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ike被疊成藝術品挂在牆上。
文| 鉛筆道記者 武旭升
從誕生到清零,新加坡共享單車oBike僅走過了一年零四個月。
2017年2月宣布成立後半年,oBike便宣布獲得了4500萬美元B輪融資,且對外稱業務目前已拓展到了澳大利亞、德國、馬來西亞、荷蘭、泰國和英國等9個國家,是國內共享單車摩拜、ofo等在海外市場的勁敵之一。
然而,僅不到4個月後,oBike便遭遇了資金鏈危機,此時創始人石一將ICO作爲救命稻草。今年1月25日,OCN(實際爲oBike的代幣)先後登陸6家交易所,六天之內便募集了50000個ETH(當時每個ETH約8000元),即4億人民幣。
可是,oBike的命運並沒有因此而逆轉,石一本人並未將私募資金用于單車業務,oBike團隊“群龍無首”,項目名存實亡。
今年6月25日,因政策原因,oBike在新加坡正式停止營業,而其死亡的命運,似乎在創始人借殼ICO那一刻,便已注定。
注:本文內容主要來自鉛筆道記者采訪和網絡公開信息,論據難免偏頗,不存在刻意誤導。
發幣的空殼 死亡命運早已注定
近日,鉛筆道獲悉,新加坡共享單車品牌oBike已關停業務。其創始人石一正在尋找下家,試圖將公司賣出,擺脫相關經濟麻煩。
oBike于2017年2月在新加坡成立,半年後宣稱獲得4500萬美元B輪融資。今年6月25日,oBike在新加坡停止營業,隨後,母公司在其本土市場申請破産。
根據媒體報道,oBike方表示,它將繼續在其他市場運營。根據oBike在2017年年中放出的消息來看,其在馬來西亞、泰國市場均有投放,但之後很少看到其在這些市場的動態。
不同于國內共享單車品牌摩拜或者ofo的命運,誕生于新加坡的oBike,它的死亡在創始人石一利用單車業務進行ICO發幣的那一刻便已注定。關于oBike和石一發幣的關系,鉛筆道曾在《調查|一支空氣幣軍團的崛起與毀滅:連發4幣吸金10億 毀于熊市衆叛親離》一文中做過詳細闡述。
如今,oBike清零已成定局,但其實早在2017年年底,其業務已陷入資金鏈危機。今年3月,石一通過啓動Odyseey項目,發行數字貨幣OCN,令oBike名存實亡至今。
該項目官方公開信息顯示,Odyseey利用智能合約技術實現共享經濟中的點對點交易。並通過協議層將共享經濟中各類型行業,及其中不同角色的參與者整合起來,把資産共享及交易變得效率更高和更透明。以此爲共享經濟參與者打造運營成本更低,交易成本更低、更高效、收益回報更高的生態系統。
雖然石一稱,Odyseey項目與oBike只是戰略合作關系,是兩個獨立的項目。但無論是兩個項目的官方團隊介紹,還是其後兩者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鉛筆道通過對幣圈多方人士詢問得知,oBike是OCN發幣的殼,已是幣圈內公認的事實。
回過頭來看,OCN發行之時趕上了一波牛市,石一雖因爲賺的盆滿缽滿,但是私募的融資未曾用到oBike的業務上,且石一本人稱oBike並不是其主業,他任職董事長,但參與日常運營不多,只是參與戰略上的決策,輔助團隊做此項目。
此後,石一也曾試圖將oBike轉讓出手。在他看來,oBike除了作爲發幣的皮囊,似乎早已不具價值。
政策監管 業務本身難持續
抛開借殼ICO割韭菜圈錢,oBike本身的業務由于種種原因本已難以持續。況且不同于國內頭部共享單車創始人的堅持,其團隊在決定發幣之後,單車業務早就處于“群龍無首”的狀態。
一方面,隨著越來越多的共享單車擺到路上後,用戶隨意停放造成路面擁堵,國內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地鐵口尤爲嚴重。其次,用戶使用隨意,以及風吹雨打等自然條件也給共享單車的運維造成了極大的麻煩。
另一方面,交管部門的管理和高昂的運維成本、破損等壓力讓共享單車走過元年後就是滿是怨念。
即便是摩拜、ofo在新加坡市場的擴展也並未收獲好成績。3月22日進入新加坡市場的摩拜,不僅遭遇驅逐令,還被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LTA扣押了單車。甚至被新加坡當地媒體報道爲“幽靈車”,雖然在自行車道邊停放有小橙車,但卻無法在摩拜APP上定位到該車的位置。
6月12日,據東南亞知名創投媒體初創公司 Tech in Asia報道,oBike(新加坡共享單車公司)和ofo最近均在新加坡受挫。
除了摩拜、ofo擴展海外成爲攪局者,新加坡本地企業除oBike外還有GBikes、SGBike等。據媒體報道,新加坡市場所有單車企業總共經營約 10 萬輛共享單車,即便如此也僅有約半數是經常有人租用,剩下的車輛則亂停亂放和被挪作私用。
雖出身于新加坡市場,oBike也難逃模式的怪圈。況且,oBike本身的資金問題並未得到解決,政府對共享單車監管政策卻迅速落地。
2018年6月25日,根據LTA制定的新規定,運營商必須爲他們部署的每輛自行車支付30新元的許可費和30新元的保證金,並支付1,500新元的一次性申請費。就此,oBike在新加坡過不了政策這一關,直接促成其“關門大吉”。
當地人士則直接表示,共享單車在新加坡運營不起來,當地的公共交通足夠發達。另外,oBike早已無人正常管理,有國外網友甚至直接到河裏釣單車並錄制成視頻放到youTube上。
被扔到河裏的oBike。
賣出受阻 股東退出協議尚未完全達成
但oBike要退出市場,也並非易事。供應商的欠款、用戶押金、股東利益如何處理亟待解決。據知情人士透露,新加坡的一個清算公司查到,oBike有1000萬新幣用戶押金從oBike新加坡公司轉到了別的公司賬戶,供應商欠款也接近1億人民幣。
爲了擺脫這一包袱,最近石一正在籌備把公司賣出。試圖通過這種方式擺脫用戶押金、供應商欠款等累贅。該知情人士透露,目前,石一已找到潛在買家,並且兩周前已在董事會和股東大會得到了通過。但由于一些資方退出協議並未達成,比如一些資方,他們正在試圖從法律層面去解決問題。oBike的賣出之路並非一帆風順。
oBike退出新加坡市場,受影響的不止用戶、資方和供應商,還有OCN(Odyssey代幣)的持有者。
今年4月5日,Odyssey宣布其數字資産移動支付解決方案已完成Odyssey Wallet與自行車共享供應商oBike的整合。OCN將率先把數字資産整合到未來的去中心化共享經濟中。此次整合意味著oBike超過1000萬用戶將可以使用OCN幣。
8月初秋剛到來,而今年的數字貨幣卻已在寒冬中漫步許久。oBike的清零無疑給熊市中的OCN又潑上一盆冷水。
OCN最先落地的應用場景共享單車已破産,而Odyssey目前還在更新周報,看似一切都在有條不絮地進行的樣子。其中官網推出的最新一條PR新聞時間定格在8月15日,內容是關于項目新推出的交易所OCNex。
OCN在火幣交易所的交易狀況。
目前,OCN流通市值約1.2億。在如今“萬幣歸零”的情勢下,其境況似乎不算糟糕。但埋掉oBike的屍骨後, Odyssey當下或許急需要尋找的是下一個“oBike”。
/The End /
編輯 薛婷 校對 蔣政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