爲北約輸出其價值觀念和制度的工具。
“北約提出對話也是想在外交上對中方施壓:如果中方不願意與其對話,它便可以將責任推到中方頭上。”崔洪建稱。
從這份稍有矛盾的文件中,也可以看出北約成員國之間在如何對待中國方面仍然存在分歧。
美媒分析認爲,一些歐洲的成員國依然“鍾情”于俄羅斯,而試圖在北約“當家作主”的美國,則將中國視爲其最大競爭對手。
讓這些歐洲成員國無法對中國施展強硬態度的最大因素就是經濟——他們多與中國有密切的貿易往來,無法切斷聯系。例如,中國連續6年成爲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
崔洪建也認爲,北約將中國視爲歐洲國家能夠接受的“挑戰”而不是美國更願意促成的“威脅”,本身已經是其成員國之間平衡和妥協的産物。
國際秩序的真正威脅
中國駐歐盟使團發言人6月29日晚表示,北約作爲冷戰産物和全球最大軍事聯盟,冷戰結束30年後仍未改變制造“敵人”、搞陣營對抗的思維和做法。北約所謂“戰略概念文件”聲稱別國帶來挑戰,實際上恰恰是北約自己在世界各地制造麻煩。
北約爲何會成爲今天的北約?
崔洪建指出,一方面,北約是冷戰的産物,冷戰結束後,北約爲生存逐漸向政治化過渡,從而進一步向世界灌輸其“價值觀”。
另一方面,北約的安全觀是集體安全觀,這更適用于冷戰時期,而不是現在的全球化時代。北約企圖搞排他性小圈子,與世界潮流相悖。
總體來看,北約的兩副面孔實際上揭露了其內部意見和利益並沒有真正統一。
北約所謂“戰略構想”中的涉華表述,實際上是美國想借此平台,在國際舞台上對中國指手畫腳。
而北約作爲“服務于美國的霸權工具”,才是試圖挑戰國際秩序的真正威脅。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6月30日指出,渲染炒作所謂“中國威脅”完全是徒勞的。北約應該立即停止針對中方的無端指責和挑釁言論,放棄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的過時理念,放棄迷信軍事武力、謀求絕對安全的錯誤做法,放棄搞亂歐洲、搞亂亞太的危險行徑,他們應該做的是爲歐洲和世界安全穩定做些好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