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小芳
林明德(右二)今年初因一家四口的交通需求增加,買了人生中第一輛中國品牌的電動車。(蔡家增攝)
東南亞的‘電動車革命’蓄勢待發,不論是東南亞各國政府或各國車商都在加緊爲這個充滿商機的新興市場加速布局。中國車企能否在這場電動車布局戰中彎道超車,打破日韓和歐美汽車品牌獨霸市場的局面?東南亞電動車市場在實現潛能的道路上,還須跨過哪些坎?
買車對許多中産家庭而言是一筆必須謹慎考慮的開銷,對一家四口出行需求日益增加的林明德(32歲,招聘員)來說尤其如此。他今年初在“三顧汽車展銷室”後,才買了人生第一輛中國品牌電動車,成爲新加坡汽車市場小衆中的小衆。
東南亞電動車市場即將進入高速發展期,根據市場調研公司Mordor Intelligence預計,亞細安國家的電動車市場2021年總值近5億美元(約6.9億新元),到2027年將增加超過四倍,突破26億美元。
不過,這個新興市場仍處于萌芽階段。以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的數據計算,截至今年5月,新加坡每1000輛私家車中只有約六輛是純電動汽車。
新加坡注冊私家車中,目前有三個與中國車企相關的品牌,包括比亞迪(BYD)、上汽集團旗下的名爵(MG),以及吉利與沃爾沃(Volvo)共同打造的極星(Polestar)。截至去年12月,這三個品牌在新注冊的非燃油和非柴油汽車中,占比只有0.014%,總數爲228輛。
新加坡電動車市場雖小,但市場增長速度過去三年明顯加快。新加坡純電動車數量2011年至2016年間一度停滯在個位和雙位數,但2019年開始破千,過去半年多更是快速增長,從去年12月的2942輛,增至今年5月的4054輛。
與新加坡機構合作設研發中心 中國車企建立品牌知名度
中國車企早在八年前就已看准商機,在新加坡電動車市場埋下種子。新加坡科技研究院(A*STAR)2014年宣布與比亞迪簽署聯合實驗室協議,共同爲新加坡公共交通開發電動車系統;2016年,由前進(Go Ahead)巴士集團使用比亞迪制造的電動巴士展開測試;2017年,首批使用比亞迪的全電動德士車隊在新加坡公路上開跑。
今年初以來,中企在新加坡電動車市場加快布局,蔚來汽車上月在新加坡交易所第二上市後,宣布將在新加坡設立一個人工智能與自動駕駛研發中心。中國深圳地上鐵公司和SMRT旗下子公司Strides Mobility今年4月宣布合資成立電動車服務公司。
中國車企嘗試在新加坡電動車市場搶占先機,其中的動力之一,是爲了在電動車領域建立品牌知名度,打破日韓和歐美汽車獨霸市場的局面。
林明德原本有一輛日産燃油汽車,他三年前通過電動德士首次接觸到中國品牌的電動車,改變了對中國汽車品牌的印象。
學者:以新加坡爲起點 中國車企目標鎖定東南亞市場
林明德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他的嶽父三年前開始用中國品牌的電動德士載客,他當時發現中國汽車質量沒有他想象中差,性能和安全性也媲美日韓及歐美品牌;對中國電動車的好印象,深深影響了他今年初的購車決定。
他說:“在新加坡,對中國品牌電動車的評價比較少,所以我選擇時還是比較謹慎。之前買那輛日産燃油車時,我只去了展銷室一次;這回我走了三趟展銷室、試駕了兩次才決定購買中國品牌。”
受訪學者分析,中國車企最終的目標是潛力巨大的東南亞電動車市場,新加坡只是這場電動車市場爭奪戰中的起點和輻射點。
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客座資深研究員譚小燕博士指出,中國車企能以新加坡作爲“測試平台”,測試他們計劃在本區域推出的車款。
新躍社科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特斯拉(Walter Theseira)指出,新加坡被視爲東南亞先進的國際化城市,具有品牌效應。
特斯拉說,在東南亞地區,新加坡在公共政策創新方面也具有領先地位,在推動區域的電動車政策上可發揮一定的作用,率先進入新加坡和東南亞的車企有機會影響政策制定過程。另一個更實際的考量是,電動車一般以中高端市場爲目標,而目前只有新加坡的消費水平符合這個市場。
不過特斯拉強調,印度尼西亞、泰國等較大的東南亞國家才是車企真正的角逐地。
比亞迪答複本報詢問時說,新加坡作爲高度發達的經濟體,在東南亞具有很大影響力,對想進軍東南亞市場的中國車企來說,是一個關鍵市場。另外,新加坡也注重環保,具備新能源汽車良好的市場環境和潛力。
插圖/何漢聰
各國車企馬印泰設廠
韓國現代汽車在印尼新建造的電動車廠,今年已開始全面生産。瑞典品牌沃爾沃今年3月宣布在馬來西亞組裝汽車。德國的馬賽地—奔馳集團計劃今年開始在泰國設立組裝電動車。
泰國《中華日報》去年9月報道,上汽集團、長城汽車、奇瑞、東風、吉利和長安等中國車企品牌將陸續在泰國推出新車款。
馬國公司Fieldman年初宣布與中國長安汽車合作,投資10億令吉(約3億2200萬新元)在馬六甲設廠生産電動車。
吉利則在2017年收購了馬來西亞汽車品牌寶騰,目前在菲律賓的銷售網點也已達到27個。據了解,吉利的菲律賓銷售網點今年底料擴大至40個,屆時將達到與豐田、三菱、本田等日系汽車品牌同等的水平。
譚小燕指出,日韓和歐美品牌雖然占據了東南亞的燃油車市場,但仍未滲透電動車市場。這些企業已經在燃油車生産設施上付出巨大的沉沒成本,因此他們傾向于繼續使用現有設施生産燃油車。這就爲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年輕車企打入東南亞市場,以及在東南亞設電動車工廠提供機會,這些新企業不用等待舊的燃油車工廠逐步被淘汰。
區域能源轉型慢 或加劇環境汙染
電動車轉型普遍被視爲清潔能源轉型的重要引擎,但有環保人士擔憂,東南亞的清潔能源轉型跟不上電動車的發展速度,甚至可能加劇鎳礦業引起的環境問題。
鎳是制造電動車電池的關鍵原料,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分別是全球第一和第二大鎳礦生産國;單是印尼,就占全球鎳礦總産量的37%。
東南亞推動電動車發展 主要是出于經濟考量
過去三年來,印尼鎳礦業引發的環境問題引起環保團體高度關注。生態與人民解放行動(AEER)年初發布的報告指出,印尼奧比群島的水源因鎳礦開采工程受到汙染,居民賴以維生的水源被測出含有致癌的六價鉻。2019年,東南蘇拉威西省首府肯達裏一度爆發針對鎳業的暴力抗議活動。
東南亞多國的電力目前高度依賴傳統能源,綠色和平印尼分會的氣候與能源倡議專員塔塔(Tata Mustasya)指出,亞細安人口最大的印尼,就有58%的電力來自煤炭。
塔塔說,東南亞國家推動電動車發展主要是出于經濟考量,能源轉型只是次要。若東南亞要真正實現親環境的電動車發展,能源轉型必須攜手並進,否則電動車使用量增加,只會把交通領域的碳排放轉向電力領域。
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兼亞細安研究中心協調員佘麗蓮指出,東南亞的電動車轉型令人矚目,但若不配合能源轉型,這也只是表面改變;用化石燃料發電的電力爲電動車充電,並不符合電動車轉型的初衷。
售價較低是中國電動車最大的優勢,但也可能使中國車企在高端市場爭奪戰中,陷入兩難。圖爲百度旗下電動汽車品牌集度的機器人概念車 ROBO-01,6月8日在北京首次亮相。(路透社)
中國電動車親民售價是雙刃劍
售價較低是中國電動車最大的優勢,但也可能使中國車企在高端市場爭奪戰中,陷入兩難。
據英國媒體Autocar報道,過去10年來,歐洲的電動車價格攀升了28%,中國的電動車價格卻下降47%;截至2021年,歐洲電動車價格平均爲7萬2000多新元,中國電動車的平均價則只有3萬7000多新元。
中國車企可聚焦于建立與私召車公司合作
亞細安與東亞經濟研究所能源經濟學者普旺多(Alloysius Joko Purwanto)認爲,中國電動車售價較低是最大的優勢。中國車企應聚焦于建立與私召車公司的合作,若中國車企能證明他們的電動車安全可靠,便有望真正地與日韓和歐洲汽車巨頭並駕齊驅。
但在锂、鎳(nickel)和钴(cobalt)等電動車原材料短缺的情況下,有分析認爲,中國車企在國外可能更傾向于進駐東南亞的高端市場,價格親民的品牌形象可能成爲一把雙刃劍。
新躍社科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特斯拉指出,東南亞整體消費水平較低,最大的電動車市場空缺在售價較低的大衆市場,這也是中國最具優勢的市場。但各國車企應對原材料短缺的策略主要是聚焦高端市場,以便獲得更高利潤。除了中國國內市場,全球車企對中低端電動車市場的興趣不大。
特斯拉研判,除了大衆汽車市場,電動電單車市場也是中國具有較大優勢的領域。中國電動電單車巨頭小牛2020年已開始進駐印度尼西亞、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但特斯拉指出,電單車消費者對價格更敏感,如何在原材料稀缺的情況下維持具競爭力的價格,將成爲更大難題。
東南亞電動車市場發展緩慢
東南亞各國政府近三年來加大馬力,爲電動車市場招商、擴大電動車使用率,但東南亞消費者電動車轉型的速度緩慢;截至去年,電動車在東南亞市場的占比只達到約1%。
東南亞汽車産量排名第一的泰國2020年已定下目標,要在2030年把電動車産量增至全國汽車總産量的三成;去年3月,目標進一步提高至五成。今年2月,泰國政府推出電動車支持措施,包括下調部分進口關稅和消費稅,以及提供市場補貼。
印度尼西亞則在2019年頒布總統條例,指明要優先發展用于制造電動汽車和相關零部件的國內設施。印尼去年設立了名爲PT Industri Baterai Indonesia (IBI)的國企,支持國際公司在印尼的電動車原材料投資。印尼總統佐科2月也提出,要在2025年實現電動車公路使用量達2億輛的目標。
不過,根據汽車媒體JustAuto報道,印尼今年首五個月的電動車銷量不到400輛。
馬來西亞今年1月啓動新的電動車支持計劃,包括爲進口電動車豁免所有進口和消費稅,並爲電動車主豁免公路稅和提供個人稅務回扣。新加坡的電動車附加注冊費優惠計劃則在去年1月生效。
擁車證制度促使車款定期淘汰 新加坡電動車市場料率先騰飛
新躍社科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特斯拉分析,東南亞電動車使用率增速緩慢,主要是因爲時間點不對,東南亞目前整體的消費水平並不符合高端電動車市場。有能力購買電動車的消費者大多來自中高階層,若政府大力推動電動車津貼計劃,可能變相成爲富人津貼,因此政府必須謹慎平衡。
不過特斯拉預計,新加坡約三年後就會率先進入電動車市場騰飛的階段。
他解釋,新加坡10年的擁車證壽命,意味著較舊的燃油車款會定期淘汰。不少車商已宣布逐步淘汰燃油車,對于喜歡趕潮流的新加坡車主而言,燃油車的選擇會越來越少,他們自然會轉而選擇較新的電動車款。但其他東南亞國家除了首都和較發達的大城市外,舊車款的淘汰速度較慢,因此電動車轉型可能比新加坡晚五年至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