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9月1日之後“報生紙”將注明籍貫 政府調整政策 會館和學者感欣慰
移民局透露,當局自上世紀70年代起,因考慮到一些種族沒有籍貫(dialect group)的概念,允許人們在相關欄目登記所說的語言(language)或方言(dialect),而不是按照血統關系決定。
移民局強調,Singpass顯示的資料才是受官方承認的最新版本,報生紙或電子出生證上顯示的未必是最新的資料。
本地注冊生死程序數碼化,自5月29日起停止發出報生紙,改以電子出生證取代,但新證件的父母資料欄不再顯示籍貫。
移民局解釋,爲了簡化注冊過程,電子出生證不包含一些政策或行政上不需要的信息。這包括:父母親的出生地、母親的住址、爲孩子登記出生的地點,以及報生者的資料。
移民與關卡局星期五(8月12日)發文告宣布這項決定時說,當局接到不少有關電子出生證沒顯示父母籍貫的詢問。“我們理解人們對這件事的感受,因此決定從9月1日起,在電子出生證中顯示父母的籍貫。”
此外,孩子出生時,當局雖然會在全國資料庫中將孩子歸在父親登記的籍貫下,但父母和孩子隨後都可提交書面聲明申請修改,這意味著證件上顯示的籍貫可能與父親甚至父母雙方都不一樣。
移民局說:“我們應清楚說明不在電子出生證中包含父母籍貫的原因,並指出這些信息在Singpass中仍然可以查到。在考慮了所接到的反饋之後,移民局決定從9月1日起,在電子出生證上顯示父母的籍貫。”
本地馬來社群也有類似華人的籍貫概念,比如官方記錄中的爪哇人(Javanese)、武吉士人(Bugis),以及巴威安人(Baweanese),都標記了他們的祖籍地。
由于籍貫包含著深厚的曆史與文化意義,《聯合早報》上星期六(8月6日)獨家報道新做法後,引起不少公衆關注。受訪學者和會館領導人擔心後代新加坡華人因此逐漸淡忘自己的根,本報言論版星期一(8月8日)也有兩名讀者投函,反對出生證取消籍貫的做法。
不過,移民局強調,它仍在系統裏保存了父母的籍貫,詳細個人資料則可以在Singpass應用中查詢。
電子出生證取消籍貫一欄的決定出現回轉,9月1日以後發出的電子出生證將顯示孩子父母的籍貫,5月29日和8月31日之間申請到孩子電子出生證的家長,可以在9月1日之後重新下載,他們不必另外付費。
移民局在接到不少相關詢問後,表示理解人們對這件事的感受,因此決定從善如流從9月1日起,在電子出生證中顯示父母的籍貫。
移民局日前答複詢問時指出,根據有關條例,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可以在多個時間點登記個人籍貫信息,比如出生時或領取身份證時,但在全國個人資料庫(MyInfo)以及報生紙上顯示的籍貫信息,並不一定反映個人所屬的亞族群(sub-ethnic group)或者祖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