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商》雜志2020年12期
作者:楊大武
來源:《中國民商》雜志2020年12期
日期:2020年12月15日
16年前的中國航油事件,一直給人撲朔迷離之感,因爲對大量的讀者而言都是局外人,能夠清楚局內真相的人並不多,而陳九霖則是局內人中受害的主角,他自出獄以來,在衆多媒體和朋友們的提及問起時,講過一些,也有些許文字見諸報端,但全面完整的敘述出來,還是他出版的新書《陳九霖自述——新加坡陷阱的回望與反思》。
從書的副標題“新加坡陷阱”字樣來看,與2019年4月在國內出版的《美國陷阱》有類似之處,或說作者受到過《美國陷阱》的啓示,才在多年的心理准備之後,勇敢地寫出了自己落在新加坡陷阱中的災難經曆和感觸。
《美國陷阱》的主角是身陷囹圄的法國阿爾斯通集團鍋爐部全球負責人弗雷德裏克·皮耶魯齊,這與中國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負責人陳九霖是相同的角色。
《陳九霖自述——新加坡陷阱的回望與反思》是陳九霖一人主筆寫就的。《美國陷阱》是皮耶魯齊提供資料,然後由記者馬修·阿倫主筆,兩人共同署名完成。兩者落難背後的操控者都是美國。
不同的是,陳九霖落獄是美國找了幫手——新加坡政府來完成的——陳九霖是中國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CEO,在“中航油事件”發生後,新加坡地方法院據《刑法》《公司法》和《證券期貨法》指控陳九霖15項罪狀,他在無奈無助時被迫違心認罪,並被判刑4年零3個月和33.5萬新加坡元的罰款;皮耶魯齊則是在美國關押並判刑的,以美國的《反海外腐敗法》,開始以要判刑125年相要挾恐嚇,迫使認罪,然後自2013年7月至2018年9月過了5年零2個月(有3年零4個月保釋)的苦難日子。最終阿爾斯通被罰772萬美元,並被美國電氣集團吞並。
讀這兩本書,讓我們能夠更多地認識和了解美國,也了解認識我們自己,這是非常好的學習,特別是在中國與世界越來越互相交融並進的當下,對更加開放的中國,對中國有夢想的年輕人是十分有益的,會帶給年輕人更多面向世界的經驗教訓。
《陳九霖自述》24萬字,浸潤了作者的很多精力,盡管是作者親曆事件,但要淬煉成文字與讀者見面,可不是簡單之事,因爲事件複雜,有當時的國內國外環境,又牽扯很多當事人員。回憶疏解整理,需要寫作的才華與激情,需要健康的心態和公正的態度,需要正義和勇氣。這也就賦予本書有很多特色的地方,細心讀來,令人感動又回味意長。
對書的印象
其一,實事求是,還原事件全貌。本書是一部記實作品,很多記實作品是後來者撰寫的,時間久遠,難尋真實。即便親自敘述,又難做到態度公正。陳九霖雖是當事中最大的受難者,但在書中不帶個人偏狹陳見,只講事件原本原樣,他憑自己超好記憶、當時媒體報道,還有在獄中留下的記錄,盡情盡實地講事件的原委,講事件來龍去脈,講事件發生發展和結局,包括具體人員,都一一道來,讓事件本真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這就給讀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給對“中航油事件”有研究興趣的學者,以及當下和未來的商業投資者留有空間,他們會據實際材料去綜合、判斷、推理,說出自己的見解與感悟,會從中獲得深刻的有益的東西。
其二,引用箴言警句頗多,甚至引用了文學形象,記述的文字生動准確。有恩格斯、但丁、海明威、曾國藩、蘇轼、杜甫、司馬遷、孔子、孟子;有陶朱公、查理·芒格、沃倫·巴菲特、李嘉誠;有典故“誇父追日”“項羽困垓下”“成敗蕭何”;有魯迅筆下的祥林嫂、孔乙己悲情,有普希金筆下詩“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的慰藉,有阿·托爾斯泰筆下的苦難的曆程,有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雷特的千人千面;有標准普爾的評論,有想起阿根廷電影《中鋒在黎明前死去》的情節,有當時新加坡《聯合早報》《海峽時報》《商業時報》和國內《財經》雜志等媒體的文章;有《聖經》有《周易》⋯⋯
在事件的敘述過程中,引用簡單的一句一言或一段情景,文字並不多,僅是點綴之筆,卻烘托了全書的悲情氛圍,幫襯了讀者的興致,讓讀者有讀下去的濃烈興趣。
其三,全事件發生的環境在新加坡,書中對落難之前的新加坡工作場景著墨不多,對落難後的機場被捕、關押的情景記述清晰,這是作者在心理上的第一次打擊,一下子從天堂落到地獄,從自由墜入不自由,過著非人般的生活,對記憶敏悟的陳九霖留下極爲深刻的印記。
而對法庭上抗辯、申辯、受審、判決,以及法官罔顧事實的態度和面孔敘述得格外詳細,筆墨也時而急驟,不遑多讓,卻十分無奈,這是落難的中間環節,格外重要,作者在當時已經付出了自己的所有,他已然憤怒至極,但叫天不靈,喊地不應,再多的付出亦都無濟于事。
就監獄中的生存環境,包括女皇鎮候審監獄和樟宜監獄,這是陳九霖體會時間最長的階段,走筆也漫長,對每日幾平米的生存空間,日常洗漱用餐,以及獄警和獄友都有逼真的記錄,雖然在獄中,有些善良的面孔還是溫暖的,筆墨比較緩和。對當地律師的承諾、怯懦、變卦、違諾、失信,也有不折不扣的敘述。整部書,是作者人生背面的寫照,在一般人生中沒有,更爲少有,是作者在域外落難境況的反映,能讓讀者看到中國之外的苦難模樣。
對人的印象
通讀整部作品,又見到陳九霖通透的人性,也有三個方面的印象。
一是作者直面現實,大義擔當。
事件發生後,陳九霖已經調回北京任中國航油集團總公司副總經理,但接到新加坡讓他回到新加坡協助調查時,已然凶多吉少,多個國內外的朋友反複勸他不要回新加坡,以防新加坡政府對他下手,陳九霖當然明白,可他還是如李大钊一樣“鐵肩擔道義”地奔赴新加坡,願意配合協助調查,把中航油事件說個清楚明白。
不出意料,他剛下飛機就被捕了。沒有出具任何手續就抓捕他,這是新加坡政府的違法行爲,但新加坡不以爲然。
陳九霖在未判之前,就關押在看守所,因母親重病請假回來探望,他又是按時回到新加坡,沒有在國內滯留,毫無疑問,陳九霖不怕調查,敢于擔當,他是國企領導,是事件的直接負責人,他經手的事情,沒有違心而爲,沒有自己私利,也不想推責給任何人,他說“我不坐牢誰坐牢?”他把所有的“所謂過錯”全部承擔起來。
二是作者非常誠懇地反思自己在整個事件中的決策及所爲,自察過失。
他如實追悔自己用人失察,在新加坡,他身邊所用之人從交易員到風控主管都是外國人,他們都在爲自己謀劃,爲高盛集團謀劃。而在事發後陳九霖有了覺醒時,這些人都在盡全力說服他,讓他及整個運轉機構順著他們的意願繼續往前走,這些人幾乎是步步將陳九霖逼向深坑的,他認爲這是他自己的用人之錯。該斷未斷,猶豫未決。
書中說“中國航油事件發生之後,專業調查機構查核到,就整個期權事項,我一共發過12封電子郵件要求斬倉,但最終又總是被專業交易員和風險管理委員會說服而屈從了他們的建議”。
一把手的他,當時若拿出壯士斷腕之決心、快刀斬亂麻之精神,判斷准確,說斷即斷,那就是另樣的結局了,陳九霖痛心自己當初意識到了,卻沒能那樣做。
三是保持氣節,蔑視不公。
在審判庭上,陳九霖只希望新加坡政府正確公平對待期權事件,對待他個人,沒有祈求他們額外寬恕自己什麽。法庭給他安排的英語翻譯他都拒絕使用,他在北京大學讀的是小語種專業——越南語,英語是他自學的,但他工作後就擔任英語翻譯,在新加坡也是以英語爲工作語言,法庭上法官們的不實之詞、無稽之談,他都心知肚明,用英語與他們抗辯綽綽有余,不管他們怎麽判,他陳九霖將向他們呈現出自己的才華、自己的人格。
特別是在服刑期快結束的幾個月,新加坡司法方向他提出給他減刑,讓他提前出獄,爲的是博取給陳九霖減刑的好名聲,但陳九霖十分明白這些人求榮目的,他斷然拒絕,根本看不起他們的做法,蔑視他們的施舍,對他們的以減幾個月刑而換得陳九霖對他們的好感,而可悲可歎,他堅持坐牢到最後,盡管他在汙濁的監獄裏,但也要有出汙濁而不染的精神,決不向他們丟掉高昂的氣節。
人生一世,名利都是過眼雲煙,能留下的是氣節和志向,中國自古有蘇武牧羊、屈原投江、文天祥刑場留丹心、譚嗣同《獄中題壁》、陶淵明不爲米折腰、聞一多拍案而起⋯⋯陳九霖小時候就熟背這些故事。
印象中的思考
陳九霖從主要受害者的角度,講清了期權事件的全過程,但造成此事件的原由,事件背後的操縱者,以及事件發生後處理時中方高層決策情形,還有待更長時間來澄清,但這就是陳九霖難以爲力的,他把這些留給了時間。
北京大學厲以甯教授爲本書寫的推薦序言中說:“現在,九霖深刻地反省了自己當年的失誤和教訓,是難能可貴的,可是,那些決策者、授權者、監管者呢?”
宏觀經濟學家高連奎也爲本書寫了推薦序言,他說:“中國航油事件後,陳九霖受到了懲罰,雖然中國航油也起訴了高盛,但最後並沒有堅持下去。如果中國政府當時在資本市場鬥爭到底,或是像對付索羅斯一樣,以國家行爲對高盛、三井等機構進行清算,後面的許多虧損事件完全可以避免,因爲它們不敢得罪中國政府,更不想失去中國市場。”
新加坡是從中國大陸走出去的華人所建的彈丸之國,依靠獨特的地理優勢成爲亞洲四小龍,也走向了國際舞台。
在處理“中航油事件”過程中,新加坡政府根本沒把中國的央企放在眼裏,無視自己的祖籍之泱泱大國,完全看美國的臉色行事,巴結美國的霸淩面孔,與美國聯手控制中國航油,讓中國利益一損再損。
在陳九霖經曆的中國航油事件之後,美國高盛集團一路暢通,對中國的中信泰富、國航、東航、南航、深南電、聯合石化等做局圍獵,屢屢得手。
面對市場經濟的強敵,我們要學習的太多了,要管理的太多了。單是陳九霖一人站在域外的法庭上蔑視不公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應該有一個強有力的風險控制機構,這機構應該由專業的法律、金融、政治、科技、軍事等方面的人才組成,他們必須以中華民族的利益爲第一要務,大膽對國外國內的扒手們說不、亮劍。
陳九霖敏而好學,在監獄裏更是苦讀詩書,幾百本書籍陪伴他度過漫長暗夜,以書相搏,求公正求解脫求慰藉求光明,早晨醒來,眼看著書本就想象著未來的美好,想象著苦難日子快會結束,想象著遠征的未來還會有盛開花朵,既有輝煌的過去,也會有美好的未來,落難的現實是渡到彼岸的方舟。
讀書是陳九霖在淩辱的苦境中療傷的最佳良藥,也適應更多的人作爲人生坦途中的不會背叛的朋友。
陳九霖妙手著文,筆耕不辍。從新加坡出獄後,他獲得了清華大學的法學博士學位,出版了5部著作,常有短文見諸網絡和報刊。投資業務也與時俱進,立足國內,兼及海外,取得了多個項目投資上市和順利退出的優良成績。
梁啓超在致女兒梁思順的家書中說:“處憂患最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奮,志氣強立。”衷心祝福陳九霖博士奮發有爲,擁抱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