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工業園區,如今已經成長爲蘇州最發達、最現代、最有希望的新區,也是蘇州房價最高的地方,更是中國改革開放試驗田、國際合作示範區,長期位于全國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名。
蘇州工業園區,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間合作的旗艦項目。也許你想不到,對于這樣一個NB的項目,青島當年也是其中極具競爭力的候選城市之一,只是最終沒有選擇青島。
一、背景
1.1 中方背景
1978年,時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訪問新加坡,對新加坡在建國13年內取得的經濟成果與城市面貌表示贊歎和贊揚。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向鄧小平介紹了新加坡的經濟發展曆程、對外開放政策以及吸引外資的舉措,認爲中國可以比新加坡做得更好。
1979年,中國啓動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促進經濟。其中的一項措施,是不斷吸引外商的直接投資。通過外商直接投資能帶來資本、技術和管理技能,還能增加就業和外彙收入,提升其竟爭力。80年代起,中國先後設立了一批經濟特區和工業技術開發區。
1990年4月,中國爲進一步擴大開放、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正式啓動上海浦東新區開發開放。
1992年初,鄧小平在南巡講話時提到:“新加坡的社會秩序算是好的,他們管得嚴,我們應當借鑒他們的經驗,而且比他們管得更好。”
1.2 新方背景
1973年,石油危機引發全球經濟衰退,新加坡亦深受影響。1979年,新加坡在經濟複蘇後,便著手拓展外部經濟空間,開展在國外的經濟活動。與此同時,勞工成本上升並土地資源短缺,對新加坡的經濟競爭力構成挑戰,新加坡政府于是著手調整經濟結構,重新規劃産業布局,從単一的制造業經濟逐漸轉向多元經濟,並且走上區域化經濟發展之路。
當時,世界經濟已邁入全球化的加速階段,中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泰國等諸多亞太地區國家,開始對外開放並擴大外貿,利用外商投資推動國內經濟增長,新加坡調整經濟結構怡逢其時。
區域工業園區計劃,是新加坡區域化經濟發展戰略的關鍵構成。在區域內新興市場開發建設工業園區,可充分利用這些地區初級生産要素的低成本優勢,同時開發工業地産,輸出高品質的二級生産要素、工業基礎設施和管理服務等。
1989年,新加坡在印尼巴淡一毫啓動的試點項目大獲成功,新加坡政府深受鼓舞,認爲同樣模式可在亞太其它地區複制推廣。1990年,中新兩國正式建交,雙邊關系深化發展,爲建立互利共贏的中新合作關系以及開展兩國首批合作項目,提供了機遇和平台。
1991年,中東海灣戰爭的爆發對新加坡來說,是個巨大的震撼,新加坡和科威特一樣都是小國,爲避免重蹈科威特之覆轍,避免國內産業因戰爭而全軍覆滅,新加坡需要在海外建設一個類似裕廊工業園的産業基地。
中新兩國合作開發的工業園區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
二、候選城市
1990年,李光耀辭去新加坡總理職務,但依然留任內閣資政,維持影響力。在中國建設工業園區的事宜從始到終都是李光耀促成的。
從1992年到1994年2月協議簽署前是項目選址期,期間李光耀曾到訪過北京、上海和廣東、福建、山東、浙江、江蘇等省份。
( 來自禿發奇想)
北京是首都,而此時中國正開始以舉國之力開發上海浦東,因此那時除去拜訪中南海和借道虹橋國際機場外,從政治意義和土地價格上講,新加坡應該是沒什麽機會落戶京滬兩地的。
新加坡人大多是福建、廣東人的後裔,宗親血緣關系比較複雜,熟人網絡會影響正常的商業決策和政府治理,所以李光耀從一開始就明確排除了閩、粵二省。
這樣一來,候選人名單裏只剩下蘇南的蘇州、無錫,膠東半島的青島、煙台、威海,再加上浙江的杭州、甯波了。
下面看看這7個城市在當年的優劣勢:
既然這個項目是92南巡之後才正式啓動考察的,那麽分析時所用的數據應該是上一年度的。讓我們看一下這7座城市在1991年時的狀況。
首先是人口。在今天,人口意味著市場規模;但在27年前的戶籍管制時代,人口則代表著本地勞動力的豐裕程度。
( 來自禿發奇想)
人口上來說,青島、煙台占據優勢,蘇州位居中遊。
其次,是GDP。
( 來自禿發奇想)
從經濟總量上看:蘇州在當年已領先杭州、青島,但青島是超過甯波的。兩輪過後,估計威海首先被淘汰。
再看下其他影響因素:
( 來自禿發奇想)
從行政級別和政策權限上看,以上七個城市中蘇州、無錫最低,均爲普通的地級市;而青島、甯波級別最高,不僅都屬于第一批沿海開放城市,更是享受省一級經濟管理權限的計劃單列市,而杭州是在1994年才成爲副省級城市的。
新加坡是一個國際港口城市,投資中國時肯定會首選海港。從這點來看,蘇州、無錫明顯處于弱勢,照理應該會依次選擇青島、甯波、煙台。
新加坡又是個非常重視精英教育、注重文憑的國家。在當年的這幾個城市中,擁有全國重點大學的只有杭州和青島。
最後看一下機場的情況——這也是李光耀1992年進入蘇州火車站貴賓廳後又折返回來追問的問題。
甯波栎社機場是浙江省內第一座民用機場,1990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但也直到1992年7月才有香港直達航班。青島流亭機場80年代已有香港定期包機航線。杭州笕橋機場倒是曾爲尼克松到訪而突擊擴建過,不過一直到2000年底搬場到蕭山之前仍是個空軍和民航混用的機場。蘇州最尴尬,至今都沒有一個在市域範圍內的機場。
綜上,似乎只有青島在全部小項的比較中名列前茅,總得分最高,理應是投資的首選地了。
三、蘇州入選
1992-1993年李光耀訪問蘇州期間,蘇州市長章新勝一直陪同。章新勝操一口流利的英語,給李光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章新勝英語專業畢業、做過外辦翻譯、也赴美留過學;更巧的是,他還曾一度擔任由新加坡老一輩企業家陶欣伯所投資的南京金陵飯店的黨委書記。
自1992年之後,李光耀曾先後九次到訪蘇州,作爲當時江蘇省黨政一把手的陳煥友前六次都一直陪同。陳煥友是1989年擔任江蘇省長的,1993年9月又升任省委書記,直至2000年退居省人大主任。
據說李光耀首次蘇州之行只有短短的六個小時,又是臨時決定的,但時任江蘇省長的陳煥友從無錫碩放機場就一路陪同。陳煥友讓省外辦特地從上海租了一輛加長的奔馳轎車,用于接待李光耀一行,既減輕客人的旅途疲勞,也爲陳煥友和李光耀邊看邊談提供便利。
李光耀夫婦參觀蘇州園林,左三爲陳煥友
1992年11月,陳煥友派時任蘇州市市長的章新勝和其他幾位同志出訪新加坡,此後陸續派了幾批專家組去新方考察,新加坡方面也先後派了幾批專家來蘇州考察,爲雙方合作開展前期准備工作。
除了省市領導的親力親爲,江蘇省對蘇州市一以貫之的支持態度也起了作用。
青島、甯波都是計劃單列市,財政是直接上繳中央的,因而山東、浙江的省政府或許不會像江蘇一樣傾全省之力支持蘇州。因此,江蘇一開始就明確了僅蘇州一地參與招商競爭的戰略,而山東卻推薦了青島、煙台、威海等多個城市,浙江推薦了杭州、甯波,這反而讓投資者更加迷茫。
另一方面,蘇州緊鄰上海,背靠江蘇富庶之地,這也是蘇州的優勢。
也是在這些因素影響之下,李光耀去北京征求中央領導意見時,中央領導曾說:“關于中新合作項目放在哪裏,我作爲中央領導人不便明確講,因爲手心手背都是肉。但如果你征求我的意見,作爲個人看法,我認爲放在江蘇蘇州好。因爲那裏的勞動力素質比較高,中國曆史上的狀元、舉人出在那裏的比較多,而且蘇州靠上海近,交通方便。”
1993年10月份,時任江蘇省委書記和省長的陳煥友作爲團長率領中方代表團赴新加坡進行爲期10天的會談,關于工業園區在蘇州的優惠政策、規劃、建設等問題都得到了妥善解決。
就這樣,中新工業園區最終定址在蘇州。1994年2月26日,中新雙方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簽署了《借鑒新加坡經驗,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的協議。
中新雙方簽約照片
後來研究人員在評論這一事件時,均指出陳煥友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作爲經濟大省的主要領導,陳煥友更有條件向上與中央直接溝通、向下部署蘇州官員、同時統一省內各部門的思想,他的直接參與、親力親爲對中新工業園區落戶蘇州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蘇州工業園區的發展壯大
1994年3月16日,江蘇省委、省政府在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了省級機關領導幹部大會,在職和離退休的副廳(局)級以上幹部3000多人參加大會。陳煥友在會上強調: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是我省在新的曆史時期對外開放的戰略性舉措,是我省當前改革開放的頭等大事,是我省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要全省動員,統一認識,齊心協力,爭取成功。
蘇州工業園區于1994年5月12日正式開工建設。當時新加坡全國GDP爲500億美元,而投資蘇州工業園這單一項目的總投金額就高達200億美元。
建設伊始,陳煥友帶領省裏20多位廳局級以上領導幹部去蘇州現場辦公,保證了蘇州工業園區的建設質量和進度。
蘇州工業園區建設過程中做到了“先規劃、後建設,先建地下、後建地上”。道路規劃方面,商業區居于中心地帶,其兩側向外依次是居住區和工業區,去工業區和商業區的人流、車流自然分開,互不幹擾;環境保護建設方面做到了汙水100%截流;道路、供電、供水、排水、排汙、燃氣、供熱、通訊、有線電視做到“九通一平”……
蘇州工業園區創立之初,就編制了高標准的總體發展規劃,並建立一系列的剛性約束機制來保證規劃實施始終如一,實現“一張規劃圖,管了二十年”,保證了發展建設的科學性和可持續性。
下面這兩張圖上面是蘇州工業園區建設前的手繪規劃圖,下面是現在蘇州工業園區實景圖,可以發現與當年規劃高度吻合。
蘇州工業園區一經建設,其發展速度就如脫缰之馬。開建26年來,蘇州工業園區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幅30%以上,2003年園區經濟總量達到了開發之初蘇州全市的水平,等于10年再造一個新蘇州。
蘇州工業園區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兩大千億級主導産業,生物醫藥、納米技術應用、人工智能三大特色産業,2019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743億元,在國家級經開區綜合考評中連續四年第一。
下表是2019年全國經開區排名:
借助于此,蘇州GDP也把青島、甯波等城市落在了後面:
五、中德生態園
蘇州工業園動工17年之後的2011年12月6日,中德生態園在青島市黃島區北部舉行奠基儀式,算是圓了青島中外合資工業園區的夢。
可“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中德生態園定位于高端生態技術研發區和宜居生態示範區,所享受的優惠政策已遠非當年。
現如今,中德生態園已開工近9年,不要說像蘇州工業園那樣10年再造一個新蘇州,就是在青島諸多新區、園區中也不算亮眼,直讓人感歎:“少年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成名須趁早,努力不白費”!
參考文章:
錢亦奇,《新加坡當初爲什麽選擇了蘇州?》,禿發奇想
陳煥友,《陳煥友話江蘇》第一、二卷(1998,2008),中共黨史出版社
W,《蘇州的新加坡之城》,港口論壇
本文發自微信公衆號:青城山說,專寫山東城市發展和樓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