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在新戰略概念文件中首次提及中國,在峰會公告中渲染“中國威脅”,甚至在6月30日峰會結束後的記者會上,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還不忘再說中國幾句——在西班牙馬德裏舉行的北約峰會充滿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而更令人警惕的是,其已顯露出將手伸向亞太的猙獰意圖。不過,想要組建一個“亞太版北約”恐怕沒那麽容易。北約想用來當抓手的日本和韓國之間矛盾不斷,還有西方媒體對歐洲太過聽命于美國,以及北約將世界分裂爲敵對陣營發出警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30日表示,亞太是和平穩定的高地、合作發展的熱土,任何損害本地區和平穩定、破壞本地區團結合作的行徑,都將遭到中國人民和亞太國家人民的共同反對,注定不會得逞。
北約要當“亞太火藥桶”?
正如在會前反複高調吹風的那樣,北約在29日通過的新戰略概念中給中國貼上“系統性挑戰”的標簽。雖然北約稱對與中國保持“建設性接觸持開放態度”,但該戰略概念荒謬指責中國“試圖顛覆在太空、網絡和海洋等領域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並關注北京與俄羅斯的密切關系。“美國之音”說,北約的戰略概念文件中第一次出現了一個在地理上遠離北約成員國的國家。
在馬德裏峰會上,“中國”不僅僅是出現在新戰略概念中。北約29日發表的峰會公報宣稱,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挑戰我們的利益、安全和價值觀”。斯托爾滕貝格30日在峰會結束後的記者會上聲稱,“北京正在利用經濟杠杆、脅迫和混合手段來推進他們在地區的利益”,北約同意加深與一些最親密夥伴的關系,尤其是在印太地區。
“北京猛烈抨擊北約的做法完全是徒勞。”法新社30日報道稱,趙立堅當天表示,全世界人民都清楚,中國是世界和平發展的大好機遇,而不是北約臆想出來的什麽“系統性挑戰”。相比而言,北約才是世界安全穩定的“系統性挑戰”。中國駐歐盟使團發言人說,既然北約已經將中國定位爲“系統性挑戰”,那我們也不得不高度關注,統籌應對。對侵犯我們利益的行徑,我們會堅決有力回擊。
新加坡《聯合早報》稱,學者分析認爲,新戰略概念預示北約可能加大在亞太的活動,尤其是和中國的鄰國如日本、韓國加強合作。美國白宮在關于北約峰會的聲明中稱,澳大利亞、日本、新西蘭和韓國領導人首次參加北約峰會,北約和這些亞太夥伴將啓動擴大合作的路線圖,在共同關心的問題上進行更密切的政治磋商和聯合行動。
“北約要成爲亞太火藥桶。”香港《南華早報》稱,北約應該改名字,叫北大西洋和太平洋條約組織。新加坡亞洲新聞台報道稱,朝鮮譴責美國及其地區盟友企圖建立“亞太版北約”。朝鮮國際政治研究學會研究員金曉明在朝中社撰文說,有征兆表明,北大西洋洶湧的波濤遲早會打破太平洋的平靜。
韓媒提醒:反華會變成反韓彈回來
首次受邀參會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迅速給予回報。日本共同社30日報道稱,岸田文雄在峰會期間表示,日本打算大幅提升與北約的夥伴關系,因爲歐洲的安全與亞洲的安全密不可分。據日本時事通訊社報道,岸田聲稱應推進日韓澳新定期參加北大西洋理事會會議,並放言要從根本上改進安倍時期日本與北約締結的夥伴合作計劃,希望推進向北約派遣自衛官、以觀察國身份參加北約軍事演習等事宜。
韓國總統尹錫悅則在北約峰會上開展“價值觀外交”。韓國《亞洲經濟》稱,尹錫悅明確表示北約與印太穩定的合作關系將成爲守護普世價值的基礎。“韓國踏上北約的船”,《首爾經濟》稱,可以預見,未來韓國與北約在經濟和安保方面的合作將進一步強化。韓國總統辦公室高級官員說,今年韓國與北約將簽署新的夥伴合作協議,隨著韓國在北約設立代表處,雙方的情報共享也將進一步加強。
不過與日本相比,韓國官方仍表態謹慎。韓國外交部發言人崔泳杉30日重申,韓國出席北約峰會旨在同共享核心價值觀和規範的國家探討全面合作方案,並非爲排斥或針對特定國家或地區。韓聯社稱,中國駐韓大使邢海明當天在“中韓建交30周年及中韓關系未來”聯合學術會議上演講時說,中方希望並相信韓方從現實和長遠利益出發,妥善處理中韓、韓美這兩組雙邊關系,並在中美間發揮“潤滑劑”作用。
“積累反華會變成反韓彈回來。”《韓國日報》評論稱,尹錫悅政府上台後明顯推動“親美遠華”的外交政策,多數分析認爲這將給韓國安保和經濟帶來“失大于得”的後果。如果韓國持續發出反華信息,積累到一定程度可能就會變成反韓彈回來。
“真關心亞太的和平與穩定,就應該讓北約離遠點”
事實上,北約想將中國的兩個鄰國作爲其染指亞太的抓手並沒有那麽容易,不但韓日國內都有反對意見,兩國之間也存在嫌隙,就連在北約峰會上的見面都生出龃龉。岸田與尹錫悅28日進行了首次面對面交談,時長僅三四分鍾。韓聯社援引韓國總統辦公室方面的消息稱,在歡迎晚宴上,岸田主動走到尹錫悅面前。岸田當時說,知曉尹錫悅致力于改善日韓關系,日方願同韓方一道推動兩國關系健康發展。
然而,日本《産經新聞》援引日本外務省相關人士的話批評稱,“不發布對方在會談中的發言是規矩”,韓方發布的內容“與事實大相徑庭”。日本電視台報道說,日本內閣官房副長官矶崎仁彥表示,岸田與尹錫悅在晚宴上是以自然的方式相遇,簡短地打招呼。岸田對尹錫悅說,“希望你盡力將非常嚴峻的日韓關系恢複到健康的狀態”。
而對于北約,《紐約時報》稱,北約峰會期間,沾沾自喜的氣氛又回來了。就在三年前,北約還被法國總統馬克龍宣布爲“腦死亡”。但問題是,歐洲又開始依賴美國的軍事保護傘。美國深陷國內問題,卻越來越關注來自中國的“挑戰”。美國和歐洲領導人很可能會在接下來的幾天裏稱贊這個跨大西洋聯盟奇迹般的複蘇。然而,美國的支持遠非靈丹妙藥,它相當于一個創可貼,掩蓋了歐洲在防務上的最大分歧。美國《時代》周刊認爲,一個更強勢的北約正在顯現,可能不是好事。一些人想知道,一個更強大的北約是否有將世界分裂爲敵對陣營的風險。
《南華早報》稱,北約爲美國的反華政策及其在太平洋地區日益明顯的軍事主義做派提供了外交掩護。但華盛頓也知道,要組建一個“亞太版北約”有多難,甚至不太可能。除了日本,美國在亞洲的大多數夥伴和盟友都十分理智,不願承擔風險。要是真關心亞太的和平與穩定,就應該讓北約離遠點。
【環球時報駐日本、韓國、新加坡特派特約記者 嶽林炜 張 靜 辛 斌 林澤宇 柳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