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國抗疫“動態清零”總方針,國內外有各種各樣的說法,其中不乏美西方一些人的攻擊抹黑,但國際上終究還是有不少明白人。來聽聽他們怎麽說。
中國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猶豫不動搖,盡銳出戰,以快制快,用最短時間遏制疫情擴散,交出令世界信服的抗疫成績單。(漫畫 | 劉蕊)
一、中國抗疫,重在一個“人”字
這裏的“人”,不是特指身強體壯的年輕人,抑或所謂高人一等的權貴階層,而是上至百歲老人、下至襁褓嬰兒,既包括大城市、又涵蓋小鄉村的最廣大人民。
中國共産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中國的抗疫政策是著眼全局、深謀遠慮的。我們不可能學歐洲媒體算計“十幾萬老人去世可以節省十幾億養老金”,更不可能像美國政客那樣胡謅“老人應主動爲經濟而犧牲”。不少外媒發現了這一點,看出“動態清零”的出發點就是全力保護人民生命安全。
新加坡《聯合早報》稱,中國不肯效仿西方“躺平”抗疫,最主要原因是秉持“生命至上”原則,堅決預防疫情導致“死亡海嘯”。何況假如上億人集體感染,誰也無法保證會否變異出更多致命毒株。
英國《自然醫學》雜志發布研究報告稱,若中國放棄“動態清零”,可能將在今年5月至7月期間新增1.12億例確診病例,導致逾150萬人死亡。路透社、彭博社、《華盛頓郵報》等認爲,該報告印證了中國政府堅定執行現行防疫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英國《每日電訊報》稱,在建立群體免疫屏障前,中國嚴格的防控措施可確保醫療衛生體系維持正常運轉。如果計算最終死亡人數,中國的死亡率極可能低于大多數國家,付出的代價也小得多。
一些外媒特別指出,“動態清零”有效保護了老年人和有基礎疾病的弱勢人群。作爲人口大國,中國若放松疫情防控必將導致大量老年人死亡。
美國《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認爲,中國政府對老年群體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特殊關懷,是中國堅持“動態清零”的主要原因之一。英國《衛報》也認爲,中國仍有數千萬老年人未接種或未完全接種疫苗,出于對老年人這一最脆弱群體的特殊關懷,中國不會貿然放松防疫政策。
《柳葉刀》雜志今年3月發表的一篇論文稱,新冠大流行期間,全球超額死亡估計達1820萬人,超額死亡率爲每10萬人120人。中國超額死亡率則僅爲每10萬人0.6人。
反觀美國,一向把“人權”挂在嘴邊,在抗疫中卻看不到一絲人味。美國新冠死亡人數2020年爲35萬,2021年爲47萬,2022年才過了5個月就超過18萬。較兩年前,美國人均預期壽命被生生拉低了2.3歲。
美國新冠死亡病例突破百萬,相當于美國特拉華州、羅德島州或蒙大拿州的人口在兩年內憑空消失。
托馬斯・傑斐遜曾將“人皆生而平等”寫入《獨立宣言》。但兩百余年後的疫情之下,美國人命依然貴賤分明,國父們的開國願景更加遙不可及:
窮人的命不是命。美國窮人權益組織與聯合國經濟學家合作編寫的《窮人新冠疫情報告》顯示,美國貧困縣的疫情總體死亡率幾乎是富裕縣的兩倍,一度高達4.5倍。死亡率最高的前300個縣內,平均有45%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少數族裔的命不是命。美國疾控中心數據顯示,美洲印第安人的新冠感染率、住院率、病亡率分別爲白人的1.6倍、3.1倍和2.1倍;非裔美國人分別爲白人的1.1倍、2.4倍和1.7倍。
老人的命不是命。截至今年2月,美國四分之三的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是65歲及以上人群,93%是50歲及以上人群。疫情暴發前的兩年間,平均每年有87.7萬名超過85歲的老人去世;而在2020年和2021年,這個數字分別猛增了10萬。
兒童的命不是命。最新數據統計,在疫情中失去父母的美國“新冠孤兒”超過25萬人。美國18歲以下孤兒中,平均每12人中就有1人在新冠疫情中永別雙親,平均每所公立學校裏都有2名學生失去監護人。
2021年9月,在美國華盛頓爲紀念新冠逝者而設計的特別展覽中,因疫情失去親人的人們在小白旗上書寫話語,寄托哀思。
人民的未來無關緊要。西方不負責任的“共存”政策,除了讓自身淪爲病毒變種培養皿之外,還引發“長新冠”(指新冠長期症狀,也稱“後新冠綜合征”)風險。英國《金融時報》估計,全球“長新冠”患者已達1億人。美國《財富》雜志稱,700萬至2300萬美國人正在遭受“長新冠”影響。世衛組織已將應對“長新冠”視爲後疫情時代首要任務。
《柳葉刀》研究顯示,“長新冠”患者累計報告200多種症狀,涵蓋人體10個器官系統,不少是不可逆的長久損傷。“長新冠”患者未來患上糖尿病、抑郁症、心髒驟停等其他疾病的風險也大幅增加。
“長新冠”對人類下一代危害不容小觑。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以色列施耐德兒童醫學中心研究認爲,近期美國等多國報告大量不明原因兒童急性肝炎,很可能也是“長新冠”的表現之一。美國邁阿密大學研究顯示,男性確診新冠後患勃起障礙概率增加20%。
疫情如鏡,折射出極度撕裂分化的“美國病”。但在那些美國政客眼裏,“這就是生活”。
“長新冠”威脅下,美國可能面臨更爲嚴重的疫情“次生災害”。
二、中國抗疫,老百姓廣泛力挺
疫情期間的中國城市街頭,市民紛紛井然有序排隊測核酸。不到24小時,上千萬人的綠碼就能全部更新,幹淨利落的大規模篩查已成爲中國抗疫新常態。這既彰顯了中國的信息技術硬實力,也反映出中國的社會治理軟實力。
不少外媒注意到,中國政府正不斷調整防疫舉措,持續探尋最佳抗疫方案,相關舉措得到民衆普遍理解與配合。
2022年5月12日國際護士節當天,北京市朝陽區八裏莊街道朝陽無限社區黨委書記劉玲(右)爲參加核酸篩查的護士送上節日禮物。
2022年4月,在海南海口市的核酸采樣便民服務點,美國志願者湯米戴上卡通面具爲小朋友測量體溫。
路透社、法新社稱,數周來,北京市多措並舉,旨在及早檢出和隔離陽性人員,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避免出現大規模封控、生産生活長期中斷。北京、上海等地已設立數千個永久核酸檢測點,預示著封控隔離結束後社會生活將逐步回歸常態。
《華爾街日報》、西班牙《國家報》評稱,大多北京市民仍將新冠肺炎視爲嚴重疾病,信任政府的防疫政策,認爲相關防疫舉措非常有必要,對抗疫前景也持樂觀態度。
2022年4月26日,北京市民在中關村有序排隊,接受核酸檢測。
而在美國,政客們一會兒預言“病毒會奇迹般消失”,一會兒又宣布“疫情已經結束”,城市封了解、解了封,民衆完全無所適從。
2021年10月5日,紐約爆發反疫苗示威遊行。圖爲兩名抗議者掀翻在紐約聯合廣場設置的移動核酸檢測站點的帳篷。
據《紐約時報》報道,一位因疫情失去親人的紐約市民痛陳,“如果政府告知我們面對的疫情多麽危險,我們當初一定會做更多防範措施”。
疫情暴發以來,約有900萬美國人失去了自己的家人。
紐約市疾控中心前負責人托馬斯・弗裏登表示,美國采取防控措施太晚了。他估計,如果提前一兩周進行封控,有一半多的紐約市民本不該在最初的疫情中喪生。而紐約市官員則表示,姗姗來遲的封控是因爲聯邦政府未提供指導,公共衛生專家給出的信息也常常自相矛盾。
《華盛頓郵報》近期民調顯示,僅34%民衆認爲美國疫情已完全得到控制,多數民衆認爲至少需1年才能完全恢複正常生活,20%民衆認爲永遠無法回到從前。
三、中國抗疫,爲經濟複蘇奠定基礎
抗疫和經濟必須堅持兩手抓、兩手硬。“動態清零”的宗旨,就是在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同時,以良好的防控成效保障經濟建設走得穩健、走得紮實、走得長久。
不少外媒分析,短期封控只是中國發展道路上的一段小插曲,北京防疫措施初見成效,上海確診病例連續下降,中國本輪疫情風險基本可控,經濟將逐步擺脫疫情影響。
彭博社援引高盛集團研究報告稱,常態化核酸檢測機制能夠有效遏制病毒早期快速傳播,顯著降低大範圍封控的經濟成本,這或是中長期內社會成本最小的防疫方式,可能標志著中國防疫策略的重要轉變,既堅持“動態清零”,又注重降低經濟成本。
韓國《今日亞洲》稱,中國本土感染新增確診病例數一度超過3萬例,現已控制至5000例以內。隨著時間推移,中國的防疫形勢逐漸向好,今後只會更好。
也有媒體給疫情期間的中國經濟政策加油,期待中國經濟強勢反彈。
香港《南華早報》報道,中國政府已要求各地保持機場、港口和高速公路暢通,努力在嚴格的疫情防控條件下保障物流運輸,盡量不影響受疫情影響地區的食品等關鍵物資供應。《金融時報》看到,隨著中國地方政府放松防疫限制,中國的物流壓力出現緩解迹象。
2022年5月7日,在上海市靜安區,志願者整理物資,准備向市民發放。
一些外媒發現,疫情對中國經濟社會的影響小于預期,中國經濟正從疫情幹擾中逐漸恢複。《聯合早報》稱,對快速發展的中國而言,經濟社會穩定是最大正資産。中國正爲疫後經濟發展做著充足准備。彭博社援引瑞士信貸集團經濟學家的觀點稱,中國疫情封控措施對生産的影響小于對消費的影響,且政府和企業投資將強勁增長。
英國凱投國際宏觀經濟咨詢公司中國經濟問題專家普裏查德稱,中國4月份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上張8%,表明上遊價格壓力正在緩解,疫情對生産和物流造成的幹擾開始消退。
英國《每日電訊報》認爲,唱衰中國的預言根本經不起推敲。預計2022年秋季,中國將重新開放港口、解除封控,經濟重回正軌並實現迅猛增長,屆時疫情將無法阻礙中國發展。
反觀“躺平保經濟”的美國,發展又如何呢?
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美國GDP在2022年一季度按年率計算下降1.4%,逆轉了去年四季度6.9%的高增速。這也是2020年第二季度以來美國經濟首次萎縮。
疫情對美國經濟造成極大沖擊,圖爲布魯克林一家貼上停業標識的商店。
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奧密克戎毒株持續蔓延,阻礙了美國就業市場複蘇。今年1月美國有600萬人因疫情失業,較去年12月的310萬大幅增加。美國智庫“預算和政策優先中心”統計,有2000萬美國成年人表示,他們的家庭在過去七天內沒有足夠食物,有1000萬個家庭拖欠房租。
爲應對疫情下的經濟困境,美聯儲兩年來實施超寬松貨幣政策,降低借貸成本,推高資産價格,結果卻是“富者更富,貧者更貧”。寬松貨幣政策帶來嚴重通脹,加大了中低收入階層的生活壓力,很多人的日子越來越難。美國勞工部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上漲8.3%,接近40年來最高位。
中國人民風雨同舟、衆志成城,定能奪得抗疫大考的最終勝利。(漫畫 | 李旻)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事實真相反複證明,損害社會發展和民衆福祉的是疫情這個天災和消極“躺平”無所作爲這個人禍。而中國采取“動態清零”這個積極作爲的抗疫政策,以最小代價和成本,最大程度地保護了人民群衆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並最大程度地爲世界經濟複蘇增長作出重要貢獻。
一些西方國家以鴕鳥心態逃避疫情,大搞“精神勝利法”,是在玩一場押上國民生命健康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政治豪賭。然而,一旦“躺平”,就很難再站起來。天災釀成人禍,受苦的還是老百姓。
誰在絕望中“裸泳”,誰能“亂雲飛渡仍從容”,所有人都將親眼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