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上的名片——中歐班列
複旦大學一帶一路和全球治理研究院執行院長黃仁偉
抗疫期間的對外傳播,尤其要用各國聽得懂的話語,多博得同情
文彙報:14日外交部報道了國務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德國慕尼黑接受路透社采訪,他駁斥一些抹黑言論,回應了國際輿論的關切;15日,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前外交部副部長傅瑩在慕尼黑會議上智怼美國衆議院議長佩洛西的視頻也博得民衆喝彩。疫情發生後,在中國對外傳播中,我們注意到大概有這麽幾個層次:首先是元首外交,習主席和各國元首包括特朗普總統在內的通話;其次是王毅國務委員等高官出面放聲;第三是我們駐各國大使、駐外央媒不斷在當地媒體發聲;第四,是大量在海外的華人及團體用自媒體方式傳播。您怎麽看疫情發生以來,階段性發聲對中國對外形象的影響?
黃仁偉:目前的疫情是突發性事件,是非常時期,既需要及時發聲,又和常規的對外傳播有所不同。有幾點要特別注意:
首先,我們要多介紹中國人民如何在中國這個全球抗疫的第一線,用中國人的集體主義精神,用全國人民的共同克制來控制疫情,90%以上民衆都“宅”在家中,不出國不外出,只爲了同一個目標——控制疫情。這樣的事實,足以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同情和尊重。
第二,要盡量用國際社會的共同語言,讓外界能夠理解我們的做法。疫情發生以來,大家都看到,世界衛生組織、發展中國家、西方國家的一部分主流媒體、政界商界人士都發表了支持和同情中國的言論。我們要仔細研究他們關心哪些內容,如何按照他們的邏輯、話語體系來展示中國的抗疫形象。用人性化語言,而不是政治動員語言來描述這場與病毒的搏鬥。
不要以爲國際上都在講負面的事實,在看我們笑話。我有一個微信群,是世界各地的漢學家組成。他們都很關心中國的疫情,與我們及時交流各自國內的信息。他們最關心的是新增病例人數是增還是減,疫情何時會結束。對于我們網上流傳的各種小道消息和官員追責等問題,這些“中國通”們並不熱衷于打聽。反而是中國在如此危急時刻,人們還可以隨意發表各種看法,外國朋友都感慨“中國社會非常民主,言論很自由”。
第三,在一定場合下,我們不應回避前期的認識不足和應對有誤。我們總結了經驗教訓,才能避免別國人民走彎路,促進全球共同努力抗擊新冠肺炎的傳播。這些經驗教訓包括“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包括強力應對措施等。
前外交部副部長傅瑩在慕尼黑會議上智怼美國衆議院議長佩洛西
尊重實際情況,對疫情中各國表現不必進行政治劃線
文彙報:再看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關切。大概也可以分幾個層面,一是截至2月14日,已有160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領導人專門發函致電、發視頻表示堅定支持;二是俄羅斯、白俄羅斯、韓國、日本等國家有實際援助到達;三是柬埔寨首相洪森改變行程在2月5日到訪中國;四是各國民衆的支持。您覺得這些關切對中國的朋友圈起到怎樣的作用?
黃仁偉:對于世界各國的反應我們要有所區分和認知。
首先,確實大部分國家是對中國抗疫持同情和支持態度,給予人道主義問候和實際物質援助。這反應了國際社會的普遍人性,還是以善的一面爲主。許多發達國家如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歐洲國家都表現出友善言行,既增強了與中國的友誼,也是在幫助本國。
其次,我們也不必把疫情中的各國表現加以政治劃線。各國依據本國的疫情防控能力作出不同反應,或快或慢,或緊或松。比如朝鮮第一個關閉邊境,實際上對中國並無壞處。又如,日本對“鑽石公主”號的3700多人采取在船隔離,體現了“早隔離”的有效性,和我們武漢封城措施有相似之處。
再次,有些國家政要發表不友好的言論,有些媒體煽風點火,既是他們的一貫態度,也可能是某些政客臨時趕風頭,制造假民意。我們要淡定從容面對這些過激言論,在舉國戰疫之際,不要化很多精力去“打嘴仗”,這些負面輿論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改變我們抗擊疫情的進程。即使個別政要無理取鬧,只會在國際社會暴露他們的本質,我們也無需用網絡語言進行反擊。換個角度看,我們越是冷靜,越能獲得國際社會大多數的同情,如古人所言“哀兵必勝”。
俄羅斯、白俄羅斯、韓國、日本等國家爲中國抗疫援助物資
中國尊重、配合世衛組織,體現了在全球治理中一貫堅持的多邊主義
文彙報:所有對外溝通中,最重要也最值得關注的當然是中國與世衛組織的互動。世衛組織在1月30日宣布了中國疫情爲“構成全球關注的緊急公共衛生事件”;上周末,世衛組織專家全部到達中國;同時,世衛組織在慕尼黑會議期間發起了400多人與會的“新冠病毒全球研究與創新論壇”,會上也發出了疫情可能在全球傳播的判斷,呼籲要加強全球合作,獲取“集體知識、智慧和經驗”外,也多次反駁那些抹黑中國的言論。這在近年來的中國外交中並不多見,您怎麽研判它對一直存在的“中國威脅論”的影響?
黃仁偉:世衛組織的主要功能是技術上、專業上對疫情國家提供幫助和支持。世衛定性宣布“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後,建議各國不要阻斷人員和貿易往來,但是並沒有執行權。世衛組織總幹事數次肯定中國政府和人民抗疫的巨大努力,但是一些國家的偏見和過份做法依然故我。在埃博拉疫情發生時也有如此情況。。
現在世界衛生組織專家來到中國的一線觀察、掌握疫情、進行科研,主要目的是把中國的對策、檢疫手段、有效措施學到手,便于向全球其他國家推廣。中國和世衛組織配合得很默契,從信息到技術都顯示了最大的透明,這本身就是參與全球公共衛生治理的一個很好機會。中國學者這次在慕尼黑會議上介紹中國的具體防疫做法,世衛組織非常感興趣,與會者也覺得聞所未聞,很新鮮。可見,開放透明體現了中國在全球衛生治理實踐中的重要進展,有助于中國在該領域提升國際話語權。
我們主張由世衛組織組建的國際專家團隊,而非單獨國家的專家團隊,這體現了中國一貫維護全球治理的多邊主義,維護現存國際秩序,反對單邊主義。
上周末,世衛組織的專家團隊已到達中國並開展調研
“一帶一路”沿線現有工程並不受國內疫情影響,後續項目可能有所調整
文彙報:在防疫和複工雙線並進的總基調下,2月初,中歐班列就如期發出,這是向國際社會發出中國的“一帶一路”建設不會中斷的信號嗎?具體來看,我們正在不斷開拓的“一帶一路”建設會受到怎樣的變化?
黃仁偉:我最初也擔心“一帶一路”項目是否會停擺。最近我們課題組向“一帶一路”有關企業做了調研,了解到的情況並非如此。大部分“一帶一路”項目和“走出去”企業入鄉隨俗過當地節日,並不放中國春節長假,大部分工程都在照常進行,中國技術人員也沒有回國。因此國內疫情對他們的影響不大,和我們延長假期、部分複工的情況不同。
另一方面,疫情的負面影響也會逐漸顯現,但有一段滯後期。“一帶一路”沿線的大規模旅遊基本暫停,人文交流項目肯定會受影響,軟項目受到限制。即將開展的新項目需要談判磋商,或者派遣新的勞務人員,這些往來就可能延後。如果這種情況出現,那麽部分項目就有必要加以調整。
只要世界衛生組織沒有對中國“摘帽”,大規模人員往來就難以恢複。按照規定,疫情國家在沒有新增病例發生後,再觀察兩個周期(28天)無疫情波動,方可解除“國際關注的緊急公共衛生事件”這頂帽子。是否可以在中國湖北以外的省市先予摘帽?這難度很大,湖北畢竟是中國的一部分。
疫情下,2月初,中歐班列如期發出
今年的主場外交會議或取消或延遲,特殊時期有特殊智慧
文彙報:原來每年3月底4月初召開博鳌論壇,今年和歐洲也有不少重要的雙邊論壇要舉辦。您認爲,在防疫形勢下,這些主場外交活動會否受影響?
黃仁偉:根據不完全梳理,原定3月底有歐盟領導人來華會晤,還有博鳌論壇;4月中旬有“17+1”中國和中東歐會議;5月在北京召開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10月在昆明舉行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11月有在上海舉辦的第三屆中國進口博覽會。這些主場外交的籌備工作還在進行。
目前,全國兩會已經被提請延後召開,這些主場外交峰會估計也會調整,或取消,或延期,或縮小規模,或改變地點等等。非常時期要采取非常的方法。中國外交將以特殊的智慧,與時俱進,拓寬路徑,更加靈活主動,實現疫情背景下的新突破。
鼎力相助日本舉辦奧運會,共同防疫更凸顯“亞洲命運共同體”
文彙報:大家必然都很關心鄰國日本,“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救災物資詩詞和“鑽石公主”號尤其觸動了“一衣帶水”和“唇亡齒寒”之感。7月下旬日本就要舉辦奧運會了,去年G20會議期間,國家領導人也原則接受出訪日本,此間防疫期間種種官方、民間的互動對中日關系會有什麽樣的改變,對東亞局勢和地區局勢會有什麽影響?
黃仁偉:遠親不如近鄰,中國和日本都搬不走,這次日本朝野上下的舉動充分體現了鄰裏關系的重要,擴大到亞洲,更真切體現了“亞洲命運共同體”。即使美國對日本指手畫腳,也不能改變中日近鄰關系的感同身受,因此,日本的奧運會,中國一定會鼎力相助。
早有“奧運東亞時間”之說,2018年韓國平昌冬奧會、2020年日本東京夏奧會、2022年中國北京張家口冬奧會,接連六年辦奧運,本來就是亞洲盛事,是促進亞洲地區合作的機遇。現在出現疫情,亞洲國家更要相互支持,這是促進亞洲一體化機制的好機遇。
同時,亞洲國家不僅僅因爲疫情傳播才需要團結,相互經濟聯系的主題就是緊密相關的産業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幾天前在對該國民衆做防疫講話中,就提醒新加坡的經濟形勢直接受中國經濟複蘇的影響,因爲中國是地區經濟核心。所以,我認爲,這次疫情讓亞洲各國更真切地體會到了“亞洲命運共同體”的客觀存在,唯有“兄弟齊心,其利斷金”,才能抱團取暖,渡過難關,迎接疫情的平息。
疫情讓亞洲各國更真切地體會到了“亞洲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