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也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發揮著聚集資本、配置資源的關鍵作用。
爲此,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便一直積極與沿線國家加強金融合作、促進資金融通,成立絲路基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下簡稱亞投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如今,隨著這一系列創新舉措的推出,“一帶一路”建設也得以營造出穩定的融資環境,讓更多項目從願景轉化爲現實,在廣袤大地上落地生根。
多邊金融機構打通融資難瓶頸
2018 年 10 月11 日,新加坡勝科集團宣布,其與緬甸能源部投資興建的緬甸曼德勒省 225 兆瓦敏建天然氣發電廠開始商業性經營。該發電廠投資金額約 3 億美元,是緬甸最大的發電廠。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該發電廠是在中國主導的亞投行,以及亞洲開發銀行、國際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的資金幫助下興建的。
“2016 年亞投行貸款 2000萬美元,批准了在緬甸曼德勒地區的敏建項目。這是亞投行創造的一個先例,即將資金引入基礎設施項目,而且是像緬甸這樣具有挑戰性的市場。”亞投行副行長安周奇說,亞投行開業兩年多來批准了 26 個項目,規模有大有小,且項目涵蓋範圍廣泛,包括交通、能源、城市鐵路等。
于 2016 年 1 月開業的亞投行是由中國倡議設立的多邊金融機構,旨在促進亞洲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以及經濟一體化的進程,爲落實“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撐。
“亞投行自成立以來已經獨立或與其他國際金融機構合作參與一系列‘一帶一路’建設項目投融資活動。未來,亞投行除了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項目投融資外,還能爲沿線國家提供政府政策咨詢,開展沿線國家扶貧項目開發,設立沿線國家中央銀行穩定基金,爲‘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征信和保險服務等。”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夏先良表示。
共建“一帶一路”,資金要先行。可以說,亞投行的成立正是中國落實“一帶一路”倡議,促進資金融通的有力寫照。
據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估算,2016~2020 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合意投資需求至少在 10.6 萬億美元以上。但“一帶一路”沿線以發展中國家爲主,經濟基礎相對較弱,資金和技術缺口巨大,需要投融資體系和投融資平台建設。爲此,中國同“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和組織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金融合作,爲“一帶一路”建立穩定、可持續、風險可控的金融保障體系。
5年來,除了亞投行已經爲“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的9個項目提供 17億美元貸款以外,于 2014 年成立的絲路基金已簽約20多個項目,承諾投資金額超過80億美元;同時,中國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等商業銀行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的力度也在不斷地加大,部分銀行單個機構的“一帶一路”累計授信超過千億元人民幣。
如今,在以建立亞投行、絲路基金等金融舉措爲代表的資金融通下,“一帶一路”建設初步形成了各有側重、互爲補充的金融合作網絡,讓資金融通的合作之路不斷深化,進而打通企業融資貴、融資難的瓶頸。
人民幣國際化架起“金橋梁”
2018 年 10 月 30 日,由中國銀行馬尼拉分行發起、菲律賓 13 家當地主要銀行爲初始會員組成的菲律賓人民幣交易商協會在馬尼拉簽約成立。協會將在菲律賓中央銀行的指導監督下,推動建設兩國貨幣的直接交易市場,實現人民幣與菲律賓比索的直接交易兌換,以促進人民幣取代美元作爲中菲貿易的首選貨幣。
此前,人民幣與比索的兌換需要經過美元,多轉一道手,成本增加、風險升高。而隨著人民幣交易商協會的成立,未來人民幣與比索將實現直接兌換,兩國間貿易與投資也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幣進行計價與交易,這將使得流程更加簡便,成本更低廉,並且減少了須經美元的交易兌換成本和外彙保值的成本。
作爲“一帶一路”沿線重要節點國家,菲律賓此舉不僅將促進中菲經貿往來更加便利化,同時也有利于實現“一帶一路”沿線的資金融通,對“一帶一路”建設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2016 年 10 月,人民幣正式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標志著人民幣的國際貨幣地位初步確立。從近些年的實踐來看,人民幣國際使用的逐步擴大對‘一帶一路’建設形成了重要的支持力量,兩者相輔相成、互相支持。”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二司司長霍穎勵表示。
截至 2018 年 6 月,中國在 7 個沿線國家建立了人民幣清算安排;有 11 家中資銀行在 27 個沿線國家設立了 71 家一級機構。2018 年,人民幣成爲中國第二大跨境支付貨幣、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人民幣國際化保持長期向好趨勢。“在‘一帶一路’倡議推進、中國資本市場不斷開放、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和‘一帶一路’沿線離岸人民幣中心不斷發展等因素推動下,人民幣有望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繼續擴大使用,並成爲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儲備貨幣。”中國交通銀行國際董事總經理、研究部負責人洪灏說。
資金融通帶來發展新機遇
“‘一帶一路’倡議體現了中國作爲全球主要經濟體地位的提升和經濟全球化的最新發展,將爲金融機構帶來新的機遇。‘一帶一路’倡議所推動的‘互聯互通、共同發展’給人民幣國際化帶來前所未有的推動力,同時也包含巨大的跨境金融需求。”花旗中國企業銀行部總經理袁俊說。
正如袁俊所言,近年來,中國積極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加強金融合作,加快了區域內的資金融通。與此同時,隨著融資環境的日益便利化,將促進相關基礎設施建設、貿易規模和對外投資,中資企業與其合作夥伴在“走出去”“引進來”方面的金融服務需求也與日俱增,從而爲相關金融機構釋放了巨大的金融機遇。
2015 年以來,中國銀行已在 7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增海外機構,老撾萬象分行、文萊分行等相繼開業,完成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各類授信支持約 1000億美元;截至 2017 年年底,中國國家開發銀行作爲開發性金融機構也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累計發放貸款超過 1800億美元,重點支持了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社會民生等領域。
不僅如此,由于“一帶一路”建設所涉及的國別和行業領域都極其廣泛,對跨境金融服務的形勢也呈多元化發展,而這也將會倒逼金融行業改革,從而促進金融機構提升國際競爭力。
因此,“一帶一路”倡議提出 5 年來,不少金融機構已經結合實際,研究制訂出符合“一帶一路”建設的金融服務方案——例如通過産業基金、對外承包工程貸款、互惠貸款等多樣化的金融工具,支持項目開工建設;同時,支付寶、微信支付等電子支付平台也得以不斷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落地,廣泛應用在酒店住宿、航空機票、旅遊服務等行業,惠及區域內各國的商業往來。
“習近平主席用‘工筆畫’這一生動比喻,矚望‘一帶一路’的未來,這對激勵我們促進資金融通提出更高的要求,爲各金融機構帶來更大合作發展機遇。”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說。
來源:《中國—東盟博覽》“政經版”
文 :陳麗冰
編輯:雷藝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