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astland
頭圖|視覺中國
2021年,中遠海控淨利潤893億、同比增長800%;息稅前利潤(EBIT)1315億(204億美元)逼近國際航運業老大馬士基(240億美元)。
2022年Q1,中遠海控淨利潤再長78.6%(2021年Q1已暴漲1658%)達到276億;EBIT393億、同比增長98%。
過往12個月,中遠海控淨利潤1014億,最新市值2730億,滾動市盈率2.7倍。
中遠海控日賺3億,市盈率不足三倍,成爲投資者把好牌打爛的典範。
以2018年爲“新起點”
中遠海控(曾用名“中國遠洋”)母公司“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是國資委直屬特大型央企。
2005年、2007年,中遠海控股票先後在港(1919.HK)、滬交易所上市(601919.SH)。中遠海控還持有東方海外(0316.HK)75%股權及中遠海遠港口(1199.HK)50.2%股權。
1)中國遠洋往事
2007年“中國遠洋”斥資346億收購母公司中遠集團旗下“幹散貨”運輸資産,幹散貨船隊規模達419艘、總運力3300萬載重噸。
中國遠洋當年的判斷是:全球幹散貨業務呈現強勁的增長態勢,本次收購目標資産將爲中國遠洋提供新的盈利增長點。
基于誤判,中國遠洋幹散貨艦隊規模于2010年末達到峰值450艘、總運力3856萬載重噸。
上市頭兩年,幹散貨業務“漲勢喜人”:2007年收入496億、同比增長76.8%;2008年進一步增至716億、同比增長44.3%。
2009年金融危機惡果終于顯現,幹散貨業務貨運量下降7.36%,收入劇降61.8%、至274億;
2009年營收回到300億之上,但這是反彈不是反轉,到2015年收入僅剩90億。
2007年波羅的海幹散貨運價指數(BDI)年均值達7070點,爲曆史最高水平。中國遠洋幹散貨業務運輸量達2.65億噸,毛利潤達196億、毛利潤率39.6%。
2008年BDI年均值略微回落至6383點(高低點相差1.1萬點),中國遠洋毛利潤率隨之降至30.1%,毛利潤215億。
2009年BDI年均值降至4116點,中國遠洋毛利潤率僅爲4.7%;2010年BDI回升2000多點、至6215點,中國遠洋毛利潤率隨之升至16.9%;
2011年全球幹散貨航運需求增速不到5%,運力卻淨增14%、達到6億噸,供需失衡依然嚴重,BDI指數再次調頭向下,年均值1549點;
2012年,BDI均值920點,中國遠洋幹散貨業務毛虧損45億、虧損率27.9%;
“地板下面有地獄、地獄倒有十八層”,2015年BDI均值竟跌至718點,只有2007年的十分之一。
誤判與金融危機疊加是中國遠洋陷入巨虧的根本原因。2011年、2012年,扣非淨虧損分別爲105億、95億;2013年,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處理,股票更名爲“*ST遠洋”。
2)重組
痛定思痛,母公司對中國遠洋進行了脫胎換骨式的重組:
一是徹底剝離幹散貨業務;
二是收購“中海港口”及33家集運公司;
三是收購東方海外(2018年完成交易);
重組完成後,中國遠洋更名爲中遠海控,主業鎖定爲集裝箱運輸和碼頭業務:集裝箱運力全球第三、碼頭處理能力全球第一。
中遠海控合並報表的範圍包括三家一級子公司(及其附屬子公司):中遠海運集裝箱運輸公司、中遠海運港口有限公司及東方海外。
3)結盟
經過一系列破産、並購、結盟,全球集裝箱運輸行業進入“競合時代”:
2015年12月,達飛收購新加坡東方海皇、2016年3月中遠海控重組、2016年7月赫伯羅特和阿拉伯輪船合並、2016年10月日本三大集運公司合並、2016年12月馬士基收購“漢堡南美”……
2016年,海洋聯盟“成形”,成員包括中遠、達飛、長榮及東方海外。
2017年2月,韓國最大、世界第七大海運企業韓進海運破産,韓國煞費苦心構築的全球海運物流網絡灰飛煙滅。同年7月,東方海外以63億美元賣身中遠海控,董浩雲畢生心血總算沒“便宜外人”。
2017年4月,馬士基/地中海、OCEANAlliance和 The Alliance(包括中遠海控、達飛、長榮、東方海外)三大聯盟正式開始運作。三大聯盟市場份額合計達80%,手握跨太平洋航線和亞歐航線90%的運力。
如今討論中遠海控,應當2018年爲起點。拿“中國遠洋”說事兒,好比討宏觀經濟去翻“民國舊賬本”,沒有實際價值。
2000年以來,中國已經曆4.8個豬周期,但2022年豬肉價格走勢仍然撲朔迷離。如果生搬硬套“周期律”,從業者、投資者面臨的風險很大。
國際集裝箱運輸行業,自“三大聯盟”開始運作以來還沒有經曆一個完整的周期。甚至連周期是否存在都不確定,預測周期各階段時長,妄言“千年大頂”都是扯淡。
3)規模擴張不算激進
截至2016年末,自營船隊擁有312艘集裝箱船舶,運力達到165萬標准箱,全球排名第四;共經營205條國際航線和124條國內沿海/內河航線;運營港口吞吐量占全球市場份額達13%,排名第一。
2018年末,自營船隊規模達477艘(其中101艘來自東方海外),標箱運力276萬箱(其中70萬來自東方海外),運營港口處理能力1.06億標箱/年。
截至2020年底,集裝箱艦隊規模達536艘、307萬標箱,全球排名第三。2021年,中遠海控總運力不升反降,回落到294萬標箱。
2021年,全球供應鏈在港口擁堵、集裝箱短缺、內陸運輸遲滯等因素影響,供求關系挺持續緊張,運價飙升。在這樣的背景下,中遠海控運力回落4.2%,港口處理能力提高15.2%,一升一降值得玩味。
2021年末,中遠海控手持訂單32艘,運力共計58.5萬標箱,平均1.83萬標箱/艘,均達到IMO關于硫氧化物(Sox)和氮氧化物(Nox)排放限制標准。新船將于2025年前陸續交付,替換老舊及提排放不達標的船舶。
效益分析
1)運力分配及單箱收入
2018年收購東方海外後(2018年7月1日開始並表),國際經貿依然疲弱、集裝箱運輸需求增長放緩。2019年全球集裝箱貿易量增速下滑至1.8%(2018年同比增速爲4.3%)。
但由于集裝箱船舶拆解速度大于新交付速度,供給側壓力有所緩解。2019年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綜合指數(CCFI)均值824點,較2018年小幅增長0.7%。
在全球集運行業不景氣的背景下,中遠海控營收連續實現兩位數增長:2019年營收1511億、同比增長25%;2020年營收1713億、同比增長13.4%。#逆境中保持增長#
2021年順境來臨,營收3337億、同比增長94.8%。
2021年,中遠海控貨運量爲2691萬標箱,同比增幅僅2.2%。其中跨太平洋航線運量500萬標箱、同比增長0.3%;亞歐航線(包括地中海)航線運量513萬標箱、同比增長4.2%;亞洲區內及其它國際(包括澳洲)貨運量達1140萬標箱、同比5.5%;中國大陸運量539萬、同比下降4.5%。
2021年,中遠海控國際航線單箱收入2151.5美元、同比增長113%。其中跨太平洋航線單箱收入2650美元、同比增長87.3%;亞歐航線單箱收入2830美元、同比增長178%;“亞洲區內及其它”單箱收入1630美元、同比增長98%;大陸單箱收入380美元、同比增長20%。
2021年總貨運量微增2%,運力明顯向亞洲航線傾斜,背景是東盟替代美國成爲中國最大貿易夥伴。由于美國西海岸堵港嚴重,跨太平洋航線貨運量幾乎沒有增長。
運價方面,跨太平洋航線單箱價格不到2700美元,動辄過萬美元的“黃牛價”與中遠海控沒有直接關系。
歐洲航線漲幅較跨太平洋航線高一倍,說明美國客戶更好地利用了“長協”。吸取經驗和教訓之後,美國、歐洲客戶簽長協的積極性空前提高。
2)集運業務盈虧平衡點
2018年中遠海控集裝箱航運業務營收1148億,各項成本合計1070億、占收入的93.2%。其中,運輸成本532億、占收入的46.3%;航程成本259億、占收入的22.6%;船舶成本及其它成本279億、占收入的24.3%。
2019年中遠海控集裝箱航運業務營收1448億,各項成本合計1313億、占收入的90.7%。其中,運輸成本688億、占收入的47.5%;航程成本309億、占收入的21.3%;船舶成本及其它成本316億、占收入的21.8%。
2020年,中遠海控集裝箱航運業務營收1660億,各項成本合計1434億、占收入的86.4%。其中,運輸成本占收入比例提高到49%,航程成本率降至17.2%;船舶成本降至20.2%。
2021年,中遠海控集裝箱航運業務營收3279億,各項成本合計1891億、占收入的57.7%。其中,運輸成本占收入比例降至34.2%,航程成本率降至9.9%;船舶成本降至13.6%。
2020年CCFI指數年均值984點、均價860美元,集運業務毛利潤226億、上市公司淨利潤99億;2021年CCFI指數年均值2616點、均價1800美元。集運業務毛利潤高達1389億、上市公司淨利潤893億。
粗略估算:單箱運價從1000美元起每提高100美元,上市公司淨利潤至少增加100億人民幣。
3月25日公布的CCFI指數爲3275點,2022年均值大概率高于3000點,中遠海控淨利潤將再創新高。
投資者把好牌打爛
中遠海控業績彪炳、估值低迷、機構遠遁,成爲A股笑話。有耐不住性子的股民發貼《中遠海控:好牌打爛的典範》。
上市公司賺利潤,二級市場給估值,這是基本常識。“市值管理”不過是錦上添花,不是市值高低的決定因素。
做好特斯拉是馬斯克的事,發現特斯拉的價值是華爾街的事。馬斯克與華爾街的關系糟透,怼分析師、摔電話,甚至在公開場合吸XX,可以算市值管理的反例。但當特斯拉業績鹹魚翻身,市值立馬飙升到1萬億美元之上。
中遠海控的投資者奔輝煌的財務數據而來,自诩爲“價值投資者”。果真如此應當堅定持有,市值不到1萬億不賣。同爲“周期股”,牧原股份(002714.SZ)淨利潤不及中遠海控的十分之一,最新市值3056億。
中遠海控的所謂“價值投資者”,整天泡在X球、X吧,每小時都需要給自己微薄的“自信賬戶”充值,不料天天看到“鬼故事”。漲一毛錢就想做T,跌兩毛錢就要割肉,接近自己的成本價就高喊“保本出”。
不分紅是罪、不全分失望,假如全分肯定會有人跳出來說:分紅是利空;要交稅、要除權,與其分1塊不如股價漲1塊。
中遠海控的分紅方案當然由母公司說了算,而最渴望分紅的正是母公司中遠集團——合計持有中遠海控46.74%股權。假如278億未分配利潤都用來派現,中遠集團可以拿到130億現金,不香嗎?
散戶持有中遠海控多長時間?中遠集團已經持有十七年,還將永久持有下去!
散戶可以賺差價,中遠集團不僅不能賣,還要回購,想要回籠資金只能靠分紅。
如此淺顯的道理都想不明白,整天叽歪叽歪,一手好牌就是這樣打爛的。
*以上分析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