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貿易規模的擴大和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我國周邊地區逐漸接受人民幣作爲交易貨幣和清算手段,成爲人民幣國際使用的重要途徑。基于此,在人民幣國際化初期,主流觀點和政策設計更多參考德國馬克的經驗,以及人民幣在周邊國家和地區流通的情形,認爲人民幣應遵循“周邊化-區域化-國際化”路徑。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爲人民幣國際化困境帶來了“突破口”,即人民幣先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實現區域化,再逐步在全球範圍內實現人民幣國際化。
一、國際經驗和發展沿革
“周邊化-區域化-國際化”路徑,以德國馬克最爲典型。
二戰以後,聯邦德國的經濟增長帶來了持續的貿易順差。德國出口産品的專業化和差異化占領了細分市場,處于價值鏈上遊,在貨幣議價中占有優勢地位。
20世紀50年代末,聯邦德國已經成爲歐洲大陸的經濟領導國,德國企業在出口領域大量使用馬克計價和結算,以降低彙率風險和交易成本,直接促進了其在貿易領域的使用。60-80年代,德國馬克在德國與周邊國家的外彙交易和貿易結算領域的國際使用迅速提高,同時,德國政府並不抑制馬克升值,在貿易領域鼓勵德國馬克的國際使用,間接促進了馬克的使用範圍從周邊國家擴散至歐洲區域,地位不斷提高。20世紀90年代,歐元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基于德國馬克的國際地位,並逐漸促成了歐元的全球地位。
在2009年正式啓動人民幣國際化之前,人民幣在我國周邊已經開始了廣泛使用。
由此可見,人民幣國際化的起始于經常項目的自由兌換,是基于貿易發展和經濟開放爲基礎的,與德國馬克有極大的類似,因此,人民幣國際化的研究者們普遍認爲,應參考馬克的經驗,優先周邊使用,逐步區域化發展和國際化推廣。
表1:人民幣正式國際化之前在我國周邊廣泛使用
不過,隨著我國貿易規模的擴大和國際地位的提升,在實際發展過程中,人民幣的國際使用除了在以我國香港和新加坡爲主的周邊外,德國、英國、美國等主要經濟體也有較爲重要的比例。這說明人民幣國際化存在全球重點地區和認同度高的地區,與德國馬克有較大的差別。
二、人民幣區域化發展的現狀
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爲人民幣國際化困境帶來了“突破口”。“一帶一路”爲提高人民幣在國際上的使用水平提供了曆史機遇,而人民幣的國際使用爲“一帶一路”的順利實施提供了便利。
當前,區域化的人民幣國際化路徑主要基于“一帶一路”倡議。基于“一帶一路”的人民幣國際使用基于沿線的進出口貿易情況。2013年以來,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情況有兩大特點:
一是沿線的貿易總量增速高于我國總體貿易增速。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的貿易總額達26880.48億美元,是2010年的近2倍。
二是沿線的貿易總額占比逐年增大。
2019年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占我國對外進出口總額的比重已經已達58.72%,這說明我國與沿線國家的貿易在我國對外貿易中的地位逐漸上升,成爲拉動我國對外貿易的最主要部分。
表2: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貿易額增長
東南亞地區與我國的貿易關系愈發緊密。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沿線國家與我國的貿易量穩中有升,東南亞、中東歐、東北亞、西亞北非是“一帶一路”沿線重要的貿易區域。其中,與東南亞的進出口額呈現快速增長模式,2020年與東南亞區域進出口總額達6865億美元,與2013年相比增長了54.79%,占“一帶一路”沿線六大區域的貿易比重從22%增長至30%。2020年11月15日,東盟10國與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及新西蘭共15個亞太國家正式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ECP),標志著當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起航。
圖1: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六大區域進出口情況
數據來源:wind
“一帶一路”沿線的人民幣跨境結算需求不斷擴大。
在原有WTO框架下的全球化趨勢被打破、雙邊貿易和區域貿易盛行的背景下,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的區域貿易呈現非常良好的發展勢頭,經常項目下的跨境支付與結算規模也高速增長。根據央行統計,2017-2019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辦理的人民幣跨境收付額在穩步提高,三年內沿線人民幣跨境收付總額分別爲1.36萬億元、2.07萬億元和2.73萬億元,在同期人民幣跨境收付總額中占比分別達14.80%、13.06%和13.88%。
不過,根據人民銀行和我國香港金管局的統計數據推算,香港境內銀行的與跨境貿易結算有關的人民幣彙款總額占同期跨境貿易人民幣業務結算金額的75%-95%區間波動,其他區域的人民幣跨境結算需求並不高。
表3: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辦理人民幣跨境收付情況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人民幣國際化報告》,注:“占比”指占同期人民幣跨境收付總額比例
三、人民幣難以突破區域使用的原因
雖然“一帶一路”倡議爲人民幣國際化帶來了突破,“一帶一路”沿線的經貿關系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人民幣的跨境結算需求不斷擴大,但人民幣的跨境使用還是在我國香港爲主的東南亞周邊優先發展,沿線其他國家和地區則發展緩慢,“區域化”目標仍有較大空間,距離“國際化”還有很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
一是人民幣國際化推進過程面臨諸多方面的壓力,且缺乏實質的落地機制,一旦有其他重要事項發生時,常常會降低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優先級。
二是缺乏豐富的人民幣金融産品,缺乏有深度和廣度的境外投資者群體,國內宏觀政策和貨幣政策影響範圍有限。
三是美元、歐元、日元等現有的國際貨幣所對應的經濟體對人民幣國際化設有阻力,其本質是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影響力和主要發達經濟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政策變化和相關建議
“周邊化-區域化-國際化”的人民幣國際化路徑雖有較好的實踐基礎,但面臨較多的現實困難,其核心在于,貨幣的國際使用不是一國政策和意願可以左右,是一個曆史機遇、政策配合以及長期實踐爲基礎的過程。人民幣國際化是“十四五”期間明確需要推進的目標,因此相關政策可能有如下變化:
一是有序發揮人民幣多種國際貨幣職能。
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充分認識到貿易結算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基礎,同時要提高國際貨幣的投資、儲備、計價等多種職能,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提高人民幣的國際使用份額,以結算貨幣爲基石,以人民幣資産爲載體,
二是多角度提供人民幣國際使用的載體。
充分發揮金融機構的作用,擴大人民幣在多邊金融項目中的話語權,研發人民幣計價的金融投融資工具,在進行貿易的同時,有利于持有人民幣的境外投資者投資人民幣計價資産,沉澱離岸人民幣,培育廣泛的境外投資者群體。
三是持續夯實人民幣國際使用的經濟基礎。
人民幣被其他國家和區域認可和使用,其本質的是對人民幣代表的國家信用的認可,對人民幣所計價資産穩定性的信任。繼續做大經濟“蛋糕”,尤其是推動貿易結構的轉型升級,有助于在“一帶一路”沿線和其他區域推行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提高人民幣計價資産的話語權。
來源:澎湃新聞
編輯:李子怡
審核:李卉嫔
主編:鄧灼
更多精彩詳見《一帶一路報道(中英文)》↓↓↓
歡迎訂閱·誠邀合作
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 51-1788/F
國際標准連續出版物號:ISSN 2096-2886
郵發代號:62-625
聯系電話:(028)86523772
新聞線索:(028)85471528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系人:肖露
聲明:1.凡來源爲“一帶一路報道”的作品,版權屬于“一帶一路報道”雜志社,任何第三方轉載均應注明“來源:一帶一路報道”;2.轉載其他媒體作品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刊贊同其觀點或對其真實性負責。任何第三方轉載時須保留“來源”;3.若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相應版權證明與我刊聯系,核實後將依照相關規定支付稿酬;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我刊聯系,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