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出品方/作者:華安證券,尹沿技)
1 和達科技:智慧水務信息化引領者和生態建設者
1.1 二十年深耕成就水務信息化行業龍頭
和達科技成立于 2000 年 10 月,深耕供水、排水、水利、農飲水等多項環節, 系集軟硬件研發、生産、銷售爲一體的水務綜合服務商。公司發展共經曆三個階段:
1) 業務初創階段(2000-2010 年):公司陸續推出了供水調度系統、基于超短 波的無線通訊平台以及基于 GSM/GPRS 通信技術的 RTU 産品,在水務信 息化行業逐步打開市場;
2) 快速成長階段(2011-2015 年):隨著“十二五”以來我國節水型城市建設 的加速推進,公司業務版圖走出華東地區,同時升級公司軟硬件産品並進 行管網調度管理系統的研發;
3) 全面發展階段(2016 年至今):公司研發和業務發展重心由智能感傳終端向 軟件和綜合水務信息化建設方向轉變,除了對原有的水務管理系統進行優 化升級以外,公司加大新産品的開發力度,公司的綜合水務信息化建設服 務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公司致力于運用物聯網、大數據、邊緣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水務行業 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目前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水務信息化解決方案實施經驗,服 務水務企業超過 500 家,在行業內享有較高的知名度。
核心管理層超 20 年從業經曆,豐富的行業經驗爲公司保駕護航。公司董事長、 總經理兼首席技術官、實際控制人之一郭軍系計算機專業科班畢業,深耕信息技術 領域長達 30 年,曾任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 36 研究所工程師、項目經理;2000 年 10 月,憑借著對水務系統領域痛點的精准把握和對電子科技領域的專業積澱,郭軍創 立和達有限公司,致力于運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來革新落後的水務系統,首開行 業先河。
1.2 感應端與分析端兩翼齊飛,爲整體解決方案保駕護航
水務管理系統及智能感傳終端雙箭齊發,形成六層信息化産品架構。公司提供 的水務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以數據采集、傳輸、存儲、處理以及智能分析爲核心, 其水務管理系統及智能感傳終端的應用架構共分爲 6 個層次:
(1)感知層:通過智能感傳終端采集水質、流量、水壓、水位等信息,爲業 務應用層及分析決策層提供工況數據;
(2)數據傳輸層:應用以太網、2/3/4G、NB-IoT、LoRa 等傳輸技術,實現數 據安全、穩定傳輸;
(3)數據中心層:以數據爲紐帶連通各個應用系統,實現數據標准化,提升 數據質量,規範系統之間的數據交換和共享機制;
(4)業務應用層:主要利用各種水務管理系統對采集的水務數據進行分析,
實現水務企業生産運行、供水調度、水質監測、漏損控制、水量計量、設備管理等 關鍵業務的信息化管理;
(5)分析決策層:通過分析決策軟件對企業實時生産數據、視頻監控數據、 設備狀態數據等相關數據進行集中管理、統計分析、數據挖掘,爲管理者分析決策 提供支撐;
(6)度量雲 SaaS 平台:提供在線軟件服務,支撐水務企業生産運行、供水調 度、漏損控制等業務工作的快速開展,同時爲其提供托管、部署及數據接入等服務。
系統集成業務占比上升,軟件業務增速加快。按合同類型,公司主營業務可劃 分爲:系統集成服務、水務管理系統、智能感傳終端銷售與技術服務四項,其中系 統集成服務和水務管理系統的收入大幅上升,拉動了公司整體收入的增長。
(1)系統集成服務:向客戶提供的水務管理系統和智能終端的集成服務。一 方面在水廠、管網等設施上部署終端設備,采集並檢測水務數據;另一方面借助水 務管理系統,將各終端上傳的數據進行存儲、分析,並作出輔助決策。軟硬件集成 建設,實現水務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2020 年公司系統集成服務收入 1.53 億元,同 比增長 88.66%,占總營收比重 42.11%,同比上升 7.66pct,超過純硬件的智能感傳終 端成爲比重最大的合作形式。
(2)水務管理系統:用于水務工況數據的存儲、處理以及智能分析。分層次 來看,水務管理系統覆蓋數據中心層及以上層級的系統。其中,數據中心層産品包 括水務物聯網平台以及網格化管理平台;業務應用層産品分爲生産調度系統、計量 管理系統、分區控漏及漏損預警以及在線水力模型;分析決策層産品包括水務 BI系 統和運營指揮中心。2020 年公司水務管理系統的銷售收入 4,901.25 萬元,同比增長 59.32%;毛利率 65.5%,位居四項業務之首。系統集成及水務管理系統收入占比的 上升體現出公司産品結構向軟件部分轉移,受益于軟件部分高毛利率特性,公司盈 利能力有望進一步提升。
(3)智能感傳終端:負責數據采集及傳輸,是公司水務管理系統應用的基礎。 産品角度看,智能感傳終端包含智能遙測終端、物聯戶表遠程采集傳輸模塊、滲漏 預警儀以及根據軟件功能需求對外采購並銷售的智能儀表、流量計、水質檢測儀等 配套傳感終端。2020 年實現銷售收入 1.43 億元,同比增長 33.50%。
(4)技術服務:包括信息化服務業務涉及的運營維護服務、管網漏損控制技 術培訓與咨詢服務。水務管理信息系統交付後,公司在售後服務以外向水務公司提 供調試、點檢、維護、技術培訓等技術服務、咨詢業務或硬件維修服務;管網漏損 控制技術培訓與咨詢服務主要系紹興和達利用管網漏損控制實訓基地提供的漏損控 制技術培訓服務,以及基于現場調研向客戶提供漏損控制技術咨詢服務。三年間技 術服務的毛利率逐年提高,從 2018 年的 34.4%攀升到 2020 年的 57.1%。
1.3 大客戶效應助力企業創收進入新台階
行業經驗鑄就良好口碑與高客戶粘性。由于供水管網具有工況複雜、安全性要 求高的特點,行業經驗一直是客戶判斷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基于對超過 500 家 水務企業客戶的服務經驗,公司對水務行業積累了廣泛的經驗,對于業務流程與客 戶的需求痛點均具有深刻的理解,在從業安全性、數據的積累和治理、業務中台的 建設性、業務軟件的全面性和融合分析能力、軟件驅動的全産業鏈整合能力等多方 面展現出強大的優勢。此外,公司經過多年的市場營銷布局,逐步建立起專業化的 營銷服務網絡,在長期的營銷服務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營銷服務經驗,並與衆多下遊 客戶形成了長期的合作夥伴關系 ,合作對象包括深圳水務、廣州自來水、北控水務 等規模較大的水務公司。
客戶拓展力度和覆蓋範圍顯著增加,客戶結構不斷優化。公司憑借自身的技術 優勢及豐富的項目經驗獲得了客戶的廣泛認可,2018 年度至2020 年度,公司當期創 收的客戶數量逐年穩步上升,從 2018 年度的 500 余家客戶增至 2020 年度的 700 余家 客戶,其中新增水務公司客戶收入占比 39.32%,較上年同期增加 22.73pct,證明公 司的産品力已在拓展新客戶方面有所兌現。高合同額客戶數量及對應收入持續增加, 客戶結構持續優化,創收 100 萬元以上客戶數量由 2018 年 32 個增至 2020 年 78 個, 銷售收入占當期營收比重增長 10.3pct 至 76.18%。
1.4 技術研發和産品升級鑄就企業核心競爭力
自研關鍵技術成公司核心競爭力。公司堅持以技術創新爲企業發展的重要驅動 力,成立以來持續進行技術研發和産品升級。其中,公司自主開發了水力模型在線 校核算法、基于邊緣計算的管網運行異常監測技術、面向水務運營的海量數據挖掘 分析技術等14 項核心技術,在處理速度、精准度、性能等方面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公司加碼水務信息化領域技術研發,研發費用率水平高于行業平均。三年內, 公司的研發投入分別爲 2,002.09 萬元、2,827.21 萬元和 3,892.81 萬元,研發投入金額 在三年間增長近一倍,爲公司保持市場競爭力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公司的研發 費用占營業收入比例高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主要系職工薪酬占營收比重顯著較高。
公司研發投向:公司 2021 年首次在科創板公開發行擬將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 後共計 5.36 億元,主要用于安全供水系列産品研發及産業化、度量雲、智慧水務 SaaS 平台建設及研發中心升級項目等重點項目,完善公司技術框架的同時對産品進 行豐富和升級,進一步推動公司業績增長,從而維持相對較高的主營業務收入毛利。
1)安全供水系列産品研發及産業化項目:立足于公司在供水信息化行業多年 的積累,結合行業發展的趨勢,對現有硬件産品體系進行技術升級和産能擴張,以 滿足市場快速發展的需要。
2)度量雲、智慧水務 SaaS 平台建設及研發中心升級項目:促進 SaaS 技術在水 務行業的應用,爲水務企業提供靈活、方便、可運營的 IT 支持環境,降低整體信 息化投入成本,同時持續提升公司的研發優勢,增強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1.5 經營穩健優化,關鍵指標爆發式增長
銷售規模逐年增長,業務發展情況良好。公司主營業務突出, 2020 年公司實現 主營業務收入 3.63 億元,同比增長 54.33%,三年年複合增長率 49.37%,主要系系統 集成服務和水務管理系統的收入大幅上升,拉動了公司整體收入的增長。2020 年實 現歸母淨利潤 0.76 億元,同比增長 140.98%,利潤增速持續超過營收。(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穩定的毛利率及費用管控體現強盈利能力。2020 年公司的綜合毛利率增長 2.03pct 至 47.97%,維持穩步上升趨勢,主要系毛利率水平較高的軟件服務收入占比 逐漸增加。公司費用效果管控明顯, 2020 年公司銷售、管理費用占營業收入比例分 別 9.38%、7.66%,同比下降 2.08、2.83pct,進一步提升其盈利能力。
2 短期:需求政策雙輪驅動,強供給保障高增無憂
2.1 需求端:水務企業集團化放大降本增效需求
水務行業是支持經濟和社會發展、保障居民生産生活的基礎性産業。隨著我國 市政公用事業逐步放開,我國水務行業由政府高度壟斷向逐漸開放的市場化階段過 渡。中國城市水務市場化改革始于上個世紀 80 年代末期,共分爲兩大階段:
1)初期探索階段:城市水務投資形式從中央對地方政府參與擔保的直接融資, 逐漸探索出 BOT (建設—運營—移交)的方式。
2)特許經營模式發展並完善階段:2002 年,《關于加快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進 程的意見》提出鼓勵社會資本、外國資本采取獨資、合資、合作等多種方式,參與 市政公用設施的建設,形成多元化的投資結構;允許跨地區、跨行業參與市政公用 企業經營;建立市政公用行業特許經營制度等。
2004 年《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 理辦法》發布,2015 年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六部委聯合發布《基礎設施和公用事 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特許經營模式在水務行業的應用已經 較爲成熟。 近十年來,隨著供水行業市場化改革,業內呈現出多元化主體、經營機制轉變、 區域經營三大特點。截至 2019 年末,規模以上水務企業單位數爲 2,422 家,國際水 務集團、大型國有水務企業以及細分領域內專業化的民營水務企業成爲水務行業的 主要競爭者。
(1)大型國有水務企業:占據國內 80%的供水業務,多爲專業化水務環境綜 合服務商,集投資、建設、運營、技術服務于一體,公司業務板塊在發展的過程中 不斷精細化和延展化。由于規模較大、業務板塊繁多,此類企業市場化較早,區域 壟斷性突出,是水務行業的主力軍,如北控水務、重慶水務。
(2)國際水務集團:占據國內 10%的供水業務。憑借雄厚的資本、先進的技 術和管理經驗,通過直接投資、BOT、合作經營、控股或收購等方式在華投資。如 法國威立雅水務集團、蘇伊士、新加坡勝科工業集團。此類企業雖擁有技術優勢,但進入中國水務市場數量較少,占據的市場份額不大。
(3)區域性民營水務企業:占據國內 10%的供水業務。近年來,部分實力較 強民營水務企業憑借其雄厚的股東背景、資金實力和技術水平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 額。此類企業由于規模有限,市場化較晚,如金州集團、桑德集團。當前行業市場 化程度仍較低,集團化運營集中于大中型城市。
我國城市水務長期以來是政府以國 有企業的方式建設和運營,即企業由政府建,企業領導由政府指定,資金由政府劃 撥,價格由政府定,盈虧由政府統一負責。由于企業不存在任何的經營風險,水務 企業長期面臨低效率、技術進步緩慢等問題,同時也導致政府財政負擔過重。近年 來,水務行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企業單位數一直維持在 300 家以上,虧損額逐 年增加。2020 年,水務行業企業虧損額累計達 85.1 億元。
2.2 政策端:水價調整政策落地,漏損率納入成本
我國水價長期偏低,水務企業虧損與水價不合理具有密切關系。長期以來我國 的水價形成機制僅考慮到原水及水處理成本,而並未將人工、管網建設等成本納入 水價考慮範圍。一方面,居民用水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不足 1%,與世界銀行公布的 居民可承受水價上限 5%差距較大。另一方面,各主要城市人均工資漲幅較大,人 工及管網維護成本不斷攀升,大多數供水公司處于連年虧損狀態。 國家水政策不斷出台,水價改革逐漸開展。
2014 年以來,國家就水務行業的問 題多次發布相關指導意見和相關政策。2021 年,《城市供水價格管理辦法》和《城 市供水定價成本監審辦法》同時出台,強調以成本監審爲基礎,按“准許成本加合 理收益”的方法確定城鎮供水水價;城鎮供水實行分類水價,根據使用性質分爲居 民生活用水、非居民用水、特種用水三類;通過規範定調價程序、強化信息公開, 在保障供水企業合理收益的同時兼顧供水水質、用水保障、用戶滿意度等因素。
新管理辦法建立了促進水務企業降本增效的激勵約束機制。人工成本考核方面, 設立了供水企業職工人數定員上限標准;管網漏損考核方面,設定了管網漏損率控 制標准:供水企業超出 10%漏損率的部分,不得計入供水定價成本;修訂後的辦法 還增加了供水企業自用水率等約束性指標。激勵和約束機制的建立有利于破解“鞭 打快牛”問題,有利于激勵供水企業精簡人員,降低管網漏損率,挖掘潛力,加強 成本控制,提高生産經營效率和市場競爭力,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2.3 供給端:起家于管網監測軟件,具備技術口碑兩大優勢
和達在降漏損業務方面口碑較好,産品技術過硬。和達科技主要服務的客戶群 體涵蓋水務行業的各類型企事業單位,目前 70%的業務集中于供水環節。公司最早 從管網調度系統開始發展,在行業內已經具有豐富的經驗。産品方面,公司在研究 分區計量、分區控壓以及水力模型的基礎上,提出了分區滲漏預警的概念,設計了 基于分區計量的噪音預警系統,對管網流量、管網壓力、管網漏水噪音進行全方位 綜合監測,實現管網漏損控制以技防爲主、人防相輔的檢漏新模式。
另外,公司自 研滲漏預警儀包含噪聲監測儀、水音監測儀和多探頭預警終端,其中噪聲監測儀和 水音監測儀采用噪聲法對供水管網進行滲漏監測,多探頭預警終端結合壓力、流量、 噪聲等多傳感器融合技術及物聯網通訊技術,實現供水管道在線滲漏評估、漏點定 位和實時預警的功能。軟硬産品結合,形成專業的漏損管控、滲漏預警和管網壓力 控制系統,有效降低區域産銷差。
渠道由華東向全國擴張,東北地區或成降漏損業務主戰場。公司地處浙江嘉興, 在浙江省及周邊區域積累了豐富的客戶資源和良好的市場口碑,且區域內水務管理 信息化建設進程較快,因此華東區域業務收入占比相對較高。值得注意的是,2018- 2020 年間,公司業務憑借口碑向全國各地區擴張,各個地區的收入占比均有上升, 其中東北地區銷售收入占比增長最快,2020 年東北地區的銷售業務占全國的 28.68%, 僅次于華東地區。由于東北地區管網漏損情況嚴重,對改造升級、降低漏損率需求 較大,公司在拿下遼源水務、大連水務兩大客戶後,有望形成標杆項目,從而進一 步打開東北市場。
大型項目經驗成就良好行業口碑。2016 年,和達科技與紹興成立合資公司紹興 和達,依托紹興水務成功的漏損管控經驗及公司自主研發的管網漏損預警體系,建 立了全國首個供水管網漏損控制實訓基地,自成立以來,實訓基地已經累計開辦 84 期,培訓水務工作者三千多人。同時,和達科技與紹興水務、清華大學合作開發的 “基于數據與業務聯動的供水管網漏損管理系統”實現了供水管網漏損的智能化管 理,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評定爲在爆漏實時預警與定位技術方面 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在公司連續 15 年的技術支撐下,紹興水務實現了將城市供水 漏損率從 20% 以上降到 2020 年的 3.7%,並已連續 10 年保持低于 5%,真正達到了 國際先進水平,同時獲得國家人居環境獎。未來公司有望憑借自身核心技術,增大 産品標准化比重,將成功的經驗複制至全國範圍,憑借優質項目案例及口碑獲取更 多新客戶,從而實現業績高增。
控漏系統市場空間測算:根據和達科技在市場上與水務集團合作的形式,分別 做了兩種市場空間測算。
1)按合同節水方式測算:合同節水項目中,控漏系統項目的提供方通常根據 産銷差降低的情況獲取收益,即在産銷差降低所節約的成本基礎上,收取一定比例 的分成。我們假設控漏系統提供方的分成爲 20%,漏損降低至《“十四五”節水型 社會規劃》中的 9%標准,2020 年全國漏損率爲 13.39%,2017 年全國水的生産和供 應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爲 2399.56 億元,假設到 2025 年,水企産值達 到 3000 億元,則對應 2025 年漏損控制業務市場空間約爲 40 億元。
2)從漏損項目訂單角度看:2021 年 7 月,和達科技中標紹興供水智能化建設試 點項目——城市供水管網漏損控制專項,中標價格爲 6382.2 萬元。我們認爲該項目 在控漏方面具有代表性,以紹興爲案例向全國進行推算,紹興建成區面積 333.9 平 方千米,全國建成區面積爲 60721.3 平方千米,對應整體市場空間 116 億元。(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3 中長期:節水型社會目標打開智慧水務藍海市場
3.1 我國水務行業面臨的三大挑戰是三大攻堅戰的延續和升華
同發達國家高度私有化的水務行業對比,我國水務行業盡管已逐步從行政壟斷 下的”低價+虧損+財政補貼”模式向市場化的産業部門轉變,但長期仍存在一系列待 解決的問題。從宏觀背景角度看,水資源短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我國水資源總量 豐富,人均占有量不足,據統計,我國淡水資源總量約占全球水資源的 6%,次于 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和印度尼西亞,居世界第 6 位,但人均水資源占有量 僅爲世界平均水平的 1/4、美國的 1/5,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水資 源短缺是基本水情,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瓶頸制約,因此,需要通過升級節水器 具、提升再生水利用率等方式緩解水資源短缺的情況。
(1)治理日益增長的汙水排放問題是防治汙染攻堅戰的延續。目前我國城鎮 汙水收集處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嚴重,短板弱項突出,仍存在汙水管網建設改 造滯後、汙水資源化利用水平偏低、汙泥無害化處置不規範以及設施可持續運維能 力不強等問題,與實現高質量發展還具有一定的差距。持續推進信息系統建設,推 行“排水戶、幹支管網、泵站、汙水處理廠、河湖水體數據智能化聯動和動態更新 “仍將是未來工作的重點。
我國汙水再生利用存在諸多問題。目前,汙水再生利用設施建設滯後,大多數 城鎮汙水處理廠布局在城市遠郊和流域下遊,不合理的布局增加了再生水利用工程 的施工難度以及成本,市場機制不健全、價格機制不完善以及政策激勵不夠也影響 了社會資金進入再生利用設施建設和運營的積極性。2020 年《城鄉建設統計年鑒》 顯示,我國汙水排放量 571.36 億立方米,但汙水再生水利用量僅爲 135.38 億立方米, 再生水利用率仍有待提高。同時,再生水利用率存在較大的地區差異,華北地區各 省份的再生水利用率均突破 30%,但全國還有 22 個省份利用率不足 30%,推進汙水 資源化利用需要因地制宜。
(2)解決城市內澇頻發、排水設施落後隱患,切實改善城市民生是化解重大 風險攻堅戰的延續。2021 年 7 月 20 日,河南發生特大暴雨,強暴雨致河南多個城 市出現嚴重內澇,多座城鎮道路積水、斷行,給人民群衆的生命財産安全帶來了極 大的威脅。鄭州暴雨事件使排水問題重新受到關注,水利部數據顯示,2012 年至2018 年,我國平均每年有超過 155 座城市進水受淹或發生內澇。多年來城市建設 “重面子不重裏子”,暴雨隨之而來的內澇已成爲困擾城市多年的“頑疾”,而排水 系統老舊、排水系統管道設備維護不足以及城市缺少現代化內澇防治體系,是城市 內澇的重要致因。
(3)提高農飲水供給能力、提高農村人口幸福感是精准脫貧攻堅戰的延續。 我國農村供水整體水平處于初級階段,用水系統盼更新換代。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 普查數據,我國農村人口爲 6.74 億人,占全國總人口 50.32%,農村飲用水環境關系 到半數中國人的健康。推進農村水利高質量發展,提升水安全保障水平,也是實現 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和基礎。由于農村人口具有居住分散、地理條件差異大、水資源禀賦不均等特點,農村供水較城市更爲複雜。
與城市水務集團或自來水廠負責供 水的情況不同,農村供水多由當地政府或水利局負責。對于村鎮集中地區,飲用水 工程多爲集中構建的大型供水設施;對于村落分散和人口數量相對較少的山村、偏 遠地區等,多僅建設慢濾池和蓄水池,水源易被汙染,飲用水衛生難以得到保障。 此外,80 年代初期建成的農村簡易自來水廠,大多水處理工藝流程落後,設施簡陋, 輸配水管網系統老化,二次汙染隱患突出,生活用水水質難以得到保障。據統計, 全國尚有 3.23 億農村人口存在飲水不安全問題,農飲水設備升級改造空間巨大。
3.2 “十四五”節水型社會政策發布,節水系統升級爲長期目 標
十四五節水型社會目標確立,水務行業長期發展路徑進一步明確。2021 年10 月 28 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 共同印發實施《“十四五”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 中指出了我國水資源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的主要目標及任務。其中現存問題 以城市管網漏損、節水設施落後、工業農業用水結構不合理、重複利用率低以及非 常規水資源利用不足爲主。《規劃》中一方面對 2025 年城市管網漏損指標做出要求, 加強控漏設施建設布局;另一方面明確了農村用水建設目標,鼓勵汙水處理、再生 水利用設施布局,鼓勵企業探索節水、供水、排水和水處理等一體化運行管理機制。
《“十四五”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中規定的各項目標相對于“十三五”期間 制定的目標有較強的連續性。“十三五”期間超額完成了用水總量、萬元國內生産 總值用水量下降率等指標方面制定的目標,節水管理體系和政策進一步健全完善。 但由于我國水資源短缺形式依然嚴峻,水務方面仍存在較多待解決的問題:地區發 展程度不均衡問題較爲突出,例如東北地區漏損率高達 20%以上、工業廢水資源化 利用水平偏低、農業適水種植未全面普及等。在此基礎上,“十四五”規劃中提出 了新的目標:降低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至 9%以下,萬元國內生産總值用水量 下降率達到 16%左右。
3.3 縱向延伸前景廣闊,和達技術優勢全面引領水務産業升級
公司業務縱向延伸,助力水企完成“節水型社會”任務。除了最基礎的供水業 務外,和達科技在節水型社會長期任務中,針對排水、汙水處理、取用水、農飲水 等有針對性的提出了多項綜合解決方案,實現水務産業鏈各環節全覆蓋:
汙水、排水:針對企業排汙不達標,管網滿負荷運行, 管道積淤、破損、堵塞, 管網汙水滿溢等環境汙染問題,和達以數據爲驅動、以信息化爲抓手,結合水力模 型對排水運行過程進行模擬、預測及風險評估,爲排水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提供 決策支持。 通過建立全區域範圍的汙水一體化調度平台,可以全面、實時、准確掌 握城市排汙調度方面的信息,實現各區域生産運行指標數據實時監控,爲城市水環 境的持續改善提供支撐,從而推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建設。目前主要服 務客戶有深圳水務、遼源水務、嘉興聯合汙水處理公司等。
水利:針對水資源分布不均、管理機制不明、監管困難、環境汙染等問題,和 達科技運用城防管理系統、河道水質監測系統、農業灌溉機器以及水資源強監管系 統,實現水量水質精細監控、水資源利用評價及高效配置以及資源應急調度管理,全方位提供水資源信息服務。目前和達智慧水利解決方案已應用至湖州、德清、南 浔等水利局。
農村飲用水:針對農村地區水源汙染、濁度超標、藻類滋生、重金屬汙染等問 題,和達運用獨創的陶瓷膜淨水産品,針對千噸萬人水廠、供水站管理房、應急移 動供水車等不同工程規模,打造出水廠組、管理房撬裝式産品、一體化裝配式以及 移動式淨水産品解決方案。目前已在東陽市、余姚市、臨安區的農飲水項目中有所 布局。(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3.4 智慧水務是確定性發展趨勢,近千億的市場空間亟待挖掘
單一業務信息化到智慧化,公司順應趨勢走向智慧水務路線。智慧水務指運用 雲計算、大數據、GIS 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手段,實時感知水務系統的運行情況,對 水務全流程的數據進行共享互聯,並進行輔助進行分析決策。公司將水務信息化建 設分爲三個階段:
1) 單一業務信息化階段:數據分散在各子系統中,配合智能感傳終端實現水 務業務中的單一環節,如官網調度、計量管理、二次供水等;
2) 多項業務信息化及門戶集成階段:將多個單一信息化系統整合到統一門戶 平台,便于多個業務信息化系統的使用,協助決策層快速浏覽各系統關鍵 數據,並進行簡單的輔助分析;
3) 大數據分析和智慧化階段:實現多業務系統集合到統一平台,數據互通互 聯,形成數據倉庫及數據中台,實現智慧分析、智慧預警和輔助決策等。
目前少量排名靠前的國有大型水務企業已經建設了第一階段的水務信息化類型 項目,爲建設第二、三階段的信息化系統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具備初步的智慧化建 設條件;大多中小型水務企業由于過去信息化管理理念相對落後,投入資金不足, 仍處在單一業務信息化建設階段,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的縣級水務企業及民營水務企 業。
智慧水務是水務企業的長期目標。智慧水務系統將水務行業所有單一系統集成 于同一信息平台,包括智慧給水系統、智慧排水系統、智慧防洪系統、智慧汙水回 用系統及智慧節水系統,實現了水務領域多項分散環節的集成,是水務集團化改革 後的必然趨勢。隨著水務集團化發展,特定區域內所有自來水廠、取水公司、排水 及汙水處理廠都劃歸同一集團下,縱向對水務各環節進行合並,提升行業集中度情 況。同時,考慮到智慧水務平台所需成本高于單一信息化系統,集團化改革擴大水 務企業規模,提升了水務企業付費能力,有利于推進智慧水務的建設。
公司已開發出智慧水務綜合解決方案,支持水務企業智慧化轉型。從水務企業 的角度看,單一水務信息化系統是任一階段水務信息化的基礎,也是智慧水務的數 據來源,智慧水務的分析和處理最終也要反饋到單一業務的信息化子系統中,從而 爲子系統涉及的具體工作提供支撐。因此,單一業務信息化子系統具備較高的技術 含量和技術要求,同時爲智慧水務解決方案打下基礎。公司成立以來,由單一信息 化系統起步,形成了一系列具備多項核心技術的單一業務信息化産品。近年來公司 不斷在信息化系統的基礎上,投入水力模型、決策層、度量雲等産品的研發,形成 了集物聯網平台、應急指揮平台、大數據 BI 分析平台等一體的智慧水務統一管理 平台。目前公司的智慧水務解決方案已服務深圳稅務、廣州自來水、武漢水務等大 型水務集團。
智慧水務前景向好,市場空間超五百億。智慧水務市場規模進入高速增長期, 根據中項網公布的智慧水務相關建設項目測算,2020 年我國智慧水務行業市場規模 約爲 124.8 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爲 118.08%。據前瞻産業研究院預測,2025 年市場規 模有望達到 309 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約爲 20%。 智慧水務由取水、供水、排水、汙水處理業務組成,且智慧水務的項目通常以 縣級行政區爲單位進行劃分。通過對招標網中標訂單的梳理,我們對智慧水務整體 的市場空間進行了測算:
供水業務:
1) 生産及管網系統方面,通過分析紹興市區供水智能化建設試點項目的投標 書,我們假設一個縣城生産及管網系統價值約爲 928 萬元。
2) 客服系統方面,由于和達科技客服系統的訂單較少,我們對客服系統訂單 更多的三高股份中標信息進行了梳理,假設一個縣級市的客服系統單價約爲 278 萬元。
3) 綜合系統涵蓋了決策層産品和在線水力模型,根據和達科技的中標情況, 我們假設決策層産品單價 210 萬元,水力模型單價 138 萬元。
4) 全國縣級行政區 2844 個,其中一線城市市轄區(69 個)城市化水平最高, 需要三個自來水廠分管供水;其他市轄區(904 個)城市化水平較高,通常 需要兩個自來水廠分開管理供水,因此需要兩套智慧水務系統;其他縣級 行政區則假設需要一套智慧水務系統。
整體來看一個縣級區域的綜合供水系統價值約爲 1554 萬元,平均一個縣級行政 區需要 1.37 套系統,由此推算全國智慧水務單供水方面市場空間爲 599 億元。
取水業務:假設單個縣級區域取水設施及系統價值 120 萬元,則對應市場空間 爲 47 億元。
排水汙水業務:通過對過往和達科技訂單的梳理,以江蘇鹽城全市城鎮汙水處 理設施一體化運營監管平台建設項目爲例,一套一體化排水汙水運營系統報價 1220 萬元,鹽城市區包含三個市轄區,因此單市轄區所需排水運營平台價值約爲 406 萬 元。由此推算全國智慧水務排水汙水方面市場空間至少爲 158 億元。
智慧水利:假設單個縣級區域智慧水利方案價值 100 萬元,則對應市場空間 40 億元。 結合取水、排水汙水、水利方面業務,智慧水務市場空間超過 800 億,市場前 景廣闊。
4 投資分析
4.1 基本假設與營業收入預測
由于和達科技分項業務的分類是以合同類型進行拆分,其中系統集成服務可以 進一步拆分爲水務管理系統和智能感傳終端業務,因此我們將公司的營收最終拆分 爲三大部分,即水務管理系統、智能感傳終端和技術服務,並作出如下假設:
1)水務管理系統:隨著行業需求的不斷擴大,預計水務管理系統 2021-2023 年增速爲 51.32%/59.06%/42.47%;
2)智能感傳終端:我們預計水務行業供水管網在持續鋪設的同時,也在進行 存量的信息化智能化升級改造,因此假設和達科技智能遙感終端産品 2021-2023 年增速分別爲 49.33%/27.97%/28.48%;漏損預警儀爲公司重 點新産品,未來産品結構有望向漏損預警儀傾斜,假設 2021-2023 年增速 爲 131.77%/136.25%/110.00%;綜合來看,假設智能感傳終端整體增速爲 53.54%/51.97%/49.00%;
3)假設公司産品結構逐漸向毛利率更高的産品傾斜,自研産品占比逐漸提升, 2021-2023 年毛利率分別爲 50.41%/51.75%/52.29%。
4.2 投資分析
和達科技作爲深耕水務行業二十余年的信息化龍頭企業,自身具備行業經驗豐 富、技術優勢顯著和客戶粘性高等強α屬性。同時短期內受水務企業市場化和水價 上調政策的影響,水務企業對于信息化降本增效的需求提升;中長期長期國家節水 型社會建設目標推動下遊企業布局水務全産業鏈信息化系統,實現水務智慧化升級。 憑借自身強α,疊加水務行業信息化智能化升級的高β,和達科技有望迎來業績高增。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未來智庫 – 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