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是中國和新加坡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2015年11月7日,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共同見證下,兩國政府在新加坡簽署協議,宣告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正式啓動。項目以重慶爲運營中心,以現代互聯互通和現代服務經濟爲主題,聚焦金融服務、航空産業、交通物流、信息通信四大重點領域,發揮重慶和新加坡的“雙樞紐”作用,帶動西部地區乃至更大區域開放開發。
項目的戰略性主要集中在:三個戰略著眼點、三個戰略著力點、一條戰略通道。
三個戰略著眼點:一是“點對點”發揮新加坡和重慶“雙樞紐”作用;二是推動中國西部與東盟“面對面”合作,實現一體化發展;三是樹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標杆。
三個戰略著力點:一是以重慶爲運營中心;二是促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三是服務西部大開發和長江經濟帶發展。
一條戰略通道: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簡稱陸海新通道,縱貫中國西部地區,連接東南亞與歐亞大陸,整合沿線鐵路、港口、口岸、園區等資源,陸海集聚、區域聯動效應突出。
中新雙方從八個方面謀劃工作布局,合力推進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行穩致遠。
一是規劃。完成了“1+1+4+N”規劃體系,聯合編制了《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合作規劃》、《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總體發展規劃(2021-2025)》、四大重點領域專項規劃以及農業、教育、文旅等其他領域專項規劃。
二是通道。按照畫好“一帶一路”工筆畫要求,謀劃開通了陸海新通道、中新國際數據通道、中新跨境融資通道、渝新國際航空運輸通道、渝新人才培訓交流通道等五條大通道,促進區域間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高效聯通。
三是平台。深耕四大重點領域合作,加快建設仙桃數據谷大數據智能化産業示範園區、中新金融科技合作示範區、多式聯運示範基地、國際航空物流示範區,並與渝中區、潼南區、璧山區、榮昌區等深入合作,搭建了系列合作平台,積極營造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
四是項目。2021年以來,簽署政府和商業合作項目74個,商業投資總金額36.1億美元;金融領域合作項目48個,總金額55.7億美元。累計簽署政府和商業合作項目184個、總金額252.5億美元;金融領域合作項目216個、總金額247.7億美元,其中,跨境融資項目207個,實際到位資金177.5億美元,已爲西部其他9省區企業實現跨境融資56.7億美元。
五是聯盟。積極推動中新兩國企業、事業單位、商協會“結對子”,相繼成立中新(重慶)信息通信創新合作聯盟、投資貿易服務聯盟、金融服務聯盟、知識産權保護及技術轉移服務聯盟及國際工程咨詢聯盟,不斷提高專業服務水平。
六是計劃。依據中新雙方合作需求,推出了中新農業、文旅、商務、人才培訓等四大合作計劃,下一步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培育合作新增長點”要求,在智慧城市、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等方面推出新的合作計劃。
七是創新。著力在制度型開放上下功夫,梳理形成《2021—2025年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創新政策備用清單》,海關總署支持建設的全國首個“以航空公司爲單元”的新航保稅航材分撥中心正式揭牌運營,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准建設,金融服務陸海新通道等重大探索創新得到國家相關部委支持。同時,積極拓展合作空間,促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探索第三方市場合作。
八是機制。籌辦三個中新雙邊機制性會議,舉辦西洽會及陸海新通道國際合作論壇、智博會、中新金融峰會及新加坡知名企業重慶行等三個國際性重大活動,組織“重慶·新加坡周”、“新加坡·重慶周”、“砂之船國際生活藝術節”等三個重要商業活動,同時建立了渝新常態化溝通機制,爲雙方政府、企業溝通交流搭建廣泛合作平台。
中新互聯互通項目開新局系列舉措和成效得到海內外的廣泛關注和支持。新華社評價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成功案例,“中新互聯互通項目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化改革”入選“中國改革2021年度20項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