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香港、新加坡和迪拜是國際公認較爲成功的自由貿易港,參考消息記者對三地建設自貿港的成功經驗進行深入調研,以期爲國內自貿港建設提供借鑒。
香港是一個聞名世界的自由港。在1842年至今的176年裏,香港逐步從單一的轉口貿易港發展爲國際貿易中心、國際金融中心乃至世界最開放的自由港之一。當前香港自由港的國際地位之所以廣受肯定,不僅因爲優越的地理位置,還得益于政府的諸多努力,包括實行自由貿易政策和簡單低稅制,打造便利營商環境和推進貿易服務全球化,等等。
自由貿易港通常是指設在國家與地區境內、海關管理關卡之外的允許境外貨物、資金自由進出的港口區,外方船只、飛機等交通運輸工具也可自由往來。整個香港特區都是自由港。
除了位置優越外,作爲外向型開放經濟體,香港長期奉行自由貿易政策,不設置任何貿易壁壘,進出口程序簡便。一般而言,除了四個稅號(酒類、煙草與香煙、碳氫油類、甲醇)以外的所有貨物的進出都可以享受零關稅。美國傳統基金會已連續23年評選香港爲全球最自由經濟體。
香港的稅務優勝之處在于簡單低額,只設三種直接稅,包括利得稅、薪俸稅、物業稅,並設有免稅額制度。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首份施政報告中還提出,要進一步減輕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稅務負擔。由世界銀行與IFC國際金融企業組織發布的《2016賦稅環境報告》認定,香港的賦稅環境是全球最佳地區之一。
香港還積極參與多邊、區域、雙邊貿易協定,以此保障和改善香港貨品及服務進入外地市場的機會,推動貿易和服務全球化,爲營商人士創造新商機。例如,香港與東盟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和投資協定,涵蓋了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及其他相關範疇。
香港致力于營造方便營商的環境,專門組建了“方便營商咨詢委員會”,旨在優化本地的規管制度,提供有效的跨部門、跨界別溝通平台,讓業界就規管事宜向政府表達意見。香港在這方面的工作也得到國際廣泛認同。十年來,香港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的排名一直處于全球前五。
香港政府在加強通關便利方面也不遺余力。香港作爲自由港,對貨物進出口只實施最低限度的發證管制,通過多項措施減輕貿易管制帶給業界的負擔,並加快清關。舉例而言,香港與內地緊密合作,推展“自由貿易協定中轉貨物便利計劃”,便利貿易商使用關稅優惠,從而吸引貨物經香港轉運;還通過“跨境一鎖計劃”,利用電子設備爲轉運貨物提供無縫清關服務。此外,政府正推進發展“貿易單一窗口”計劃,讓業界通過一站式電子平台向政府提交出入口貿易文件。根據世界經濟論壇最新發布的全球競爭力報告,香港在通關便利方面的排名繼續保持全球第一。
香港貿易發展局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黃醒彪認爲,要想成爲成功的貿易中心,“交易成本”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交易成本主要受兩方面影響:一是“便捷”,二是“風險”。“便捷”代表著效率,一個地方作爲貿易中心的效率受多方因素的影響。首先是規模經濟,是否有大批貿易商與海外不同地區的買家和賣家保持廣泛聯系。其他支援配套的服務環境也是促進交易效率的重要因素,如報關方式、海關管理的簡易程度和透明度,其中當然包括簡單稅制、低稅率等。
黃醒彪表示,另一個因素是“風險”。貿易中心主要是一個交易平台,交易便會涉及風險。法律體制的保障是所有現代交易的重要基礎。完善的法律體系不僅在達成合約的過程中能降低風險,若買賣雙方出現糾紛,透明、有效的解決機制也是一項重要保障。例如,某貿易商需電彙貨款到海外,而香港所有金融機構在這方面都能提供可靠、准確和有效的服務,這便大大提高了他對使用香港作爲貿易平台的信心。
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說,整個香港特區都是自由港,香港作爲自由港要素齊全,商品、服務、資金、信息、人員流動相對自由,貨物進來後,給予“國民待遇”,幾乎一視同仁,這些經驗都值得內地借鑒。
新加坡:高度透明 遵守數據隱私和安全規則
1969年,新加坡在裕廊工業區的裕廊碼頭內劃設了第一個自由貿易區,如今新加坡已經逐漸發展成爲一個高度開放的貿易自由港。自貿區在促進該國貿易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新加坡境內目前共有7個自由貿易區,其中1個以空運貨物爲主,樟宜機場自由貿易區,由樟宜機場集團管理;另外6個以海運貨物爲主,其中5個由新加坡港務集團有限公司管理,1個由裕廊海港私人有限公司管理。新加坡的7個自貿區都以圍牆與外界隔離,進出自貿區的通道由海關查檢站管理,進出人員和車輛都必須接受檢查。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商業分析與運營管理系高級訪問研究員亞力克斯·卡普裏建議,中國可以學習新加坡,從軟硬件建設和法律法規實施兩方面入手,設法在自貿區內部形成有活力的商業生態系統集群。
卡普裏認爲,新加坡在本地區只是一個小島,在這種情況下,新加坡政府明智地指定自貿區來聚集生産設施和基礎設施,從而將商業生態系統連接在一起,這讓自貿區成爲具有高價值密度的節點,吸引了大量世界級的跨國企業和當地企業進駐。
他舉例說,樟宜機場附近的自貿區同時具有包括無線與寬帶接入、智能電網、數字應用、金融網絡等在內的高科技“軟基礎設施”和包括道路、跑道和倉庫在內的“硬基礎設施”,而這些基礎設施能夠支持自貿區把新加坡當地、東南亞地區和全球的所有重要利益相關者聯系在一起。
爲了滿足自貿區日益龐大的信息處理需求,新加坡政府以電子化促進貿易便利化,先後建設了港口管理電子平台港口網,發展出電子數據交換系統,推出了貿易管理電子平台貿易網,開通了中立、安全的貿易平台等一系列電子窗口與平台爲自貿區發展服務。目前,新加坡正在建設“國家貿易平台”,將替代貿易網作爲許可申報的國家單一窗口。
此外,爲了能更有效、更有彈性地整合運用資源,新加坡在自由貿易區的經營與管理上采取的做法是將港務管理工作委托給更具效率與活力並且更能夠順應全球化趨勢的企業來負責。
卡普裏認爲,新加坡政府一直非常看重與企業的合作。在設計“國家貿易平台”的過程中,新加坡政府就非常歡迎當地企業、東南亞地區企業和全球企業在系統的設計、改進和持續評估方面的介入。而在自貿區運營方面,作爲政府投資的利益相關者,新加坡自貿區的經營者們與政府官員之間存在著良好的工作關系,也擁有自我調節和自我糾錯的動力。
他說,對于自貿區來說,新加坡政府不需要低效的、自上而下的微觀管理,而能夠通過良好的技術能力和數據獲取能力,監控自貿區經營者的運營情況,從而有選擇地對它們進行分析和篩選。經營者們被隨機審計,一旦出現違規行爲就會被處以高額罰款。這套制度遵循“知情服從”原則,各方必須“盡職盡責”地遵守法律。同時,新加坡高度透明的數據和優秀的數據分析能力幾乎清除了與政府相關的腐敗和權力尋租行爲,因此這套制度內部也不會出現腐敗。
新加坡完善的商業生態系統還涵蓋金融服務、外彙交易、保險、法律仲裁、人才等方面,它們能夠與貿易結合起來,共同推動自貿區的發展。根據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的介紹,新加坡在低成本貿易金融服務方面能夠爲企業提供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專業技術支持。新加坡在全球75個金融樞紐中排名第四,是亞洲最大的企業銀行中心。全國擁有500多家的金融機構提供商業和企業銀行服務,包括交易金融服務和系統商品貿易融資。由于新加坡的金融成本較低,很多貿易公司都將金融和資産保管中心設在了新加坡,爲全球子公司提供融資及借貸服務。
由于商品和金融市場的浮動性大,風險管理已成爲貿易公司不可或缺的職能。以外彙交易而言,新加坡是亞洲排名前三的外彙交易中心,因此商品貿易公司在新加坡開展業務能更有效地降低外彙風險。新加坡還擁有200多家各種類型的保險企業,它們提供了先進的風險管理解決方案,使新加坡成爲亞洲主要的保險樞紐。
新加坡在涉外貿易糾紛的法律仲裁方面也有獨到之處。該國法院受理的仲裁案例的數量穩步增長。根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2011年發布的《世界競爭力年鑒》,新加坡在通過司法保護企業競爭方面排名第一。卡普裏說,新加坡的法律明晰,在支持法律糾紛各方進行溝通方面表現良好,法律執行層面也做到了統一和公平,沒有出現執法不一致的現象。這爲新加坡的商業環境創造了信心和穩定,使其能夠吸引更多的世界級企業駐紮。
卡普裏還提示說,新加坡在其國家貿易平台上取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它遵守了數據隱私和安全規則,這種做法讓世界一流公司對新加坡産生了很高的信心,使新加坡的自貿區非常具有吸引力。
迪拜:外資可100%控股 資金彙出自由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聯酋)是中東乃至全球經濟最有活力的國家之一。迪拜作爲阿聯酋乃至海灣地區的貿易、航運、金融、物流和科技中心,近年來越來越受到世人矚目。在迪拜經濟多元化戰略中,有一項開創性的重要舉措,爲實現經濟轉型提供了強勁動力,這就是成立自貿區。
從迪拜國際機場驅車駛入謝赫紮伊德大道,一路向南,會經過迪拜機場自貿區、迪拜多種商品交易中心、迪拜國際金融中心、媒體城、互聯網城等自貿區,最後抵達擁有世界最大人工港的傑貝阿裏自貿區。截至2017年年底,阿聯酋共有45個各種類型的自貿區(包括在建的10個),其中30多個在迪拜。
迪拜自貿區的産生緣起于海灣阿拉伯國家普遍實施的“保人”制度。外國投資人要在這些國家做生意,都必須和當地人合夥設立公司,這個合夥人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保人”。設立公司的費用全部由外國投資人承擔,但是當地“保人”至少占公司51%的股份。
隨著時代發展,外來投資者對于“保人”制度的不滿越來越多,這一制度變成吸引外資的障礙。在此背景下,自貿區的概念應運而生,即各酋長國在境內劃定一塊區域作爲自貿區,外來投資人可享受100%控股,但其貨物和服務只能在區內流轉,不能進入酋長國本土市場。1985年,迪拜政府設立了阿聯酋第一個自由貿易港區——傑貝阿裏自貿區。迪拜自貿區相對傳統“保人”制度的核心優勢是外資企業可以100%控股,這是自貿區企業與阿聯酋本地企業最大的區別。
迪拜自貿區的其他激勵政策包括:資本與利潤可自由彙出,不受任何限制,這充分保障了外來投資者在資金方面的安全與自由;自貿區內企業可享受免收公司稅(有時間限制)、個人所得稅、進出口關稅的優惠;廠房設備長期租用,一些自貿區可與投資人簽訂最長25年的廠房設備租用合同,有效保障了投資人的經營穩定性;無最低工資標准和雇用本地員工要求,這使自貿區內的企業能進一步降低勞工成本,在對外貿易中獲取更大的競爭優勢;從設立到運營的一站式綜合服務,這使得投資人可在自貿區內以更快的速度完成所有手續。此外,一些自貿區爲吸引投資人,還引入了辦理駕照等專門服務機構,進一步方便入駐企業。
迪拜多種商品交易中心連續三年被英國《金融時報》旗下的《外國直接投資雜志》評爲“年度全球最佳自貿區”。該中心執行董事克麗絲塔·福克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迪拜的自貿區具有多樣性,有些專注于某些特定領域,比如教育、傳媒、科技,而多種商品交易中心是一個綜合性自貿區,“平台、標准和溝通”這三個關鍵詞是值得其他自貿區借鑒的地方。
福克斯說,自貿區應該搭建業務、數據和貿易平台,向入駐自貿區的商戶提供高效服務,在制定自貿區的規則和標准時,應確保良好穩定的趨勢和框架,引導商戶確立未來的工作方向,最後,自貿區還應當創造機會加強區內企業間的聯系,幫助商戶聚集起來分享經驗和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