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茶樓倒水的跑堂,到和記黃埔萬億商業帝國的掌門人,坐擁8500億財富,連續21年蟬聯香港首富,90歲退休,晚年被香港人怨恨,稱他爲最精明的商人和萬惡的資本家,從萬人捧到萬人罵,他就是香港“商業之王”——李嘉誠。
爲躲戰亂逃到香港,窮小子竟與富家女相戀
1928年,李嘉誠出生在廣東潮州市一個教師家庭,他爺爺是清朝最後一屆秀才,但到他父親那輩家道開始中落,他的童年過的貧困且艱苦。在他9歲時,日本侵華戰爭全面爆發,12歲他跟著父母逃難,全家投奔遠在香港的舅舅莊靜庵。
到香港不久後,父親就患上了嚴重的肺病,最終撒手人寰。父親去世後,原本貧困的家庭更是捉襟見肘,作爲家中長子,剛上初中的李嘉誠選擇辍學打工,扛起家庭的重擔。
當時有一位會看相的同鄉對李嘉誠母親說:“你兒子眼眸無神,骨柴瘦弱,未來恐難成大器。他安分守己,終日乾乾,勉強謀生是可以的,但飛黃騰達,恐怕沒有他的福分!”
母親聽完後,鼓勵李嘉誠說:“阿誠!天命難算,上天一定會厚待善良 、努力的人。再艱難,只要一家人相依一起就不錯啦。”
李嘉誠聽完母親的話說:“媽媽請放心,我相信,只有自己雙手創建的未來,才是唯一能信任的命運。”
爲了謀生,年僅14歲的李嘉誠外出找工作,他在街上一家店一家店的詢問,但沒有一家店願意要他。後來,一位茶樓的老板覺得他很可憐,于是讓他在茶館裏面當燙茶倒水的跑堂。在茶樓工作十分辛苦,每天天不亮茶樓就開始營業了,經常到半夜12點還不能休息,李嘉誠經常工作15個小時以上。在茶樓工作期間,李嘉誠見識了形形色色的人,學會了察言觀色,見機行事。
之後,李嘉誠又去舅舅的鍾表行工作,並與表妹莊月明相戀。彼時的李嘉誠只是一個窮小子,但莊月明卻是家境殷實的千金小姐,爲了向舅舅證明自己,他離開表行,到一家塑料廠做推銷員。
辭職創業差點破産,30歲成千萬富翁
李嘉誠深知,要想成爲一個出色的推銷員,首要是勤奮,其次是頭腦靈活。所以當同事每天工作八小時的時候,李嘉誠就工作十六個小時,天天如此。只用了短短一年,他就成了公司的銷冠,業績是第二名的7倍。18歲就被老板升爲部門經理,20歲就當上了公司總經理。
回憶那段經曆,李嘉誠說:“對自己的分內工作,我絕對全情投入。從不把它視爲賺錢糊口,向老板交差了事,而是將之當作是自己的事業。”
工作期間,李嘉誠經過反複考察,發現塑膠廠市場的需求量非常大,前景很不錯。1950年,李嘉誠決定自己創業,他向舅舅借了3.7萬元,加上自己攢下的7000元,租了一間小廠房,買了一台老舊的壓縮機,創辦了長江塑膠廠。
創業之初,李嘉誠只顧産量,忽視了産品質量,生産的産品越來越粗劣,合格率很低,經常有商家不滿意要求退貨,還常常延誤交貨時間導致賠償,工廠收入直線下跌。加上原料商和銀行不斷催還欠款,公司一度瀕臨破産邊緣。
好在李嘉誠及時發現問題,並召開員工大會認錯道歉,並主動找銀行、原料供應商及客戶,進行賠罪道歉,請求他們放寬還款期限。並將次品産品低價出售,購入新設備,嚴抓産品質量。這些舉措很快見效,不僅還清了欠款,贏得合作夥伴和客戶的信任,還讓工廠步入正軌開始盈利。
偶然間,李嘉誠看報時發現,意大利一家公司利用塑膠原料制造塑膠花,十分暢銷,他嗅到商機,開始大量生産塑膠花,十分暢銷,李嘉誠被稱爲“塑料花大王”。
李嘉誠認爲公司只生産單一品類無法長遠發展,于是轉投生産塑膠玩具。事實證明,他的判斷完全正確。兩年後,塑膠花産品嚴重滯銷,而他的公司早已實現轉型,成爲香港最大的塑膠玩具工廠,銷量節節攀升。30歲時,李嘉誠已是千萬富翁。
連續21年蟬聯香港首富,卻遭香港人怨恨
1965年,香港爆發了嚴重的銀行信用危機,整個香港人心惶惶,富豪們紛紛抛售房産,逃離香港。香港房地産進入寒冬時期,地産價格暴跌,地産公司紛紛倒閉。2年後,香港發生反英暴動。遭遇兩次重創的香港房地産業陷入沉寂。
李嘉誠經過分析,認爲香港不會久亂,他十分看好香港的發展,預判香港不久後就能恢複繁榮景象。于是放手一搏,反其道行之,低價收購大量地皮和舊樓,幾乎賭上自己的全部身價。
三年後,香港動亂平息,經濟開始複蘇,當年離港的大批商家紛紛回流,房産價格暴漲,李嘉誠看准時機,高價抛售房地産,賺的盆滿缽滿。
事後李嘉誠表示:“很多人認爲我有眼光、低價收購土地儲備。其實沒有人關心我暗地裏的擔憂,私底下的恐慌。如果左派鬧事成功,我將一文不名,甚至成爲資本家的反面典型,在香港跳樓的名單中,就有我的名字,而不是在福布斯富豪榜上。”
當時,香港的資本主要被怡和、太古、彙豐及和記四大英資洋行掌控,對很多實業公司的生意影響很大。
在積累了豐厚的財富之後,李嘉誠決定收購一些有實力的上市公司,第一個目標就是怡和集團的九龍倉。他派多人暗中收購九龍倉股票,短短幾個月就將九龍倉的股價由13.4元炒至56元,最終從萬九倉的股票中獲利5900萬港元。
之後,李嘉誠又收購了老牌英資公司青洲英泥,買入美資集團、希爾頓酒店及凱悅酒店,開創了華資在港吞並外資機構的先河。最令業界震驚的是,李嘉誠斥資6.93億港元,持有和記黃埔40%的股票,成爲和記黃埔董事會主席,成爲入主英資財團的首位華人,被稱爲“李超人”。
此後,李嘉誠的商業版圖持續擴張,除了房地産外,還經營航運服務、電力供應、貨櫃碼頭以及零售等多個領域,連續21年蟬聯香港首富寶座,被譽爲“商業之王”。
在香港,曾流傳過這麽一句話:賣家電的豐澤電器屬于李家,賣藥的屈臣氏屬于李家,賣百貨的百姓屬于李家,甚至連香港七分之一的住宅開發商也是李家,因此有不少人笑著說,香港城的城其實是李嘉誠的“誠”。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怨恨李嘉誠,尤其是香港本地人,他們認爲李嘉誠對香港天然氣、電力、水,以及各種零售業的壟斷,極大損害了香港地區消費者的利益,稱李嘉誠爲最精明的商人和萬惡的資本家。
2013年,一批香港國際碼頭非正式工人,因不滿15年來工資有減無增,發起了一場40天的罷工行動,引發香港民衆對李嘉誠商業壟斷行爲的憤怒集中爆發。而李嘉誠此前多次在房地産市場低迷時大量購入地産,等經濟好轉後高價出售的“囤地”斂財行爲,也讓很多香港人對李嘉誠恨得牙癢癢。
對此,李嘉誠表示:“我是一個商人,希望大家不要給我戴上什麽帽子,無論高的,還是矮的,我都不想有。很多時候,我的選擇,是因爲我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不是因爲我想進行這樣的艱難選擇。”他還希望大家不要用那些空洞的道德來衡量他。
李嘉誠用50年時間,從寄人籬下的窮小子,逆襲成香港首富,他的商業傳奇被無數人稱之典範。但他本人卻飽受爭議。
新加坡首任領導人李光耀曾這樣評價李嘉誠:“毫無疑問,李嘉誠是富可敵國的亞洲超人,但是我們卻不能從他的手下看到一個世界級的品牌,他的巨大財富來源于他壟斷了房地産和一系列的民生工程,他對經濟的發展實際上並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