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1月30日,英國和日本簽訂了《英日同盟條約》,有效期爲5年。1905年簽訂第2個同盟條約,承認日本對朝鮮的“保護權”,重申在遭到任何第三國進攻時,應提供軍事援助。1911年簽訂第3個同盟條約。1921年12月13日宣告失效。
盡管有過“蜜月期”,英國也不把日本放在眼裏。珍珠港事件爆發前,英國低估了日軍實力,直到日軍出其不意地攻擊新加坡,將捍衛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英國將軍亞瑟·波西佛逐出。
馬來半島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分界線,稱爲“遠東直布羅陀”的新加坡更是扼守著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航運要道馬六甲海峽的出入口,也是阻擋日軍奪取荷屬東印 度(印度尼西亞)石油的天然屏障。英國已在新加坡經營多年,章宜海軍基地規模不凡。但二戰開戰後,英國已無余力顧及這塊屬地,在新加坡的部署已降到了最低 的程度。
1941年下半年,德軍轉向東線進攻蘇聯,英國本土壓力減少,日本南下太平洋的意圖日趨明顯。8月在大西洋憲章會議上,丘吉 爾決定在遠東承擔更多義務,向羅斯福保證將派出一支令人生畏的、快速的戰列艦和航空母艦特混艦隊前往新加坡,搗毀日本海軍的挑釁活動。隨後,丘吉爾不顧海 軍部反對,派遣“無敵”號航母、“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卻敵”號戰列巡洋艦和護航艦奔赴遠東。艦隊的主要任務不是打仗,而是承擔戰略威懾任務,警告日 本不要在南太平洋輕舉妄動。11月初,“無敵”號航母在西印度群島觸礁。12月4日,“威爾士親王”號、“卻敵”號和4艘驅逐艦組成新遠東艦隊,也稱Z艦 隊,艦隊司令是菲利普斯中將。
日軍的目標是盛産石油的荷屬東印度群島,襲擊珍珠港也是戰略支援。爲取得荷屬東印度群島,要經過英屬馬 來半島。1941年12月8日淩晨1時45分,日軍首先在馬來半島中路哥打巴魯登陸。這時,4500海裏以外,突襲珍珠港的日軍機群正在准備起飛。兩個小 時後,日軍登陸部隊擊退了哥打巴魯的守軍,控制了第一個灘頭堡,此時,珍珠港的突襲機群也飛臨美太平洋艦隊上空。其後,日軍在宋卡和北大年登陸,並迅速搶 占附近的機場。天明之後,日軍飛機對馬來半島的機場和新加坡航空基地進行多次空襲,英軍的飛機損失殆盡。
Z艦隊的菲利普斯中將意識 到,戰略威懾已不複存在,但也不能坐等日軍空襲,決定黃昏時起航,摧毀宋卡的日軍灘頭堡。8日17時30分,“威爾士親王”收起錨鏈,與“卻敵”號一起, 在“伊萊科特拉”、“快速”、“特內多斯”和“吸血鬼”號驅逐艦的護衛下駛出柔佛海峽。當“卻敵”號艦長坦南特宣布“我們要出去自找麻煩”時,水兵們歡呼 起來。而不久後,溫斯頓·丘吉爾說:“有多少計劃、希望和努力都隨這兩艘戰艦沉入了大海。”
9日15時,日潛艇伊-65發現了Z艦 隊。隨後,幾乎像6個月前英國海軍追蹤德艦“俾斯麥”號一樣,一場大規模的海、空搜索開始了,只是這次“威爾士親王”號從獵手變成了獵物。由7艘巡洋艦和 兩艘戰列艦組成的近藤艦隊迅速南下,但這支艦隊並未及時截擊到Z艦隊。截擊Z艦隊的任務不經意地落在了西貢的日軍航空兵身上。
12月10日淩晨,Z艦隊又接到情報:日軍在關丹登陸,艦隊又轉向關丹。同時,日潛艇伊-58號也發現Z編隊,並向“反擊”號發射5枚魚雷,均未命中。Z艦隊甩開了潛艇的追逐,奔赴關丹。
6時25分,日軍西貢基地偵察機起飛。7時55分到9時30分,59架九六式陸攻機和26架一式陸攻機起飛搜索Z艦隊。
上午10時,Z艦隊駛近關丹,“快速”號驅逐艦對關丹港進行偵察後,認定日軍並沒有在關丹登陸,情報來自于一頭水牛踩響了海灘上的地雷。
菲利普斯中將命令艦隊繼續向北搜索日軍,這是個輕率的決定。11時45分,日機發現Z艦隊,各日機中隊向Z艦隊撲來。轟炸機首先撲向“卻敵”號,隨後魚 雷機進入戰場。危急中,“卻敵”號艦長坦南特親自駕艦,躲過10枚以上的魚雷。在緊急時刻,他不得已打破無線電靜默,將Z艦隊遭受攻擊的噩耗發回新加坡基 地。在又一次的魚雷攻擊中,“卻敵”號中了兩枚,艦身迅速傾斜。坦南特艦長宣布:“准備棄艦!願上帝保佑你們!”失控的“卻敵”號總共中了13枚魚 雷,14時3分沉沒。
轟炸“威爾士親王”號的戰術,同炸沉“卻敵”號幾乎一樣。不同的是日軍開始就用魚雷轟炸機,而未先實行高空轟 炸。在首次魚雷攻擊中,一枚魚雷命中艦尾。“威爾斯親王”號艦體猛烈震顫,爆炸的魚雷將一根螺旋槳大軸卡斷,海水洶湧灌入艙內。幾分鍾後,6架魚雷機又從 不同方向逼近,隨後日軍轟炸機隊載著巨彈又飛臨上空,隨著淒厲呼嘯而下的炸彈,“威爾士親王”號後部甲板又發出陣陣爆炸聲,漸漸地,傾斜的後甲板離海面僅 有一米,重油向海面流出。
菲利普斯中將和“威爾士親王”號艦長裏奇上校,一直在艦橋上指揮作戰,並向新加坡基地發求救信號。又中了兩枚魚雷後,菲利普斯中將終于醒悟,發出最後的命令:“全體艦員給救生衣吹氣。”
下午14時20分,“威爾士親王”號命中7枚魚雷和數顆炸彈後,被海濤吞沒。兩艘軍艦上的2743名官兵有793人陣亡,包括菲利普斯海軍中將和裏奇艦長。
“威爾士親王”號傾覆前3分鍾,英國空軍6架水牛式戰鬥機飛臨作戰海域,但爲時已晚。此役稱爲馬來海戰。
馬來海戰被認爲是航空兵以航行中的戰列艦爲交戰對手並將其擊沉的首次戰例。在海軍戰略戰術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日軍此役取勝並非僥幸,這是武器裝備 迅速發展必然引起戰略戰術發生變化的結果。85架飛機用兩個小時就把兩艘大型軍艦擊沉,足以表明航空兵在海戰中的威力。馬來海戰中,日機被擊落3架,27 架飛機受損,21人陣亡。
日軍對馬來半島的進攻兵分兩路:一路由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已經進占印支南部的近衛師團,從陸上進入泰國,占 領曼谷後,沿馬來半島南下;另一路是山下奉文中將率領的第5和第18師團,分批從海上登陸。爲了支援登陸行動,小澤治三郎海軍中將指揮南遣馬來艦隊負責掩 護,轄有重巡洋艦5艘、輕巡洋艦4艘以及護衛艦只。
Z艦隊到達新加坡的同一天,日本登陸艦隊從海南三亞啓航,向馬來半島進發。12月 6日登陸艦隊轉向西北,佯裝開往曼谷,聲稱要切斷印度與中國之間的運輸線。12月7日上午,英軍偵察機發現日軍艦船,以爲日軍將先在泰國登陸。然而這支登 陸輸送隊于7日12時突然轉向,分兵數路,駛往馬來亞的哥打巴魯和泰國的北大年和宋卡。
12月8日淩晨1時45分,南路5000多名 日軍在4艘驅逐艦交叉火力的掩護下,在哥打巴魯登陸。兩個小時後,日軍登陸部隊擊退了守軍,控制了第一個灘頭陣地。隨後宋卡和北大年的登陸部隊上岸,迅速 搶占附近的機場。天明後,從西貢起飛的日軍航空兵對馬來半島尚未被其地面部隊占領的機場和新加坡航空基地進行多次空襲,使英國空軍損失殆盡。
山下奉文率領的第5師團、第18師團登陸後,向馬來半島西南穿插,然後沿西海岸向南推進。牽制分隊從哥達巴魯登陸,而後從馬來半島東海岸南下。兩支日軍在輕型坦克和空軍的支援下南下,多數日軍備有自行車。
12月11日,由英軍希思將軍指揮的印度第11師首先和日軍交火,盡管印軍數量有三比一的優勢,但訓練和裝備都很差,無法與日軍對抗。
12月19日,日軍西路部隊占領槟榔嶼英空軍基地,解除了英聯邦軍隊從印度、緬甸方向對馬來半島守軍進行空中支援的可能性。西路部隊沿西海岸急速南下。東路部隊于1942年1月6日攻占關丹後向柔佛州前進。西路部隊于1942年1月11日攻進吉隆坡後繼續前進。
日本空軍在英軍機場裝上英軍燃料往英軍陣地投英軍炸彈。日本步兵騎著自行車追趕撤退的英聯軍,三人一排,有說有笑,像去看球賽。潰退的印度軍隊驚恐萬 分,以爲坦克在追趕他們。馬來半島灼熱的路面使自行車很快爆胎,日軍士兵幹脆剝去橡膠胎,只用鋼圈騎行,數千輛自行車發出的響聲確實有點像坦克。
1942年1月下旬,英軍增援部隊抵達新加坡,其中包括英軍第18師和50架飓風戰鬥機。由于馬來半島大部分已失守,第18師來不及運往前線;而由于訓 練和裝備問題,飓風戰機在與日軍零式戰機的交鋒中一敗塗地。1月25日,帕西瓦爾將軍下令向新加坡作最後撤退。2月1日,英軍炸毀了連接新加坡與柔佛州的 海峽堤壩,新加坡成了一座真正的島嶼。
新加坡的防禦主要針對海上進攻,岸炮只有極少數可以大角度旋轉,對付後方登陸毫無用處。此時新加坡還有英澳印聯軍80000人,糧食彈藥雖比較充足,但無制空制海權。
1942年2月8日晨,日軍炮兵和航空兵對新加坡的火炮陣地、機場等設施猛烈打擊。隨後,近衛師團在新加坡東北角的開闊地帶佯裝登陸,牽制守衛在東北部 的英軍第18師不能向其他處調動。2月8日夜,日軍主力第5和第18師團乘沖鋒舟在長堤以西灌木和沼澤地登陸,守在這裏的是疲憊不堪且疏于防範的澳大利亞 部隊。日軍登陸後,著手建立登陸場,隨後近衛師團向西轉移,並在登陸場登陸。日軍3個精銳師團並肩向南推進。
2月14日,日軍先後占領提馬高地、因保丁水庫和加蘭機場等要地,並對城區形成三面包圍之勢,同時加緊空襲。日軍占領了因保丁水庫後,控制了淡水供應。2月15日,日軍登陸一周後,帕西瓦爾簽訂了無條件投降書,這座“東方第一堅城”落入日軍之手。
“英國史上最沉痛的浩劫,規模最大的投降,就在新加坡。”丘吉爾悲痛地指出。帕西瓦爾用了9周的時間,最終將英國苦心經營的獅城交給了日本。其中戰略處 于被動是主要原因,但防禦戰術的失誤也不可忽視。英國並不想放棄新加坡,但新加坡在被困一周後便失守。從這一點來看,帕西瓦爾要比防守菲律賓的麥克阿瑟差 一大截。
帕西瓦爾在投降前的最後一刻還有勝利機會,只是沒有敢于下大賭注。隨後,日軍舉行了獨特的受降儀式:讓數萬名戰俘站在道路的 兩邊迎接高奏凱歌的日軍進城。這些戰俘中的大部分看到了戰爭的結束,這要比守衛菲律賓的美軍戰俘幸運。日軍投降時,代表英國簽字的也是剛從戰俘營中出來的 帕西瓦爾,或許這就是放棄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