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三水發生水災後,一些婦女來到了新加坡工作(幫補家用)。她們比一般人能‘捱苦’,修房子、修路,風吹日曬下做得身水身汗,她們就叫‘紅頭巾’。”在電話那頭,新加坡三水協會副會長李仲焜向南都記者介紹道。
一個世紀以前,一批又一批的三水女性“下南洋”,她們用勤奮和汗水建造起了許多新加坡的建築,同時也成了各自家庭的頂梁柱,她們便是“紅頭巾”。作爲華人下南洋的一個“縮影”,“紅頭巾”沉潛于社會底層,用自己的力量參與並融入到新加坡現代國家建設的進程中,她們也被寫進了新加坡的小學課本。
新加坡三水協會副會長李仲焜(左二)還原曆史上的“紅頭巾”。
隨著中國最後一位“紅頭巾”黃蘇妹的辭世,“紅頭巾”的故事似乎已落幕。而近日,粵劇《紅頭巾》演出似乎又將“紅頭巾”們送入大家的視線中。爲進一步了解這群獨立自主、頗具奮鬥精神的先輩,南都近日專訪了新加坡三水協會副會長李仲焜,我們試圖通過他的講述,還原曆史長河中的“紅頭巾”形象。
“紅頭巾”的打拼
爲幫補家用,比一般人“能捱”
李仲焜說自己小時候曾見過不少“紅頭巾”,祖籍三水的他也有不少親戚是“紅頭巾”。在他的印象中,“紅頭巾”們總是節儉又能捱。“20世紀,三水發生水災後,一些三水婦女就來到了新加坡。由于沒有太多手藝,也沒有受過教育,她們只能靠做一些較爲粗重的活來掙錢。一部分不那麽能吃苦的會去樹膠廠做女工。一些捱得苦的人,則會去工地擔水泥、擔磚,工資會高一些,但也非常辛苦,這部分人就叫‘紅頭巾’。”
在李仲焜的認知中,“紅頭巾”比一般人能“捱苦”,他以現在的工作節奏來類比當時:“不像現在是九點半10點才開始做,以前的工作是早上8點就開始,做到下午五點,做足8個鍾。在工地中,男性在二樓蓋房子,上上下下拿灰、拿水泥非常浪費時間,常常會讓‘紅頭巾’代勞這部分工作,也會讓‘紅頭巾’幫忙攪拌灰和水泥。那時的工作需要非常勤奮,修房子、修路,風吹日曬,做得身水身汗,可以說非常辛苦,不能捱的人做不了這部分工作。”
“紅頭巾”的智慧
廢棄輪胎翻做鞋,四方頭巾用作帽子
粵劇《紅頭巾》裏用到的紅頭巾和鞋子是“紅頭巾”們智慧的結晶。
目前正在全國巡演的粵劇《紅頭巾》中,在《白蛇傳·情》中飾演白素貞的國家一級演員曾小敏脫下了白衣水袖,穿上了特制的紅頭巾和鞋子,飾演“下南洋”做建築女工的三水女性盧帶好。李仲焜告訴南都記者,這些紅頭巾與鞋子是“紅頭巾”們智慧的結晶。
在工地中從事建築工作時,“紅頭巾”爲了保持頭發清潔,會將一塊頭巾像學士帽那樣包在頭上,“那時候,許多三水女孩還是梳發髻或者留長發,但她們在工地裏工作,沙塵多,但又不能每日洗頭。所以她們做工時會用布包頭,將四方的帽子包得很像學士帽。這樣就可以在烈日下遮擋陽光、保護頭發。這也不是說是誰發明的,就是他們自己慢慢形成的一種習慣。”
除了保持頭發清潔,紅頭巾也是一種吉祥的象征,同時在工地中起著“提醒”的作用。“華人喜歡紅色,因爲紅色代表吉祥、可以辟邪。其實在工地工作還是會有一定的危險,而戴著紅頭巾,其實也體現了她們想保護自己的心態。而且有時她們穿深藍色或者黑色,紅頭巾就有引起注意的作用,對她們的安全也有一些保障。”
“紅頭巾”們發明了“輪胎鞋”。
而在密布沙石鐵釘的工地上作業,在那個物質缺乏、鞋子成爲稀缺品的年代裏,“紅頭巾”們發明了“輪胎鞋”:“在那個物質缺乏的時代,鞋子基本是奢侈品,普通人都赤著腳。就算去婚宴,最好的(鞋子)也是穿木屐,但工地不能穿木屐作業。‘紅頭巾’是很有智慧的人,她們把廢棄輪胎改造成腳的長度,鑽孔、綁繩子、穿到後腳,當鞋子穿。輪胎有車輪紋路,可以防滑,在沙地上會比較安全。同時工地裏很多石頭鐵釘,而輪胎很厚,穿著走路也不容易傷害腳板。這樣的做法非常聰明,一方面可以廢物利用,一方面又可以省錢、保護腳。”
“紅頭巾”的紀念意義
曆史長河中的城市建設者
在新加坡市區重建局總部大廈外,伫立著三尊石像。三尊石像頭上戴著方塊帽,肩上挑著扁擔和籃子。李仲焜向南都記者介紹,三尊石像正是爲了紀念早年從廣東三水漂洋過海至新加坡務工的婦女“紅頭巾”。除了新加坡市區重建局總部大廈外,新加坡麥士威路丹戎巴葛地鐵站壁雕、聖淘沙蠟像館皆有不少“紅頭巾”元素。
中國最後一位“紅頭巾”黃蘇妹,2015年去世,壽年105歲。
李仲焜認爲,新加坡市區重建局總部大廈外的“紅頭巾”塑像,顯示著新加坡對“紅頭巾”的肯定和重視。在李仲焜看來,紅頭巾在那個時代與社會裏是普通的底層人民。但在曆史長河中,她們爲社會的建設與發展仍貢獻了很多,所以會被新加坡不斷地記錄。
“如今在蠟像館裏有‘紅頭巾’,在旅遊區、旅遊景點裏,也會有‘紅頭巾’的雕塑紀念品出售。我覺得最有價值的是,在新加坡市區重建局總部大廈樓底,豎立著三個‘紅頭巾’石像。在象征新加坡城市建設、發展的大廈外,樹立三個‘紅頭巾’塑像,其實是新加坡政府對‘紅頭巾’的肯定。在決定將三個‘紅頭巾’塑像放在代表新加坡城市建設的發展總機構前,一定經過很多篩選,但最終決定將‘紅頭巾’這種(來自)底層的、無組織的(群體)來雕塑,來放在代表新加坡城市建設的發展總機構前,這可以說是對‘紅頭巾’的重視,同時也是‘紅頭巾’的一種榮耀,這是非常有價值的。”李仲焜說。
采寫:南都記者 林文琪
圖片來源:麥海 新加坡三水協會、三水區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