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倡議近6年來,成績斐然、碩果累累,已成爲當今世界廣泛參與的國際合作平台和廣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産品。在各方努力下,“一帶一路”已完成壘基築台、立柱架梁,轉入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全面推進階段。幾天後,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在北京舉行,“一帶一路”倡議落實六年來,哪些力量推動著成果落實?如何理解“一帶一路”建設正在轉向“工筆畫”階段,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帶著這些問題,《中國報道》記者專訪了外交部公共外交咨詢委員會委員、首任中國常駐東盟大使、中國—東盟中心前秘書長楊秀萍。
中國報道: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近6年來,成績斐然、碩果累累,已成爲當今世界廣泛參與的國際合作平台和普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産品,對世界各國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您怎麽看?
楊秀萍:“一帶一路”倡議提出6年來,成績斐然、碩果累累。共商共建共享這一黃金法則得到廣泛認同,“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合作格局基本成型,一大批互聯互通項目成功落地,給各國帶去了滿滿的發展機遇。截至今年3月底,中國政府已與125個國家和29個國際組織簽署173份合作文件。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和經貿合作水平顯著提升,2013-2018年,中國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超過6萬億美元,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3萬列;教育培訓成果豐富,在54個沿線國家設有孔子學院153個、孔子課堂149個;文化交流形式多樣,“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建設積極推進,絲綢之路沿線民間組織合作網絡成員已達310家。
東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方向、重點地區,聚集了合作建設“一帶一路”的重點國家和許多重點項目。中國與東盟10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並積極推動“一帶一路”與《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深度對接。一大批互聯互通、産能合作項目穩步推進,中國—新加坡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取得早期成果,雅萬高鐵、中老鐵路、越南河內輕軌等重大合作項目穩步推進,柬埔寨金邊至西哈努克港高速公路、中泰鐵路二期呵叻—廊開段等逐步開工,中國—文萊石化項目、中國—越南燃煤電廠將投入運營。中國—東盟基礎設施專項貸款向東盟國家提出的55個項目提供意向融資,涉及電力、交通、通訊及境外園區等領域。東盟地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深化,將爲雙方長期友好合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也給雙方的發展戰略對接帶來難得機遇,有助于“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推進。
中國報道:2017年第一屆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以其開創性、高規格和豐富成果,爲全球參與者所深深銘記,論壇共達成了270多項成果。您認爲有哪些力量在推動著成果落實?
楊秀萍: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主要涵蓋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類,共76大項、279項具體成果,分工涉及30多個部門單位。目前,五大類、76大項、279項具體成果已經全部按計劃進度完成,其中有的成果還轉入了常態化工作,將持續予以推進。這些成果能夠如此高效的落實,離不開其背後力量的推動。
創新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推動力量。通過理念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和技術創新,“一帶一路”建設不斷走深走實、行穩致遠,數字絲綢之路建設已成爲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落實“一帶一路”成果需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
文化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推動力量。“一帶一路”建設立足亞洲、歐洲、非洲經濟貿易和人文交流的曆史通道,人文精神烘托的經濟合作和開放發展彰顯了文化的力量。落實“一帶一路”成果,需要借助文化的力量,“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曆史文化的現代交集和共識,正在成爲民心相通的重要支點之一。
開放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推動力量。“一帶一路”建設要以開放爲導向,解決經濟增長和平衡問題。落實“一帶一路”成果需要打造開放型合作平台,維護和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共同創造有利于開放發展的環境。
中國報道:4月25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于北京舉行,論壇將以“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實現高質量發展”爲主線,您如何理解 “一帶一路”建設正在轉向“工筆畫”階段?
楊秀萍:2018年8月,習近平主席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五周年座談會上強調,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是下階段基本要求。如今,“一帶一路”頂層設計初步完成,四梁八柱已經搭起,“一帶一路”也進入了國際話語體系,未來需要在項目建設、市場開拓、金融保障等重點工作和具體環節上下足功夫。這就需要我們更加注重細節,一步一個腳印推進實施,一點一滴抓出成果。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即將于北京舉行,貫穿論壇其中的主線就是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實現高質量發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將是“一帶一路”建設從“大寫意”到“工筆畫”的必然選擇。這是習近平主席面向世界提出的重要理念,反映了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普遍願望,樹立起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標。將以此爲引領,開啓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行穩致遠的新階段。
中國報道:作爲外交部公共外交咨詢委員會委員、首任中國常駐東盟大使和中國—東盟中心前秘書長,您一定對中國—東盟關系發展有著很多獨到的見解,您認爲“一帶一路”倡議給中國—東盟關系發展帶來了哪些機遇和動力?
楊秀萍:在我近40年的外交生涯中,親眼見證了世界的巨大變化,也見證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給世界帶來的巨大貢獻。幾天後,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在北京舉行,東盟10國國家領導人將出席這一盛會,顯示出東盟國家對于“一帶一路”建設的高度重視。這將爲中國—東盟關系在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實現新的發展提供新機遇。在此契機下,中國和東盟可繼續在加強戰略對接、促進互聯互通、推動經貿合作、打造人文交流新支柱等方面加強合作。
多年從事中國—東盟友好交流合作,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東盟國家各界人士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度不斷提升,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意願日益強烈,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越來越深入人心,爲中國—東盟關系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和堅實的民意基礎。近年來,中國與東盟國家在經貿合作、産能合作和人文交流等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昆(明)曼(谷)公路全線貫通,中老鐵路、中泰鐵路等項目穩步推進。中老經濟走廊合作建設開始啓動,泰國“東部經濟走廊”與“一帶一路”倡議加快對接,中國與柬老緬越泰(CLMVT)經濟合作穩步推進。中國-東盟(10+1)合作機制、瀾湄合作機制、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GMS)發揮的積極作用越來越明顯。這些合作不僅契合彼此發展需要,更給雙方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雙方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爲雙方各領域友好交流合作開辟了更加廣闊和光明的前景。我們堅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各方共同努力,共建“一帶一路”一定會走深走實,行穩致遠,中國—東盟將進一步凝聚共識,明確未來合作重點領域,推進區域互聯互通,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作出貢獻,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新聞媒體是促進人文交流、增進民心相通的重要橋梁和紐帶。作爲面向東盟十國的國家級期刊,《中國東盟報道》2016年年初創刊伊始,就以“親、誠、惠、容”的理念服務“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積極報道中國與東盟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多次組織東盟記者深入中國東、中、西部采訪交流,爲推動中國同東盟各國增進溝通與交流創設了機遇和平台,發揮了積極作用。感謝《中國東盟報道》爲中國—東盟新聞媒體交流合作持續深化所作出的卓越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