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人類總是通過故事讓無序混亂的世界顯得合理,或者通過故事凝聚人群,推動社會變革。
以宗教爲例,宗教通過“共同的虛擬故事”使人們建立信任關系。兩個同樣相信天主教的人,即使素未謀面,也可以一起籌措資金蓋醫院,因爲他們都相信聖經中的故事,有共同的信仰。
這篇文章是一份實踐指南,介紹了通過講故事動員社會,並推動社會變革的一些方法。
作者提出,所有部門都可以利用敘事的三個特質來變革系統。其一,故事如光,例如,通過故事揭露社會問題,引發廣大受衆的思考和行動;其二,故事如膠,故事是以共情和凝聚來構建社群的重要工具,通過故事有助建立和團結社群;其三,故事如網,指出人類需要用故事重構我們身處的敘事網絡,從而度過如今的動蕩時代。
在作者看來,用故事重構敘事網絡,需改變我們對生活的個體性敘事,乃至改變影響我們世界觀的神話敘事。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並不容易,也許需要特別強大的力量,才能改變這種系統性故事的敘事。
圖源于pixabay
議題編輯:劉新童、李慧子
議題顧問:葉蕾蕾
作者:艾拉·庫爾馬什(Ella Saltmarshe)
譯校:範璟雯、肖勵貝,丁倩茹
讓我們來看幾個場景片段。
在利物浦,又一個漫長的一天結束後,一位收容所的社工筋疲力盡,把頭埋進臂彎裏。她工作的系統辜負了它本該服務的人民,但她卻無力改變。
在卡塔爾,一群移民勞工在烈日下辛勤勞作,他們在爲2022年足球世界杯建造新的體育場。很快,他們會回到一個衛生條件簡陋、擁擠不堪的勞動營裏休息幾個小時。
在新加坡,一群科學家、政策制定者和非政府組織在試圖相互理解,商議建立一個充滿韌性的農業系統。不過,他們溝通吃力,難以達成一致。
故事在改變系統方面有著重要作用,這些悲傷的場景就是鮮活的例子。故事造就並支撐起了系統,同樣,故事也能摧毀系統。故事塑造了我們對世界、對自身的定位,對我們改變世界的能力的理解。
人類總是通過故事讓無序混亂的世界顯得合理。
當我們的祖先爲了生存而不得不殺死同類時,他們就創造了神話來幫助自己接受這一事實。當他們發明農業時,他們同樣創造了神話來美化嫁接,強調生存的季節性本質。當他們開始定居時,他們創造了關于城市的神話,爲其注入超乎尋常的力量。正如尤瓦爾·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在其著作《類人猿:人類簡史》(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一書中描述的那樣,在之後一切的文明建設中,故事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快進到我們今日所處的變化無常的時代,人們逐漸意識到,應對氣候變化、不平等、醫療等問題都需要系統性的方法。系統變革的工作包括系統地看待系統的要素、相互關聯和更廣泛的目的,以及系統地采取行動。
故事有很多不同的特質,它是通往我們情感的直接路徑,因此對決策也很重要。它從模式中創造意義,它能夠凝聚社群,讓人們跨越差異,産生共鳴。它讓理性思維無法理解的事情成爲可能。當涉及到改變一個系統的價值觀、思維方式、規則和目標的時候,故事就是基礎。
這篇文章是一份實踐指南,所有部門都可以利用敘事的三個特質來變革系統:故事如光、如膠、如網。
1/ 故事如光
故事幫助我們照亮過去、現在和未來,從而指明變革的道路。具體而言,故事能夠:
1、突出系統中的斷層(the fault lines),爲變革提出本質性案例。
2、指明非大衆常態者(the outliners),圍繞他們的工作進行連貫的敘事。
3、點亮未來的願景,改變人們當下的行爲方式。
1、突出系統斷層
《湯姆叔叔的小屋》1854年首次出版時,銷量超過了當年的《聖經》。爲了滿足公衆對這本常常被稱爲“第一暢銷書”的需求,印刷機24小時不間斷地運轉著。該書的作者是廢奴主義者哈麗葉特·比切·斯托(Harriet Beecher Stowe)。書中充滿情感地描寫了美國奴隸制的殘酷性,激起了北方廢奴主義者的支持,也激發了南方對奴隸制的激烈辯護,使得林肯在南北戰爭中發表了傳奇性的(盡管未經證實的)評論。雖然之後該書對種族問題的處理受到了抨擊,但其系統性的意義是不容置疑的。
今天,像《衛報》“聚焦現代奴隸制”項目這樣的方案,通過個人的故事,與廣大受衆溝通系統性的問題,往往能直接引領變革。比如,在2013年9月,他們爆料的卡塔爾世界杯建設中的奴隸勞工故事正是如此。記者們揭露了移民勞工們是如何被騙進勞動營,以前所未有的數量死去的事實。他們在高達122華氏度的溫度下長時間工作,沒有飲用水,塞在肮髒、擁擠的勞動營裏。
《衛報》的“現代奴隸制焦點”項目將問題傳達給大衆,往往直接導致變革。(圖片來源:Flickr)
在報道曝光後,國際足聯主席賽普·布拉特(Sepp Blatter)向卡塔爾的埃米爾(Emir,穆斯林國家的統治者)提出了這一問題,卡塔爾承諾將改革其勞動法。“現代奴隸制”的團隊持續跟進這個故事,推動更廣泛的運動的發展。
2016年3月,聯合國發出警告,要求卡塔爾在12個月內結束移民勞工奴隸制度。2017年底,卡塔爾政府承諾修改法律,推動停止勞動剝削。盡管在終止卡塔爾的勞工奴隸問題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很明顯,故事的啓發性力量可以激發系統性變革的運動。
“現代奴隸制”報道項目是系統性的,因爲它的故事將個體經曆與造成問題的因素和提議的解決方案相結合。爲了使問題可以人性化地展現,倡導者通常策略性的在講述故事時聚焦于個人。盡管這些高度個人化的故事往往令人信服,但它們無法鼓勵人們去跳出個體、並綜合性地系統性地思考公共問題的解決方案。
“框架研究所”(FrameWorks Institute)制作了一份關于使用廣角鏡頭講述社會變革故事的綜合指南。系統性的方法意味著將個人故事與以下問題的答案相聯系:導致問題産生的條件是什麽?這對更廣泛的社會有什麽影響?是否有必要變革法律、政策和項目?誰正在努力改變這種狀況?集體參與的機會是什麽?
互動式故事敘述的興起使得系統性的故事敘述成爲可能。Medium的“幽靈船”(Ghost Boat)故事將系統性和個人性相交織,讓讀者參與尋找一艘載有243個難民的船只在地中海失蹤的原因。
Medium 是一個輕量級內容發行的平台,將自己創作的內容以主題的形式結集爲專輯,分享給用戶進行消費和閱讀
《紐約時報》的“卡特裏娜飓風十年後”(10 Years After Katrina)講述了一個豐富的、系統性的故事,追蹤新奧爾良自這場災難性風暴以來的變化。
ProPublica的互動式獲獎作品、系列內容“雪上加霜”(Insult to Injury)對工人賠償金問題做出了周密的報道,並成功推動了新的立法。廣角敘述使得公衆能夠更准確地將責任歸類,更系統地思考解決方案。
ProPublica是一家獨立的非營利新聞編輯室,爲公衆利益進行調查性新聞報道。
技術讓“參與式敘事”(participatory storytelling)越來越蓬勃。在新西蘭,“臉書”小組“我們是受益人”正在透過縫隙照亮福利制度。它爲接受過公共福利的藝術家提供了一個平台,他們可以在這裏畫出自己的肖像,並寫下他們與福利體系打交道時經曆的小故事。這一在線活動“火了”,不僅擴散到全國各地的廣告牌上,還點燃了一場又一場的全國性對話。
2、指明非大衆常態者
支持創新的生態位是系統變革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不僅影響系統中的要素,還會改變系統中各種關系的性質,並最終改變其目的。
這項工作的核心部分是指出那些非大衆常態者:特立獨行者、先驅者和正在努力實現變革的企業內部人士(點擊藍字可讀ssir之前的報道:企業行動主義的新面貌:“內部企業家”興起)。故事在這裏扮演兩個重要角色。首先,系統變革者可以通過講述非大衆常態者的故事,讓其進入大衆視野,從而擴大小衆的影響力。其次,他們可以通過故事將零星的前瞻性的變革敘事統一化,從而爲創新增添動能。
▲成立于2015年的通訊實驗室由幾位密切關注氣候變化的跨界人士聯合發起。2019年時,該實驗室向廣告行業致公開信,敦促廣告業利用其強大的影響力采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並邀請廣告業參加氣候危機峰會,在峰會上就如何創造變化提出想法。這封信得到了業界50多位領導人的大力支持和共同簽署。公開信詳見https://www.thecommslab.com/our-open-letter
在專注于廣告行業系統變革的組織通訊實驗室(The Comms Lab)中,我們戰略的核心部分是識別和連接創新的生態位。我們爲此繪制整個行業萌生變革的“綠芽”,借助故事制作關于行業如何擁抱目的的簡報,發布具有因果關聯的創新故事的報告,以及舉辦讓行業創新者分享自己變革故事的活動。我們用個體的故事建構我們所謂的“目的顛覆浪潮”的證據。我們解釋這股浪潮是如何席卷行業的,將其與之前的變革浪潮進行類比,比如全球化和數字化。這種將各點聯系起來並圍繞它們創造更大敘事的工作,對于在行業內建立變革運動至關重要。
指明和放大非大衆常態者也是很多其他系統性舉措的核心。例如,“金融創新實驗室”( The Finance Innovation Lab)表示,它建立了對金融領域新産生的替代模式和想法的認識,而“科技造福全球”( Tech for Good Global)則聚焦于服務社會影響力的科技。
3、照亮未來
系統性變革會涉及描繪令人信服的可能的未來願景。我們可以通過故事創造充滿沉浸感的未來情景,讓人們在情感和理性層面都身臨其境。這項工作可以讓人們覺得更有可能帶來全新的視角,質疑系統的目標和思維模式,從而促成規則和程序的轉變。
《烏托邦》、《海底兩萬裏》、《銀翼殺手》等關于未來的故事作品,幾百年來一直爲我們提供消遣。越來越多的人試圖通過故事的想象力創造出對未來的憧憬,從而改變人們當下的行爲方式。
就以最近英國廣播公司(BBC)的一部關于素食主義節目《大屠殺》(Carnage)爲例,該片以紀錄片手法(mockumentary,也譯作僞紀錄片)呈現,由喜劇演員西蒙·阿姆斯特爾(Simon Amstell)導演。
故事發生在2067年,在這個世界裏,英國已經成爲全素國,肉、蛋、奶制品都被取締,青少年們一想到祖父母們過去的“肉食主義”就潸然淚下。《獨立報》的電視評論員寫道:“我不是一個素食主義者,但看完《大屠殺》之後,我更加確信自己應當成爲素食主義者。”而另一位評論家寫道,這部劇讓“素食主義者看起來更加樂觀,而不僅僅是僞善。”
在系統變革領域,實踐者們越來越多地受到這些例子的啓發。可持續發展非營利組織“未來論壇”(Forum for the Future)的沙琳·柯林森(Charlene Collinson),多年來一直在思考故事在幫助人們認識到他們現在的行爲對于塑造未來的作用。“很多情景都是幹巴巴的、常規的。”柯林森在接受訪談中表示。“我感興趣的是,我們如何利用強大的未來數據創造更加沉浸式的體驗。當人們在情感上産生聯系,突然意識到這會關乎自己的孩子的時候,就會産生一些改變。”
柯林森借用戲劇的技巧,運用故事的元素,比如原型(archetypes)和圖像,幫助參與者創造打動人心的未來。比如,她與戲劇先鋒安妮特·米斯合作(Annette Mees),後者曾爲新加坡一個農業會議創造了身臨其境的體驗,模擬了一個場景,讓與會者成爲2030年諾貝爾獎委員會成員。柯林森解釋說,人們會因這個過程的遊戲性而解放思想,自由想象。
將未來思維和創意相結合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領域;2017年牛津未來論壇(Oxford Futures Forum)的關注點是將情景設計的理論和實踐與藝術、文學、設計和跨媒體相結合。組織者認爲,這既能爲情景帶來新的受衆,又會激發他們以新的方式行動。
2/ 故事如膠
故事也是通過共情和凝聚來構建社群的工具。人們能夠通過故事跨越差異、建立聯系,不同的團隊、組織和運動能夠通過故事團結起來,共同敘事。
1、通過共情建立社群
故事能讓人産生共情。它是我們理解他人感受的最佳手段。系統變革往往涉及跨越差異的合作,將立場非常不同的行動者聚集在一起,他們重新設想系統的目標,並進行改變。
不同的人能夠通過故事,發現共同的價值觀。故事本身,而不是專家,是人類個體之間的聯結器。“系統變革是非常個人化的,涉及到思考你與生俱來的‘濾鏡’(看待世界的方式),”一個致力于變革系統的咨詢公司“系統工作室”(Systems Studio)的創始人雷切爾·辛哈(Rachel Sinha)表示,“要改變系統,你需要改變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要學會從其他人的角度看世界。故事幫助你做到這一點。”
正如資深系統實踐者大衛·斯特羅(David Stroh)在接受采訪時說的那樣,分享個人關于系統的故事可以幫助人們對所分享的系統形成新的看法。“這就像盲人摸象的故事。每個人都只‘看到’自己觸摸到的大象。他們相信自己相信的故事。”所以,分享並集結個體故事有助于創造一個更廣泛、更准確的集體敘事。他們因此能夠形成一個對現實的共同圖景。
這項工作需要很深的技巧,需要很多不同的方法。通用的原則包括:創造並確保安全的實體和情感空間,讓邊緣化人群能自在分享他們的故事;傾聽並確保人們的故事獲得傾聽和尊重;使用不同的創作過程或故事開篇,從不同類型的人身上發掘故事。
通過故事來建立共情,並不意味著要將人們帶到同一個場景中。有時,系統變革者會發揮中間人的作用。“在僵硬的系統中,人們對彼此都有非常固定的敘事,” Lankelly Chase基金會的首席執行官朱利安·科尼(Julian Corner)說。
在該基金會工作的一個社區中,社會服務機構和家庭的關系充滿對立和沖突。家長把社會工作者視爲將孩子帶走的人,而社會工作者則將家長視爲不合作的、有敵意的人,會當著他們的面摔門而去。“當時的情況十分僵持不下。”科尼表示。他的一位受資助者同時走訪了家庭和社會工作者,發現他們想要的結果是一樣的。通過分享故事、跨越鴻溝,他們幫助這兩個群體走到一起,共同創造了一項新的服務。然而,正如科尼警告的那樣,“系統中剩下的大多數部分仍然保持著相同的敘事,因此,這種打破對立的敘事必須在每個層面上發生。”
2、通過一致性建立社群
故事在建立社群和發起運動方面發揮著重要的凝聚作用,而這些團體和運動對于系統變革至關重要。它幫助迥然不同的人建立社群。
系統變革者(Systems Changers)項目由我參與創立的Point People運營,Lankelly Chase基金會則從微觀角度對此進行了闡釋。該項目讓專注于無家可歸、吸毒、心理健康和家庭暴力等問題的一線社會工作者能夠爲系統變革做出貢獻,甚至創造系統變革。
在我們帶領項目第一批學員參觀曼徹斯特的人民博物館之後,其中一位學員的反應是:“盡管我本來就知道婦女參政運動,但這次參觀讓我真正意識到變革是可能的。”通過聽到其他運動的故事,她能夠將自己參與的新團體視爲一場運動,而這場運動又是運動長遠曆史的一部分。
過去社會運動的故事可以幫助人們在更廣泛的曆史背景下,努力實現系統性變革。
新經濟組織者平台(The New Economy Organisers Network,簡稱NEON)也利用這種見解創造了“鬥爭的故事”項目,這是一個幫助那些爲社會正義而戰的人們的項目,幫助他們將自己的工作置于英國更廣闊的變革運動的曆史背景下。
新經濟組織者平台的工作分爲三類,連接人、組織和社會運動;聚焦關鍵議題;打造理想的領袖與組織。
幫助個人將其個體故事與社群故事相聯系,這是資深組織者馬歇爾·甘茲(Marshall Ganz)所開創的公共敘事工作的核心。作爲金融創新實驗室(Finance Innovation Lab)的聯合創始人和新經濟組織者平台(NEON)的負責人,夏洛特·穆勒在接受采訪時,講述了甘茲的工作是如何成爲她領導力發展工作的一部分的。“這項工作是撰寫一個令人信服的故事,一個關于你自己、你的社區、以及需要采取緊急行動的故事,這對于變革運動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沒有一個共同的故事,運動就會缺乏對其存在意義的敘事,無法在其成員中産生歸屬感。”
運動戰略和研究組織艾尼研究所(Ayni Institute),談到了運動的起源,而故事是其中核心的組成部分。它闡釋了發展一種既緊密又可行的結構的重要性,這種結構既允許協調一致,又允許分散的領導。
科技造福全球以故事、工作機會、合作資源和新聞等爲特色,搭建設計向善社群。
“科技造福全球”也在關注這一結構,它在倫敦地區的發起的社群活動吸引了6000多名成員,並在英國擴散到曼徹斯特、劍橋、伯明翰、巴斯、布裏斯托爾和格拉斯哥地區。聯合創始人卡西·羅賓遜(Cassie Robinson)表示,她的團隊希望“培養共同的語言和共同的理解。”爲此,她提出問題:“什麽樣的故事是最小的可行故事,既能創造出足夠的協調性,又能夠擁有因地制宜的不同版本?”
我們不再生活在一個被動繼承故事的世界裏。我們每天都在越來越多地創造和分享我們自己的故事。作爲運動的建設者,我們的工作是在結構和開放性之間取得適當的平衡,我們要創造這樣的故事,既能建立社群,又能鼓勵他人積極撰寫自己的故事,成爲這個議題更密切的利益相關者。
3/ 故事如網
最後,我們可以用故事重新書寫我們身處的敘事網絡。具體而言,我們可以用故事來:
1. 改變我們對生活的個體性敘事。
2. 改變構成我們所倡導的問題框架的文化敘事。
3. 改變影響我們世界觀的神話敘事。
1、改變個體性敘事
我們往往看不到支配我們生活的故事。如果我們想改變特定的系統,我們需要鏡子來幫助我們理解現有的敘事及其影響,理解創造新敘事的工具。
系統變革實踐者可以向敘事療愈師學習,他們努力將支配個人生活的故事展現在人們面前,並在必要時加以修改。他們的做法是揭開目前的敘事,分析它們的起源與影響,然後幫助人們重新書寫更加積極的故事,以此作爲生活的基礎。
讓人們認識到主流敘事的影響,並發展撰寫新的主流敘事的技能,可以將人們從接受(制度和他們在制度中的角色)的位置走向采取行動的位置。系統變革者必須讓人們意識到自己的代理權,意識到他們不是曆史的被動接受者。
金融創新實驗室的米勒(Millar)這樣解釋道:“我們歡迎人們反思那些塑造他們生活的系統。這個過程是強有力的,這讓人們對自己是誰,以及自己個體故事的更廣泛的結構性力量有了批判性的認識。”
In With Forward的目標是把“社會安全網”變成“蹦床”,讓邊緣人群自我繁榮。
總部設在多倫多,稱自己爲社會設計機構的In With Forward利用敘事療法的工具,制定幹預措施,嘗試從根本上解決貧困、無家可歸和吸毒等社會挑戰。
該組織在多個層面開展工作。在微觀層面上,該組織幫助弱勢群體重塑他們的個體故事,並認識到自己的內部力量。在中觀層面上,該組織調整場所的環境,比如救助中心和庇護所,以加強這些替代性敘事。在宏觀層面上,該組織以影響政策制定者和公衆的敘事爲目標,以便真正的結構性機會能夠滿足弱勢群體的需要。
2、改變我們的文化性敘事
在文化層面上,我們身處的故事證明了現狀的合理性,讓我們覺得制度是不可避免的,合理化了一些解決方案,並讓我們覺得這個現有的世界是注定的。這些文化敘事是我們在移民、安全和稅收等問題上的觀點的基礎;他們影響著我們的社會規範,讓我們區分內部人和外部人;讓我們區分誰是值得的和不值得的,以及我們的世界爲什麽會是這樣。隨著運動發起者意識到文化敘事的力量,我們看到了重新定義問題的浪潮,包括病人安全問題、貧困問題和海洋問題。
在通過文化敘事帶來更好的社會和環境成果方面,“框架工作”研究所(FrameWorks Institute)是一個先驅者。爲此,該機構開發了所謂的“戰略框架分析”。這個過程始于對專家和新聞媒體如何報道社會議題的分析,以及公衆圍繞這一議題的種種假設。然後,通過這一分析制定新的框架、隱喻和實例,之後進行可行性試驗,讓議題的倡議者檢驗這一框架,看看他們在實踐中如何運作。這樣産生的新框架可以是變革性的。“框架工作”研究所的術語“有毒壓力(toxic stress)”已經成爲描述童年虐待和受到忽視對大腦影響的核心概念。環境保護局在描述氣候變化時,融入了“框架工作”研究所“捕熱毯(a heat trapping blanket)”這一表達全球變暖背後科學原理的術語。
鑒于文化敘事是如此強大而充滿感性,利用文化的力量和情感的力量來改變它們是合理的。例如,On Road Media的“關于跨性別的一切”(All About Trans)運動,通過促進跨性別群體與文化創造者之間的積極關系,正在改變英國媒體對于跨性別群體的故事描述。該運動的成果是英國廣播公司播出了一部新的關于跨性別群體的劇作,在長期的電視劇中出現了一些關于跨性別的故事線,並且制定了報道跨性別群體故事的新准則。在美國,新成立了“流行文化合作”中心(Pop Culture Collaborative),旨在與接受者共同加速開展此類工作,通過流行文化來改變對種族、移民和護理等問題的看法。
“關于跨性別的一切”(All About Trans)運動正在改變媒體對于跨性別群體的描述。
3、改變我們的神話敘事
神話是我們用來解釋宇宙和我們在其中的位置的元故事。正如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中所描述的那樣,成爲人就是生活在神話之中;我們的文明一直建立在神話之上。在改變一個系統的價值觀、思維方式、規則和目標的工作中,與神話合作是不可或缺的。這些故事對我們的心理和集體進化方向有著深遠的影響。
今天,從伊斯蘭國的推特、視頻和文章中展現的神學思想,到當代新納粹主義的思想基礎,神話的系統性力量在極端組織中殘酷可見。有人認爲,在這些組織對神話進行有力利用的同時,自由民主國家正面臨著“神話缺口”。正如FSG董事總經理馬克·克萊默(Mark Kramer)在《斯坦福社會創新評論》的一篇文章中寫道的那樣:“今天的挑戰不僅僅是我們的系統面臨功能障礙,也不僅僅是我們缺乏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新方案。相反,挑戰在于我們的國家沒有一個統一的敘事,能夠將我們所有人與共同的命運聯系在一起。”
越來越多的新計劃湧現,旨在激發新的元敘事。其中之一是2014年的“新故事峰會”(New Story Summit),峰會聚集了來自全球各地的數百人,以“支持人類形成一個凝聚性的新故事”。這次活動並沒有嘗試一個單一的新故事,而是強調了不同故事傳統中出現的共同主題,比如與自然界的相互依存。
這讓此次活動的主要推動者羅賓·阿爾弗雷德(Robin Alfred)在接受采訪時問到,是否有可能創造出新的神話。“我們需要的那種量級和效力的故事,能不能像小說或短篇故事那樣寫出來?還是說,它們是從時代精神、從文化、時代倫理中産生的?”這次峰會既展現出在尋找單一敘事中出現的問題,同時展現出在探索多樣的神話敘事中共同主題的價值。
在《神話的鴻溝:當證據和論點不夠時,會發生什麽》(The Myth Gap: What Happens When Evidence and Arguments Aren’t Enough)一書中,作者亞曆克斯·伊萬斯(Alex Evans)表達了這一觀點,即需要原則爲新神話打基礎。他認爲,我們可以利用“我們共同講故事的力量,想象一個一切朝著正確方向發展的未來,創造一個關于救贖和恢複的神話,將這些情況合起來,你可以將之稱爲伊甸園的2.0版本。”但他自己沒有嘗試創造這個故事,而是爲21世紀的神話勾勒了三個原則:一個更爲衆多的我們,一個更長久的當下,一個更美好的生活。
簡·瑞德福特(Jane Riddiford)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這些神話的原則。她的慈善機構“全球世代”(Global Generation)致力于倫敦市中心的社區融合,將居民、企業、開發商與自然界聯系在一起。這一慈善機構的總部是標志性的“跳躍花園”(Skip Garden)——位于國王十字站發展區中心的可移動城市菜園。瑞德福特利用“我、我們和地球”的框架將個人與宇宙聯系在一起,讓人們提高自我的意識,將彼此與自然界聯系在一起。
有時,她會引入“更長久的當下”的概念,作爲“全球世代”社區融合工作的一部分,她把建築工人和當地學校的孩子們聚集起來,一起制作面包。在烘焙過程中,他們會分享一些故事,將自己正在揉制的面粉、谷物種植的起源與宇宙大爆炸聯系起來。在“全球世代”的“少年廚師俱樂部”,學校的孩子們通過采摘、切碎和烹饪食材,思考自己與自然的相互聯系。當那些來自歐洲之星、衛報和建築公司Kier等本地企業的員工來到“跳躍花園”進行領導力培養時,他們被鼓勵超越自己的工作本身,思考“更爲衆多的我們”。
“全球世代”致力于倫敦市中心的社區整合,將居民、企業、開發商與自然界聯系在一起。
4、關于故事的故事
和諧與開放之間的張力貫穿了這些所有的工作。我們不再生活在一個單向廣播的、被動接受故事的時代。相反,越來越多的人有能力成爲講述故事的人,如同傾聽故事的人。作爲系統的變革者,我們應該尋找人們所需的最小結構來照亮過去、現在和未來;通過共情和一致性建立社區;並重構我們生活在其中的敘事網絡。我們如何賦能一代又一代故事敘述者,讓他們通過這一最古老的方法來推動系統變得更好?
我們需要創造新的集體講故事的過程,以幫助我們在這個動蕩而兩極分化的時代航行。因此,我們需要更多關于創造系統變革領域故事的故事。我們將要分享更多的案例、工具和使用故事的方法。現在是時候由系統變革實踐者和講故事的人共同合作,用新的方式建設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了,如此,“從此以後幸福地生活”就可以在故事之外的現實世界同樣存在。
來源:斯坦福社會創新評論官網,首發于2018年2月20日
原標題:Using Story to Change Systems
作者:艾拉·庫爾馬什(Ella Saltmarshe)在敘事和系統變革方面有著深厚而實際的基礎。她爲舞台和銀幕創作劇本,劇本由The Agency代理。她共同創立了The Point People,致力于跨行業的系統變革;The Comms Lab,一個專注于廣告行業的系統變革實驗室;以及發起一系列運動,包括SHEvotes(幫助女性意識到投票權重要性)和Time To Vote(幫助員工意識到投票權重要性)。她在創造和創新方面的工作已在《衛報》、《快速公司》、《金融時報》、《創意評論》和《i-D》雜志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