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中國石化沙特吉贊煉油項目作業區,早晨召開的千人安全“喊話”。圖|受訪者提供
中企“走出去”升級版:打造利益共同體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闵傑
本文首發于2017年5月12日總第803期《中國新聞周刊》
埃及,4月的開羅,早晨涼意很足。五六點鍾,從各個方向傳出的禱告喇叭聲響徹城市上空,在喧鬧的一天開始前,帶給人內心的平靜。
田文明來到埃及已經四個年頭,他41歲,是中國石化國際石油勘探開發公司(以下簡稱國勘)埃及公司總會計師。此前,他被派駐國勘加拿大項目,一待就是八年。2014年,妻子和孩子也跟著來到埃及,田文明有些感慨,多年在外,再回國反而不太容易適應,准備帶著一家人“紮根埃及”。
去國懷鄉,對很多常年派駐海外的中企員工來說,已經習以爲常,但做國際業務,仍然充滿挑戰。
田文明所做的項目,是中國石化埃及阿帕奇項目,這是一個對埃及油氣進行勘探開發的項目,由中國石化和美國阿帕奇公司于2013年合資,具體形式是中國石化收購阿帕奇公司埃及資産1/3權益。
這個項目涉及中、美、埃三方。和美國公司合作,在埃及找油找氣,在取得商業發現、獲得政府開發許可後,轉交給由埃及國家石油公司占50%股份的兩個作業公司進行開發生産。在獲得的原油和天然氣中,埃及國家石油公司首先提取一半的分成,剩下的一半中,三分之二歸屬阿帕奇公司,三分之一歸屬中石化。
對中石化來說,這樣的海外項目並非大手筆投資,更像一個“小而美”的項目。事實也確實如此,截至2017年4月,阿帕奇項目已經累計爲國勘實現分紅6.8億美元。
不過,海外項目總是充滿各種挑戰,對埃及阿帕奇項目來說,“要賬”成了一個難題。這個項目所産生的大部分油氣,都內銷給了埃及。埃及國家石油公司作爲買方,截至目前,逾期的欠款爲1.82億美元。事實上,這已經較2013年11月中石化剛剛進入時的4.5億美元,下降了59%。
埃及貿易存在嚴重逆差,外彙短缺。而按照國際慣例,全世界的油氣交易都是用美元結算。對于埃及國家石油公司來說,如何償付1.8億美元的欠款,是個棘手的難題。
不斷深化推進的“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和人民幣國際化業務,卻很可能爲這個困擾美、中、埃三方的難題找到一條全新的突破路徑。
2016年,埃及央行和中國央行簽署了一份規模爲180億元人民幣的貨幣互換協議,以此來減輕開羅外彙儲備所承受的壓力。
“既然埃及有了人民幣的外彙儲備,我們現在想推動的是,阿帕奇項目的欠款,我們可以接受人民幣結算。”田文明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如果方案可行,不僅整個項目,甚至中埃之間更大範圍的經貿合作,都會因此盤活,“埃及用人民幣支付給中石化。我們拿了人民幣,美方阿帕奇就能多拿美元。我們拿到人民幣後,能提供給中石化集團旗下的聯合石化,他們再用人民幣從埃及政府購買原油。”
在這個構想中,整個中埃之間的油氣和進出口貿易金融鏈條能夠充分運轉起來,而且真正實現三方受益,“中石化拿到了人民幣,解決了項目現金流問題,美方阿帕奇更容易拿到美元,也解決了埃及的外彙償付難題。”田文明說,這個構想正在不斷推進中,已經得到了中石化集團總部和國內相關銀行的支持,“全世界的石油貿易都是美元結算,如果能推動人民幣結算,這在石油行業是有裏程碑意義的。”
這個模式,對整個中國央企“走出去”都提供了理念借鑒:在“一帶一路”戰略下的“走出去”,絕不是簡單賺錢,不僅要考慮企業投資收益,還要考慮國家戰略需要和所在國社會效益。
在“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中國石化“走出去”正在打造升級版:每一個海外項目,不僅要賺錢,還要變成多方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機遇
從近期的數據來看,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205.4億美元,同比下降48.8%。
來自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6年,對“一帶一路”沿線53個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45.3億美元,占同期總額的8.5%;新簽工程承包合同占同期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的51.6%,同比增長36%。
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熱情仍在持續高漲。在一些研究者看來,這主要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巨大的增長潛力。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顯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整體GDP增速超過世界平均水平,市場規模在不斷擴大。更重要的是,這些國家資源和勞動力要素豐富,與中國互補性極強。
中石化國勘公司給《中國新聞周刊》提供的一份材料顯示,對油氣行業來說,油氣勘探開發是“一帶一路”重點合作領域之一,這個戰略構想改善了中國石油公司的油氣合作環境,而且更容易獲得油氣投資機會和資金融通便利。
甚至連西方公司也深谙這一點。“對中國企業,現在有一個戰略優勢是,一些西方公司尤其是在美國上市的公司,正在從國際上往回退,這給中國公司提供了進入的機會。”美國阿帕奇公司副總裁兼埃及公司總經理戚大銳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在開羅外國機構紮堆區域的一個非常不起眼的二層小樓,是阿帕奇埃及公司所在地,刻意保持低調是爲了避免成爲當地極端勢力的攻擊目標。戚大銳是美籍台灣華人,他選擇盡可能不在埃及媒體曝光,但對來自中國的媒體非常開放。
阿帕奇早在1993年就敲開了埃及油氣市場的大門,在這個區域已經深耕了20多年。這也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普遍現狀,中國企業進入最長也只有十來年時間,但很多西方老牌石油公司如BP、殼牌等,早已經成爲先行者,布局超過半個世紀。它們不僅占據了主導市場,而且制定了“遊戲規則”。
不過,情況正在發生變化。2010年,埃及爆發革命,國內政局動蕩,這給阿帕奇公司帶來很大壓力。“埃及公司雖然每年能賺很多錢,但在公司股價的反映上是零,來自公司股東的壓力非常大。”戚大銳坦言,阿帕奇需要“拉一個強的合作夥伴進來,向股東證明這個資産有價值”。
最終,阿帕奇尋找到的“很強的合作夥伴”,就是中石化。“中國石化財務實力比一般公司要強,有能力購買資産。”戚大銳說,不僅如此,埃及方面對中國石化也特別有興趣,原因在于,中國石化是少數掌握從勘探開發、煉油化工到産品銷售全鏈條的公司,“中國石化今後可以利用産業中下遊優勢,比如可以就近建一個煉化廠,在這裏買油生産。但我們阿帕奇就沒有這個優勢,因爲我們只做上遊勘探。”
當然,美國公司和埃及都看重的,還有作爲央企身份背後的國家戰略資源。戚大銳記得,2017年2月,中國石化集團董事長王玉普考察埃及,在雙方的深談中,談的最多的是如何利用中國的優勢,尤其是“一帶一路”倡議下,進一步加強全方位合作和實現人民幣結算的願景。
國勘埃及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朱阿成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阿帕奇公司已經累計在埃及投資190億美元,中國石化目前在埃及累計投資38.3億美元,分別是美資和中資在埃及投資額最大的公司,而且合作“拓寬和深化”的趨勢越來越明朗,也越來越受到埃及政府重視。
“這種深化是自然而然的。”田文明對《中國新聞周刊》分析,目前主要是上遊勘探開發,隨著中國石化海外一體化戰略的推進,中遊和下遊自然而然要跟上,包括原油貿易、煉廠改造,設備引進,綜合服務,都會慢慢進來,“這些對埃及影響更大,反過來,也會促進埃及政府更重視上遊的阿帕奇合資項目。”
國勘埃及公司總經理邵敬揚透露,埃及即將成爲中國石化下一個全方位發力的區域目標。中國石化集團董事長王玉普2017年2月年拜訪了埃及總理伊斯梅爾、石油部部長莫拉之後,雙方分別以上遊勘探區塊獲取、中遊石油化工項目、下遊倉儲管輸以及原油與成品油貿易、人民幣支付等展開交流對接工作。
接軌
對油氣企業來說,走出去,意味著和國際油氣巨頭站在了同一個競爭平台上。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新加坡公司副總經理夏鵬對于這一點的體會尤其深刻。
大士工業園位于整個新加坡的西南角,這裏和馬來西亞隔海相望,中國石化潤滑油新加坡公司2010年注冊後,在這裏拿到了60畝地,2013年實現了投産。
“選擇在新加坡建廠,就是爲了開拓國際市場。”夏鵬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新加坡地理位置優越,地處馬六甲海峽,是主要的亞洲物流業樞紐,可以輻射整個亞太地區,是走向歐美等國際市場的跳板,世界上很多大型石油公司都選擇在新加坡建廠。
在亞太地區設點,給國際客戶提供服務,給公司帶來的變化非常顯著。2017年3月,德國奔馳集團及其聘請專家,依照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制定的德國汽車工業質量標准《VDA 6.3 過程審核》方法,對新加坡公司開展了現場審核,成功通過了審核並進入奔馳全球供應商體系,這是入圍奔馳汽車全球潤滑油品招標的唯一中國品牌。
夏鵬說,奔馳公司是全球招標,如果只是一個地方型企業去競標,對方根本不給你發邀請函,“這個點設了之後,歐美一些大客戶對我們立刻感興趣了,因爲表明我們有了全球供貨的能力,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潤滑油是市場化程度高、競爭最爲充分的石化下遊産品,兼具工業品與消費品的雙重屬性,國際能源化工企業都把潤滑油業務作爲其形象代表加以重視和推廣。
船用潤滑油是其中最具國際挑戰的品類。全球船用潤滑油市場80%以上一直控制在殼牌、埃克森美孚、雪佛龍、嘉實多和道達爾這五大外油品牌手中。
由于遠洋郵輪在全球進行巡航,能否爲重要客戶的郵輪在全球重要碼頭提供服務能力,是考驗船用潤滑油國際競爭力的關鍵。中國石化潤滑油新加坡公司市場經理張長軍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經過幾年發力,目前已經在東南亞、中東等17個國際港口建立了供油網點,基本具備了爲遠洋船舶供油的能力。
管理模式國際化也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潤滑油新加坡公司行政財務部負責人姚建國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整個公司目前僅76人,用工總量與國外公司基本相仿,這個數字比同規模的國內企業少了很多,“機構少,流程短,充分授權的同時,保持精簡高效。”
夏鵬說,2013年“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後,中國石化潤滑油公司發現,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開始在國外投資建廠或者建立營銷網絡,這給潤滑油公司提供了新的戰略思路:和中資企業戰略捆綁,一起走出去。
“2015年起,我們對20余個國家的304個重大中資項目進行了攻關,成功開發122個客戶並實現供貨。”夏鵬說,這些客戶覆蓋了對外工程承包、裝備出口、海外建廠方面。比如,對外工程承包方面,與中國電建、中國能建、中國鐵建等承建的海外大型項目形成配套。重要中資設備合作方面,與三一、徐工簽署了海外合作戰略協議,特別是在通用五菱印尼項目中,一舉擊敗當地及國際衆多競品,成爲其全系列潤滑油的裝填售後獨家供應商。
除了潤滑油公司,中國石化在新加坡還設有9家機構,在整個東南亞地區有34家機構,員工總數達到4800人。
“中國石化在新加坡機構中以貿易單位居多。”中國石化東南亞代表處總代表廖旭東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比如,聯合石化公司,既擔負著爲中國石化在全球尋找原油資源,又擔負著爲過剩的煉化産品尋找出路和市場。
聯合石化新加坡公司副總經理于永軍告訴《中國新聞周刊》,2016年一年實現了來料加工複出口1909萬噸,這個規模相當于經營著一家煉廠。這項業務的重要性在于,通過來料加工貿易的方式,充當了國內煉廠的“調節閥”,既能調整産品結構,又能爲國內煉廠疏通富裕産量,保證開工率。
在廖旭東看來,新加坡作爲全球知名的金融及轉口貿易中心,石油行業的國際競爭最爲充分,特別是中下遊的加工和國際貿易,甚至包括金融解決方案,這樣的布局才是全方位的國際接軌。
挑戰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教授近期發表了一項研究報告,對央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問題和挑戰進行了梳理。報告指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政治曆史複雜,民族特征迥異,國家發展水平普遍相對落後,地緣政治風險較高,恐怖主義等安全威脅較爲突出,是央企經營的最大潛在威脅。
另一方面,西方企業在沿線國家地區有“先占優勢”,搶先占據了優質資源和市場,且擁有更加豐富的當地運營經驗。作爲“後來者”的我國企業只能開拓非傳統市場和地區,因此風險較高、回報不穩定。
而對石油行業來說,除了要面對以上共性問題,近年來尤其突出的一個挑戰是,國際油價的斷崖式下跌,從2013年的每桶107美元左右,下跌到了2016年的42美元左右。
這種影響是全方位的,尤其對上遊的工程服務和勘探開發影響更大,油價下跌直接導致資源國收縮投資、開工不足。這給中國石化國際石油工程公司沙特分公司副總經理唐安全和中原石油工程公司沙特公司經理宋保健都帶來了很大壓力。
在中國石化集團內部,唐安全是最早闖蕩海外的一批人之一。他1994年就踏上了蘇丹的土地。2000年中原鑽井第一次中標沙特阿美陸上鑽機項目,作爲項目經理的唐安全又轉戰沙特。宋保健也從2001年踏上沙特土地,一直堅守至今。
在沙特一望無際的荒漠裏,陽光曬得沙粒滾燙,由于氣候幹燥,阿拉伯半島50℃的高溫就像一個大烤箱。除了環境惡劣,更令人焦灼的還有國際競爭環境。西方公司已在這裏經營了70年,沙特市場也因爲施工標准高、要求嚴,被人們稱爲石油工程的國際奧林匹克賽場。在這個市場拼殺,並不容易。
國際油價下跌後,面對沙特阿美(沙特國家石油公司)的投資萎縮,油水井價格下降明顯,如何創效增效是唐安全面臨的大難題。
例如,井間搬遷的效率關乎鑽機生産效益的高低。爲降低成本,唐安全帶領團隊,每一次都制訂詳細搬遷計劃,深入分析和解決影響搬遷時間與效率的具體問題,優化搬遷的每一個節點,大大提高了井隊搬遷作業時效。鑽井日費率由2016年的98.73%升至現在的99.39%,不僅彌補了因降價導致的收入減少,而且使得分公司鑽井項目的利潤比2015年出現了逆勢增長。
而農村出身的宋保健,應對超常規壓力的辦法,就是苦幹。他曾經帶領20多名員工,每天天一亮就起床,僅用20多天,就從一個遍地是黑石的山坡上,修整出了中原工程第一個海外基地。
爲了新鑽機盡快啓動,他曾經創下一項紀錄,在鑽機設備運到港口後,從清關到開鑽只用了28天時間,這個紀錄一直保持到現在。
國際油價斷崖式下跌,全球石油服務行業持續低迷。面對空前的市場“寒冬”,僅僅自己苦幹是不夠的。宋保健又琢磨出一整套能讓所有鑽井隊都受益的“標准教材”。從沙特設備配套標准開始起草,包括井控、設備,井場上任何一樣東西,宋保健根據沙特阿美公司的要求,一一確立了標准。後來新啓動的隊伍,哪怕不懂得沙特阿美公司的規定,只要按標准來,就能快速進入狀態。
在他帶領下,中原石油工程公司沙特公司成功取得阿美氣井施工資質,成爲中國石油行業唯一打開阿美公司氣井高端市場的石油工程承包商,打破了長達80多年的時間裏這一領域一直由西方老牌石油公司壟斷的局面。
中國石油公司的海外石油工程隊伍。圖|中原石油報
共贏
來自國資委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國資委監管的110余家央企中已有107家在境外共設立8515家分支機構,分布在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80多家央企已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分支機構。
央企已經成爲名副其實的中國企業“走出去”和“一帶一路”建設的先行者和主力軍。
對于這支主力軍,民建中央副主席、北京市政協副主席王永慶曾建議,央企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積極“走出去”,不能純粹爲了“走出去”而走出去,要考慮企業投資收益、國家戰略需要和所在國社會效益等多方利益,通過“走出去”實現多方參與、共同合作、互利共贏。
美國阿帕奇公司副總裁兼埃及公司總經理戚大銳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相信,中國經驗可以被“一帶一路”國家廣泛借鑒,“當這些國家發展起來後,反過來可以給中國創造更大的市場,這是一個多贏的模式。”★
(本刊記者陳炜對此文亦有貢獻)
總第803期《中國新聞周刊》現已上市,可登錄微信公衆號“中國新聞周刊雜志”進入微店購買