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育娲人口研究發布《中國生育成本報告2022版》顯示,把一個孩子撫養到剛年滿18歲所花的成本相對于人均GDP的倍數,澳大利亞是2.08倍,法國是2.24倍,瑞典是2.91倍,德國是3.64倍,美國是4.11倍,日本是4.26倍,中國是6.9倍。由此可見中國的養育成本幾乎是世界最高的,所以不難解釋中國的生育率幾乎是世界最低的。最近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1年全國人口數據顯示:2021年出生人口1062萬人,出生率爲7.52‰。可以看出,2021年中國出生人口創下1949年以來新低,出生率則創下有記錄以來最低水平,平均一個婦女只生1.15個孩子,也是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水平之一。我國出生人口從2017年開始持續下降,2021年出生人口已經是連續第五年下降。五年的下降幅度高達40%,比起九十年代初2000多萬的新生人口更是不到一半。用出生人口塌陷來形容現在的人口形勢一點也不誇張。爲此,《中國生育成本報告2022版》提出了如下有關鼓勵生育措施的建議:現金和稅收補貼、購房補貼、增建托兒所、提供男女平等的育産假、引進外國保姆、推廣靈活辦公模式、保障單身女性的生育權、允許輔助生育技術、教育改革(減少高考內卷,縮短學制)等。但現在還有爲數不少的人提出對鼓勵生育的質疑。我們在下面列出一些常見的似是而非的質疑即“十大誤區”給出分析和解釋。
【誤區1】老齡化和少子化是所有發達國家的通病,現在發達國家的人民不是生活得挺好嗎?所以中國老齡化和少子化不值得擔憂,不需要鼓勵生育。
【分析】導致老齡化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人均預期壽命延長帶來老年人口增加,二是少子化帶來孩子和年輕人減少推高老年人口占比。壽命延長帶來的老齡化是好事,體現了社會進步。而少子化帶來的老齡化則是壞事,是真正的危機所在。少子化不僅會拉升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使社會失去活力。而且,只要生育率一直低于更替水平,人口規模將持續萎縮。
雖然發達國家和中國都面臨少子化問題,但是中國的少子化問題比其他發達國家要嚴重的多。現在絕大多數發達國家的生育率都高于中國,發達國家的平均生育率是1.6,而中國2021年的生育率只有1.15,幾乎是世界最低。中國的養育成本相對于收入幾乎是世界最高的,根據育娲人口研究的報告,中國把一個孩子養大的成本是人均GDP的6.9倍,遠遠高于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中國高企的住房和教育成本使得中國的育兒壓力幾乎是世界最高的。
隨著經濟發展,很多國家都會面臨少子化的問題。但是盡管,中國還遠沒有發達國家那麽富裕,但中國的生育率已經比少子化程度很嚴重的日本還要低很多。還有,有些低生育率國家如德國可以通過移民來補充人口,但是中國幾乎沒有可能通過移民解決人口問題。由此可見,中國的少子化問題可能是世界上最嚴重的。而且,多數發達國家都在大力鼓勵生育,而中國目前鼓勵生育的力度遠遠不及發達國家。
歸納:中國目前的生育率遠遠低于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將來的老齡化程度也高于幾乎所有發達國家,而中國目前鼓勵生育的力度遠遠不及發達國家。要緩解未來的少子老齡化問題,就有必要大力鼓勵生育。
【誤區2】中國人口基數大,不缺人口,所以不需要鼓勵生育。
【分析】一個國家是否缺人口,有什麽客觀標准呢?有一種觀點認爲,如果一個國家缺勞動力,就是缺人口;如果不缺勞動力,就是不缺人口。這種觀點顯然是不對的。別說中國現在有14億人口,就算中國只有1.4億人口,那也不意味著中國就會缺勞動力。這是因爲,所有的工作機會都來自人的需求。人口少需求也小,所以工作機會也少;人口多需求也大,所以工作機會也多。因此,人口基數大並不表示勞動力就過剩,而人口基數小也不表示勞動力就短缺。
所謂“中國人口過多”,有什麽客觀標准呢?從人口密度來說,每平方公裏中國爲148人,日本爲346人,韓國爲520人,英國爲281人,德國爲240人,荷蘭爲508人,以色列爲400人,可見,上述國家的人口密度遠遠高于中國,而這些國家並不認爲自己國家人口過多,現在還鼓勵生育。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一些中國人口學家論證過中國適度人口是五到八億。但其假設之荒唐,推斷之草率,使其結論毫無學術價值。事實上,在1960年,中國人口將近七億,符合這些人口學家所論證的“適度人口”的範圍,但那時中國正處于所謂的“三年困難時期”。現在中國人口是有史以來最多的,同時也是生活水平最高的時代。
退一步來說,即使假定“中國的適度人口是五至八億”是正確的,根據最新的人口數據,2021年中國新出生人口只有1062萬,如果按照人均壽命78歲計算,未來動態的人口也只有八億左右,但現在中國的生育率只有1.15,隨著城市化率的提高,生育率和出生人口還將進一步下降,所以未來中國總人口根本維持不了八億,而且這種人口萎縮的過程是無休止的。根據育娲人口發布的《中國人口預測報告2021版》,如果不鼓勵生育,中國人口到2100年將減少到5.7億,年出生人口只有179萬,僅占全球出生人口的1.6%。
歸納:是否需要鼓勵生育,與人口基數的大小無關,而與生育率的高低有關。中國現在的生育率幾乎全球最低,未來人口萎縮的速度也將是世界上最快的。要緩解未來的人口萎縮,就有必要大力鼓勵生育。
【誤區3】如果人口減少,那麽人均財富和人均收入就會增加,所以減少人口是好事,不需要鼓勵生育。
【分析】人均財富的計算中人即是分母也是分子,因爲人不僅會消耗財富,更會創造財富,而且人一生中創造的財富在整體上大于消耗,否則人類社會怎會進步?西方發達不是因爲人少,而是現代化提高了創造的效率,這與人多的優勢並不矛盾。除了美、加、澳等幾個新大陸的移民國家和北歐國家,富國大都人口稠密。即使是在美國和加拿大等新大陸國家,最富裕的地方也是在狹小的幾個大都會。在中國內部,人口密度最大的5個省區依次是江蘇、山東、廣東、河南、浙江,幾乎都是經濟發展的最好的幾個省。
財富的多少還是要看創造財富的能力,要看工作效率和創新效率。人口稠密的地方效率更高創新力更強是因爲經濟學中最常見的規模效應。制造業的規模效應在于生産一百萬的單位成本遠遠低于生産一萬件的成本。得益于其世界第一的市場和人才規模,中國的制造業的規模領先世界,而且擁有全世界品類最全的工業品類別,從而具備了其他國家無法比例的規模效應和抗風險能力。科技創新産業也是有很強的規模效應,市場大人才多,可以投入的研發就多,就會出現更多的創新成果。美國的創新優勢就是來自于發達國家中最大的人口規模和吸引全球人才的能力。中國的科技創新能力最近幾年進步很快也得益于世界上最大的市場和人口規模
如果中國的人口減半,這種制造業規模優勢和科研創新的規模優勢會大幅度被削弱。中國經濟的抗風險能力包括被卡脖子的風險就會大幅增加。中國經濟的全球競爭力和效率就會大打折扣。日本是個很好的反面例子,日本在八十年代科技曾經引領世界的創新,一度人均收入超過美國,但是到了現在深度老齡化和少子化,其創新能力和人均收入都遠遠被美國抛在後面。中國現在的少子化程度比三十年前日本還嚴重的多,未來造成的負面影響可能更嚴重。
歸納:減少人口無助于提高人均收入,反而會降低規模效應,削弱創新力和競爭力。要保持中國的人口規模優勢,提升創新力和競爭力,就有必要大力鼓勵生育。
【誤區4】人口減少了,競爭就少了,就業、住房和教育的競爭就沒有那麽激烈了,所以人口減少是好事,不需要鼓勵生育。
【分析】所有的工作機會都來自人的需求。因此,人既是求職者,又是工作機會的源頭。人口減少,找工作的人少了,但就業也會更少,而且因爲更難匹配而加重就業困難。經曆少子化,人口不斷萎縮的東北,就業景氣指數在全國各大區域一直墊底。如果中國人口僅現在的1/5, 那麽教師、零售人員、出租車司機等職位只有現在的1/5,而且航天、高鐵這些由人口大國支撐的行業可能會消失。
人口減少了,一線城市也會減少,可選擇的大城市就會減少。中國人多的優勢之一是可供選擇的城市也多。僅建成區人口超過200萬的大城市,中國就有超過30個,而俄羅斯只有2個。經濟和人口的快速增長,讓中國絕大部分城市的基礎設施不斷提升,面貌日新月異。但如果全國人口開始大幅減少,大部分中小城市會加速衰敗,基礎設施會因爲需求和財力不足而停止更新甚至廢棄,而人口將會進一步加速向少數大城市集中。這種現象正在俄羅斯和日本等人口萎縮的國家發生。至于高房價,並不是因爲中國人口過多,而是因爲大城市的住宅土地供應不足。中國大城市的房子貴主要是土地貴,在大城市,地價普遍占到房價一半以上。如果加大人口流入地區和大城市的住房土地供應,將能顯著降低房價,減輕育齡家庭的住房成本。
近30年來,由于受到少子老齡化的影響,日本經濟增長極爲緩慢,年輕人職業前景黯淡,他們既沒有努力工作的動力,也沒有追求婚姻伴侶的動力。最近,網絡上流行一個詞叫“躺平”,其實近30年來,日本許多年輕人早就“躺平”了,他們不婚不育,使得日本的生育率持續走低。人口減少了,好的就業機會也會減少,爲了競爭好的就業機會,教育也會更加內卷。
歸納:人口減少了,就業機會也會減少,可選擇的大城市也會減少,教育內卷更嚴重。
【誤區5】我們未來有機器人和人工智能,不需要這麽多人,所以不需要鼓勵生育。
【分析】人工智能在替代部分傳統産業崗位的同時,也會催生新經濟新産業更多的就業需求。曆史上每一次科技進步都導致傳統産業單位産出的勞動力耗費降低,卻沒有減少總就業,核心就在于同時創造了新的更多的工作崗位。比如會有更多的人從事需要社交能力的行業(比如說護士,心理咨詢師等)和科技和文化創新相關的産業。未來科技和文化創新産業在經濟中的占比和重要性會越來越高,而人的作用在這些産業中幾乎是機器人不可替代的。因爲機器人在創造力方面和理解人類價值觀方面可能永遠是要從屬地位的。
在科技和文化創新産業裏,頂尖的創新人才是關鍵。人口大國的人才池子大,頂尖的人才就會多。還有市場規模大,就可以投入更多的研發和創新的人員。所以人才和市場規模卻是國家創新産業的競爭力的保障。創新産業的特點是,需要巨大的研發投入,但邊際成本卻很低。人口大國往往能夠仰仗其市場規模承受巨額投入的成本,並且依靠龐大人才資源形成産業和科技創新的集群,從而在新興領域率先實現産業化,然後將商業模式迅速複制到其他國家。美國的創新産業在世界上遙遙領先就是得益于其發達國家裏最大的人口規模。。所以中國雖然人均收入還遠低于美國,但是得益于發展中國家最大的人口規模,其科技創新的競爭力已經緊追其後。甚至在美國貿易戰和卡脖子的打壓下,仍然能夠應對自如。試想如果中國的人才和市場規模,按照每代人減半的速度萎縮的話,未來的國際競爭力,尤其在不友好的外部環境的抗打壓能力就會弱很多。
歸納: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會消滅很多舊的職位,但是也會創造很多新的崗位。尤其是在未來最重要的科技和文化創新産業,而人口多是創新力的關鍵優勢。
【誤區6】人口質量比人口數量更重要,減少人口數量有利于提高人口質量,所以不需要鼓勵生育。
【分析】在現代科技和經濟發展中,少數傑出人才的開創性貢獻功不可沒。這是否說明真正重要的是人口質量而不是數量?其實這恰恰說明了數量的重要性。由于傑出人才取得成功所需的個人能力通常是在人群中隨機分布,人口規模越龐大,具有傑出特質的人就越多,只要選拔人才的機制公平,讓人才發揮作用的環境合理,最後脫穎而出的人也越優秀。在其他條件同等的情況下,從14億人中選出的最優秀的1萬人肯定比從4億人中選出的1萬人更優秀。
有人說不需要那麽大的人口基數,只要把最優質的教育資源集中培養一下部分人就夠了。但是實際上當教育資源充足的時候,更多的教育投入並不能培養出更多天才,反而可能引起教育資源的浪費(或者內卷)。所以當教育資源充足時,天才的數量和人口基數的數量直接相關。現在隨著中國出生率的迅速下降,中國每年新生人口不到三十年前的1/2,只有幾年前的2/3,不僅小學,中學過剩,將來連大學都過剩了。所以在教育資源不稀缺的情況下,龐大的人口基數是保證頂尖人才質量的關鍵。
另外人口多,市場規模大。潛在的創新人才和企業家就具有更大的舞台,成爲頂尖人才的可能性就越大。美國的科學家和企業家的成功機會要遠遠大于一個歐洲小國的同樣人才的成功機會。有人說以色列是個小國不是也有很強的科技創新能力嗎?猶太人是世界上一個古老的和優秀的民族。但是如果看全世界猶太人,1/3的猶太人在以色列,1/3的猶太人在美國,還有1/3在世界其他國家,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在美國的猶太人會更高比例出現成功的企業家和科學家。這是因爲美國有更多的人口和更大的舞台,可以讓頂尖人才冒出來。
歸納:在教育資源充足的情況下,頂尖人才的數量和人口基數成正比。而且人口更多的國家可爲成就頂尖人才提供更大的舞台。
【誤區7】減少人口有利于解決資源環境問題,所以不需要鼓勵生育。
【分析】中國大多數自然資源的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這在中國人盡皆知。但這種比較有很大的誤導性。由于自然資源的分布極不均勻,少數資源豐富國會拉高世界平均值,使其失去代表性意義,導致絕大多數國家的人均資源都要遠少于世界平均。以沒有代表性的世界平均水平爲標准來衡量一國的資源是否豐富容易産生錯覺。實際上,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耕地、淡水、森林、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等人均占有量都處于世界中間甚至靠前的位置。除耕地外,人均資源高于中國的國家總人口都不到世界50%。中國的人均資源普遍高于歐洲和亞洲的發達國家。
而且人均資源高于中國的國家並不比低于中國的國家更發達。資源價值占享用財富的比例不到5%且越來越低,這點可從手機、汽車、醫療、旅遊、教育等支出中資源價值占比之低得到印證。即便在自然資源豐富的美國,真正體現國力的是其科技水平、政治影響力、軍事力量和文化軟實力,這背後依然是美國人口稠密地區的公司、大學等機構和基礎設施。實際上,美國的一半以上人口居住在離海岸線不到50英裏的地區,而這些地區正是美國的精華所在。
自然資源豐富也許可以短期致富,但無法長期強國。出賣自然資源度日的國家和地區就像依賴遺産生活的年輕人,長此以往將喪失上進的動力和競爭的能力。所以,在現代經濟史中,幾乎沒有國家的經濟發展受阻于資源瓶頸,但卻有很多“資源詛咒”的例子,許多資源相對貧瘠的國家,如日本、韓國、新加坡的經濟都發展得不錯,但拉美和非洲不少資源豐富的國家卻陷入經濟的長期停滯。俄羅斯的面積大于中國,人均資源遠多于中國。然而,蘇聯解體後,損失了一半的人口,現在除了在軍事工業上還擁有些優勢外,俄羅斯對外經濟幾乎就是出賣資源,沒有多少有競爭力的行業。
同樣道理,環境問題主要不是人口問題,而是一個經濟問題。造汙水處理廠、投資清潔能源最終靠的是財力。我們到發達國家去旅遊,哪一個不是山清水秀?就連人口稠密的日本、韓國,如果稍稍遠離大城市,也是藍天白雲、青山綠水。這是因爲這些富裕國家,有意願和財力去解決環境問題。研究表明,在工業化過程中,環境會隨著經濟發展而惡化,但是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環境就會逐步好轉。幾乎所有環境指標,都在一個國家人均GDP達到大約1萬美元時會開始好轉。
歸納:中國的人均資源要比很多發達國際更加豐富,而且資源在現代經濟發展中的占比和重要性越來越低。經濟發展好了,也更有利于解決資源環境問題。
【誤區8】補貼生育是用不生孩子和少生孩子家庭的錢來補貼多生孩子的家庭,這不公平。
【分析】我們可以算筆帳,比較一下政府在養老和養孩子上的投入。對于世界上絕大多數政府來說,教育方面的投入一般遠小于政府用于撫養老人的開支。例如,在美國,稅收占GDP的26%,教育開支只有GDP的5%,而養老開支則超過GDP的12%。這裏有孩子的家庭是獲得了5%的教育福利,可以說是占了沒有孩子家庭的便宜。但是未來這些孩子會爲全社會的老人,包括沒有孩子的老人,貢獻GDP12%的養老福利。也就是說沒有孩子的家庭平均占了有孩子家庭12%的便宜。所以總的來說,無孩子家庭占了有孩子家庭7%的便宜。(當然這個例子是拿美國的養老數據做例子,這裏假設中國的養老和教育支出未來很可能接近發達國家水平)。所以在這個例子中,用7%的GDP的政府財政來鼓勵生育是公平的。
未來更多的孩子,對整個社會的貢獻都是正面的。人在工作以前是負擔,但工作之後卻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進入老年後又成爲負擔,但總的來說,人對社會的貢獻要大于帶來的負擔,這也是世界人口越來越多,但人類整體卻越來越進步的根本原因。具體一個孩子的稅收除去教育和養老的福利,對于整個社會的公共財政,基礎設施,國防等貢獻都是正面的。這也是爲什麽人口流失的地方的公共財政會出現問題,爲什麽各個城市都在不遺余力地吸引年輕人口的原因。沒有人會說各地吸引年輕人落戶的優惠政策不公平,但是在國家層面就那麽多年輕人,因爲二十年前就一共生了這麽多年輕人。邏輯上,如果這些吸引年輕人落戶的政策是合理公平的,那麽國家層面的鼓勵生育的政策也是公平的,因爲孩子未來的稅收貢獻實際是多孩家庭對于無孩家庭的一種補貼,所以補貼生育是公平的。
歸納:稅收制度和社會養老制度實際是多生孩子的人補貼了不生孩子的人,補貼生育只是糾正了這種不公平。所以補貼生育是公平的。
【誤區9】鼓勵生育沒用,因爲人們生不生孩子,主要不是錢的問題,而是生育觀念問題。
【分析】人們不願意生孩子當然是因爲生育觀念發生了變化,但是生育觀念變化的原因不是因爲人們突然不喜歡孩子了,而是養育孩子的成本和收益發生了變化。要改變這種觀念,從收益上來講,以前農業社會,孩子可能是個勞動力還是未來養兒防老的保障,現代社會這兩種收益都大大弱化了。從孩子的收益角度,已經沒有可能回到農業社會了。另一方面,養育孩子的成本卻大幅增加了,這包括直接的財務成本,職業發展的機會成本,和娛樂的機會成本等等。所以,鼓勵生育不可能靠說教和洗腦,必須切實地降低養育孩子的成本。
根據育娃人口研究最近發布的《中國生育成本報告2022版》,中國把一個孩子撫養到18歲的財務成本大約在50萬到100萬之間。我們來計算一下養育成本收入比,即一個孩子撫養到剛年滿18歲所花的成本相對于人均GDP的倍數,澳大利亞是2.08倍,法國是2.24倍,瑞典是2.91倍,德國是3.64倍,美國是4.11倍,日本是4.26倍,中國是6.9倍,幾乎是全球最高的。由此可見中國的撫養壓力幾乎是世界最高的,所以不難解釋中國的生育率幾乎是世界最低的,有必要通過育兒福利來大幅度降低養育成本。
鼓勵生育有沒有用,還是要以數據說話。我們做了各個國家鼓勵生育力度和生育率的一個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平均拿出1%的GDP用于鼓勵生育,生育率就會提升0.1,當然這只是相關性,只能支持而不是證明鼓勵生育有效。但也並沒有數據支持鼓勵生育無效果。一些北歐和西歐國家出台了慷慨的鼓勵生育政策,同時獲得了比較高的生育率。例如,法國和瑞典都拿出3-4%的GDP鼓勵生育,他們的生育率也在1.8到1.9,接近更替水平。相比之下,南歐國家鼓勵生育的力度普遍只有GDP1-2%,生育率則普遍低于1.5。近幾年,德國加大了原來偏低的鼓勵生育的力度,生育率也有所提升。
歸納:觀念的變化背後是成本和收益的變化。要提高生育率,不能靠說教而是要用真金白銀來鼓勵生育。從其他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花大錢鼓勵生育是有效的。
【誤區10】中國現在沒有錢鼓勵生育。
【分析】有些經濟學家認爲,國家根本沒有財力拿出GDP的百分之幾來鼓勵生育。但我們認爲,中國是最有資源來鼓勵生育的,因爲中國的投資率比其他發達國家高了十多個至三十多個百分點,可以說中國人是世界上最願意爲未來投資的。那麽高的投資率都投到哪裏去了呢?投到了各種固定資産如基建、廠房等等。中國城市化和制造業的蓬勃發展,部分就得益于非常高的投資率。未來中國的基建和工廠的建設需求趨于飽和,所以完全有能力從超額的用于固定資産的投資,拿出一部分來鼓勵生育。長期來看,對孩子補貼的本質,是對于本國人力資源的未來進行投資。相對于當下普遍“産能過剩”的中國經濟來說,投資人力資源恰恰是回報最高的選擇。
到底有沒有錢鼓勵生育,根本上取決于一點——提高生育率對于國家來說是不是重要的事情?如果認爲提高生育率不重要,那麽鼓勵生育當然沒錢,因爲還有很多更重要的項目需要花錢。如果認爲提高生育率對于國家來說非常重要,甚至是國家的頭等大事,那麽就應該將更多社會資源傾向于有孩子的家庭,來彌補他們部分的育兒成本。尤其是現在經濟低迷,就業不足的情況下,通過鼓勵生育來刺激經濟,是一舉兩得的政策。鼓勵生育所增加的孩子短期有助于擴大內需、穩增長、穩就業,長期有助于提升人力資源、人力資本、經濟社會活力,增強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
另外,根據育娲人口研究最近發布的《中國生育成本報告2022版》,有些鼓勵生育的措施只需要較少或者不需要財政投入,只需要在法律、政策和觀念上的調整,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育率,例如推廣靈活辦公模式、保障單身女性的生育權、教育改革(減少高考內卷,縮短學制)等。
現在是鼓勵生育的好時機,因爲中國現在的人口老齡化還不是很嚴重,如果錯過當前的鼓勵生育時機,未來人口老齡化加劇,儲蓄率下降,養老負擔加重,財政上就會捉襟見肘,屆時就拿不出這麽多錢鼓勵生育,那就會真正陷入低生育率陷阱而不能自拔。
歸納:中國現在很高的儲蓄率是花錢鼓勵生育的有利條件。尤其是在當前産能過剩需求不足的情況下,補貼孩子家庭可以刺激需求,緩解經濟下滑壓力。如果錯過當前鼓勵生育的時機,未來人口老化更嚴重,儲蓄率下降,養老負擔加重,鼓勵生育就更缺錢了。
結論:中國已經面臨迫在眉睫的低生育率危機。少子化將深遠影響中國經濟增長潛力、創新活力、撫養負擔、民衆幸福指數乃至民族複興。人口急劇萎縮,也意味著規模效應的持續弱化和綜合國力的衰退。如果缺乏有效的鼓勵生育政策,中國將在今後幾十年成爲世界上老齡化和人口萎縮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到本世紀末,將徹底失去人口大國的地位。只有采取大力度鼓勵生育的政策—-至少相當于GDP的5%的財政支持力度,才能把生育率提升並且維持在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大力鼓勵生育,短期來看,有助于擴大內需、穩增長、穩就業;長期來看,有助于增強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提升中國的創新力和競爭力,維持民族長盛不衰。
文章鏈接:
中國人口預測報告2021版:https://mp.weixin.qq.com/s/IGSGxpiV8QLxbv_evsdFMA
中國生育成本報告2022版:https://mp.weixin.qq.com/s/J2AcC1z32a4gjuQWqZiKd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