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在上周六(8月6日)的獨家報道中反映了學者和會館領導人擔心後代新加坡華人因此逐漸淡忘自己的根,以及馬來族少數族群巴威安人(Bawean)協會主席費義紮(Faizal Wahyuni)對電子出生證不再顯示父母籍貫的惋惜。
尚穆根也透露,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和中華總商會與當局進行了磋商,他們也向領導華社聯絡組的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長兼內政部第二部長唐振輝,以及社會及家庭發展部兼內政部政務部長孫雪玲反映了情況。
尚穆根星期六(8月13日)下午到義順集選區參加社區活動時,就移民與關卡局撤回不在電子出生證顯示籍貫資料的決定,接受《聯合早報》和新傳媒8頻道訪問。
籍貫是辨識身份認同和文化根源的重要方式,也與文化傳統息息相關,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表明能理解人們非常珍視和希望繼續守護籍貫資料的心情。
本地注冊生死程序5月29日起數碼化,當局停止發出報生紙,改以電子出生證取代,但新證件的父母資料欄不再顯示籍貫的決定引起關注。
他強調:“當局會在新生兒報生的時候,繼續將籍貫資料記錄在案,這些資料都在Singpass應用上,而且會繼續讓人們以簡易的方式查詢,就跟過去一樣。”
這項消息公布後,多名早報讀者在面簿上留言感謝移民局聽取民意和迅速作出反應。署名Chu Pee Lee的讀者說:“別看小小的籍貫,它是我們祖先的來源地,是我們的根,我們要珍惜,要維護它。”
延伸閱讀9月1日之後“報生紙”將注明籍貫 政府調整政策 會館和學者感欣慰社論:籍貫記憶不是零和關系
這五項資料是:父母親的出生地、母親的住址、爲孩子報生的地點、報生者的資料,以及父母親的籍貫。
尚穆根說,電子出生證今年5月開始發出,當局移除了五項資料,因爲它們沒有必要出現在出生證上,或是已經出現在別的證件上。
他指出,當局之前應該說明這些資料其實還保存在Singpass裏。“我們應該說清楚,有關籍貫的資料在Singpass上很容易查到,不在電子出生證上顯示籍貫的理由也應該講清楚。”
他說:“我可以理解這些針對籍貫資料的心情。它與文化傳統息息相關,是許多人非常珍視,也希望繼續守護的。而移除這些資料讓人們擔憂。這些擔憂是真實的,必須受到正視。”
移民局之後在星期五(8月12日)宣布撤回早前的決定,9月1日以後發出的電子出生證將顯示孩子父母的籍貫,5月29日至8月31日之間申請到孩子電子出生證的家長,可以在9月1日之後重新下載,不必另外付費。更多細節將在適當時候在移民局網站(www.ica.gov.sg)上公布。
尚穆根說:“我們也與《聯合早報》和8頻道等媒體的總編輯對話,以便更好地了解情況。我考慮了會館、商會以及媒體的反饋後,決定把籍貫資料放回電子出生證。”
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表示,移除籍貫資料讓人們擔憂。這些擔憂是真實的,必須受到正視。他說,當局之前應該說明這些資料其實還保存在Singpass裏,不在電子出生證上顯示籍貫的理由也應該講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